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宗白华 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 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 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深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 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但希腊及西洋近代晢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 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知了解的需要, 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 科学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 间生生不已的节奏。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 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 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老子也从他 髙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 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 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 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 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 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而下之器表现着形而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 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 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 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在新 石器时代,我们制作了玉质的日用器皿,后来把它们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 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在青铜器时代我们竭尽当时的艺术技能把日用器皿, 如烹饪的鼎、饮酒的角等等,制精制美,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 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 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 而且是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的艺术境界。 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 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一一路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 权的牺牲品。 我们发明火药,却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新年里享受平民式 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 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 自然环境。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宗白华 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 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 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深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 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 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知了解的需要, 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 科学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 间生生不已的节奏。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 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 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老子也从他 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 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 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 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 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 又把这旋 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而下之器表现着形而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 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 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 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在新 石器时代,我们制作了玉质的日用器皿,后来把它们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 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在青铜器时代我们竭尽当时的艺术技能把日用器皿, 如烹饪的鼎、饮酒的角等等,制精制美,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 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 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 而且是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的艺术境界。 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 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路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 权的牺牲品。 我们发明火药,却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新年里享受平民式 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 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 自然环境。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
现实,美化现实,却轻视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使我们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 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欺侮,我们的灵魂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也现 实得不近情理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选自《艺境》,1946年,有删节) 1.关于“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 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像西方哲人那样想获得“科学 权力的秘密”。 B.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为是中国人的一种 极其伟大的天赋 C.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 表现方法的秘密。 D.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活,创造着社会的 秩序与和谐。 2.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 不近情理”的一项是() A.四时运行和万物生育,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中国人本能地找到 了这种秘密。 B.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治、社会和精神人 格上美丽的象征物。 C.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已不再仅仅是被役 使的工具 D.我们没有用火药和指南针来获取霸权,而用来享受新年的平民式的欢乐 和适宜的自然环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 探求过程中的真谛与乐 B.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 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 C.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 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D.在重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否 则,我们便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 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 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 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 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 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 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
现实,美化现实,却轻视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使我们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 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欺侮,我们的灵魂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也现 实得不近情理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选自《艺境》,1946 年,有删节) 1.关于“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 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像西方哲人那样想获得“科学 权力的秘密”。 B.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为是中国人的一种 极其伟大的天赋。 C.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 表现方法的秘密。 D.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活,创造着社会的 秩序与和谐。 2.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 不近情理”的一项是() A.四时运行和万物生育,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中国人本能地找到 了这种秘密。 B.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治、社会和精神人 格上美丽的象征物。 C.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已不再仅仅是被役 使的工具。 D.我们没有用火药和指南针来获取霸权,而用来享受新年的平民式的欢乐 和适宜的自然环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 探求过程中的真谛与乐 趣。 B.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 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 C.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 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D.在重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否 则,我们便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 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 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 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 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 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 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
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丕 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 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 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 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 赡军。元吴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 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 兵,因招怀之,遺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 使旺荣当之,则元吴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 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 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 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 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 假:借给 B.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坐:因犯……罪 C.会帝厌兵会:适逢 D.第遣使吊赙其家第:按次序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 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 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 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 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来源:Z.xx.k.Com]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吴不得臣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春夕酒醒 皮日休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酴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注:①皮日休:晚唐诗人,半生坎坷。本诗为其中年所作。②酃醱( ling li): 美酒名
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 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 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 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 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 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 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 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 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 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 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 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 庄敏 。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 假:借给 B. 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 坐:因犯……罪 C.会帝厌兵 会:适逢 D.第遣使吊赙其家 第:按次序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 分)( )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 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 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 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 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来源:Z.xx.k.Com]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 分)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春夕酒醒 皮日休 四弦才罢醉蛮奴, 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 一枝寒泪作珊瑚。 注:①皮日休:晚唐诗人,半生坎坷。本诗为其中年所作。②酃醁(línɡ lù): 美酒名
8.本诗前两句有何作用?(5分) 9.三四句运用的哪些手法,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雁门太守行》 (2)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_,。《观刈麦》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实用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 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 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 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 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 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 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 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 文革时的表现:他们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 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 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 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 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 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 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 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 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 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 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 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 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 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 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 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 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 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 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存放起来,多 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 比较”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 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
8.本诗前两句有何作用?(5 分) 9.三四句运用的哪些手法,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 (2)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 《观刈麦》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四.实用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钱理群 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 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 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 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 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 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 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 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 文革时的表现:他们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 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 “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 去”。 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 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 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 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 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 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 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 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 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 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 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 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 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 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 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 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存放起来,多 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 比较”这个题目。 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先生曾 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
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 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 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 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 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你现 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 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 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 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 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起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 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 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要 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 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 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1960 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 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 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选自2011年11 月5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对此,他坦 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 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C.王瑶教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否定了作者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前一个 题目,而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 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E.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经济繁荣和 变革的年代,面对着种种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 (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 人?请简要分析。(6分) [来源:Zxk.Com] (3)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6 分) [来源:学|科|网Z|X|X|K] (4)作者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沉潜”二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沉 潜”作用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3分)()
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 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一 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 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 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 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你现 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 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 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 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 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起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 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 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要 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 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 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 1960 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 1985 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 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 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 (选自 2011 年 11 月 5 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对此,他坦 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 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 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C.王瑶教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否定了作者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前一个 题目,而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 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 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 E.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经济繁荣和 变革的年代,面对着种种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 (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 人?请简要分析。(6 分) [来源:Zxxk.Com] (3)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 ,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6 分) [来源:学|科|网 Z|X|X|K] (4)作者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沉潜”二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沉 潜”作用的理解。(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3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