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5月)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距离是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这种 距离不是观赏者与艺术家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而是一种美学上的心理距离,是一种我们自 身和那些作为我们感动的根源或媒介的对象之间的距离。理想的艺术审美心理是非功利性的, 是超越了关乎主体自身实际需要和目的的心理。为了形成理想的审美心理,就必须拉远主体 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主体以超脱个人物欲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客体,对客体进行审美观 照 那么这种心理距离是怎样形成的呢?关键在于审美主体摆脱了利害关系的束缚,转而以 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观赏者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情感上 或心理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由于消除了观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实用态度而使美感有 利于情感,因而使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产生了崭新的体验。这种距离既可以使对象无法与现实 和自然直接关联而呈现出其本色,也可以使主体因为摆脱自身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 而形成审美观照态度,使审美主体的情感转化成审美对象的特征,从而使其获得审美享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见到树就想到它能用来做家具,但是它除 了生活实用之外,是否就没有其他意义了呢?我们不妨把它拍成照片,就不难发现,同样 棵树,在照片中就很美妙(形象与色彩之美)。因为照片中的事物是“假”的,是没有实用价 值的,所以我们这时才有“闲暇”关注该事物实用之外的东西,使我们觉得照片中的物象比 实物更加美妙(镜中的事物、水中的倒影也如此),这便是直觉的美感经验。从现实的“真” 到照片的“假”,这之间就是一种“距离”。艺术家和欣赏者应该善于制造距离,把作品中的 事物摆到某种距离之外去看。艺术家在制造“距离”的同时就是在创造艺术。同样,欣赏者 在接受“距离”之外的意象的同时就是在真正欣赏艺术了 既然“距离”如此重要,它是否越远越好呢?不是的。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无法产生审美 情感。单从艺术形式来看,虽然“距离”越远可能越美妙。但是,另一方面,艺术归根结底 源于生活,是切身的,是要表现情感的。哪怕是抽象艺术,它的源头也是生活的启迪。所以 艺术家和欣赏者对作品内容不能不了解。如不了解作品内容,就得不到共鸣,更谈不上欣赏。 如此看来,在美感经验中,一方面要从实用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尽实际生活,这是“距 离”的矛盾。创造和欣赏成功与否,就要看能否把这“距离”安排得恰到好处。通俗地说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距离是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这种 距离不是观赏者与艺术家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而是一种美学上的心理距离,是一种我们自 身和那些作为我们感动的根源或媒介的对象之间的距离。理想的艺术审美心理是非功利性的, 是超越了关乎主体自身实际需要和目的的心理。为了形成理想的审美心理,就必须拉远主体 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主体以超脱个人物欲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客体,对客体进行审美观 照。 那么这种心理距离是怎样形成的呢?关键在于审美主体摆脱了利害关系的束缚,转而以 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观赏者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情感上 或心理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由于消除了观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实用态度而使美感有 利于情感,因而使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产生了崭新的体验。这种距离既可以使对象无法与现实 和自然直接关联而呈现出其本色,也可以使主体因为摆脱自身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 而形成审美观照态度,使审美主体的情感转化成审美对象的特征,从而使其获得审美享受。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见到树就想到它能用来做家具,但是它除 了生活实用之外,是否就没有其他意义了呢?我们不妨把它拍成照片,就不难发现,同样一 棵树,在照片中就很美妙(形象与色彩之美)。因为照片中的事物是“假”的,是没有实用价 值的,所以我们这时才有“闲暇”关注该事物实用之外的东西,使我们觉得照片中的物象比 实物更加美妙(镜中的事物、水中的倒影也如此),这便是直觉的美感经验。