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麦
第二章 大 麦
第二章大麦 第一节大麦的生产与分布 大麦(学名:Hordeum sativum Jess;英名:barley)隶属于 禾本科,大麦属。它是世界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又是家畜饲 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大麦包括有稃大麦和无稃大麦两类,常称有 稃大麦为皮大麦,无稃大麦为裸大麦或青稞、元麦等。大麦具有 早熟、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世界谷类作物播种 面积中居第四位,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 一、大麦的起源与栽培历史 (一)起源 关于大麦的起源与进化的研究,从1855年至今,已有140多年 的历史。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人们认为中东“新月沃地”是 野生大麦的起源中心。1938年瑞典学者欧伯格首先报道了四川西 部发现野生六棱大麦,并提出这是栽培大麦和野生二棱大麦的共 同祖先。此后,我国学者邵启全、徐廷文、李璠等报道在西藏、 川西、青海等地发现各类野生大麦,认为青藏高原是野生大麦的 又一起源中心。到目前为止,较为公认的起源地有二:其一是从 小亚细亚,经美索不达米亚到伊朗的中东地区,南到埃及和北非 北到前苏联的北高加索、中亚的南部等地区;其二是中国的西藏、 青海和四川的西部地区
第二章 大 麦 ⚫ 第一节 大麦的生产与分布 ⚫ 大麦(学名:Hordeum sativum Jess;英名:barley)隶属于 禾本科,大麦属。它是世界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又是家畜饲 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大麦包括有稃大麦和无稃大麦两类,常称有 稃大麦为皮大麦,无稃大麦为裸大麦或青稞、元麦等。大麦具有 早熟、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世界谷类作物播种 面积中居第四位,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 ⚫ 一、大麦的起源与栽培历史 ⚫ (一)起源 ⚫ 关于大麦的起源与进化的研究,从1855年至今,已有140多年 的历史。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人们认为中东“新月沃地”是 野生大麦的起源中心。1938年瑞典学者欧伯格首先报道了四川西 部发现野生六棱大麦,并提出这是栽培大麦和野生二棱大麦的共 同祖先。此后,我国学者邵启全、徐廷文、李璠等报道在西藏、 川西、青海等地发现各类野生大麦,认为青藏高原是野生大麦的 又一起源中心。到目前为止,较为公认的起源地有二:其一是从 小亚细亚,经美索不达米亚到伊朗的中东地区,南到埃及和北非, 北到前苏联的北高加索、中亚的南部等地区;其二是中国的西藏、 青海和四川的西部地区
(二)栽培历史 世界各地先后发现公元前15000-5000年的栽培大麦 遗物。早期主要在东亚和西南亚的古文明区栽培,后 来传至欧洲,至近代才传至美洲。 中国栽培大麦历史悠久,据考证,距今5000年的新 石器时代中期,在新疆哈密、青海诺木洪、西藏昌都 卡若等地,已有大麦栽种。远在公元前1412世纪的股 商甲骨文中已有“牟(即大麦)”的记述。考古出土 文物证明,西汉以前,在黄河、长江流域和西北广大 地区种植大麦已相当广泛。 此外,从古代文献中还可看出中国栽培大麦的传播 公元8世纪的《本草拾遗》中记有“青稞似大麦,天生 皮肉相离,秦陇以西种植”。公元11世纪的《集韵》 中有“青州(今山东)谓麦曰稞”。公元6世纪《本草 原始》记有“大麦,一名牟麦,出关中”,说明中国 大麦的栽培有可能是自西向东、自北面的黄河流域向 南面的长江流域传播的
⚫ (二)栽培历史 ⚫ 世界各地先后发现公元前15000-5000年的栽培大麦 遗物。早期主要在东亚和西南亚的古文明区栽培,后 来传至欧洲,至近代才传至美洲。 ⚫ 中国栽培大麦历史悠久,据考证,距今5000年的新 石器时代中期,在新疆哈密、青海诺木洪、西藏昌都 卡若等地,已有大麦栽种。远在公元前14-12世纪的殷 商甲骨文中已有“牟(即大麦)”的记述。考古出土 文物证明,西汉以前,在黄河、长江流域和西北广大 地区种植大麦已相当广泛。 ⚫ 此外,从古代文献中还可看出中国栽培大麦的传播。 公元8世纪的《本草拾遗》中记有“青稞似大麦,天生 皮肉相离,秦陇以西种植”。公元11世纪的《集韵》 中有“青州(今山东)谓麦曰稞”。公元6世纪《本草 原始》记有“大麦,一名牟麦,出关中”,说明中国 大麦的栽培有可能是自西向东、自北面的黄河流域向 南面的长江流域传播的
·二、大麦的经济价值和综合利用 (一)经济价值 。1.籽粒的化学成份 。2.食用价值 。3.饲用价值 4.其他利用价值 (二)综合利用 。1.新兴食品开发 ●2.工业编织 三、大麦生产发展的概况 (一)世界的生产发展简况 (二)中国的生产发展
⚫ 二、大麦的经济价值和综合利用 ⚫ (一)经济价值 ⚫ 1.籽粒的化学成份 ⚫ 2.食用价值 ⚫ 3.饲用价值 ⚫ 4.其他利用价值 ⚫ (二)综合利用 ⚫ 1. 新兴食品开发 ⚫ 2. 工业编织 ⚫ 三、大麦生产发展的概况 ⚫ (一)世界的生产发展简况 ⚫ (二)中国的生产发展
(三)西藏生产的发展 西藏是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长期以来,大麦(主 要是裸大麦)作为当地的主要农作物而被栽培。自从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大麦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单 产与总产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西 藏大麦播种面积约12万公顷,但年产量仅1亿kg,平均 每公顷产量仅有900kg。此后,当地政府调动大量人力、 物力,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农机具,选育新 品种等措施,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大面积单 产4500-6000kg/hm的丰产田随处可见,千斤高产地块 亦层出不穷。一些生产水平较高的县、乡,平均单产 已达到6000kg/hm2以上。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政 策的引导,西藏的大麦生产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 时期
⚫ (三)西藏生产的发展 ⚫ 西藏是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长期以来,大麦(主 要是裸大麦)作为当地的主要农作物而被栽培。自从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大麦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单 产与总产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西 藏大麦播种面积约12万公顷,但年产量仅1亿kg,平均 每公顷产量仅有900kg。此后,当地政府调动大量人力、 物力,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农机具,选育新 品种等措施,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大面积单 产4500-6000kg/hm2 的丰产田随处可见,千斤高产地块 亦层出不穷。一些生产水平较高的县、乡,平均单产 已达到6000 kg/hm2 以上。 ⚫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政 策的引导,西藏的大麦生产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