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5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小题。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 范曾 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中国文 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 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 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 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 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昼中,表现出来, 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 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 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 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 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齣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 其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 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 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 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 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 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 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 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 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 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 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 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嬉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 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 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純、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 猪纹陶钵爲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 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 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 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 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業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 真。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
2019 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52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3 小题。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 ——范曾 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中国文 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 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 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 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 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 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 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 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 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 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 其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 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 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 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 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 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 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 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 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 “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 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 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 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 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 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 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 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 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 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 真。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
厚、简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 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 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 1.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 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 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 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C.“知其白而守其展”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 强调以最筒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D.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域面的空白,画的 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 2.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中国画产生了中国文化。 B.中国绘画蓬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 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C.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就具备“气 韵生动”的特点。 D.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筒 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 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B.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宣”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 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C.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 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D.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 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 (二)散文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想起苏州 胡跃先 想起苏州就想起江南的烟雨红颜,江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小花伞。苏州 的婉约细腻大抵就在那一城一水,一花一叶了,是的苏州的堿是梦幻迷离的 夭下园林在江南,江南园林在苏州,可见她的风姿绰约。拙政园的大气留园的小 巧玲珑都好似一幅幡醉人的写意画,那画上有桃红柳绿,有燕子来时月满西楼, 也有吴山点点愁。那一扇扇古老的门楼里都是一个个散发着幽香的故事那故事 里有动人的歌谣和图画 想起苏州就想起唐伯虎,想起唐伯虎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想起桃花庵就想起 他的《桃花庵歌》和《落花诗》。在月夜孤凄的夜晚在红消香断的白天,吴门四 才子和吴中四杰的唐伯虎踏歌而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 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是唐伯虎的潇洒
厚、简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 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 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 1.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 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 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 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C.“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 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D.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域面的空白,画的 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 2.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中国画产生了中国文化。 B.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 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C.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就具备“气 韵生动”的特点。 D.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 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 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B.