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常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强化训练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 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 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时,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 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 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马车上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 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豫让曾臣事智伯,智伯死后他决意为其 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果,被赵放了,豫让将自己毁容弄哑,企图再次刺杀 朋友问:你要报仇,何苦用这种方法,尽可以假装臣服于赵乘机行刺。豫让答: 我不能为人臣怀二心。第二次要刺杀赵时被抓住,赵问: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人, 他们都被智伯杀死,你为什么只是忠于智伯?豫让答:他们是以奴仆待我,而智伯 却是以国士待我,是有知遇之恩,我亦要以国士的品级回报。豫让“请赵之衣而击 之”后伏剑自杀。豫让的忠诚有着人性、尊严、情感的美学内容,他的复仇也像 是一个艺术仪式,只是这种艺术行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不可能客观地保存 下来。。 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我曾目睹过一场葬礼。村子中最壮的十六个男子, 先是喝酒,然后大喝一声“起杠”,拾起厚重无比的棺材出发了。在后面跟随的, 第一批是家中的男眷,他们用三寸的棍子拄地,弓着腰,发出低沉的呜咽的声音; 接下来一批是家中的女眷,她们身披重孝以高音的啼泣诉说着。艺术就是这样存 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多年以来,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地翻新,让我 联想起礼乐中的“乐”。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也见到了相似的葬礼。这种存 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 中国的诗词仿佛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也许人们用“水”这个字眼的时候,正 是在想象那些附在“水”上一去不返的东西,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在乎把一一些东 西留下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总在流逝,一旦欣赏之后享受 之后,就只能撒手放开,随它去了。我记得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艺术是把不存 在的变为存在。中国人却是将有变成无,这大概是我们与他所不同的地方。于是 中国文化也就随之变得像行为艺术。 (摘编自王安忆《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它有一个特征,主客体往往可以合而为一 B.土为知己者死,豫让对智伯的忠诚体现了人性、尊严等美学内容 C.艺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习俗中,扎根民间,深入人心,久传不变 D.因为对水有特别的情感,国人视一切都载在时间上的,总在流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用天坛、地坛巨大的青铜器及孔子周游列国印证了作者对中国文 化的独特的认识。 B.文章引用豫让复仇的故事,阐述了中国文化很像行为艺术,并指出这种艺术 行为不能客观保存
黑龙江省五常市 2018 届高三第一次强化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 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 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时,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 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 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马车上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 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豫让曾臣事智伯,智伯死后他决意为其 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果,被赵放了,豫让将自己毁容弄哑,企图再次刺杀。 朋友问:你要报仇,何苦用这种方法,尽可以假装臣服于赵乘机行刺。豫让答: 我不能为人臣怀二心。第二次要刺杀赵时被抓住,赵问: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人, 他们都被智伯杀死,你为什么只是忠于智伯?豫让答:他们是以奴仆待我,而智伯 却是以国士待我,是有知遇之恩,我亦要以国士的品级回报。豫让“请赵之衣而击 之”后伏剑自杀。豫让的忠诚有着人性、尊严、情感的美学内容,他的复仇也像 是一个艺术仪式,只是这种艺术行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不可能客观地保存 下来。。 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我曾目睹过一场葬礼。村子中最壮的十六个男子, 先是喝酒,然后大喝一声“起杠”,拾起厚重无比的棺材出发了。在后面跟随的, 第一批是家中的男眷,他们用三寸的棍子拄地,弓着腰,发出低沉的呜咽的声音; 接下来一批是家中的女眷,她们身披重孝以高音的啼泣诉说着。艺术就是这样存 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多年以来,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地翻新,让我 联想起礼乐中的“乐”。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也见到了相似的葬礼。这种存 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 中国的诗词仿佛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也许人们用“水”这个字眼的时候,正 是在想象那些附在“水”上一去不返的东西,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在乎把一一些东 西留下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总在流逝,一旦欣赏之后享受 之后,就只能撒手放开,随它去了。