从现实的“真” 到照片的“假”,这之间就是一种“距离”。艺术家和欣赏者应该善于制造距离,把作品中的 事物摆到某种距离之外去看。艺术家在制造“距离”的同时就是在创造艺术。同样,欣赏者 在接受“距离”之外的意象的同时就是在真正欣赏艺术了。 既然“距离”如此重要,它是否越远越好呢?不是的。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无法产生审美 情感。单从艺术形式来看,虽然“距离”越远可能越美妙。但是,另一方面,艺术归根结底 源于生活,是切身的,是要表现情感的。哪怕是抽象艺术,它的源头也是生活的启迪。所以 艺术家和欣赏者对作品内容不能不了解。如不了解作品内容,就得不到共鸣,更谈不上欣赏。 如此看来,在美感经验中,一方面要从实用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尽实际生活,这是“距 离”的矛盾。创造和欣赏成功与否,就要看能否把这“距离”安排得恰到好处。通俗地说
既不因戏(美术作品等也一样)是假而无动于衷,也不因戏很真而忘情一切。只有感情与理 智的和谐才是欣赏者和艺术家的美感态度。(摘编自游火旺《浅谈审美心理距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距离是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 距离,是决定创造和欣赏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B.审美心理与心理距离关系密切,要形成理想的审美心理,必须拉远主体与客体之 间的心理距离,使主体以审美的态度看待客体 C.心理距离的形成,关键在于审美主体对待客体的态度发生转变,摆脱了与客体的 利害关系的束缚而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客体。 D.心理距离的作用,在于使审美主体摆脱与审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以 及与现实和自然的直接关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观赏者如果与作品中的事物在情感上或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 就有可能对该事物产生审美情感和崭新的体验。 B.事物在现实中具有实用价值,而在作品中其实用价值丧失殆尽,因此观赏者才有可能 关注其实用之外的东西,从而获得直觉的美感经验 C.欣赏者认为同一事物在照片中要比在生活中更加美妙,那是因为这些事物在照片中具 有形象与色彩之美,而在生活中却不具有 D.艺术家应该善于把作品中的事物摆到某种距离之外去看,制造同一事物在作品与现实 的距离,创造出艺术,为欣赏者提供艺术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距离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并非越远越好,距离太远, 会导致对作品内容的不了解,无法产生审美情感 B.包括抽象艺术在内的艺术都源自现实生活,因此,艺术是否贴近现实生活,真实再现 生活就成为欣赏者和艺术家能否产生共鸣的关键。 C.在美感经验中,欣赏者要控制好心理距离,把心理距离安排得恰到好处,既要跳出实 用又不能脱尽实际生活,否则不能获得成功的欣赏。 D.理想的艺术审美不能带有功利性,而应超越审美主体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目的,拥有感 情与理智和谐的美感态度,才能实现真正的艺术欣赏 【答案】 【解析】
既不因戏(美术作品等也一样)是假而无动于衷,也不因戏很真而忘情一切。只有感情与理 智的和谐才是欣赏者和艺术家的美感态度。 (摘编自游火旺《浅谈审美心理距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距离是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 距离,是决定创造和欣赏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B.审美心理与心理距离关系密切,要形成理想的审美心理,必须拉远主体与客体之 间的心理距离,使主体以审美的态度看待客体。 C.心理距离的形成,关键在于审美主体对待客体的态度发生转变,摆脱了与客体的 利害关系的束缚而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客体。【KS5UKS5U】 D.心理距离的作用,在于使审美主体摆脱与审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以 及与现实和自然的直接关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观赏者如果与作品中的事物在情感上或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 就有可能对该事物产生审美情感和崭新的体验。 B.事物在现实中具有实用价值,而在作品中其实用价值丧失殆尽,因此观赏者才有可能 关注其实用之外的东西,从而获得直觉的美感经验。 C.欣赏者认为同一事物在照片中要比在生活中更加美妙,那是因为这些事物在照片中具 有形象与色彩之美,而在生活中却不具有。 D.艺术家应该善于把作品中的事物摆到某种距离之外去看,制造同一事物在作品与现实 的距离,创造出艺术,为欣赏者提供艺术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距离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并非越远越好,距离太远, 会导致对作品内容的不了解,无法产生审美情感。 B.包括抽象艺术在内的艺术都源自现实生活,因此,艺术是否贴近现实生活,真实再现 生活就成为欣赏者和艺术家能否产生共鸣的关键。 