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 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C.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 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D.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 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 (二)散文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想起苏州 胡跃先 想起苏州就想起江南的烟雨红颜,江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小花伞。苏州 的婉约细腻大抵就在那一城一水,一花一叶了,是的,苏州的城是梦幻迷离的, 天下园林在江南,江南园林在苏州,可见她的风姿绰约。拙政园的大气,留园的小 巧玲珑都好似一幅幅醉人的写意画,那画上有桃红柳绿,有燕子来时月满西楼, 也有吴山点点愁。那一扇扇古老的门楼里都是一个个散发着幽香的故事,那故事 里有动人的歌谣和图画。 想起苏州就想起唐伯虎,想起唐伯虎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想起桃花庵就想起 他的《桃花庵歌》和《落花诗》。在月夜孤凄的夜晚,在红消香断的白天,吴门四 才子和吴中四杰的唐伯虎踏歌而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 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是唐伯虎的潇洒
别人笑我忒风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又是痴迷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再看他的《落花诗》,我们就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花 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表老形骸 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这是不是与曹 雪芹的《葬花吟》有些相似呢?是的,简直与林黛玉一个口吻,一样的哀怜。再 看林黛五也是出生在苏州,也许就是拙政园或留园的大家闺秀,10岁以前她就在 那里吟诗绘画做女红。那青砖黛瓦,绿树红墙,还有那一溪的桃花成就了她一生 的聪明,也注定了她的冰肌玉骨。她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子,可惜多愁善 感,寿年不终,早早地夭折了,带走的是红楼的遗恨带不走的是苏州的雨,苏州 的风,苏州的春花秋月,苏州的小桥流水。我们在记住黛五的同时,也记住了苏州 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难道不认为林黛五的冰雪聪 明和她的兰香蕙质不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吗?黛玉姑娘手中的那把小花伞又 传过了百年,那三月的雨仍是那样多情和柔软。我是二十年前去的,在苏州我看 到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女人。就在虎丘山下我邂逅了秋香,她和唐伯虎款款而 来,他们在雨中相遇,共用一把小花伞深情一顾,情动千年。他们习字作诗,绘画 绣花,不染尘埃,不求闻达,心无旁骛,只在山林。虽然在我是梦的幻影然而,我 思故我在。我见到的游人,以及那一个个红男绿女难道不是秋香和唐伯虎吗?你 看他们多么相爱,多么风流袅娜。 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 两千多年前兵学大师孙武在这里操练兵马,威震三军。吴王的美人不听招呼, 他挥刀砍下她们的头颅,从而一呼百应,苏州从此寒光无比。天幕血红,孙武带领 吴国的军队南征北战,攻齐攻楚攻越,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而 成就了千秋兵学宝典《孙子兵法》但是后来孙武还是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 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所以世界上的东西绚丽总是暂时的,唯有平 淡才是永恒的。天心月满,人有几何? 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想必苏州的雨也分外撩 人,那拙政园的荷塘,那枫桥的绿水,以及那满街满巷的俏丽女子和他们手中的 小花伞都幸动着我的情思。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看到唐伯虎既是潇酒的也是哀怜的两面,我们可以肯定人性都有两 面性;苏州城也具有两面性,如拙政园大气,留园小巧玲珑。 B.散文开头概写苏州城的梦幻迷离,风姿绰约,并以拙政园和留园的特点 引出散发着幽香的故事,以及那故事里的动人歌谣和图画。 C.散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文中所写之景、之人,不在眼前的,乃是回 忆,此为虚;结尾处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写现 在,此为实。 D.“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一句意味深 长,“静静”是“平淡之意”,“长眠”是“永恒”之意,“五湖明月”既寓意平 淡,又寓意永恒。 5.这篇散文以“想起苏州”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6、文中“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中的 唐伯虎、林黛玉、孙武的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别人笑我忒风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又是痴迷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再看他的《落花诗》,我们就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花 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衰老形骸 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这是不是与曹 雪芹的《葬花吟》有些相似呢?是的,简直与林黛玉一个口吻,一样的哀怜。再 看林黛玉也是出生在苏州,也许就是拙政园或留园的大家闺秀,10 岁以前她就在 那里吟诗绘画做女红。那青砖黛瓦,绿树红墙,还有那一溪的桃花,成就了她一生 的聪明,也注定了她的冰肌玉骨。她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子,可惜多愁善 感,寿年不终,早早地夭折了,带走的是红楼的遗恨,带不走的是苏州的雨,苏州 的风,苏州的春花秋月,苏州的小桥流水。我们在记住黛玉的同时,也记住了苏州 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难道不认为林黛玉的冰雪聪 明和她的兰香蕙质不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吗?