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马铃薯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在我国别名很多,最常用 的名称在东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多称为土豆,西北和西南地区多称为洋芋,山西和内蒙古 一带称山药蛋,西藏称为(),全国统称为马铃薯。 我国马铃薯的栽培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已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 与谷类作物相比,是一种年轻的作物。但是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高,块茎含有多种营养成 分,既适合多种生态地区种植,又是抗旱救灾作物,所以很快就成了世界上仅次于稻、麦、 玉米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马铃薯生产堪称是世界马铃薯栽培的一个缩影,我国北起黑 龙江,南抵海南岛,西至新疆和西藏自治区,一年四季均有马铃薯的种植,尤其在高寒冷 凉地区种植面积很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马铃薯的科研和生产取得了迅速的发 展,马铃薯专业科技队伍也随之壮大,有效地促进了马铃薯的科研与生产,生产的发展和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都需要认真加以总结,以期更好地推动马铃薯科研与生产的发展。 第一节 概 述 马铃薯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宜粮、宜菜、宜饲、宜做工业 原料等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作物。 一、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与用途 (一)马铃薯的营养价值 马铃薯的块茎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 十分丰富。欧美一些国家的人民食用马铃薯和面包并重,有的还把马铃薯做保健食品,因 为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高,食用马铃薯有利于健康。俄罗斯人认为“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与烹 饪的多样化是任何一种农产品所不可与之相比的”。美国农业部评价马铃薯“每餐只吃全 脂奶粉和马铃薯,便可得到人体所需的一切营养元素。”并且还指出:马铃薯将是世界上 粮食市场的一种主要食品。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概述如下: 1.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是食用马铃薯的主要能量来源。一般早熟种含 有11%-14%的淀粉,中熟种含有14%-20%的淀粉,高淀粉含量的品种可达25%以上。所含 淀粉兼有直链和支链结构型,体积大,较禾谷类作物的淀粉易于吸收。块茎中还含有葡萄 糖、果糖和蔗糖等。刚收获的块茎一般含糖量很少,在贮藏过程中糖分逐渐增多。把块茎 贮藏在1-4℃的低温下,块茎的糖分会很快地增加,在低温下贮藏块茎,淀粉可转化为葡 萄糖。如果把贮藏温度升高到20℃左右,块茎中的葡萄糖又可转化为淀粉。 2.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马铃薯鲜块茎中含蛋白质一般为1.6-2.1%,高蛋白品 种可达2.7%,薯干中蛋白质含量为8-9%,品质与动物蛋白相近,可与鸡蛋媲美,可消化 成分高,能很好地为人体所吸收。又因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倍受当代营养食品发展的重视。 232
