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大城一中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命题人:李淑颖 注: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1973年,陕西临潼 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在广泛分布于 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这些似乎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一直延续至更 后期。 188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根据他 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 料的支持。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 时代的遗物。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 所以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用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 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即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 识恐怕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 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 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的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 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
2012~2013 学年度大城一中摸底考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李淑颖 注: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1973 年,陕西临潼 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 6500 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是 1977 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 3000 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在广泛分布于 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这些似乎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一直延续至更 后期。 1885 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1921 年,瑞典人安特生根据他 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资 料的支持。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 时代的遗物。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 所以 1930 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用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 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即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 识恐怕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 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 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的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 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
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首先,既为西来,则肯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 上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中国的东部及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青 藏高原,西南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西部有天山山脉及塔克拉玛干沙漠 这一切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基本上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但再具体细究,基本上有三处 方位可勉强称为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至于其他地区,我们结合当 时的人类技术当可轻易否定 路径即已找定,那么青铜文化的出现在几条所谓的路径上是否由西向东就都比中原早呢?科学的 考学材料告诉我们:很遗憾。北方地区早期铜器发现于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早于公元前 2000年的铜器尚未发现。新疆地区青铜器的岀现更是已经晚至公元前十六世纪以后,而且据研究, 其青铜文化是从东方的甘青地区西传去的。云滇地区青铜文化的形成也已在公元前十三世纪以后,而 且从北方南传的信息因素甚多。 其次,青铜文化既为西方传来,则我国,特别是文明最先诞生的中原地区,就应该存在着不说全 部但也有较主要的一些西方文化面貌,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青铜雕像、欧贝德文化标志神权和 王权的权杖、西亚早期文明艺术中的金面罩等等,但这些因素在中原青铜文化中都不存在,文化面貌 完全不同 “西来说”疑点多多,且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愈 难自圆其说。中国古代文明是在本土以中原为核心和领头,多元积累,一元出现和成熟起来的。 1下列关于“西来说”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西来说”是伦敦大学拉古别里在1885年针对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提出来的一种理论,瑞典人 安特生的考古发现成为这一学说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B.“西来说”坚持认为中国大陆史前时代是一片空白,中原地区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而
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首先,既为西来,则肯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 上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中国的东部及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青 藏高原,西南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西部有天山山脉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这一切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基本上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但再具体细究,基本上有三处 方位可勉强称为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至于其他地区,我们结合当 时的人类技术当可轻易否定。 路径即已找定,那么青铜文化的出现在几条所谓的路径上是否由西向东就都比中原早呢?科学的 考古学材料告诉我们:很遗憾。北方地区早期铜器发现于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早于公元前 2000 年的铜器尚未发现。新疆地区青铜器的出现更是已经晚至公元前十六世纪以后,而且据研究, 其青铜文化是从东方的甘青地区西传去的。云滇地区青铜文化的形成也已在公元前十三世纪以后,而 且从北方南传的信息因素甚多。 其次,青铜文化既为西方传来,则我国,特别是文明最先诞生的中原地区,就应该存在着不说全 部但也有较主要的一些西方文化面貌,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青铜雕像、欧贝德文化标志神权和 王权的权杖、西亚早期文明艺术中的金面罩等等,但这些因素在中原青铜文化中都不存在,文化面貌 完全不同。 “西来说”疑点多多,且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愈 难自圆其说。中国古代文明是在本土以中原为核心和领头,多元积累,一元出现和成熟起来的。 1.下列关于“西来说”的表述,不符合 ...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 “西来说”是伦敦大学拉古别里在 1885 年针对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提出来的一种理论,瑞典人 安特生的考古发现成为这一学说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B. “西来说”坚持认为中国大陆史前时代是一片空白,中原地区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而
不是在本土产生的 C.“西来说”的赞同者多是外国人,其中多数人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材料,而且 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没有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 D.“西来说”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而且至今存在很多疑点,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 丰富,它愈难自圆其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到目前 还得不到解决。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的黄铜片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铜制品。甘肃东乡的公元前3000 年的铜刀,是我们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C.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 熔铜有关的遗物。 D.古代中国处于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只可能是北方草 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的考古资料说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呈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而且一直延续 了较长时期。 B事实证明,我国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不仅不是西来的,而且从本土产生以后还向周围传播,对周边 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 C各种不同的古代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这些面貌是后世研究者识别他们并区别不同文化的重 要依据 D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青铜文化也远比其他地区辉煌,所以青铜文化成为我
不是在本土产生的。 C. “西来说”的赞同者多是外国人,其中多数人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而且 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没有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 D.“西来说”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而且至今存在很多疑点,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 丰富,它愈难自圆其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到目前 还得不到解决。 B.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的黄铜片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铜制品。甘肃东乡的公元前 3000 年的铜刀,是我们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C.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 熔铜有关的遗物。] D.古代中国处于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只可能是北方草 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大量的考古资料说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呈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而且一直延续 了较长时期。 B.事实证明,我国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不仅不是西来的,而且从本土产生以后还向周围传播,对周边 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 C.各种不同的古代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这些面貌是后世研究者识别他们并区别不同文化的重 要依据, D.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青铜文化也远比其他地区辉煌,所以青铜文化成为我
国传统文化中的重项。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 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 抚辑新附。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 是也。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煕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 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 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 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成兵为 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 未几,致仕,西归京兆。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 者数干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日:“此羌服 叛不常,若非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还奏,上大悦,遺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 哀号辍市,立像祀之。(节选自《金史》)
国传统文化中的重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 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 抚辑新附。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 是也。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 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 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 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 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 未几,致仕,西归京兆。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 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 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 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中彦领兴元尹 领:兼任 B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 守 当:阻挡 C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竟:最终 D所司皆依违不 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3分)() 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自均賦调法,奸豪无所蘸匿 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中彦得成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A①O④ B②O⑤ C②④⑥ D.④o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 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桂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 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C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 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 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5分 (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5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以中彦领.兴元尹 领:兼任 B.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 守 当:阻挡 C.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竟:最终 D.所司皆依违不 决. 决:判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3 分)( ) 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②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③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 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⑤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 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 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 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C.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 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 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5 分) (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