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端 等压点 +20 +10 +20 【+30 +20 +20 +20 +20 上流端 +35 +25 +20 +20 +20 +20 正常人用力呼气 肺气肿人用力呼气 图143等压点上移使用力乎气引起气道闭合
11 下流端 等压点 上流端 0 +20 0 +20 +30 +20 +20 +10 +20 +20 +35 +25 +20 +20 +20 +20 正常人用力呼气 肺气肿人用力呼气 图14-3 等压点上移使用力呼气引起气道闭合
●慢阻肺病人用力呼气时小气道受压而闭合的机制: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由于小气道阻力异常增大,用力呼气 时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使气道内压迅速下降;或肺气肿病 人由于肺弹性回缩力降低,使胸内压增高,导致等压点上 移,移至无软骨支撑的膜性小气道,因此小气道受压而闭 合。 ●2、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总肺泡通气量不足一PAcO,t P4O2N→ PaO2 成一定比例关系 PaC02↑ R=0.8
12 ●慢阻肺病人用力呼气时小气道受压而闭合的机制: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由于小气道阻力异常增大,用力呼气 时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使气道内压迅速下降;或肺气肿病 人由于肺弹性回缩力降低,使胸内压增高,导致等压点上 移,移至无软骨支撑的膜性小气道,因此小气道受压而闭 合。 总肺泡通气量不足 PAO2↓ PACO2↑ PaO2↓ PaCO2↑ 成一定比例关系 R=0.8 ●2、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PaCO2是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PaCO2 和P4CO2相等,取决于每分肺泡通气量(Va)与体内每分 钟产生的二氧化碳量(VCO2),可用下式表示: 0.863×Vc02 PaCO2=PACO2= VA 公式推导省略不记。由公式中可见,如果VCO,不变, VA减少必然引起PACO2升高,PaCO2也就相应升高。PaCO2 升高是总肺泡通气不足的标致,如果病人PaCO,不升高, 全肺通气不足的诊断就不能成立。 13
13 公式推导省略不记。由公式中可见,如果VCO2不变, VA减少必然引起PACO2升高,PaCO2也就相应升高。PaCO2 升高是总肺泡通气不足的标致,如果病人PaCO2不升高, 全肺通气不足的诊断就不能成立。 · PaCO2是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PaCO2 和PACO2相等,取决于每分肺泡通气量(VA)与体内每分 钟产生的二氧化碳量(VCO2 ),可用下式表示: . PaCO2=PACO2= O.863×VCO2 VA ·
(二)换气功能障碍 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 调及解剖分流增加。 [一】弥散障碍 ●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是指由于肺 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的气 体交换障碍。 气体弥散速度和气体弥散数量的影响因素: ①肺泡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③气体的弥散能力 ②肺泡膜的面积与厚度 ④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
14 (二)换气功能障碍 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 调及解剖分流增加。 [一] 弥散障碍 ●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是指由于肺 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的气 体交换障碍。 气体弥散速度和气体弥散数量的影响因素: ①肺泡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② 肺泡膜的面积与厚度 ④ 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 ③气体的弥散能力
1、弥散障碍的原因 (1)肺泡膜面积减少 正常成人 肺泡总面积 80m2 静息时参与换气面积35~40m2运动时增加 由于储备量大,只有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 原因使肺泡膜面积减少一半时,才会发生换气功能障碍 15
15 (1)肺泡膜面积减少 正常成人 肺泡总面积 80m2 静 息 时 参与换气面积 35~40m2 运动时增加 由于储备量大,只有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 原因使肺泡膜面积减少一半时,才会发生换气功能障碍。 1、弥散障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