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科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的单 正链RNA病毒。 按其致病作用分3个亚科: RNA肿瘤病毒亚科 慢病毒亚科 泡沫病毒亚科
第33章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科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的单 正链RNA病毒。 按其致病作用分3个亚科 : RNA肿瘤病毒亚科 慢病毒亚科 泡沫病毒亚科
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性如: 1.病毒为球形,大小100nm左右,外层为包 膜,表面有刺突 2.核心由两条相同的单股RNA组成,在5端通 过部分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体结构 3.病毒体含逆转录酶、核酸内切酶和RNA酶 H等酶类,这些酶与病毒核酸的逆转录及病毒的 整合作用有关 4.病毒增殖的突出特点是在复制病毒RNA时要 通过DNA复制中间型
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性如: 1.病毒为球形,大小100nm左右,外层为包 膜,表面有刺突 2.核心由两条相同的单股RNA组成,在5′端通 过部分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体结构 3.病毒体含逆转录酶、核酸内切酶和RNA酶 H等酶类,这些酶与病毒核酸的逆转录及病毒的 整合作用有关 4.病毒增殖的突出特点是在复制病毒RNA时要 通过DNA复制中间型
第一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是获得性免疫 缺陷综合征(ADS)的病原体,按照英文ADS音 泽应为艾滋,俗称艾滋病 AIDS于1981年在美国首次报告HV主要有 两型,通常称谓的HV指HIV-1型,世界上的 ADS多由HIV-1所致;1986年在西非又发现一 种与HV1不同的逆转录病毒,两者的核苷酸 序列相差超过40%,称为HV-2型,只在西非呈 地区性流行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 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按照英文AIDS音 译应为艾滋,俗称艾滋病 AIDS于1981年在美国首次报告 HIV主要有 两型,通常称谓的HIV指HIV-1型,世界上的 AIDS多由HIV-1所致;1986年在西非又发现一 种与HIV-1不同的逆转录病毒,两者的核苷酸 序列相差超过40%,称为HIV-2型,只在西非呈 地区性流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HIV为直径100-120nm大小的球形颗粒,电 镜下病毒内部有一圆锥状核心。病毒外层有脂 蛋白包膜,其中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 异的糖。前者构成包被刺;后者为跨膜蛋白。 病毒核心为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病毒核心含 RNA、逆转录酶和衣壳蛋白
一 、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结构 HIV为直径100-120nm大小的球形颗粒,电 镜下病毒内部有一圆锥状核心。病毒外层有脂 蛋白包膜,其中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 异的糖。前者构成包被刺;后者为跨膜蛋白。 病毒核心为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病毒核心含 RNA、逆转录酶和衣壳蛋白
稻双层舞 gp120 包碳铸蛋白 8p41 p24衣亮蛋白(CA) -P]4内膜蛋白(MA) p7p9核衣无 蛋白(C) 逆转录酶 一整合醐 蛋白卧 HV结构模式图
HIV结构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