我记得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艺术是把不存 在的变为存在。中国人却是将有变成无,这大概是我们与他所不同的地方。于是 中国文化也就随之变得像行为艺术。 (摘编自王安忆《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它有一个特征,主客体往往可以合而为一。 B. 土为知己者死,豫让对智伯的忠诚体现了人性、尊严等美学内容。 C. 艺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习俗中,扎根民间,深入人心,久传不变。 D. 因为对水有特别的情感,国人视一切都载在时间上的,总在流逝。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用天坛、地坛巨大的青铜器及孔子周游列国印证了作者对中国文 化的独特的认识。 B. 文章引用豫让复仇的故事,阐述了中国文化很像行为艺术,并指出这种艺术 行为不能客观保存
C.文章提及自己目睹的一场葬礼以及莫言《红高梁》中的葬礼意在说明民间的 河俗都是艺术化的 D.对于中国文化,文章从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论证并深化了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孔子知道他的周游列国像表演,就不会去一国接一国地宣传自己的理论 B.如果豫让不讲究复仇方式和遵守为人臣不怀二心的道义,他的复仇就可能成 C.以民间习俗形式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是能够依附于时间之上 的 D.中国人将有变成无,与文中所提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的观点似乎是截然不同 【答案】1.B2.C3.A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 错,原文“很像行为艺术”;C项,“久传不变”有错,原文信息为“这种存在 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D项,强加 因果关系。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 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 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 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査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 是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 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 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都是”的说法太绝对,由“许多民间的习俗也 是艺术化的”可知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 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 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无中生有。第一段中提及孔子的周游列国,作者只 是谈了自己的感受,并非涉及孔子本人的想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简单 三毛 许多时候,我们早已不去回想,当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上时,只是一个赤裸的婴儿, 除了躯体和灵魂,上苍没有让人类带来什么身外之物。等到有一天,人去了,去 的仍是来的样子,空空如也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婴儿,那份记忆也遥远得如同前生。回首看一看,我们普 普通通的活了半生,周围已引出了多少牵绊,伸手所及,又有多少带不去的东西 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
C. 文章提及自己目睹的一场葬礼以及莫言《红高梁》中的葬礼意在说明民间的 河俗都是艺术化的。 D. 对于中国文化,文章从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论证并深化了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孔子知道他的周游列国像表演,就不会去一国接一国地宣传自己的理论 了。 B. 如果豫让不讲究复仇方式和遵守为人臣不怀二心的道义,他的复仇就可能成 功。 C. 以民间习俗形式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是能够依附于时间之上 的。 D. 中国人将有变成无,与文中所提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的观点似乎是截然不同 的。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 错,原文“很像行为艺术”;C 项,“久传不变”有错,原文信息为“这种存在 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D 项,强加 因果关系。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 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 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 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 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 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 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 项,“都是”的说法太绝对,由“许多民间的习俗也 是艺术化的”可知。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 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 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无中生有。第一段中提及孔子的周游列国,作者只 是谈了自己的感受,并非涉及孔子本人的想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简单 三毛 许多时候,我们早已不去回想,当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上时,只是一个赤裸的婴儿, 除了躯体和灵魂,上苍没有让人类带来什么身外之物。等到有一天,人去了,去 的仍是来的样子,空空如也。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婴儿,那份记忆也遥远得如同前生。回首看一看,我们普 普通通的活了半生,周围已引出了多少牵绊,伸手所及,又有多少带不去的东西 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