C.在美感经验中,欣赏者要控制好心理距离,把心理距离安排得恰到好处,既要跳出实 用又不能脱尽实际生活,否则不能获得成功的欣赏。 D.理想的艺术审美不能带有功利性,而应超越审美主体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目的,拥有感 情与理智和谐的美感态度,才能实现真正的艺术欣赏。 【答案】 1.D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然后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D项,原文 第二段中是说“使对象无法与现实和自然直接关联而呈现出其本色”,由此可知,摆脱与现 实和自然的直接关联的应该是“审美对象”,而不是“审美主体”。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 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项,“照片中具有形象与色彩之美,而在生活中却不具有”错误。生 活中也有,只是没有引起关注。所以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 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 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最后一段中说“所以艺术家和欣赏者对作品内容不能不 了解。如不了解作品内容,就得不到共鸣”,可见,“是否了解作品内容”才是欣赏者和艺 术家能否产生共鸣的关键。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豆卢勣字定东,昌黎徒河人也。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后也。中山败,归魏,北人谓 归义为“豆卢”,因氏焉。父宁,柱国、太保。勣初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称庆,时遇新破齐 师,太祖因字之曰定东。勣聪悟,有器局。少受业国子学,略涉文艺。魏大统十二年,太祖 以勣勋臣子,封义安县侯。周闵帝受禅,改封丹阳郡公,邑千五百户。明帝时,为左武伯中 大夫。勣自以经业未通,请解职游露门学。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学。会武帝嗣位,拜邛州刺 史。未之官,渭源烧当羌因饥馑作乱,以勣有才略,转渭州刺史。甚有惠政,华夷悦服,德 泽流行,大致祥瑞。鸟鼠山俗呼为高武陇,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绝壁千寻,由来乏水,诸羌 苦之。軌马朊践忽飞泉通思有息鸟翔太厅前乳夭顺后志民为之 谖貝我有丹限虬忠浆济我民夷神鸟来親頁姝因其泉为玉浆 泉后丁父艰,毁瘁过礼。天和二年,授邵州剌史,袭爵楚国公。复征为天官府司会,历信、 夏二州总管、相州刺史。以母忧还京。宣帝大象二年,拜利州总管,进位上大将军。月余, 拜柱国。益州总管王谦作乱。勣婴城固守,谦遣其将达奚碁、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众十万攻 之,起土山,凿城为七十余穴,堰江水以灌之。勣时战士不过二千,昼夜相拒。经四旬,势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然后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D 项,原文 第二段中是说“使对象无法与现实和自然直接关联而呈现出其本色”,由此可知,摆脱与现 实和自然的直接关联的应该是“审美对象”,而不是“审美主体”。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 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 项,“照片中具有形象与色彩之美,而在生活中却不具有”错误。生 活中也有,只是没有引起关注。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试题分析: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 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 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项,最后一段中说“所以艺术家和欣赏者对作品内容不能不 了解。如不了解作品内容,就得不到共鸣”,可见,“是否了解作品内容” 才是欣赏者和艺 术家能否产生共鸣的关键。所以选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豆卢勣字定东,昌黎徒河人也。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后也。中山败,归魏,北人谓 归义为“豆卢”,因氏焉。父宁,柱国、太保。勣初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称庆,时遇新破齐 师,太祖因字之曰定东。勣聪悟,有器局。少受业国子学 ...,略涉文艺。魏大统十二年,太祖 以勣勋臣子,封义安县侯。周闵帝受禅,改封丹阳郡公,邑千五百户。明帝时,为左武伯中 大夫。勣自以经业未通,请解职游露门学。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学。会武帝嗣位,拜邛州刺 史。未之官,渭源烧当羌.因饥馑作乱,以勣有才略,转渭州刺史。甚有惠政,华夷悦服,德 泽流行,大致祥瑞。鸟鼠山俗呼为高武陇,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绝壁千寻,由来乏水,诸羌 苦之。勣 马 足 所 践 忽 飞 泉 涌 出 有 白 鸟 翔 止 厅 前 乳 子 而 后 去 民 为 之 谣 曰 我 有 丹 阳 山 出 玉 浆 济 我 民 夷 神 鸟 来 翔 百 姓 因 号 其 泉 为 玉 浆 泉 后丁父艰,毁瘁过礼。天和二年,授邵州刺史,袭爵楚国公 .....。复征为天官府司会,历信、 夏二州总管、相州刺史。以母忧还京。宣帝大象二年,拜利州总管,进位上大将军。月余, 拜柱国。益州总管王谦作乱。勣婴城固守,谦遣其将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众十万攻 之,起土山,凿城为七十余穴,堰江水以灌之。勣时战士不过二千,昼夜相拒。经四旬,势
