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遇。文苑舂秋,也像世俗门庭,散文一支,似乎门楣偏低,矜贵不如新诗,显 赫不如小说,风光不如戏剧,却也独树一帜,别有一番清华气象。“五四”一代 的前辈来自清,说“散文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别。 刘知几揭橥作史三长:才、学、识。章学诚认定三者得一不易,兼三尤难,而更 增一德字。袁枚以为写诗也须三长,而识为最先。王国维倡言文学二原质,曰景 曰情。当代董桥说,散文须学、识、情,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 艺术之境界。”综合诸家,神而化之,当可得散文三昧 《中华散文名家名作》这部全景式的散文选集,给读者提供了多维的欣赏空 间。读者一可以乌瞰:通读全编,纵览全局,宏观散文世界的发展变化。人文世 态的冷暖浮沉,时代潮流的推荡磨洗,也可以由此略见端倪。二可以平视;和素 昧平生的作家——相对,如倾肺腑。文心不同,各如其面,有的渊博,有的深秀, 有的严峻,有的真挚,有的隽爽,有的风趣,有的娴雅,有的自然。三可以凝睇 心领神会,赏析美文之美,美在何处?大概离不开体貌、风神、襟怀、素质这些 着眼点。而所有这一切,全部体现于抽象的文字符号。司空图品诗,说“不着一 字,尽得风流”,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这句名言,只宜意会,不可黏滞,因为 文学的建筑材料只能是文字。要做到韵外有致,弦外有音,也只好通过文字的诱 发暗示。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功高北斗,缺点在于没有把白话文的实 用性和艺术性明确区分。艺术性的白话文,不能以“明白如话”自给自足,应当 有声有色有光有味,能静能动能歌能舞,善达意,善表情。“五四″至今,白话 文成熟到什么程度,大可在散文中测量深浅。四可以远眺:看纸上烟云,字里风 涛。散文家的心声常和时代的声音互相呼应,从散文的兴衰中,可以隐然看到一 代的政治史、思想史、风俗史、心灵史。五可以浏览:工余无聊,假日休闲,枕
际遇。文苑春秋,也像世俗门庭,散文一支,似乎门楣偏低,矜贵不如新诗,显 赫不如小说,风光不如戏剧,却也独树一帜,别有一番清华气象。“五四”一代 的前辈来自清,说“散文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别。” 刘知几揭橥作史三长:才、学、识。章学诚认定三者得一不易,兼三尤难,而更 增一德字。袁枚以为写诗也须三长,而识为最先。王国维倡言文学二原质,曰景 曰情。当代董桥说,散文须学、识、情,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 艺术之境界。”综合诸家,神而化之,当可得散文三昧。 《中华散文名家名作》这部全景式的散文选集,给读者提供了多维的欣赏空 间。读者一可以乌瞰:通读全编,纵览全局,宏观散文世界的发展变化。人文世 态的冷暖浮沉,时代潮流的推荡磨洗,也可以由此略见端倪。二可以平视;和素 昧平生的作家一一相对,如倾肺腑。文心不同,各如其面,有的渊博,有的深秀, 有的严峻,有的真挚,有的隽爽,有的风趣,有的娴雅,有的自然。三可以凝睇: 心领神会,赏析美文之美,美在何处?大概离不开体貌、风神、襟怀、素质这些 着眼点。而所有这一切,全部体现于抽象的文字符号。司空图品诗,说“不着一 字,尽得风流”,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这句名言,只宜意会,不可黏滞,因为 文学的建筑材料只能是文字。要做到韵外有致,弦外有音,也只好通过文字的诱 发暗示。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功高北斗,缺点在于没有把白话文的实 用性和艺术性明确区分。艺术性的白话文,不能以“明白如话”自给自足,应当 有声有色有光有味,能静能动能歌能舞,善达意,善表情。“五四”至今,白话 文成熟到什么程度,大可在散文中测量深浅。四可以远眺:看纸上烟云,字里风 涛。散文家的心声常和时代的声音互相呼应,从散文的兴衰中,可以隐然看到一 代的政治史、思想史、风俗史、心灵史。五可以浏览:工余无聊,假日休闲,枕
边案头,窗前灯下,随兴所至,信手翻阅,是最有味有益的消遣。 (节选自柯灵《散文欣赏的多维空间》,略有删改)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现代散文具有自己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与新诗、 小说、戏剧存在高下的分别 B.综合刘知几、章学诚、袁枚、王国维、董桥诸家的见解,领悟其精义并 灵活运用于实践,可得散文三昧 C.由于作家个性追求不同,入选的散文风格各异,阅读他们的作品,就是 在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 D.从“五四”至今的散文可以看出白话文日臻艺术化,艺术的白话文善达 意,善表情,有声有色,有光有味 E.选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散文的地位和特点,又 为读者介绍了散文欣赏的多维视角。 10.作者认为《中华散文名家名作》为读者提供了五维的欣赏空间,其中第一维 指的是“了解时代世态变化”,请概括其他四维的内容。(4分) 答 11.作者引述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名言,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见解?(3 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画·人·价 凌鼎年 陶少闲在小城算个人物。他是以画莲花出名的,其画室自题为“爱莲居”。 他古稀年纪,极少岀门。每每兴之所至,挥毫画莲。画罢,笔一掷,捋着胡
边案头,窗前灯下,随兴所至,信手翻阅,是最有味有益的消遣。 (节选自柯灵《散文欣赏的多维空间》,略有删改)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作者认为现代散文具有自己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与新诗、 小说、戏剧存在高下的分别。 B.综合刘知几、章学诚、袁枚、王国维、董桥诸家的见解,领悟其精义并 灵活运用于实践,可得散文三昧。 C.由于作家个性追求不同,入选的散文风格各异,阅读他们的作品,就是 在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 D.从“五四”至今的散文可以看出白话文日臻艺术化,艺术的白话文善达 意,善表情,有声有色,有光有味。 E.选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散文的地位和特点,又 为读者介绍了散文欣赏的多维视角。 10.作者认为《中华散文名家名作》为读者提供了五维的欣赏空间,其中第一维 指的是“了解时代世态变化”,请概括其他四维的内容。(4 分) 答 : 11.作者引述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名言,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见解?(3 分) 答 :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画·人·价 凌鼎年 陶少闲在小城算个人物。他是以画莲花出名的,其画室自题为“爱莲居”。 他古稀年纪,极少出门。每每兴之所至,挥毫画莲。画罢,笔一掷,捋着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