许多人说,身体形式都不重要,境由心造,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 堂 这是不错的,可是在我们那么复杂拥挤的环境里,你的心灵看见过花吗?只一朵 你看见过吗?我问你的,只是一朵简单的非洲菊,你看见过吗?我甚而不问你玫 瑰 不了,我们不再谈沙和花朵,简单的东西是最不易看见的,那么我们只看看复杂 的吧 唉,连这个,我也不想提笔写了。 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崇拜神童,没有童年的儿童,才进得了那窄门。人类往往 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我 们一直粗糙的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 总觉得幸福的遥不可企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便在你的窗台上 你那么无事忙,当然看不见了。对于复杂的生活,人们怨天怨地,却不肯简化 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往往找到一个美丽的代名词,叫做“深刻”。简单的人, 社会也有一个形容词,说他们是笨的 恰好我又远离了家国。到大西洋的海岛上来过一个笨人的日子,就如过去许多年 的日子一样。在这儿,没有大鱼大肉,没有争名夺利,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 动的愁,没有口舌是非,更没有解不开的结 也许有其他的笨人,比我笨得复杂的,会说:你是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片 大西洋的岛屿。唉,你要来吗?你忘了自己窗台上的那朵花了。怎么老是看不见 昵?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也没有的。你又何必来?你的花不在这里,你的 窗,在你心里,不在大西洋啊! 个生命,不止是有了太阳、空气、水便能安然的生存,那只是最基本的。求生 的欲望其实单纯,可是我们是人类,是一种贪得无厌的生物,在解决了饥饿之后, 我们要求进步,有了物质的享受之后,又要求精神的提升,我们追求幸福、快乐、 和谐、富有、健康,甚而永生。我们不肯节制,不懂收敛,泛滥情感,复杂生活 起居。到头来,“成功”只是“拥有”的代名词。我们变得沉重,因为担负得太 多,不敢放下。 其实,快乐,只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童话里,不是每个人都 看见了那件新衣,只除了一个说真话的小孩子。我们不再怀念稻米单纯的丰美, 也不认识蔬菜的清香。我们不知四肢是用来活动的,也不明白,穿衣服只是使我 们免于受冻。灵魂,在这一切的拘束下,不再明净。感官,退化到只有五种。如 果有一个人,能够感应到其他的人已经麻木的自然现象,其他的人不但不信,而 且好笑。 这里,对于一个简单的笨人,是合适的。对不简单的笨人,就不好了。我只是返 璞归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来时没有那么深的计算和迷茫。我不吃油腻的东 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 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 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 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选自《三毛全集》,有删减)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许多人说,身体形式都不重要,境由心造,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 堂。 这是不错的,可是在我们那么复杂拥挤的环境里,你的心灵看见过花吗?只一朵, 你看见过吗?我问你的,只是一朵简单的非洲菊,你看见过吗?我甚而不问你玫 瑰。 不了,我们不再谈沙和花朵,简单的东西是最不易看见的,那么我们只看看复杂 的吧! 唉,连这个,我也不想提笔写了。 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崇拜神童,没有童年的儿童,才进得了那窄门。人类往往 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我 们一直粗糙的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 总觉得幸福的遥不可企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便在你的窗台上。 你那么无事忙,当然看不见了。对于复杂的生活,人们怨天怨地,却不肯简化。 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往往找到一个美丽的代名词,叫做“深刻”。简单的人, 社会也有一个形容词,说他们是笨的。 恰好我又远离了家国。到大西洋的海岛上来过一个笨人的日子,就如过去许多年 的日子一样。在这儿,没有大鱼大肉,没有争名夺利,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 动的愁,没有口舌是非,更没有解不开的结。 也许有其他的笨人,比我笨得复杂的,会说:你是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片 大西洋的岛屿。唉,你要来吗?你忘了自己窗台上的那朵花了。怎么老是看不见 呢?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也没有的。你又何必来?你的花不在这里,你的 窗,在你心里,不在大西洋啊! 一个生命,不止是有了太阳、空气、水便能安然的生存,那只是最基本的。求生 的欲望其实单纯,可是我们是人类,是一种贪得无厌的生物,在解决了饥饿之后, 我们要求进步,有了物质的享受之后,又要求精神的提升,我们追求幸福、快乐、 和谐、富有、健康,甚而永生。我们不肯节制,不懂收敛,泛滥情感,复杂生活 起居。到头来,“成功”只是“拥有”的代名词。我们变得沉重,因为担负得太 多,不敢放下。 其实,快乐,只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童话里,不是每个人都 看见了那件新衣,只除了一个说真话的小孩子。我们不再怀念稻米单纯的丰美, 也不认识蔬菜的清香。我们不知四肢是用来活动的,也不明白,穿衣服只是使我 们免于受冻。灵魂,在这一切的拘束下,不再明净。感官,退化到只有五种。如 果有一个人,能够感应到其他的人已经麻木的自然现象,其他的人不但不信,而 且好笑。 这里,对于一个简单的笨人,是合适的。对不简单的笨人,就不好了。我只是返 璞归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来时没有那么深的计算和迷茫。我不吃油腻的东 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 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 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 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选自《三毛全集》,有删减)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活的久了,身边就会产生很多牵绊,这些东 西虽带不走,但也不可或缺,因为缺了它日子便不完整 B.