232 第六章 马铃薯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在我国别名很多,最常用 的名称在东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多称为土豆,西北和西南地区多称为洋芋,山西和内蒙古 一带称山药蛋,西藏称为( ),全国统称为马铃薯。 我国马铃薯的栽培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 年),已有近 400 年的栽培历史, 与谷类作物相比,是一种年轻的作物。但是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高,块茎含有多种营养成 分,既适合多种生态地区种植,又是抗旱救灾作物,所以很快就成了世界上仅次于稻、麦、 玉米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马铃薯生产堪称是世界马铃薯栽培的一个缩影,我国北起黑 龙江,南抵海南岛,西至新疆和西藏自治区,一年四季均有马铃薯的种植,尤其在高寒冷 凉地区种植面积很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 50 年来,马铃薯的科研和生产取得了迅速的发 展,马铃薯专业科技队伍也随之壮大,有效地促进了马铃薯的科研与生产,生产的发展和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都需要认真加以总结,以期更好地推动马铃薯科研与生产的发展。 第一节 概 述 马铃薯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宜粮、宜菜、宜饲、宜做工业 原料等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作物。 一、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与用 途 (一)马铃薯的营养价值 马铃薯的块茎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 十分丰富。欧美一些国家的人民食用马铃薯和面包并重,有的还把马铃薯做保健食品,因 为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高,食用马铃薯有利于健康。俄罗斯人认为“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与烹 饪的多样化是任何一种农产品所不可与之相比的”。美国农业部评价马铃薯“每餐只吃全 脂奶粉和马铃薯,便可得到人体所需的一切营养元素。”并且还指出:马铃薯将是世界上 粮食市场的一种主要食品。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概述如下: 1.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 淀粉是食用马铃薯的主要能量来源。一般早熟种含 有 11%-14%的淀粉,中熟种含有 14%-20%的淀粉,高淀粉含量的品种可达 25%以上。所含 淀粉兼有直链和支链结构型,体积大,较禾谷类作物的淀粉易于吸收。块茎中还含有葡萄 糖、果糖和蔗糖等。刚收获的块茎一般含糖量很少,在贮藏过程中糖分逐渐增多。把块茎 贮藏在 1-4℃的低温下,块茎的糖分会很快地增加,在低温下贮藏块茎,淀粉可转化为葡 萄糖。如果把贮藏温度升高到 20℃左右,块茎中的葡萄糖又可转化为淀粉。 2. 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马铃薯鲜块茎中含蛋白质一般为 1.6-2.1%,高蛋白品 种可达 2.7%,薯干中蛋白质含量为 8-9%,品质与动物蛋白相近,可与鸡蛋媲美,可消化 成分高,能很好地为人体所吸收。又因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倍受当代营养食品发展的重视
3.马铃薯块茎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食用马铃薯有益于健康与维生素的作用是 分不开的。块茎中含有维生素A(胡萝卜素)、B(疏胺素)、B2(核黄素)、B(泛酸)、维 生素PP(烟酸)、B(砒哆醇)、维生素C(抗坏血酸)、H(生物素)、K(凝血维生素)及 M(叶酸)等。其中以维生素C的含量最丰富,在鲜块茎中占0.02-0.04%,一个成年人每 天吃0.5kg马铃薯,即可满足体内对维生素C的全部需要量,马铃薯块茎中的矿物质盐类 含量高,一般500g鲜块茎含有钾5.3mg、钙48mg、磷260mg、铁4.0mg,还含有其它无机 元素镁、硫、硅、氯、钠、硼、锰、锌和铜等,是人体健康和幼儿发育成长不可缺少的元 素。 另外,马铃薯脂肪含量较低,在鲜块茎中脂肪的含量为0.1%左右,块茎中脂肪含量 相当于粮食作物的1/2-1/5,其茎叶中的脂肪含量高于块茎在0.7-1.0%之间。 