渐迫。勣于是出奇兵击之,斩数千级,降二千人。开皇二年,突厥犯塞,以勣为北道行军元 帅以备边。岁余,拜夏州总管。上以其家世贵盛,勋效克彰,甚重之。后为汉王谅纳勣女为 妃,恩遇弥厚。士年,以疾征还京师,诏诸王并至勣第,中使顾问,道路不绝。其年卒,时 年五十五。上悼惜者久之,特加赠赠,鸿胪监护丧事,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 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B.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 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C.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 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D.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 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学是隋以后历代王朝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专门培养皇室子弟的最高学府。 B.羌指我国西部民族之一,古代诗歌经常提及的“羌笛”这一乐器就原出于古羌族 C.爵此处指爵位,古代爵位分若干等,豆卢勣继承的“楚国公”属于高等级的爵位 D.妃原意为“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子,此处指汉王的妻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豆卢勣出身名门,爱好学习。他是燕北地王慕容精的后代,功臣豆卢宁的儿子,在任 左武伯中大夫时,觉得自己五经未通而请求辞职继续求学 B.豆卢勣遵守孝道,恪守礼制。父亲去世,他哀痛伤心,居丧守孝超过礼制要求:为了 不让母亲担心,他主动辞去地方上的职务,回到京城尽孝。 C.豆卢勣不畏强贼,出奇制胜。面对王谦叛军凿城为穴、引水灌城的紧迫形势,他率兵 坚守城池数十天,后又勇敢地出奇兵袭击叛军,并以少胜多。 D.豆卢勣深得民心,极受恩遇。他担任渭州刺史,有关他施行仁政造福百姓的传说广为 流传;他生前多次得到皇帝的封拜,病逝后受到特别恩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勣初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称庆,时遇新破齐师,太祖因字之曰定东 (2)十年,以疾征还京师,诏诸王并至勣第,中使顾问,道路不绝。 【答案】
渐迫。勣于是出奇兵击之,斩数千级,降二千人。开皇二年,突厥犯塞,以勣为北道行军元 帅以备边。岁余,拜夏州总管。上以其家世贵盛,勋效克彰,甚重之。后为汉王谅纳勣女为 妃.,恩遇弥厚。十年,以疾征还京师,诏诸王并至勣第,中使顾问,道路不绝。其年卒,时 年五十五。上悼惜者久之,特加赗赠,鸿胪监护丧事,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 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B.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 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C.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 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D.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 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子学是隋以后历代王朝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专门培养皇室子弟的最高学府。 B.羌指我国西部民族之一,古代诗歌经常提及的“羌笛”这一乐器就原出于古羌族。 C.爵此处指爵位,古代爵位分若干等,豆卢勣继承的“楚国公”属于高等级的爵位。 D.妃原意为“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子,此处指汉王的妻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豆卢勣出身名门,爱好学习。他是燕北地王慕容精的后代,功臣豆卢宁的儿子,在任 左武伯中大夫时,觉得自己五经未通而请求辞职继续求学。 B.豆卢勣遵守孝道,恪守礼制。父亲去世,他哀痛伤心,居丧守孝超过礼制要求;为了 不让母亲担心,他主动辞去地方上的职务,回到京城尽孝。 C.豆卢勣不畏强贼,出奇制胜。面对王谦叛军凿城为穴、引水灌城的紧迫形势,他率兵 坚守城池数十天,后又勇敢地出奇兵袭击叛军,并以少胜多。 D.豆卢勣深得民心,极受恩遇。他担任渭州刺史,有关他施行仁政造福百姓的传说广为 流传;他生前多次得到皇帝的封拜,病逝后受到特别恩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勣初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称庆,时遇新破齐师,太祖因字之曰定东。 (2)十年,以疾征还京师,诏诸王并至勣第,中使顾问,道路不绝。 【答案】 4.B 5.A
