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与匠漫谈 王振羽 经常会听到人们议论有些所谓画家、书法家匠气太重、过于模仿、缺乏个性,更有齐 白石的所谓名言,仿我者死,似我者活。更有紫砂艺术的制壶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曾言: 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顾景舟的技与艺,大致也是说匠与艺的关系吧。但是, 何谓仿?何谓似?匠与艺的确是泾渭分明吗?匠与艺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人是环境的产物。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才有所谓京派、海派之说。所谓派,就是多 人积蒹,相互切磋,甚至相互竞争,才能够精彩纷呈,争奇斗艳,形成流派,繁花满枝 京剧艺术自从徽班进京,经过孕育发展风凰涅盘,各种戏班挖空心思精益求精,才最终有 了梅尚程荀四大流派。而这些大师的产生,也都莫不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模仿学习追随名师。 在这样的模仿锤炼之中,经过了大量的量的积累,方才有了质的变化,脱胎换骨,成为名 角大腕。这中间,当然有天赋、际遇、环境等诸多因素,但更为重要的还是环境的逼迫和 个人的追求较为关键吧。 徐悲鸿、吴冠中、顾景舟等人都来自江南宜兴,这样的人文环境对他们后来的成功提 供了坚实的底色。他们三人,尤其是徐悲鸿、吴冠中,走出宜兴,到上海甚至国外,这样 的眼界大开,这样的中西比较,这样的阅历丰富,最终使他们较早地脱高了匠的局限而进 入了艺的境界,在艺术天地纵横驰骋经年,方才有了大师称谓的实至名归。顾景舟从事的 行当当然不同于徐悲鸿、吴冠中,紫砂这样的独特性,似乎高开宜兴这样的土壤就很难枝 繁叶茂兴旺发达。顾景舟之所以成为顾景舟,与他善于学习揣摩、不甘于作为一般的制壶 艺人密不可分。他当然也要经过模仿的初级阶段,但顾景舟目标高远,他远追时大彬、邵 大亨,一向有特立独行孤高自标的艺术追求。这样的心胸与期许,才促成了他要走出宜兴 有到上海开阔视野找文人画家彼此砥砺交流的冲动。 顾景舟虽然向往上海,但他没有跻身上海成为一个技术工人。他守护在宜兴这样的一 方田园,兀兀穷年,刻苦钻研,更因为在宜兴这样的土地上,得天独厚,制壶名家云集 在这样的百舸争流中,水涨船高,多少匠人得以登堂入室,步入艺的境界。但字画是否如 此?尤其是中国字画?张大千去国多年,曾经移居拉美,但离开了中国的文化土壤,据有 人说,他的画作似乎就缺少了一点神韵。而后来大风堂的大批量生产,则更是匠气四溢
高二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与匠漫谈 王振羽 经常会听到人们议论有些所谓画家、书法家匠气太重、过于模仿、缺乏个性,更有齐 白石的所谓名言,仿我者死,似我者活。更有紫砂艺术的制壶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曾言: 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顾景舟的技与艺,大致也是说匠与艺的关系吧。但是, 何谓仿?何谓似?匠与艺的确是泾渭分明吗?匠与艺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人是环境的产物。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才有所谓京派、海派之说。所谓派,就是多 人积聚,相互切磋,甚至相互竞争,才能够精彩纷呈,争奇斗艳,形成流派,繁花满枝。 京剧艺术自从徽班进京,经过孕育发展凤凰涅盘,各种戏班挖空心思精益求精,才最终有 了梅尚程荀四大流派。而这些大师的产生,也都莫不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模仿学习追随名师。 在这样的模仿锤炼之中,经过了大量的量的积累,方才有了质的变化,脱胎换骨,成为名 角大腕。 这中间,当然有天赋、际遇、环境等诸多因素,但更为重要的还是环境的逼迫和 个人的追求较为关键吧。 徐悲鸿、吴冠中、顾景舟等人都来自江南宜兴,这样的人文环境对他们后来的成功提 供了坚实的底色。他们三人,尤其是徐悲鸿、吴冠中,走出宜兴,到上海甚至国外,这样 的眼界大开,这样的中西比较,这样的阅历丰富,最终使他们较早地脱离了匠的局限而进 入了艺的境界,在艺术天地纵横驰骋经年,方才有了大师称谓的实至名归。顾景舟从事的 行当当然不同于徐悲鸿、吴冠中,紫砂这样的独特性,似乎离开宜兴这样的土壤就很难枝 繁叶茂兴旺发达。顾景舟之所以成为顾景舟,与他善于学习揣摩、不甘于作为一般的制壶 艺人密不可分。他当然也要经过模仿的初级阶段,但顾景舟目标高远,他远追时大彬、邵 大亨,一向有特立独行孤高自标的艺术追求。这样的心胸与期许,才促成了他要走出宜兴, 有到上海开阔视野找文人画家彼此砥砺交流的冲动。 顾景舟虽然向往上海,但他没有跻身上海成为一个技术工人。他守护在宜兴这样的一 方田园,兀兀穷年,刻苦钻研,更因为在宜兴这样的土地上,得天独厚,制壶名家云集, 在这样的百舸争流中,水涨船高,多少匠人得以登堂入室,步入艺的境界。但字画是否如 此?尤其是中国字画?张大千去国多年,曾经移居拉美,但离开了中国的文化土壤,据有 人说,他的画作似乎就缺少了一点神韵。而后来大风堂的大批量生产,则更是匠气四溢