综上所述,马铃薯的营养成分是丰富而齐全的,在北方和高寒地区,特别在西藏冬季 缺乏水果和蔬菜,马铃薯则可成为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马铃薯与其它粮食的营养成分含 量比较(表6-1)。 表6-1马铃薯、干马铃薯与其它食物成分(每100g可食部分) 食物 马铃薯 干马铃薯 玉米 大米 小麦 高粱 能量(千焦) 334.72 1343.06 1487.87 1522.98 1389.09 1430.93 水分(g) 78 11.7 11.5 12 12.3 10.9 粗蛋白(g) 2.1 8.4 9.5 6.8 13.3 10.1 脂肪(g) 0.1 0.4 4.4 0.5 2.0 3.4 碳水化合物(g) 18.5 74.3 73.2 80.0 70.0 73.2 可食纤维(g) 2.1 8.4 9.3 2.4 12.1 9.0 钙(mg) 9 36 12 20 44 32 磷(g)) 50 201 251 115 359 290 铁(g) 0.8 3.2 3.4 1.1 3.9 4.9 维生素B(mg) 0.1 0.4 0.35 0.08 0.52 0.39 维生素Bz(mg) 0.04 0.16 0.11 0.04 0.12 0.15 维生素PP(mg) 1.5 6.0 1.9 1.8 4.4 3.8 维生素C(mg) 20 80 微量 0 0 0 注:摘自1987年国际马铃薯中心资料《人类食物中的马铃薯》 最后应当指出,马铃薯的块茎在发芽或变绿时会增加有毒的龙葵素(茄碱)的含量, 食用时麻口。在100g鲜块茎中龙葵素超过20mg,人食后就会中毒。因此,在块茎发芽和 表皮变绿时,一定不要食用,以防中毒。 (二)马铃薯的用途 马铃薯具有多种用途,它既是粮食又是菜,还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饲料,是轻工业 食品工业和医药制造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它在农业生产上是轮作制中良好的前作,并 适于和其它作物间套种以提高产量,也是很好的救荒作物,其茎叶还可作绿肥。 1.马铃薯既是粮食又是菜在我国生育期短的高寒地区,当地人民多以马铃薯和玉 米作为主要粮食。是我国北方一些省市冬春季的主要蔬菜,在西藏是一年四季的蔬菜。而 在南方的一些省市则多视为淡季贵菜,比一般蔬菜价格偏高。 2.马铃薯是一种良好的饲料马铃薯块茎可做饲料,其茎叶还可做青贮饲料。我国广 233
233 3. 马铃薯块茎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食用马铃薯有益于健康与维生素的作用是 分不开的。块茎中含有维生素 A(胡萝卜素)、B1(硫胺素)、B2(核黄素)、B3(泛酸)、维 生素 PP(烟酸)、B6(砒哆醇)、维生素 C(抗坏血酸)、H(生物素)、K(凝血维生素)及 M(叶酸)等。其中以维生素 C 的含量最丰富,在鲜块茎中占 0.02-0.04%,一个成年人每 天吃 0.5kg 马铃薯,即可满足体内对维生素 C 的全部需要量,马铃薯块茎中的矿物质盐类 含量高,一般 500g 鲜块茎含有钾 5.3mg、钙 48mg、磷 260mg、铁 4.0mg,还含有其它无机 元素镁、硫、硅、氯、钠、硼、锰、锌和铜等,是人体健康和幼儿发育成长不可缺少的元 素。 另外,马铃薯脂肪含量较低,在鲜块茎中脂肪的含量为 0.1%左右,块茎中脂肪含量 相当于粮食作物的 1/2-1/5,其茎叶中的脂肪含量高于块茎在 0.7-1.0%之间。 综上所述,马铃薯的营养成分是丰富而齐全的,在北方和高寒地区,特别在西藏冬季 缺乏水果和蔬菜,马铃薯则可成为维生素 C 的主要来源。马铃薯与其它粮食的营养成分含 量比较(表 6-1)。 表 6-1 马铃薯、干马铃薯与其它食物成分(每 100g 可食部分) 食物 马铃薯 干马铃薯 玉米 大米 小麦 高粱 能量(千焦) 334.72 1343.06 1487.87 1522.98 1389.09 1430.93 水分(g) 78 11.7 11.5 12 12.3 10.9 粗蛋白(g) 2.1 8.4 9.5 6.8 13.3 10.1 脂肪(g) 0.1 0.4 4.4 0.5 2.0 3.4 碳水化合物(g) 18.5 74.3 73.2 80.0 70.0 73.2 可食纤维(g) 2.1 8.4 9.3 2.4 12.1 9.0 钙(mg) 9 36 12 20 44 32 磷(mg) 50 201 251 115 359 290 铁(mg) 0.8 3.2 3.4 1.1 3.9 4.9 维生素B1(mg) 0.1 0.4 0.35 0.08 0.52 0.39 维生素B2(mg) 0.04 0.16 0.11 0.04 0.12 0.15 维生素PP(mg) 1.5 6.0 1.9 1.8 4.4 3.8 维生素C(mg) 20 80 微量 0 0 0 注:摘自 1987 年国际马铃薯中心资料《人类食物中的马铃薯》 最后应当指出,马铃薯的块茎在发芽或变绿时会增加有毒的龙葵素(茄碱)的含量, 食用时麻口。