人们崇拜神童,作者却认为进得了那窄门的都是没有童年的儿童,可见作者 对待神童是心怀怜悯的,她不赞同现在对人的评价方式。 C.文章末尾两段连用排比,这样写不仅使作者自己的简单生活具体化,增强了 文章的感染力,同时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深化了主题。 D.作者行文善用比喻说明道理,文中把快乐比作“国王的新衣”,是想告诉我 们只有如童话里那个诚实的小孩,让心无尘埃,就再无迷茫。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你忘了自己窗台上的那朵花了。怎么老是看不见呢?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 也没有的 6.文章的标题是“简单”,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述“复杂”,这样写的用意是 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4.A5.①作者认为“你”自己本身就拥有“花”,只是因为比作者 “复杂”,心灵对美丽生活视而不见。②对于羡慕大西洋岛屿的“你”,假如不 带着简单的心灵,即使来到这里也见不到你想要的。 6.6.①内容角度,作者写现代的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环境里,粗糙的活着 努力使自己深刻,是为了批判这些无视“美”的生活态度。②结构角度,形成对 比,拿复杂的生活状态与作者简单的生活状态做对比,拿贪得无厌的拥有与能少 则少的放下作对比。③艺术效果,突出主旨,作者对复杂否定的越多,对简单的 提倡也就越发明显,这与题目“简单”并不背离。 【解析】 4.试题分析:从全文作者所推崇的简单生活态度上看,我们身边引出的牵绊是 要去除的东西,“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作者用了反语。 5.试题分析:理解这个句子关键在“花”的含义上,从文章第三四五段可以看 出“花”是我们身边美好的东西、简单的东西。答题要点:①强调对美丽生活视 而不见;②强调缺乏“简单心灵”。 6.试题分析:解答这道题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有关“复杂”的描 述本身即传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另外便是形成对比对于表达散文主旨的帮助。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海外购物,买的是啥 我国居民消费特别是高端消费流向海外,是近年消费市场的一个显著新特点。我 国游客海外消费不仅连续几年位居全球第一,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消费増速同 样引人注目。 买质量:生活用品“扫”个遍 海外购物,这个曾经“高大上”的事,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普通人的生活。近年 来,面膜、牙膏等日用品也成为中国游客瞄准的对象。在一些国家主要供当地人 消费的连锁超市,常常会看到中国游客扫货的情景。 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葛非说:“除了价格便宜,安全性也是选择海外购 物的重要原因
A. 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活的久了,身边就会产生很多牵绊,这些东 西虽带不走,但也不可或缺,因为缺了它日子便不完整。 B. 人们崇拜神童,作者却认为进得了那窄门的都是没有童年的儿童,可见作者 对待神童是心怀怜悯的,她不赞同现在对人的评价方式。 C. 文章末尾两段连用排比,这样写不仅使作者自己的简单生活具体化,增强了 文章的感染力,同时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深化了主题。 D. 作者行文善用比喻说明道理,文中把快乐比作“国王的新衣”,是想告诉我 们只有如童话里那个诚实的小孩,让心无尘埃,就再无迷茫。 5.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你忘了自己窗台上的那朵花了。怎么老是看不见呢?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 也没有的。 6. 文章的标题是“简单”,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述“复杂”,这样写的用意是 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4. A 5. ①作者认为“你”自己本身就拥有“花”,只是因为比作者 “复杂”,心灵对美丽生活视而不见。②对于羡慕大西洋岛屿的“你”,假如不 带着简单的心灵,即使来到这里也见不到你想要的。 6. 6.①内容角度,作者写现代的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环境里,粗糙的活着, 努力使自己深刻,是为了批判这些无视“美”的生活态度。②结构角度,形成对 比,拿复杂的生活状态与作者简单的生活状态做对比,拿贪得无厌的拥有与能少 则少的放下作对比。③艺术效果,突出主旨,作者对复杂否定的越多,对简单的 提倡也就越发明显,这与题目“简单”并不背离。 【解析】 4. 试题分析:从全文作者所推崇的简单生活态度上看,我们身边引出的牵绊是 要去除的东西,“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作者用了反语。 5. 试题分析:理解这个句子关键在“花”的含义上,从文章第三四五段可以看 出“花”是我们身边美好的东西、简单的东西。答题要点:①强调对美丽生活视 而不见;②强调缺乏“简单心灵”。 6. 试题分析:解答这道题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有关“复杂”的描 述本身即传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另外便是形成对比对于表达散文主旨的帮助。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海外购物,买的是啥 我国居民消费特别是高端消费流向海外,是近年消费市场的一个显著新特点。我 国游客海外消费不仅连续几年位居全球第一,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消费增速同 样引人注目。 买质量:生活用品“扫”个遍 海外购物,这个曾经“高大上”的事,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普通人的生活。近年 来,面膜、牙膏等日用品也成为中国游客瞄准的对象。在一些国家主要供当地人 消费的连锁超市,常常会看到中国游客扫货的情景。 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葛非说:“除了价格便宜,安全性也是选择海外购 物的重要原因