缺少魂魄,这当然也只是见仁见智的一种解读了。高开了大的环境,有时候力不从心也是 很自然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当年的字画都有市场的培育,鉴赏家的品评。这正如文艺 创作,需要批评的激浊扬清一样,批评家固然写不出《红楼梦》,可是有了红学家,才使 得《红楼梦》口碑相传广为人知。宋元也好,明清也罢,即使到了民国,西洋技法传入 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使得中国画人才济济,这才有了高原之上的高峰竞秀万壑有声。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文中说的“艺与匠”的一项是( A.启功先生持之以恒地临古帖,广泛学习历代优秀著名碑帖。同时还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 诸多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具有广博的学识,造就了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B.吴昌硕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以最传统的艺 术因素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 C.鲁班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 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D.梅兰芳在创新之前,下了很深的功夫学习京剧且角表演的技能,并在传统剧目中反复实 践,从而全面掌握,并加以创新,形成了梅派风格。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顾景舟说: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意思是没有对紫砂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 和把握,就不可能创造出紫砂艺术精品 B.京剧四大流派的产生,是京剧在孕育发展过程中相互切磋、甚至相互竞争,各种戏班都 挖空心思精益求精,并不断创新的结果 C.宜兴的人文环境是徐悲鸿、吴冠中、顾景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宜兴在南方属于艺 术发达之地,名家云集,百舸争流 D.中国的字画都有自己存在的文化土壤,中国特有的市场培育和鉴赏家的品评促进了中国 字画的发展和壮大,造就了书画大家。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举出京剧大师的产生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只有经过长期模仿的“匠”的过程,才能 在此基础上达到“艺”的境界。 B.顾景舟最终能够超越“匠”,与他孤高自标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也与他和上海的文人 画家彼此砥砺交流密不可分
缺少魂魄,这当然也只是见仁见智的一种解读了。离开了大的环境,有时候力不从心也是 很自然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当年的字画都有市场的培育,鉴赏家的品评。这正如文艺 创作,需要批评的激浊扬清一样,批评家固然写不出《红楼梦》,可是有了红学家,才使 得《红楼梦》口碑相传广为人知。宋元也好,明清也罢,即使到了民国,西洋技法传入, 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使得中国画人才济济,这才有了高原之上的高峰竞秀万壑有声。 (选自 《天津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文中说的“艺与匠”的一项是( ) A.启功先生持之以恒地临古帖,广泛学习历代优秀著名碑帖。同时还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 诸多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具有广博的学识,造就了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B.吴昌硕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以最传统的艺 术因素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 C.鲁班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 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D.梅兰芳在创新之前,下了很深的功夫学习京剧旦角表演的技能,并在传统剧目中反复实 践,从而全面掌握,并加以创新,形成了梅派风格。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顾景舟说: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意思是没有对紫砂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 和把握,就不可能创造出紫砂艺术精品。 B.京剧四大流派的产生,是京剧在孕育发展过程中相互切磋、甚至相互竞争,各种戏班都 挖空心思精益求精,并不断创新的结果。 C.宜兴的人文环境是徐悲鸿、吴冠中、顾景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宜兴在南方属于艺 术发达之地,名家云集,百舸争流。 D.中国的字画都有自己存在的文化土壤,中国特有的市场培育和鉴赏家的品评促进了中国 字画的发展和壮大,造就了书画大家。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举出京剧大师的产生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只有经过长期模仿的“匠”的过程,才能 在此基础上达到“艺”的境界。 B.顾景舟最终能够超越“匠”,与他孤高自标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也与他和上海的文人 画家彼此砥砺交流密不可分