在 100g 鲜块茎中龙葵素超过 20mg,人食后就会中毒。因此,在块茎发芽和 表皮变绿时,一定不要食用,以防中毒。 (二)马铃薯的用途 马铃薯具有多种用途,它既是粮食又是菜,还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饲料,是轻工业、 食品工业和医药制造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它在农业生产上是轮作制中良好的前作,并 适于和其它作物间套种以提高产量,也是很好的救荒作物,其茎叶还可作绿肥。 1. 马铃薯既是粮食又是菜 在我国生育期短的高寒地区,当地人民多以马铃薯和玉 米作为主要粮食。是我国北方一些省市冬春季的主要蔬菜,在西藏是一年四季的蔬菜。而 在南方的一些省市则多视为淡季贵菜,比一般蔬菜价格偏高。 2. 马铃薯是一种良好的饲料 马铃薯块茎可做饲料,其茎叶还可做青贮饲料。我国广
大农村多用小薯或带有机械伤口块茎煮熟后喂猪,用鲜薯做多汁饲料喂牛和羊,把块茎切 碎混拌上精饲料或麸皮充做家禽饲料。据试验每50kg块茎用以喂猪,可长肉2.5kg:用 以喂奶牛可产牛奶40kg或奶油3.6kg。在单位面积内,马铃薯可获得的饲料单位和可消 化的蛋白质数量是一般作物所不及的(表6-2)。用马铃薯作饲料,使块茎转化成肉、蛋、 奶等,不仅可发挥马铃薯高产的优势,而且对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表6-2各种作物每公顷所获得的饲料单位和可消化的蛋白质(单位kg/ha) 作物 饲料单位 可消化蛋白质 马铃薯 2764.4 91.7 燕麦 1214.0 75.6 大麦 1327.7 63.3 冬黑麦 1302.6 76.8 玉米 2362.3 82.3 饲料甜菜 1715.6 61.8 箭舌豌豆 1181.1 173.2 (根据王敞立等译,H·9·契莫拉《马铃薯》上册,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年版) 3.马铃薯适应性强马铃薯是中耕作物,要进行中耕、锄草和培土,同时又因地下结 薯使土壤膨松。茎叶适合作绿肥,一般每亩马铃薯可产鲜茎叶2000kg,氮、磷、钾含量 比绿肥作物紫云英高,马铃薯收获后用茎叶翻压做绿肥,可有效提高下茬作物的产量。因 而,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养分充足,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是良好的前茬作物。马 铃薯生育期短,播种期伸缩性大,一般早熟品种从出苗到收获只有60天,晚熟品种只有 100天左右,只要能保证它生育日数的需要,则可随时播种,当其他作物在生育期间遭受 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无法继续种植时,马铃薯则又是良好的补救作物。 马铃薯有很强的适应性,它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土壤p值4.8-7.1之间都能正 常发育,以肥沃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在较粘重的土壤中也能获得满意的产量。马铃薯在 我国各地均有种植,由于适应性强,有许多地区将不适宜种植其它作物的土壤种植了马铃 薯,也获得了较好的产量。马铃薯用块茎作种,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春旱情况下, 比其它作物容易出苗,又因有较强的再生能力,遇上冰雹灾害后,茎叶还可以再生,重新 发棵 马铃薯又是理想的间、套、复种作物,可与粮、棉、菜、烟等作物间套作,有效地提 高了土地与光能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4.马铃薯的工业用途马铃薯块茎是制造淀粉、糊精、葡萄糖和酒精等的主要工业原 料。特别是淀粉可直接供纺织业、造纸业、食品加工业等利用。还可加工多种变性淀粉, 供制作高级涂料、淀粉纸(包糖果用纸等)、自溶地膜、增厚剂以及合成橡胶等多种产品。 淀粉发酵可生产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等用途很广,详见下图(图6-1)。 随着近年来加工业的发展,冷冻食品、油炸食品、脱水制品、膨化食品及全粉的生产 等相续兴起,前途非常广阔。 二、马铃薯起源、传播 (一)马铃薯的起源 234