黛玉姑娘手中的那把小花伞又 传过了百年,那三月的雨仍是那样多情和柔软。我是二十年前去的,在苏州我看 到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女人。就在虎丘山下,我邂逅了秋香,她和唐伯虎款款而 来,他们在雨中相遇,共用一把小花伞,深情一顾,情动千年。他们习字作诗,绘画 绣花,不染尘埃,不求闻达,心无旁骛,只在山林。虽然在我是梦的幻影,然而,我 思故我在。我见到的游人,以及那一个个红男绿女难道不是秋香和唐伯虎吗?你 看他们多么相爱,多么风流袅娜。 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 两千多年前兵学大师孙武在这里操练兵马,威震三军。吴王的美人不听招呼, 他挥刀砍下她们的头颅,从而一呼百应,苏州从此寒光无比。天幕血红,孙武带领 吴国的军队南征北战,攻齐攻楚攻越,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而 成就了千秋兵学宝典《孙子兵法》。但是后来孙武还是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 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所以世界上的东西绚丽总是暂时的,唯有平 淡才是永恒的。天心月满,人有几何? 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想必苏州的雨也分外撩 人,那拙政园的荷塘,那枫桥的绿水,以及那满街满巷的俏丽女子和他们手中的 小花伞都牵动着我的情思。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看到唐伯虎既是潇酒的也是哀怜的两面,我们可以肯定人性都有两 面性;苏州城也具有两面性,如拙政园大气,留园小巧玲珑。 B.散文开头概写苏州城的梦幻迷离,风姿绰约,并以拙政园和留园的特点 引出散发着幽香的故事,以及那故事里的动人歌谣和图画。 C.散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文中所写之景、之人,不在眼前的,乃是回 忆,此为虚;结尾处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写现 在,此为实。 D.“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一句意味深 长,“静静”是“平淡之意”,“长眠”是“永恒”之意,“五湖明月”既寓意平 淡,又寓意永恒。 5.这篇散文以“想起苏州”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 分) 6、文中“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中的 唐伯虎、林黛玉、孙武的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三)小说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9题。 赝品 姜铁军 鸿图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王利在北湖边上看中了一块地皮。在市规划局工 作的朋友告诉他,按照规划,北湖很快就要修建地铁,到那个时候,这里的地 皮可就值钱了。地皮值钱了,房子价格还不上涨吗?王利当然会算这笔账,决定 找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黄胜帮忙给协调协调。想请黄胜吃饭,在酒桌上谈这件事 情。被黄胜一口回绝了:“中央有八项规定,反对大吃大喝,你就别费心了!” 说完就把电话挂断。 王利没想到会碰一鼻子灰,心里想,一定得想个办法让黄胜帮忙。于是托 人打听黄胜喜欢什么。很快,那人给王利打来电话:“黄胜喜欢收藏瓷器。”王 利说:“我知道了。”放下电话,王利就在心里琢磨,送黄胜什么样的瓷器好呢 过了几天,王利通过一家快递公司给黄胜寄来一只瓷瓶。王利给黄胜打电 话说:“黄局长,这个瓷瓶是清朝的粉彩,你好好留着吧!” 黄胜明白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点点头,说:“地皮的事你听信吧。” 第二天,黄胜叫自己老婆拿着这只瓷瓶,来到市文物鉴定所,请瓷器专家 做鉴定。瓷器专家仔细看了看,说:“这个粉彩是假的。”黄胜老婆立马火了:“这 不可能,你是不是鉴定错了?”瓷器专家害怕自己看走了眼,急忙找来所里另外 两位专家,共同又鉴定了一次,出具了鉴定书:赝品。 黄胜看着文物鉴定证书,给王利打电话,说:“我这地方小,没地方放你送 的东西,把那只瓷瓶拿回去你自己收藏吧!”王利赶忙说:“拿回来多不好,你 不喜欢就拿到拍卖公司卖了吧!”听到这话,黄胜鼻子差点气歪了,这么个破瓷 瓶,还要去拍卖,拿我不识数是不?“啪”地一声把电话摔了。他老婆说:“这 样也好,拿拍卖公司拍卖也卖不了几个钱,拍卖公司会给我们作证这是个赝品 省得他反咬我们一口,说拿了他的粉彩不给办事,败坏我们。”黄胜连连点头 “有道理,有道理。 黄胜就把瓷瓶拿到了拍卖公司参加拍卖。拍卖公司的规矩是,只要有客户 拿来东西我就负贲拍卖,不保证东西的真假。责任是买家自负。他们也有鉴定 师,看了黄胜拿来的瓷瓶,笑着说:“这东西还值得来拍卖吗?怕是不够手续费 的。”黄胜心里很恼火,脸色十分难看。拍卖公司鉴定师问黄胜:“这个瓷瓶拍 卖底价是多少?”黄胜没好气地顺口说:“五万。” 到了拍卖那天,不少人来参加竞拍。 黄胜拿去的粉彩瓷瓶五万开价,马上有人加到六万,接着被人叫到十万。 而后一路孳升,最后被一个买家以九十八万元买走。 黄胜从拍卖公司拿到这笔钱的时候,自己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投桃报李,黃胜给王利开了绿灯,让他以低于市场很多的价格拿到了北湖 那块地皮… 事后有人举报,说黄胜受贿,收了房地产商的粉彩瓷瓶,以地皮做交易。 纪委派人找黄胜谈话。黄胜说,王利送给自己一只粉彩瓷瓶不假,就是朋 友间的互赠,根本就是一个赝品,不值钱。他拿出了市文物鉴定所的鉴定证书 证实自己说的都是实话。纪委又派人到拍卖公司了解情况,拍卖公司证明粉彩 瓷瓶确实是一只赝品,值几百元钱。至于买家愿意出高价买走,那是买家的事, 谁也管不着。买家看走眼的事在拍卖的时候经常发生
(三)小说文本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赝 品 姜铁军 鸿图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王利在北湖边上看中了一块地皮。在市规划局工 作的朋友告诉他,按照规划,北湖很快就要修建地铁,到那个时候,这里的地 皮可就值钱了。地皮值钱了,房子价格还不上涨吗?王利当然会算这笔账,决定 找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黄胜帮忙给协调协调。想请黄胜吃饭,在酒桌上谈这件事 情。被黄胜一口回绝了:“中央有八项规定,反对大吃大喝,你就别费心了!” 说完就把电话挂断。 王利没想到会碰一鼻子灰,心里想,一定得想个办法让黄胜帮忙。于是托 人打听黄胜喜欢什么。很快,那人给王利打来电话:“黄胜喜欢收藏瓷器。”王 利说:“我知道了。”放下电话,王利就在心里琢磨,送黄胜什么样的瓷器好呢…… 过了几天,王利通过一家快递公司给黄胜寄来一只瓷瓶。王利给黄胜打电 话说:“黄局长,这个瓷瓶是清朝的粉彩,你好好留着吧!” 黄胜明白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点点头,说:“地皮的事你听信吧。” 