宁夏银川2015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 作为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道德记忆显示的是人类具有记忆其 道德生活经历的思维能力。人类在过去的时间里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其所思所 想和所作所为构成道德生活经历,并在其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或印记,从而使其 拥有了道德记忆。道德记忆的主体是人类,但由于人类总是同时以“个体人”(个 人)和“集体人”(社会人)的身份存在,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 集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发生在个 人身上。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个人对个体道德记忆有最直接、最深刻的体 会,对它存在的实在性、主要功能、价值维度等也有最全面、最系统的认识。集 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是人类以家庭、民族、团队 党派、军队、国家等集体形式为载体展现出来的一种道德记忆。 集体道德记忆的发生机制不同于个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是通过个人头脑所 具有的记忆功能来发挥作用的,因此,具有正常记忆思维能力的人都可能具有个 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发生和运作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个人必须具备正常的记 忆思维能力,但它还会受到个人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目的性)的深刻影响。 个人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深刻地影响着个体道德记忆的内容和 方式,并使个体道德记忆具有选择性特征。集体道德记忆需要通过人类集体的 头脑”来发挥作用,但这种“头脑”是一种抽象物。它是由从属于人类集体的 所有个人的“头脑”整合、统一而成的;因此,它是基于集体性记忆思维能力而 形成的一种道德记忆。集体道德记忆也是选择性的,因为一个集体愿意记忆什么 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是由集体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决定的。在个体道德记忆 的框架内,个人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在集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集 体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个体道德记忆发生的时候,个人是主动的, 他的道德记忆思维能力和意向性是人类道德记忆思维活动的支配力量。而当集体 道德记忆发生的时候,集体是主动的,它的道德记忆思维能力和意向性是人类道 德思维活动的支配力量。个人是集体道德记忆的参与者,但他的参与是被动的, 因为在集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个人不是在独立自主地展开道德记忆思维活动, 而是和集体的所有人一起展开道德记忆活动 家庭的集体道德记忆主要表现为家庭成员对家规、家训和家风的集体性记忆。家 规、家训和家风是反映家庭道德生活的镜子,也是家庭集体道德记忆的主要内容。 而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该民族的所有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 积淀起来的。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主要记录该民族的过去,它是该民族建构 其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07月02日) 1.下列关于“道德记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德记忆是一种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思维能力显示的内 容是人类记忆其道德生活的经历 B.个人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对道德记忆的体会最深刻、最直接,对道德 记忆的价值维度认识最全面、最系统
宁夏银川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 作为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道德记忆显示的是人类具有记忆其 道德生活经历的思维能力。人类在过去的时间里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其所思所 想和所作所为构成道德生活经历,并在其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或印记,从而使其 拥有了道德记忆。道德记忆的主体是人类,但由于人类总是同时以“个体人”(个 人)和“集体人”(社会人)的身份存在,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 集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发生在个 人身上。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个人对个体道德记忆有最直接、最深刻的体 会,对它存在的实在性、主要功能、价值维度等也有最全面、最系统的认识。集 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是人类以家庭、民族、团队、 党派、军队、国家等集体形式为载体展现出来的一种道德记忆。 集体道德记忆的发生机制不同于个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是通过个人头脑所 具有的记忆功能来发挥作用的,因此,具有正常记忆思维能力的人都可能具有个 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发生和运作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个人必须具备正常的记 忆思维能力,但它还会受到个人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目的性)的深刻影响。 一个人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深刻地影响着个体道德记忆的内容和 方式,并使个体道德记忆具有选择性特征。集体道德记忆需要通过人类集体的 “头脑”来发挥作用,但这种“头脑”是一种抽象物。它是由从属于人类集体的 所有个人的“头脑”整合、统一而成的;因此,它是基于集体性记忆思维能力而 形成的一种道德记忆。集体道德记忆也是选择性的,因为一个集体愿意记忆什么 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是由集体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决定的。在个体道德记忆 的框架内,个人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在集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集 体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个体道德记忆发生的时候,个人是主动的, 他的道德记忆思维能力和意向性是人类道德记忆思维活动的支配力量。而当集体 道德记忆发生的时候,集体是主动的,它的道德记忆思维能力和意向性是人类道 德思维活动的支配力量。个人是集体道德记忆的参与者,但他的参与是被动的, 因为在集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个人不是在独立自主地展开道德记忆思维活动, 而是和集体的所有人一起展开道德记忆活动。 家庭的集体道德记忆主要表现为家庭成员对家规、家训和家风的集体性记忆。家 规、家训和家风是反映家庭道德生活的镜子,也是家庭集体道德记忆的主要内容。 而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该民族的所有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 积淀起来的。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主要记录该民族的过去,它是该民族建构 其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 (节选自《光明日报》 2014 年 07 月 02 日) 1.下列关于“道德记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道德记忆是一种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思维能力显示的内 容是人类记忆其道德生活的经历。 B.个人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对道德记忆的体会最深刻、最直接,对道德 记忆的价值维度认识最全面、最系统
C.由于人类会以“个体人”和“集体人”的两种身份存在,所以道德记忆也分 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 D.人类在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的过程中拥有的道德记忆,它是关于个人道德生 活经历和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 2.下列对“个人道德记忆与集体道德记忆”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3分) A.个人道德记忆发生在个人身上,而集体道德记忆的载体是家庭、民族、团队、 国家等集体形式 B.个人的道德记忆发生时,个体是主动的:而集体道德记忆发生时,集体是主 动的,个体的参与是被动的。 C.关于道德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个体道德记忆是选择性的,集体是主 动的,个体的参与是被动的。 D.在不同的道德记忆框架内,个人主导着个人道德记忆思维活动,而集体主导 着集体道德记忆思维活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要具备正常的记忆思维能力的人,就都具有个体道德记忆,并受个体道德 记忆思维意向性的影响。 B.集体道德记忆中的“头脑”是种抽象概念,它是指人类集体的所有人的“头 脑”统一整合而成的产物 C.家规、家训和家风体现的是家庭的集体道德记忆,它是家庭成员道德生活的 面镜子,是这种记忆的主要内容。 D.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民族历史积淀的结果,主要记录的是该民族的过去, 是该民族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 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 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 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十 年三月,御史张文煕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 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 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 擢三人官,三人得毋废。世以此称时行长者。评事雒于仁进《酒色财气四箴》 帝大怒,召时行等条分析之,将重谴。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 赖以免。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 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廷臣以贵妃故,多指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十 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帝犹 豫久之,下诏曰:“朕不喜激聒。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 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 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 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 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
C.由于人类会以“个体人”和“集体人”的两种身份存在,所以道德记忆也分 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 D.人类在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的过程中拥有的道德记忆,它是关于个人道德生 活经历和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 2. 下列对“个人道德记忆与集体道德记忆”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3 分) A.个人道德记忆发生在个人身上,而集体道德记忆的载体是家庭、民族、团队、 国家等集体形式。 B.个人的道德记忆发生时,个体是主动的;而集体道德记忆发生时,集体是主 动的,个体的参与是被动的。 C.关于道德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个体道德记忆是选择性的,集体是主 动的,个体的参与是被动的。 D.在不同的道德记忆框架内,个人主导着个人道德记忆思维活动,而集体主导 着集体道德记忆思维活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要具备正常的记忆思维能力的人,就都具有个体道德记忆,并受个体道德 记忆思维意向性的影响。 B.集体道德记忆中的“头脑”是种抽象概念,它是指人类集体的所有人的“头 脑”统一整合而成的产物。 C.家规、家训和家风体现的是家庭的集体道德记忆,它是家庭成员道德生活的 一面镜子,是这种记忆的主要内容。 D.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民族历史积淀的结果,主要记录的是该民族的过去, 是该民族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 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 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 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十 二年三月,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 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 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 擢三人官,三人得毋废。世以此称时行长者。评事雒于仁进《酒色财气四箴》, 帝大怒,召时行等条分析之,将重谴。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 赖以免。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 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廷臣以贵妃故,多指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十 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帝犹 豫久之,下诏曰:“朕不喜激聒。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 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 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 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 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