234 大农村多用小薯或带有机械伤口块茎煮熟后喂猪,用鲜薯做多汁饲料喂牛和羊,把块茎切 碎混拌上精饲料或麸皮充做家禽饲料。据试验每 50kg 块茎用以喂猪,可长肉 2.5kg;用 以喂奶牛可产牛奶 40kg 或奶油 3.6kg。在单位面积内,马铃薯可获得的饲料单位和可消 化的蛋白质数量是一般作物所不及的(表 6-2)。用马铃薯作饲料,使块茎转化成肉、蛋、 奶等,不仅可发挥马铃薯高产的优势,而且对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表 6-2 各种作物每公顷所获得的饲料单位和可消化的蛋白质(单位 kg/ha) 作物 饲料单位 可消化蛋白质 马铃薯 2764.4 91.7 燕麦 1214.0 75.6 大麦 1327.7 63.3 冬黑麦 1302.6 76.8 玉米 2362.3 82.3 饲料甜菜 1715.6 61.8 箭舌豌豆 1181.1 173.2 (根据王敬立等译,H·Я·契莫拉《马铃薯》上册,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 年版) 3. 马铃薯适应性强 马铃薯是中耕作物,要进行中耕、锄草和培土,同时又因地下结 薯使土壤膨松。茎叶适合作绿肥,一般每亩马铃薯可产鲜茎叶 2000kg,氮、磷、钾含量 比绿肥作物紫云英高,马铃薯收获后用茎叶翻压做绿肥,可有效提高下茬作物的产量。因 而,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养分充足,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是良好的前茬作物。马 铃薯生育期短,播种期伸缩性大,一般早熟品种从出苗到收获只有 60 天,晚熟品种只有 100 天左右,只要能保证它生育日数的需要,则可随时播种,当其他作物在生育期间遭受 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无法继续种植时,马铃薯则又是良好的补救作物。 马铃薯有很强的适应性,它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土壤 pH 值 4.8-7.1 之间都能正 常发育,以肥沃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在较粘重的土壤中也能获得满意的产量。马铃薯在 我国各地均有种植,由于适应性强,有许多地区将不适宜种植其它作物的土壤种植了马铃 薯,也获得了较好的产量。马铃薯用块茎作种,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春旱情况下, 比其它作物容易出苗,又因有较强的再生能力,遇上冰雹灾害后,茎叶还可以再生,重新 发棵。 马铃薯又是理想的间、套、复种作物,可与粮、棉、菜、烟等作物间套作,有效地提 高了土地与光能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4.马铃薯的工业用途 马铃薯块茎是制造淀粉、糊精、葡萄糖和酒精等的主要工业原 料。特别是淀粉可直接供纺织业、造纸业、食品加工业等利用。还可加工多种变性淀粉, 供制作高级涂料、淀粉纸(包糖果用纸等)、自溶地膜、增厚剂以及合成橡胶等多种产品。 淀粉发酵可生产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等用途很广,详见下图(图 6-1)。 随着近年来加工业的发展,冷冻食品、油炸食品、脱水制品、膨化食品及全粉的生产 等相续兴起,前途非常广阔。 二、马铃薯起源、传播 (一)马铃薯的起源
根据科学的考证,马铃薯有两个起源中心: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 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Andes)山区及乌拉圭等地,其起源中心以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 的“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盆地为中心地区:野生种的起源中心则是中美洲及 墨西哥,那里分布着具有系列倍性的野生多倍体种,即:2n=24,2n=36,2n=48,2n=60 和2n=72等种。 