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 领域的开山纲领。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 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 所说的“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 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 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 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 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 来有“言志”与“緣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 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 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 緣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 性。”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言志”的“志” 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 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 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 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 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 “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 作为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和对儒学思想复兴的努力,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載道”的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1~3 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 领域的开山纲领。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 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 所说的“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 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 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 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 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 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 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 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 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 性。”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言志”的“志” 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 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 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 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 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 “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 作为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和对儒学思想复兴的努力,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
文学观念,反对仅仅将诗歌看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而是要尽力回溯到儒家“诗言志”的 开端。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这一点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那里都可以明 显感受到。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 来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 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 就此过去了。 (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成为较为普遍的说 B.“诗言志”的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加丰富 C.古代诗歌创作中“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含 情中 D.汉魏之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变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 B.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 C.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吋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 D.对汉代“诗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中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之别。 B.把“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C.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D.由于背离了“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宋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 2018年8月23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 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 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 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 科学研究。在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 定,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已顺利完成样品实验。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
文学观念,反对仅仅将诗歌看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而是要尽力回溯到儒家“诗言志”的 开端。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这一点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那里都可以明 显感受到。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 来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 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 就此过去了。 (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成为较为普遍的说 法。 B. “诗言志”的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加丰富。 C. 古代诗歌创作中“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含 情中。 D. 汉魏之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变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 B. 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 C. 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吋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 D. 对汉代“诗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歌中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之别。 B. 把“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C. 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D. 由于背离了“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宋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4~6 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 8 月 23 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 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 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 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 16 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 科学研究。在 2017 年 8 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 定,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已顺利完成样品实验。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
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 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个体积庞大的“超级 显微镜”,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与利用Ⅹ光的同步辐射不同,中子是不带电荷的一种粒子。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 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直接穿过,有些会像弹珠一样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 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硏究中子的飞行轨迹,就能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从 而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比如说可燃冰的研究,那么它需要模拟千米深 水下的压力,需要很厚的容器壁,那么这一个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 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我们 只有搞清楚了可燃冰的性质,我们才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可燃冰。 (选自2018年8月24日“央视网”) 材料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从 206年5月在这里选址,到2017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2018年 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整 整十二年。 1998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 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 急。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方案。 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 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为诸多” 材料三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当时,我国还没有 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25赫兹交流磁铁。我们向美国、日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但他 们只懂科学设计,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能告诉我们。”傅世年说。 于是,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 格的磁铁。研发国队还提岀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 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 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 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 2017年8月28日10点56分18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