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 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 行人存问。诏书至门而卒。诏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广:扩充 B.而讽于仁自引去讽:讽刺 C.有德不谙大计谙:懂得 D.帝遣行人存问存:慰问 5.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 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B.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 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C.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 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D.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 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时行因为文采受到张居正赏识,又因为为人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让张居 正很放心,但申时行的为政风格却与张居正有很大的不同。 B.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后,依次召回被张居正贬黜的有经验的臣子,让他 们担任各种适宜的职位,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称赞。 C.为了向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次辅许国在建议立太子的奏章中把当时休假的申 时行的名字列在最前面。申时行密上奏章说明实情,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造成他 最终被弹劾。 D.给事中邹元标弹劾请求罢免申时行,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后来 申时行还是借其他的奏章罢免驱逐了邹元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5分) (2)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i,古时农具)并 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 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 行人存问。诏书至门而卒。诏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 广:扩充 B.而讽于仁自引去 讽:讽刺 C.有德不谙大计 谙:懂得 D.帝遣行人存问 存:慰问 5.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 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B.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 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C.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 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D.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 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申时行因为文采受到张居正赏识,又因为为人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让张居 正很放心,但申时行的为政风格却与张居正有很大的不同。 B.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后,依次召回被张居正贬黜的有经验的臣子,让他 们担任各种适宜的职位,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称赞。 C.为了向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次辅许国在建议立太子的奏章中把当时休假的申 时行的名字列在最前面。申时行密上奏章说明实情,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造成他 最终被弹劾。 D.给事中邹元标弹劾请求罢免申时行,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后来 申时行还是借其他的奏章罢免驱逐了邹元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5 分) (2)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浣 溪 沙 苏 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 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 分) 9.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 (2)杜甫在《登髙》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 无限悲戚地感叹道,,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 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 题评分 三、文学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 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 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 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 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 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 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 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 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 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 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 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 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 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 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 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 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 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 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 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 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 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 , 。 (2)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 无限悲戚地感叹道 , ,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 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 题评分。 三、文学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清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 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 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 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 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 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 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 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 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 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 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 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 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 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 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 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 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 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 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 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 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 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
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 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 堆满了欣慰。 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 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 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 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 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 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 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 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 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 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 (摘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 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 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 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 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 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 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 (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6分) (3)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 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 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 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 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 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 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 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 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 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 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 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 水。 (摘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 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 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 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 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 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 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 (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6 分) (3)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