柠檬酸、乳酸 有机酸 葡萄糖酸及衍生物 醋酸、衣康酸、苹果酸等 马铃 氨酸、味精、苏氨酸 氨基酸 薯淀粉发酵产 天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等 a-淀粉酶,B-淀粉酶 酶制剂 异淀粉酶、蛋白酶等 乙酸、丙酮丁酮、面酵 其它产品 甘油、维生素C、D异抗坏血酸纳、普鲁兰、黄原胶等 图6-1马铃薯淀粉发酵产品 摘自汤祊德等编《马铃薯大全》 马铃薯栽培种在南美洲的历史悠久。考古学家们认为:南美洲秘鲁以及沿安第斯山麓 智利沿岸以及玻利维亚等地,都是马铃薯的故乡。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刚刚创立农业的时 候起,印第安人就在这里用木棒松土种植马铃薯。近代考古学家在靠近秘鲁利马的奇卡盆 地发掘出了马铃薯的残枝和块茎,经碳14测定距今已有8000年。在秘鲁北部太平洋沿岸 发掘出土的陶器上,绘制有形态各异的马铃薯图案。关于马铃薯栽培的最显著的考古学证 据是在秘鲁北部海岸出土的完全按马铃薯形态所塑造的陶器,属于穆卡,智姆和印加时期 文化艺术,佐证马铃薯在南美洲栽培的时期,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4800年。 起源于安第斯高原的马铃薯得以很好地驯化,应归因于高原上的印第安人民的长期选 择。早在14000年以前安第斯山区生长的马铃薯极为普遍,具有枝叶繁茂,株高1米以上, 地下块茎小具有苦涩味道,印第安人的先辈们便将马铃薯块茎放入河溪里用水冲洗后晒干 食用。卡斯特朗偌在他撰写的《新王国史》一书中记述:我们看到印第安人种植的玉米、 豆子和一种奇怪的植物,它开着淡黄色的花,根部结球,含有很多淀粉,味道很好。这种 块茎有很多用途,印第安人把生薯切片敷在段骨上疗伤,擦额治疗头痛,外出时随身携带 预防风湿病:或者和其它食物一起吃预防消化不良。印第安人还把马铃薯作为互赠礼品。 从这段记述可以断定,在西班牙人到达新大陆之前,印第安人在当地栽培马铃薯已有悠久 的历史。在原始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野生马铃薯也逐步向栽培植物进化着。 (二)马铃薯的传播 235
235 根据科学的考证,马铃薯有两个起源中心: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 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Andes)山区及乌拉圭等地,其起源中心以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 的“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盆地为中心地区;野生种的起源中心则是中美洲及 墨西哥,那里分布着具有系列倍性的野生多倍体种,即:2n=24,2n=36,2n=48,2n=60 和 2n=72 等种。 图 6-1 马铃薯淀粉发酵产品 摘自汤祊德等编《马铃薯大全》 马铃薯栽培种在南美洲的历史悠久。考古学家们认为:南美洲秘鲁以及沿安第斯山麓 智利沿岸以及玻利维亚等地,都是马铃薯的故乡。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刚刚创立农业的时 候起,印第安人就在这里用木棒松土种植马铃薯。近代考古学家在靠近秘鲁利马的奇卡盆 地发掘出了马铃薯的残枝和块茎,经碳 14 测定距今已有 8000 年。在秘鲁北部太平洋沿岸 发掘出土的陶器上,绘制有形态各异的马铃薯图案。关于马铃薯栽培的最显著的考古学证 据是在秘鲁北部海岸出土的完全按马铃薯形态所塑造的陶器,属于穆卡,智姆和印加时期 文化艺术,佐证马铃薯在南美洲栽培的时期,可以追溯到距今 4000-4800 年。 起源于安第斯高原的马铃薯得以很好地驯化,应归因于高原上的印第安人民的长期选 择。早在 14000 年以前安第斯山区生长的马铃薯极为普遍,具有枝叶繁茂,株高 1 米以上, 地下块茎小具有苦涩味道,印第安人的先辈们便将马铃薯块茎放入河溪里用水冲洗后晒干 食用。卡斯特朗偌在他撰写的《新王国史》一书中记述:我们看到印第安人种植的玉米、 豆子和一种奇怪的植物,它开着淡黄色的花,根部结球,含有很多淀粉,味道很好。这种 块茎有很多用途,印第安人把生薯切片敷在段骨上疗伤,擦额治疗头痛,外出时随身携带 预防风湿病;或者和其它食物一起吃预防消化不良。印第安人还把马铃薯作为互赠礼品。 从这段记述可以断定,在西班牙人到达新大陆之前,印第安人在当地栽培马铃薯已有悠久 的历史。在原始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野生马铃薯也逐步向栽培植物进化着。 (二)马铃薯的传播 有机酸 氨基酸 酶制剂 其它产品 柠檬酸、乳酸 葡萄糖酸及衍生物 醋酸、衣康酸、苹果酸等 氨酸、味精、苏氨酸 天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等 α-淀粉酶,β-淀粉酶 异淀粉酶、蛋白酶等 乙酸、丙酮-丁酮、面酵 甘油、维生素 C、D-异抗坏血酸纳、普鲁兰、黄原胶等 马 铃 薯 淀 粉 发 酵 产 品