C.宋元以来,画家大师辈出的年代,都是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极度发达的时期,所以成就 了不同派别的众多名画家大师。 D.作者说张大干出国后的作品缺少神韵,说明中国书画大家只有在中国才能创造出一流的 艺术作品。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少简重。至元十四年,世祖召见,命侍左右,授后卫经历。 十七年,从幸上都,受命取御药于大都万岁山。元珪乘传,未尽一昼夜而至。帝奇其速, 擢枢密都。尝从同知枢密院事俺伯进西蕃铠甲,帝问其制度,元珪应对详明,帝益奇之 枢密奏裁定官属,京师五卫、行省、万户府设官有差,均俸禄,给医药,设学校,置屯田, 多元珪所论建 大德元年,除吏部尚书。选曹铨注,多有私其乡里者,元珪力矫之。迁工部尚书。河 朔连年水旱,五谷不登,元珪言:“盖民力息则生养遂,生养遂则教化行而风俗美。”宰 粗嘉其言,土木之工稍为之息。六年,佥河南行中书省事。初,朱清、张瑄以财雄江南, 遍以金币连结当路,及伏诛,录其家,具籍所交诸公贵人,惟元珪一无所污。 武宗即位,由佥枢密院事拜枢密副使。诏议政中书,皆切于世务者。初,诏发军万人 屯田称海,海都之乱,被俘者众。至是,颇有来归者饥寒不能存,至飄子以活。元珪具其 事以闻,诏赐钱赎之。帝在军中,闻元珪名,至是特加平章政事,赐白金二百五十两 皇庆元年,出拜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澶臣言:“江南殷富,盖由多匿腴田,若再行检 覆之法,当益田亩累万计。”元珪曰:“江南之平,几四十年,户有定籍,田有定亩, 有动摇,其害不细。”固争月余,不能止,移疾去。复为枢密副使,召见嘉禧殿。帝曰: “卿先朝旧臣,宜在旧服。”特加荣禄大夫,赐钞五千缗,貂裘二袭。元珪奏曰:“今经 理江淮田土,第以增金为能,加以有司头会箕敛,俾元元之民,困苦日甚,臣恐变生不测, 非国之福也。” 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辜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军 户有司赋役当务均一军官袭职惟传嫡帝并嘉纳之。元珪以年老致仕。至治三年卒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四》)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宋元以来,画家大师辈出的年代,都是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极度发达的时期,所以成就 了不同派别的众多名画家大师。 D.作者说张大干出国后的作品缺少神韵,说明中国书画大家只有在中国才能创造出一流的 艺术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少简重。至元十四年,世祖召见,命侍左右,授后卫经历。 十七年,从幸上都,受命取御药于大都万岁山。元珪乘传,未尽一昼夜而至。帝奇其速, 擢枢密都事。尝从同知枢密院事俺伯进西蕃铠甲,帝问其制度,元珪应对详明,帝益奇之。 枢密奏裁定官属,京师五卫、行省、万户府设官有差,均俸禄,给医药,设学校,置屯田, 多元珪所论建。 大德元年,除吏部尚书。选曹铨注,多有私其乡里者,元珪力矫之。迁工部尚书。河 朔连年水旱,五谷不登,元珪言:“盖民力息则生养遂,生养遂则教化行而风俗美。”宰 相嘉其言,土木之工稍为之息。六年,佥河南行中书省事。初,朱清、张瑄以财雄江南, 遍以金币连结当路,及伏诛,录其家,具籍所交诸公贵人,惟元珪一无所污。 武宗即位,由佥枢密院事拜枢密副使。诏议政中书,皆切于世务者。初,诏发军万人 屯田称海,海都之乱,被俘者众。至是,颇有来归者饥寒不能存,至鬻子以活。元珪具其 事以闻,诏赐钱赎之。帝在军中,闻元珪名,至是特加平章政事,赐白金二百五十两。 皇庆元年,出拜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臣言:“江南殷富,盖由多匿腴田,若再行检 覆之法,当益田亩累万计。”元珪曰:“江南之平,几四十年,户有定籍,田有定亩,一 有动摇,其害不细。”固争月余,不能止,移疾去。复为枢密副使,召见嘉禧殿。帝曰: “卿先朝旧臣,宜在旧服。”特加荣禄大夫,赐钞五千缗,貂裘二袭。元珪奏曰:“今经 理江淮田土,第以增金为能,加以有司头会箕敛,俾元元之民,困苦日甚,臣恐变生不测, 非国之福也。” 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军 户有司赋役当务均一军官袭职惟传嫡嗣帝并嘉纳之。元珪以年老致仕。至治三年卒。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四》)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 /军户有司赋役当务均一/军官袭职惟传嫡嗣/帝并嘉纳之。 B.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 军户/有司赋役当务均一军官/袭职惟传嫡嗣/帝并嘉纳之 C.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 军户/有司贼役当务均一/军官袭职惟传嫡嗣/帝并嘉纳之。 D.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 军户/有司赋役当务均一/军官袭职惟传嫡嗣/帝并嘉纳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世祖、武宗 B.“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掌管那些管理全国工程、军事事务的机关 C.“五谷”即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后用“五谷”代指粮食。 D.“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元珪认真执行皇帝的命令。有一次接到取御药的命令后,他乘坐驿车,不到一个昼夜 就从大都万岁山把药取回了上都,使皇上感到非常意外。 B.吴元珪敢持不同意见。江淮澶运官上奏想要重新核查江南的田亩数,元珪认为江南每户 都有额定的人口,田地也有额定的亩数,轻易改变会带来不小的害处 C.吴元珪关心百姓。他上奏认为,有关部门在江淮田地的经营管理上赋税苛刻繁重,使得 百姓一天比一天困苦,担心这样下去意料不到的变故可能发生 D.吴元珪一直深受几代皇帝重用。世祖、武宗、英宗等都对他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并多 有嘉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珪乘传,未尽一昼夜而至。