“海外购物热是国内消费品行业发展的一面‘镜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 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荆林波认为,客观地讲,国内产品的品种、 质量和服务离国际先进水平确实有一定差距。近年来,中国制造加快升级,但优 质消费品供给仍落后于居民消费需求,供需两端不适应、不匹配。 买新鲜:个性商品抢断货 调查显示,我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化妆品市场。但由于境外价格 水平、商品类型等方面的优势,化妆品总是中国游客出国购物的重点。总体而言 我国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但就产品的创新能力、换代速度看,在化妆品、家居、 医护等许多细分行业,供给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 “中国不缺乏消费需求,而是缺乏拴住消费者的功力。”荆林波说,国内企业应 该及时关注消费潮流、消费需求的变化,加快产品创新、升级换代,使产品更加 人性化、功效更加多元化,从而更加适应千姿百态的百姓生活 买品牌:文化内涵被看好 北京某银行职员王洋认为,中国游客在欧美市场购买“大品牌”商品,不仅是因 为价格相对便宜,更看重这些品牌背后的文化底蕴。“比如,施华洛士奇水晶之 所以有名,并非因为其材质有什么不同,完全是因为该品牌创立120年来,凭借 其独特的切割工艺、时尚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商业宣传,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国内企业无法相比的。”她坦言,但无论是品种、数量 还是价格,国内专柜没法跟国外相比,“这也是游客出国盯着一线品牌‘狂扫 的原因。” “海外消费热,消费者买的是商品质量,也是品牌文化。”荆林波认为,市场需 求决定社会生产,社会生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 追求更有品味格调的生活。 (摘自2016 年1月15日《人民日报》,记者杜海涛) 材料 我国境外消费连续三年居全球第 近年来,我国的境外消费增长趋势明显。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4年我国境外 消费平均每年增长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2014年境外消 费规模高达1648亿美元,占全球境外消费市场份额的10%以上,连续三年位居 世界第一。2015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2.8%。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6.3万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随着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旅游购物”正由 一次性消费向长期性代购转变,且群体效仿、消费粘性明显。许多中国游客在通 过旅游接触过海外商品后,再通过互联网代购、导游代购、朋友代购等途径,逐 步将“境外购物”转变为长期行为。 (摘自《人民日报》尚文整理) 材料三 海外代购渐受青睐专家提醒注意权衡海淘利弊 中广网北京消息随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提升,不少人开始青睐 直接通过海外网站的网购成为海淘族。大家为什么要到海外网站购物?这里程序 很多,包括海关政策、跨囯运输、折扣点位、款式等,有很麻烦的一套程序,能 便宜吗?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胡钢进行点评
“海外购物热是国内消费品行业发展的一面‘镜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 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荆林波认为,客观地讲,国内产品的品种、 质量和服务离国际先进水平确实有一定差距。近年来,中国制造加快升级,但优 质消费品供给仍落后于居民消费需求,供需两端不适应、不匹配。 买新鲜:个性商品抢断货 调查显示,我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化妆品市场。但由于境外价格 水平、商品类型等方面的优势,化妆品总是中国游客出国购物的重点。总体而言, 我国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但就产品的创新能力、换代速度看,在化妆品、家居、 医护等许多细分行业,供给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 “中国不缺乏消费需求,而是缺乏拴住消费者的功力。”荆林波说,国内企业应 该及时关注消费潮流、消费需求的变化,加快产品创新、升级换代,使产品更加 人性化、功效更加多元化,从而更加适应千姿百态的百姓生活。 买品牌:文化内涵被看好 北京某银行职员王洋认为,中国游客在欧美市场购买“大品牌”商品,不仅是因 为价格相对便宜,更看重这些品牌背后的文化底蕴。“比如,施华洛士奇水晶之 所以有名,并非因为其材质有什么不同,完全是因为该品牌创立 120 年来,凭借 其独特的切割工艺、时尚的设计理念、成功的商业宣传,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国内企业无法相比的。”她坦言,但无论是品种、数量 还是价格,国内专柜没法跟国外相比,“这也是游客出国盯着一线品牌‘狂扫’ 的原因。” “海外消费热,消费者买的是商品质量,也是品牌文化。”荆林波认为,市场需 求决定社会生产,社会生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 追求更有品味格调的生活。 (摘自 2016 年 1 月 15 日《人民日报》,记者杜海涛) 材料二 我国境外消费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国的境外消费增长趋势明显。数据显示,2005 年至 2014 年我国境外 消费平均每年增长 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 2 倍。2014 年境外消 费规模高达 1648 亿美元,占全球境外消费市场份额的 10%以上,连续三年位居 世界第一。2015 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 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2.8%。2016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 6.3 万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随着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旅游购物”正由 一次性消费向长期性代购转变,且群体效仿、消费粘性明显。许多中国游客在通 过旅游接触过海外商品后,再通过互联网代购、导游代购、朋友代购等途径,逐 步将“境外购物”转变为长期行为。 (摘自《人民日报》尚文整理) 材料三 海外代购渐受青睐专家提醒注意权衡海淘利弊 中广网北京消息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提升,不少人开始青睐 直接通过海外网站的网购成为海淘族。大家为什么要到海外网站购物?这里程序 很多,包括海关政策、跨国运输、折扣点位、款式等,有很麻烦的一套程序,能 便宜吗?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胡钢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