马铃薯是南美洲的古老栽培作物,它从南美传播出来的历史迄今有400多年,现已分 布到世界125个国家栽培。英国著名植物遗传学家萨拉曼在论述马铃薯起源与传播说: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给我们带来了马铃薯是人类真正的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马铃薯 的驯化和广泛栽培,是人类征服自然最卓越的事件之一。” 马铃薯从原产地向外传播是在16世纪的中叶,它首先被传到欧洲。最早把印第安人 驯化的马铃薯向欧洲人介绍的是1538年到达秘鲁的西班牙人谢拉(Siera.de1eon),后 经260年的时间,传遍了整个欧洲。马铃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传入我国,京 津地区是亚洲最早见到马铃薯的地区之一。另外较早传入和种植的地区是台湾和闽粤沿海 各省。 马铃薯被引进我国栽培,自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40年代,由于鸦片战争后的口岸 开放,各国殖民者、传教士、商人以及持马可波罗心理状态的旅游者和“冒险家”,蜂拥 而至,马铃薯的传入或引进的途径不断扩大,品种亦随之增加。如山西和陕西有德国和比 利时传入的品种:山东省有从德国传入的品种:四川有从美国传入的品种:东北各省有从 朝鲜、日本传入的品种。从全国范围看,虽然马铃薯在20世纪己有较广泛栽培,但主要 集中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和中南地区的湖北鄂西、湖南的黔阳与江华山区一带: 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华北地区的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省区。东北辽、 吉、黑三省在清末的20世纪初期起,才逐步有较大面积的发展。沿海各省以广东和福建 两省栽培面积较多。 至19世纪末我国劳动人民己积累了种植马铃薯的丰富经验。如19世纪末由无名氏编 著的《播种洋芋方法》一书,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早在100多年前科学种薯的史实。 至20世纪初期,我国有识之士为发展科学,振兴农业,创办刊物宣传介绍国内外先进科 学技术知识。我国马铃薯的品种改良等科研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4-1936年, 南京农业实验所农艺系技师管家骥,从全国各地收集整理马铃薯地方品种,经品种比较鉴 定,从中选出了卡它丁、土百万、红纹白和黄金4个优良品种。1940年杨鸿祖又从前苏 联马铃薯育种家布卡索夫教授那里引进16个马铃薯野生种,开始用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 育种试验,经2年试验获得了小乌洋芋等37个品种的自交系种子和峨嵋白洋芋等18个品 种的杂交种子,其中有8个品系经评比获得较高的产量。1942年我国农林部拟定一项全 国马铃薯的技术改良方案,主要任务是:(1)马铃薯产区考察:(2)制定品种改良方案: (3)国外引进和繁殖:(4)传授杂交技术:(5)改进贮藏方法:(6)建立种薯检验和登 记制度:(7)马铃薯分级标准:(8)良种良法示范。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成都、南京、北平等农事试验场先后恢复马铃薯研究工作。 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的只有少数的几位科学家,杨鸿祖就是坚持 下来的一位,1947年他从美国引进了35个杂交组合,从这批组合中培育选出了巫峡、多 籽百、小黄山药等抗病高产新品种,成为解放初期和50年代许多地区的主栽品种。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生产发展与科研成就 (一)马铃薯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央和国务院对发展我国马铃薯十分重视,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 个五年计划中粮食作物的增产指标为17.6%,薯类的增产指标为30.5%,五年内,粮食作 236