6.B 7.(1)豆卢勣初生时,周太祖亲自到豆卢宁家祝贺,那时碰上刚刚打败齐军,太祖便 给他取字为定东。 (2)开皇十年,豆卢勣因病被征召回京城,皇帝下令诸王都去豆卢勣的府第探病慰问, 宫中使者前来慰问的,在路上络绎不绝。 【解析】 4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 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豆卢勣的坐骑马蹄踏下,忽然涌 出一股喷泉。又有白乌鸦落在官厅前,给小白乌鸦喂食后才飞走。百姓歌唱道:“我有丹阳, 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便把这眼泉水叫玉浆泉。其中标志词应抓住:“曰” 后应停顿:“山”“神鸟”“百姓”等作主语,前面应停顿。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A项表述错误,国子学设于晋武帝咸宁二年,教育对象乃属于更高级统治者之 子弟。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试题分析:B项“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主动辞去地方上的职务,回到京城尽孝”错误 根据原文来看,他回到京城守孝,是因为母亲去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 关键字(1)译出大意给2分:“亲幸”“破”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 给2分;“以”“第”“顾问”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豆卢勣字定东,昌黎徒河人。原本姓幕容,是燕的北地王慕容用的后代 在中山战败,这一支归顺了魏,北方人把“归义”叫做“豆卢”,便以“豆卢”为姓。父亲 豆卢宁,任柱国、太保。豆卢勣初生时,周太祖亲自到豆卢宁家祝贺,那时碰上刚刚打败齐 军,太祖便给他取字为定东。豆卢勣聪明颖悟,器量宽大。少年在国子学读书,学习文章六 艺。魏大统十二年,太祖因为豆卢勣是功臣之子,封他为义安县侯。周闵帝受魏禅让,改封 他为丹阳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明帝时,任左武伯中大夫。豆卢勣自已觉得五经还没精通, 请求辞职入露门学。明帝赞许他的愈见,便以原官职的身份入学。武帝继位后,豆卢勣拜任 邛州刺史。还没到任,渭源的烧当芜因饥荒发生暴乱,因豆卢勣有才能韬略,便改任他为渭
6.B 7.(1)豆卢勣初生时,周太祖亲自到豆卢宁家祝贺,那时碰上刚刚打败齐军,太祖便 给他取字为定东。[KS5 UKS5 U] (2)开皇十年,豆卢勣因病被征召回京城,皇帝下令诸王都去豆卢勣的府第探病慰问, 宫中使者前来慰问的,在路上络绎不绝。 【解析】 4.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 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豆卢勣的坐骑马蹄踏下,忽然涌 出一股喷泉。又有白乌鸦落在官厅前,给小白乌鸦喂食后才飞走。百姓歌唱道:“我有丹阳, 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便把这眼泉水叫玉浆泉。其中标志词应抓住:“曰” 后应停顿;“山”“神鸟”“百姓”等作主语,前面应停顿。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 试题分析:A 项表述错误,国子学设于晋武帝咸宁二年,教育对象乃属于更高级统治者之 子弟。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6.[KS5 UKS5 U] 试题分析:B 项“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主动辞去地方上的职务,回到京城尽孝”错误, 根据原文来看,他回到京城守孝,是因为母亲去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7.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 关键字(1)译出大意给 2 分;“亲幸”“破”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译出大意 给 2 分;“以”“第”“顾问”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文言文翻译】豆卢勣字定东,昌黎徒河人。原本姓幕容,是燕的北地王慕容用的后代。 在中山战败,这一支归顺了魏,北方人把“归义”叫做“豆卢”,便以“豆卢”为姓。父亲 豆卢宁,任柱国、太保。豆卢勣初生时,周太祖亲自到豆卢宁家祝贺,那时碰上刚刚打败齐 军,太祖便给他取字为定东。豆卢勣聪明颖悟,器量宽大。少年在国子学读书,学习文章六 艺。魏大统十二年,太祖因为豆卢勣是功臣之子,封他为义安县侯。周闵帝受魏禅让,改封 他为丹阳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明帝时,任左武伯中大夫。豆卢勣自已觉得五经还没精通, 请求辞职入露门学。明帝赞许他的愈见,便以原官职的身份入学。武帝继位后,豆卢勣拜任 邛州刺史。还没到任,渭源的烧当芜因饥荒发生暴乱,因豆卢勣有才能韬略,便改任他为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