第二天,黄胜叫自己老婆拿着这只瓷瓶,来到市文物鉴定所,请瓷器专家 做鉴定。瓷器专家仔细看了看,说:“这个粉彩是假的。”黄胜老婆立马火了:“这 不可能,你是不是鉴定错了?”瓷器专家害怕自己看走了眼,急忙找来所里另外 两位专家,共同又鉴定了一次,出具了鉴定书:赝品。 黄胜看着文物鉴定证书,给王利打电话,说:“我这地方小,没地方放你送 的东西,把那只瓷瓶拿回去你自己收藏吧!”王利赶忙说:“拿回来多不好,你 不喜欢就拿到拍卖公司卖了吧!”听到这话,黄胜鼻子差点气歪了,这么个破瓷 瓶,还要去拍卖,拿我不识数是不?“啪”地一声把电话摔了。他老婆说:“这 样也好,拿拍卖公司拍卖也卖不了几个钱,拍卖公司会给我们作证这是个赝品, 省得他反咬我们一口,说拿了他的粉彩不给办事,败坏我们。”黄胜连连点头: “有道理,有道理。” 黄胜就把瓷瓶拿到了拍卖公司参加拍卖。拍卖公司的规矩是,只要有客户 拿来东西我就负责拍卖,不保证东西的真假。责任是买家自负。他们也有鉴定 师,看了黄胜拿来的瓷瓶,笑着说:“这东西还值得来拍卖吗?怕是不够手续费 的。”黄胜心里很恼火,脸色十分难看。拍卖公司鉴定师问黄胜:“这个瓷瓶拍 卖底价是多少?”黄胜没好气地顺口说:“五万。” 到了拍卖那天,不少人来参加竞拍。 黄胜拿去的粉彩瓷瓶五万开价,马上有人加到六万,接着被人叫到十万。 而后一路攀升,最后被一个买家以九十八万元买走。 黄胜从拍卖公司拿到这笔钱的时候,自己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投桃报李,黄胜给王利开了绿灯,让他以低于市场很多的价格拿到了北湖 那块地皮…… 事后有人举报,说黄胜受贿,收了房地产商的粉彩瓷瓶,以地皮做交易。 纪委派人找黄胜谈话。黄胜说,王利送给自己一只粉彩瓷瓶不假,就是朋 友间的互赠,根本就是一个赝品,不值钱。他拿出了市文物鉴定所的鉴定证书 证实自己说的都是实话。纪委又派人到拍卖公司了解情况,拍卖公司证明粉彩 瓷瓶确实是一只赝品,值几百元钱。至于买家愿意出高价买走,那是买家的事, 谁也管不着。买家看走眼的事在拍卖的时候经常发生
黄胜没受什么处分,事情过去了。 现在,那只瓷瓶就放在王利家的卧室里,他当痰盂用。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黄胜以“中央八项规定”为由,拒绝了王利请客吃饭,可以看出黄胜还 是一位想坚持原则的国土资源局局长 B.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岩超伏,其中“鉴定瓷器”这一情节是故事的高潮, 正因瓷器专家断定这件瓷器是“赝品”,才有了后来拍卖“赝品”等故事情节。 C.一件赝品能够以天价被成功拍卖,这件赝品的价值与价格反差极大,这 给读者带来了思想冲击,产生颇具震撼力的艺术效果。 D.黄胜收受“赝品”经纪委查证并非速纪行为,而黄胜得到九十八万元, 是买家看走眼所致,与黄胜无关,是无可厚非的 E.小说中涉及到的利益各方都得到了想要得到的利益,而国家利益却在不 知不觉中遑受到严重损失,令人痛心。 (8)人人皆知的赝品,最终却拍卖成功了,导致这件“赝品”拍卖成功的因素有 哪些?(6分) (9)这篇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 是“在情理之中”。(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村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 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 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构建超大堿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堿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堿 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 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 综合指数 文化与环 基础设 国家 城市排名 社会穗定医疗保健 教育 (100理想) 溴大利亚墨尔本 97.5 95 100 100 100 臭地利维也纳 97.4 95 100 94.4 100 100 加拿大江哥华 2345 973 100 10092.9 加拿大多伦多 97.2 10089.3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96.6 95 100 94.2100 96.4 数据经济学人智库《2017全球宜居城市报告》
黄胜没受什么处分,事情过去了。 现在,那只瓷瓶就放在王利家的卧室里,他当痰盂用。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黄胜以“中央八项规定”为由,拒绝了王利请客吃饭,可以看出黄胜还 是一位想坚持原则的国土资源局局长。 B.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其中“鉴定瓷器”这一情节是故事的高潮, 正因瓷器专家断定这件瓷器是“赝品”,才有了后来拍卖“赝品”等故事情节。 C.一件赝品能够以天价被成功拍卖,这件赝品的价值与价格反差极大,这 给读者带来了思想冲击,产生颇具震撼力的艺术效果。 D.黄胜收受“赝品”经纪委查证并非违纪行为,而黄胜得到九十八万元, 是买家看走眼所致,与黄胜无关,是无可厚非的。 E.小说中涉及到的利益各方都得到了想要得到的利益,而国家利益却在不 知不觉中遭受到严重损失,令人痛心。 (8)人人皆知的赝品,最终却拍卖成功了,导致这件“赝品”拍卖成功的因素有 哪些?(6 分) (9)这篇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 是“在情理之中”。(6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 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 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 2020 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 2035 年“大城 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 2050 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 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 1: 国家 城市 排名 综合指数 (100=理想) 社会稳定 医疗保健 文化与环 境 教育 基础设 施 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100 100 奥地利 维也纳 2 97.4 95 100 94.4 100 100 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5 100 100 100 92.9 加拿大 多伦多 4 97.2 100 100 97.2 100 89.3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 96.6 95 100 94.2 100 96.4 数据经济学人智库《2017 全球宜居城市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