帝奇其速,擢枢密都事。(5分) (2)至是,颇有来归者饥寒不能存,至子以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A.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 / 军户有司赋役当务均一/军官袭职惟传嫡嗣/帝并嘉纳之。 B.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 军户/有司赋役当务均一军官/袭职惟传嫡嗣/帝并嘉纳之。 C.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 军户/有司赋役当务均一/军官袭职惟传嫡嗣/帝并嘉纳之。 D.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 军户/有司赋役当务均一/军官袭职惟传嫡嗣/帝并嘉纳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世祖、武宗。 B.“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掌管那些管理全国工程、军事事务的机关。 C.“五谷”即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后用“五谷”代指粮食。 D.“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吴元珪认真执行皇帝的命令。有一次接到取御药的命令后,他乘坐驿车,不到一个昼夜 就从大都万岁山把药取回了上都,使皇上感到非常意外。 B.吴元珪敢持不同意见。江淮漕运官上奏想要重新核查江南的田亩数,元珪认为江南每户 都有额定的人口,田地也有额定的亩数,轻易改变会带来不小的害处。 C.吴元珪关心百姓。他上奏认为,有关部门在江淮田地的经营管理上赋税苛刻繁重,使得 百姓一天比一天困苦,担心这样下去意料不到的变故可能发生。 D.吴元珪一直深受几代皇帝重用。世祖、武宗、英宗等都对他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并多 有嘉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珪乘传,未尽一昼夜而至。帝奇其速,擢枢密都事。(5 分) (2)至是,颇有来归者饥寒不能存,至鬻子以活。(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②长卿 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8.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简结合诗句要分析。(5分) 9.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檐牙高啄 (2)屈心而抑志兮,( (3)( ),娇儿恶卧踏里裂。 (4)荡胸生曾云, (5)( ),只是朱颜改。 (6)金樽清酒斗十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裱画徐 马犇 裱画是一门传统手艺,淮城自古多文人墨客,裱画的地儿也就不缺乏了。说是裱画, 其实字也裱。本土出产的画,外地的画,还有那些需要修缮的旧藏,淮城的装械市场比较 兴盛。但后来,有些作坊后继无人,有些作坊不再经营这老手艺,还有些作坊改成了机裱 不管别人怎样,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被画师,一直坚持手工装薇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 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 边寿民,工诗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他居 于淮城天妃宫的芦苇畔,号苇间居士。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 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②长卿 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8.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简结合诗句要分析。(5 分) 9.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檐牙高啄。 (2) 屈心而抑志兮,( )。 (3) ( ),娇儿恶卧踏里裂。 (4)荡胸生曾云,( )。 (5)( ),只是朱颜改。 (6)金樽清酒斗十千,(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裱画徐 马犇 裱画是一门传统手艺,淮城自古多文人墨客,裱画的地儿也就不缺乏了。说是裱画, 其实字也裱。本土出产的画,外地的画,还有那些需要修缮的旧藏,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 兴盛。但后来,有些作坊后继无人,有些作坊不再经营这老手艺,还有些作坊改成了机裱。 不管别人怎样,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一直坚持手工装裱。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 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 了。 边寿民,工诗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他居 于淮城天妃宫的芦苇畔,号苇间居士。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 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