236 马铃薯是南美洲的古老栽培作物,它从南美传播出来的历史迄今有 400 多年,现已分 布到世界 125 个国家栽培。英国著名植物遗传学家萨拉曼在论述马铃薯起源与传播说: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给我们带来了马铃薯是人类真正的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马铃薯 的驯化和广泛栽培,是人类征服自然最卓越的事件之一。” 马铃薯从原产地向外传播是在 16 世纪的中叶,它首先被传到欧洲。最早把印第安人 驯化的马铃薯向欧洲人介绍的是 1538 年到达秘鲁的西班牙人谢拉(Siera.de leon),后 经 260 年的时间,传遍了整个欧洲。马铃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传入我国,京 津地区是亚洲最早见到马铃薯的地区之一。另外较早传入和种植的地区是台湾和闽粤沿海 各省。 马铃薯被引进我国栽培,自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 40 年代,由于鸦片战争后的口岸 开放,各国殖民者、传教士、商人以及持马可波罗心理状态的旅游者和“冒险家”,蜂拥 而至,马铃薯的传入或引进的途径不断扩大,品种亦随之增加。如山西和陕西有德国和比 利时传入的品种;山东省有从德国传入的品种;四川有从美国传入的品种;东北各省有从 朝鲜、日本传入的品种。从全国范围看,虽然马铃薯在 20 世纪已有较广泛栽培,但主要 集中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和中南地区的湖北鄂西、湖南的黔阳与江华山区一带; 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华北地区的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省区。东北辽、 吉、黑三省在清末的 20 世纪初期起,才逐步有较大面积的发展。沿海各省以广东和福建 两省栽培面积较多。 至 19 世纪末我国劳动人民已积累了种植马铃薯的丰富经验。如 19 世纪末由无名氏编 著的《播种洋芋方法》一书,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早在 100 多年前科学种薯的史实。 至 20 世纪初期,我国有识之士为发展科学,振兴农业,创办刊物宣传介绍国内外先进科 学技术知识。我国马铃薯的品种改良等科研工作,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1934-1936 年, 南京农业实验所农艺系技师管家骥,从全国各地收集整理马铃薯地方品种,经品种比较鉴 定,从中选出了卡它丁、土百万、红纹白和黄金 4 个优良品种。1940 年杨鸿祖又从前苏 联马铃薯育种家布卡索夫教授那里引进 16 个马铃薯野生种,开始用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 育种试验,经 2 年试验获得了小乌洋芋等 37 个品种的自交系种子和峨嵋白洋芋等 18 个品 种的杂交种子,其中有 8 个品系经评比获得较高的产量。1942 年我国农林部拟定一项全 国马铃薯的技术改良方案,主要任务是:(1)马铃薯产区考察;(2)制定品种改良方案; (3)国外引进和繁殖;(4)传授杂交技术;(5)改进贮藏方法;(6)建立种薯检验和登 记制度;(7)马铃薯分级标准;(8)良种良法示范。 1945 年,抗战胜利后,成都、南京、北平等农事试验场先后恢复马铃薯研究工作。 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的只有少数的几位科学家,杨鸿祖就是坚持 下来的一位,1947 年他从美国引进了 35 个杂交组合,从这批组合中培育选出了巫峡、多 籽百、小黄山药等抗病高产新品种,成为解放初期和 50 年代许多地区的主栽品种。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生产发展与科研成就 (一)马铃薯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央和国务院对发展我国马铃薯十分重视,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 个五年计划中粮食作物的增产指标为 17.6%,薯类的增产指标为 30.5%,五年内,粮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