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 王向荣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 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 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中国传 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 的理解。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 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 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 形。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 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 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 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 ”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 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 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 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 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 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在这样一种环 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 理想。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 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 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西方园林与农 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只是到了18世纪,英国 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 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 象,而是用写意的手法来模写和提炼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西方造 园艺术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 同一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就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也都
宁夏银川 2019 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 王向荣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 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 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中国传 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 的理解。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 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 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 形。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 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 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 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 一”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 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 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 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 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 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在这样一种环 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 理想。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 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 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西方园林与农 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只是到了 18 世纪,英国 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 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 象,而是用写意的手法来模写和提炼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西方造 园艺术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 同一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就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也都
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所不同的是,东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 是秀丽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是经过人类耕作的田野和 牧场。 18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18世纪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一个 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化特别是中国园林的影响。那时几乎欧洲所有重 要的园林中都有中国园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 的园林中建造中国园林的片段曾是一种时尚。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 影子,圆明园中有西洋楼、颐和园中有石舫,广东的许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j 物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术都进一步融合,东西 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但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 和文化,传承优秀的园林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 1.下列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 对于秀美山川的景色的理解。 B.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模写 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C.自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 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 D.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在宋朝进入成 熟期,到明清进入没落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 用性的园圃。 B.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 兴时期走向成熟 C.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十分稳 定,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 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8世纪,欧洲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 片段随处可见。 B.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 子,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 C.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的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 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小中见大”,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 德,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所不同的是,东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 是秀丽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是经过人类耕作的田野和 牧场。 18 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18 世纪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一个 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化特别是中国园林的影响。那时几乎欧洲所有重 要的园林中都有中国园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 的园林中建造中国园林的片段曾是一种时尚。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 影子,圆明园中有西洋楼、颐和园中有石舫,广东的许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产 物。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术都进一步融合,东西 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但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 和文化,传承优秀的园林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 1.下列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 对于秀美山川的景色的理解。 B.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模写 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C.自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 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 D.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在宋朝进入成 熟期,到明清进入没落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 用性的园圃。 B.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 兴时期走向成熟。 C.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十分稳 定,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 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8 世纪,欧洲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 片段随处可见。 B.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 子,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 C.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的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 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小中见大”,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 德,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影 子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康 煕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 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 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 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 逮走了—一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 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 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 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和祥。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 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 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 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常常是因为前后的次序不满意 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不尴不尬。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三 老提供的资料竟然都是同一年。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 的《人民日报》。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 正是版面挺大的。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 章,还复印回来了。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 602字。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老 街的一些脸面的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 涌出点暗波。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乔 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 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都心照不宣,却能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三个人当中,只有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 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 若不是当年自己把不住滑,犯了点小小的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 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了,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排在老三,实际 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我看那老霍老乔都 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 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身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出席 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 糖髙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 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以后,只要有车接,有 饭局还有点小意思,贾老都会显身于各种场合。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 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 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康 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 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 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 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 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 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 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 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和祥。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 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 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 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常常是因为前后的次序不满意, 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不尴不尬。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三 老提供的资料竟然都是同一年。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 的《人民日报》。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 正是版面挺大的。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 章,还复印回来了。结果是霍老的文章 815 字,乔老的文章 770 字,贾老的文章 602 字。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老 街的一些脸面的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 涌出点暗波。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乔 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 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都心照不宣,却能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三个人当中,只有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 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 若不是当年自己把不住滑,犯了点小小的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 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了,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排在老三,实际 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我看那老霍老乔都 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 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身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出席一 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 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 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以后,只要有车接,有 饭局还有点小意思,贾老都会显身于各种场合。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 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 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
有一次,贾老坐在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 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贾老 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 们在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 耿于怀。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作准备。 C.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后来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 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并不尊重,老街尊师重教是 徒有虚名。 D.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 义的手法结尾,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 5.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 青年创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 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 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 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 首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合适的商机,比如 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 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 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 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 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光明日报》) 附图
有一次,贾老坐在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 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贾老 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 们在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 耿于怀。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作准备。 C.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后来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 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并不尊重,老街尊师重教是 徒有虚名。 D.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 义的手法结尾,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 5.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 青年创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 31~40 岁(80.8% ) , 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 21~25 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 9% 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 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 4~9 年后才进行 首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合适的商机,比如 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 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 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 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 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 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光明日报》) 附图:
创业者创业动机数据统计 材料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 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 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 面临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 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 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 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并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摘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 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 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 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 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 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 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 到了“鼓励髙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 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 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 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 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材料二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 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 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 面临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 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 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 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并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摘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 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 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 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 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 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 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 2013 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 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 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 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 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 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