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 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个体积庞大的“超级 显微镜”,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与利用 X 光的同步辐射不同,中子是不带电荷的一种粒子。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 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直接穿过,有些会像弹珠一样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 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就能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从 而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比如说可燃冰的研究,那么它需要模拟千米深 水下的压力,需要很厚的容器壁,那么这一个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 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我们 只有搞清楚了可燃冰的性质,我们才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可燃冰。 (选自 2018 年 8 月 24 日“央视网”) 材料二: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从 2006 年 5 月在这里选址,到 2017 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 2018 年 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整 整十二年。 1998 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 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 急。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I)方案。 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 级显微镜’,可以研究 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为诸多”。 材料三: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当时,我国还没有 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 25 赫兹交流磁铁。我们向美国、日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但他 们只懂科学设计,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能告诉我们。”傅世年说。 于是,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 格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 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 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 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 平。 2017 年 8 月 28 日 10 点 56 分 18 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
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摘自2018年8月29日《中国科学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裂中子源是一个体积庞大的“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 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B.中国散裂中子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性能达到了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 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C.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带领大家冲出了低 谷,后又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终于奠基 D.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被称为散裂中子源的眼睛”,这项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我国 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裂中子源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 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B.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会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 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C.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都遇到了新的技术 难题,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终于攻破难关,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D.只有在可燃冰的研究模拟条件下,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 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 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成 功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 杏花村访酒 梁衡 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 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 来将它归类
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摘自 2018 年 8 月 29 日《中国科学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散裂中子源是一个体积庞大的 “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 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B. 中国散裂中子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性能达到了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 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C.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带领大家冲出了低 谷,后又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终于奠基。 D. 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被称为散裂中子源的“眼睛”,这项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我国 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散裂中子源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 16 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 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B. 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会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 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C.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都遇到了新的技术 难题,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终于攻破难关,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D. 只有在可燃冰的研究模拟条件下,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 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 6.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成 功的原因。(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7~9 题。 杏花村访酒 梁 衡 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 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 来将它归类
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历史上这里确曾杏 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 游一次。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来参观的人,最少安排两个节目,一是品酒,二是参观。 餐厅墙角有一个酒柜,内有两个坛子,分别装肴“汾酒”和“竹叶青”。服务员按照 般酒馆的做法,打开坛盖,将酒灌λ瓶,再由瓶斟λ杯。当液面停止了波动,你看杯中的汾 酒,纯净透明,就像刚才并没有注入什么。竹叶青呢?则呈现一点浅淡的黄色,令人想起春 天里新柳的鵝黄。不觉间,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染面,扑入你的 胸怀,钻进你的衣袖。人们这时并不要靠眼鼻,而是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主人举杯 我试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味柔和隽远。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岀甜甜的酒 窝。但人们并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颔首,仿佛怕喧声破坏了这酒厂的恬静 原来我国的名酒有五个香型:浓,酱,清,米,复合。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它不求 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其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重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 淡梳轻妆。大约正是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祖。 看酒的制作,是很有趣的。先将高粱等原料粉碎,蒸熟拌上曲,压入一个个大瓮里,这 瓮又要深埋入土中。发酵之后,便放在一个大甑中蒸,一会儿便蒸馏出一股清澈的细泉,流 入筒中,淙淙有声,这便曰酒。酒泉接着汇入“酒海”。那是一个三层大厦的酒库,内放着 130多只半人高的大缸。酒在这里一直要静静地待上3~4年才能出厂,这叫“熟化”。 这套工艺大约在酿酒之初就如此。这些粗则粗点儿、丑亦够丑的瓮甑,已有1500多年历史, 其间有什么奥秘,人们一时还难以明晰。另外,更神秘者还有 是这地下的水,二是这 杏花村上空的空气。这里经年制酒,空气中便生出一种特别的微生物来,于汾酒的发酵特别 有利。开始人们不知此道,有的老师傅退休后,身怀绝技,受聘他乡,但使出浑身的解数, 那酒终不姓“汾”。技艺可传,水与气难移。主人毎向游人讲到此处,脸上总要漾出一种微 笑,神秘、自豪、得意。这汾酒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一解放又被列为我国 的八大名酒之一。以后其他名酒虽各有交替,它却稳坐交椅。当你走完全部生产线,在包装 车间里对着透明胶管中那一股股急喷岀来的、晶莹的酒泉,看着它迅速注满了一个个透明的 玻璃瓶时,你又一次惊异于这酒的纯了,纯得像山泉。这山泉不知来自多么深的地层,经过 了多少砂石、岩层的过滤,终于溢岀地面,在杂花野树与茂林修竹的覆蔽下靜諍地流淌。这 实在是它的魅力、它的奧秘。 喝过酒,我们被让到招待所里小憩。这招待所也别致,是一所中国式的四合院,取名曰 “醉仙店”。院心有古井,有假山。山下有水,有草。草地上有一条汉白玉的黄牛,牛背上 牧童横笛,旁边的碑上题着杜牧那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名诗。环院, 南北为容房,东侧为碑廊,记录着南北朝以来汾酒的历史。西侧为展览馆和历代酒器陈列馆, 出出进进的游人无不感受到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也有许多关于汾酒的名人题赠。这l
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历史上这里确曾杏 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 游一次。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来参观的人,最少安排两个节目,一是品酒,二是参观。 餐厅墙角有一个酒柜,内有两个坛子,分别装肴“汾酒”和“竹叶青”。服务员按照一 般酒馆的做法,打开坛盖,将酒灌入瓶,再由瓶斟入杯。当液面停止了波动,你看杯中的汾 酒,纯净透明,就像刚才并没有注入什么。竹叶青呢?则呈现一点浅淡的黄色,令人想起春 天里新柳的鹅黄。不觉间,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 胸怀,钻进你的衣袖。人们这时并不要靠眼鼻,而是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主人举杯, 我试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味柔和隽远。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 窝。但人们并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颔首,仿佛怕喧声破坏了这酒厂的恬静。 原来我国的名酒有五个香型:浓,酱,清,米,复合。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它不求 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其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重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 淡梳轻妆。大约正是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祖。 看酒的制作,是很有趣的。先将高粱等原料粉碎,蒸熟拌上曲,压入一个个大瓮里,这 瓮又要深埋入土中。发酵之后,便放在一个大甑中蒸,一会儿便蒸馏出一股清澈的细泉,流 入筒中,淙淙有声,这便曰酒。酒泉接着汇入“酒海”。那是一个三层大厦的酒库,内放着 13000 多只半人高的大缸。酒在这里一直要静静地待上 3~4 年才能出厂,这叫“熟化”。 这套工艺大约在酿酒之初就如此。这些粗则粗点儿、丑亦够丑的瓮甑,已有 1500 多年历史, 其间有什么奥秘,人们一时还难以明晰。另外,更神秘者还有二:一是这地下的水,二是这 杏花村上空的空气。这里经年制酒,空气中便生出一种特别的微生物来,于汾酒的发酵特别 有利。开始人们不知此道,有的老师傅退休后,身怀绝技,受聘他乡,但使出浑身的解数, 那酒终不姓“汾”。技艺可传,水与气难移。主人每向游人讲到此处,脸上总要漾出一种微 笑,神秘、自豪、得意。这汾酒 1915 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一解放又被列为我国 的八大名酒之一。以后其他名酒虽各有交替,它却稳坐交椅。当你走完全部生产线,在包装 车间里对着透明胶管中那一股股急喷出来的、晶莹的酒泉,看着它迅速注满了一个个透明的 玻璃瓶时,你又一次惊异于这酒的纯了,纯得像山泉。这山泉不知来自多么深的地层,经过 了多少砂石、岩层的过滤,终于溢出地面,在杂花野树与茂林修竹的覆蔽下静静地流淌。这 实在是它的魅力、它的奥秘。 喝过酒,我们被让到招待所里小憩。这招待所也别致,是一所中国式的四合院,取名曰 “醉仙店”。院心有古井,有假山。山下有水,有草。草地上有一条汉白玉的黄牛,牛背上 牧童横笛,旁边的碑上题着杜牧那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诗。环院, 南北为容房,东侧为碑廊,记录着南北朝以来汾酒的历史。西侧为展览馆和历代酒器陈列馆, 出出进进的游人无不感受到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也有许多关于汾酒的名人题赠。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