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祭祀 祭祀是人们通过一些特定的器物和形式向鬼神表示敬重、祈求保佑的一种活动。 祭祀的对象主要为鬼、自然神以及后世产生的宗教神。 据考古资料证明,祭祀最早产生于远古时期。北京山顶洞人就已经产生了原始的 鬼魂崇拜意识。考古发现,山顶泂穴遗址内人的骨骼的旁边有赤铁矿石粉粒遗存。 将红色的粉粒撒在死者的身上,显然是出于某种特定的用意,或表示哀痛,或表 示怀念,抑或表示驱邪避害。这表明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已经对死去的同伴产生 了或敬或畏的情感,萌发了人死后有鬼魂存在的意识,这无疑是一种最原始的祭 祀方式。 随着原始人类的不断进化,工具制作技术从打制石器过渡到磨制石器,产生了原 始的种植业和定居式生活方式。由于种植业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促使人们对 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但因为原始人类无法理解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便认为 在这些自然现象的背后,必定还存在着一种支配它们的力量。古人将这种“超 越”现实和自然的力量想象成神,这也是中国古人信奉自然神的由来。在这种认 识下,古人们对鬼神既崇敬又畏惧,于是便采用一些方式和方法讨好它们来表示 对鬼神的敬重和企盼。 这些祭祀的方式和方法经过世代相传,逐渐形成固定的仪式:在祭祀时,人们将 最好的食物、制作精美的器物献给鬼神;或用焚烧祭品冒岀青烟,以示通达天神 或将酒或牲畜血洒向地面,以示告慰地神,再通过敲击的方式使器物发出声响 以此通报和召唤鬼神;还通过肢体的动作表示对鬼神的敬重,以此希望鬼神满意。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代表性文化。在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中,居住区的 房屋均围绕一个中心广场而建,还发现有焚烧过的动物骨骼,表明这个中心广场 在聚落成员的心目中是一个神圣的场所。这里不仅作为聚落成员日常聚会或一般 性活动的地方,也是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不少遗址中,都出土了玉制的器物。其中,在浙江 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玉璧、玉琮、玉钺、玉璜等大量的玉器 在玉琮和其他的一些玉器外表还雕刻有神人兽面图案。图案充满了神秘、怪异的 色彩,体现了良渚人对鬼神的敬畏感。这些在后世作为祭祀鬼神的礼器出现在这 时期,足以证明祭祀鬼神已经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一项活动 原始社会时期产生的鬼神崇拜及由此形成的祭拜方式,又在后世的沿袭中不断加 入新的形式、内容,最终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的祭祀文化。在国家建立后,祭祀活 动又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神化王权和统治的工具。殷商时期,祭祀更为盛行。 商王祭祀祖先,是认为这些已经逝去的先人仍具有神力,可为后代消灾祛祸;同 时也借助先祖的神力,用以协调王室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些源自原始社会、在国家建立后又被移植到政权建设中的祭祀活动,在西周时 期进一步得到加强,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在周朝政权机构中,还设有掌管祭祀 的官职,祭祀鬼神还被编入礼仪制度中,并对祭祀的对象和等级、陈设器物、供 奉食物、行礼方式等诸多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从此祭祀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不可 或缺的内容。在以后的历史中,祭祀鬼神一直为历朝历代所沿袭。 (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第17期,有删改)
黑龙江省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祭祀 祭祀是人们通过一些特定的器物和形式向鬼神表示敬重、祈求保佑的一种活动。 祭祀的对象主要为鬼、自然神以及后世产生的宗教神。 据考古资料证明,祭祀最早产生于远古时期。北京山顶洞人就已经产生了原始的 鬼魂崇拜意识。考古发现,山顶洞穴遗址内人的骨骼的旁边有赤铁矿石粉粒遗存。 将红色的粉粒撒在死者的身上,显然是出于某种特定的用意,或表示哀痛,或表 示怀念,抑或表示驱邪避害。这表明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已经对死去的同伴产生 了或敬或畏的情感,萌发了人死后有鬼魂存在的意识,这无疑是一种最原始的祭 祀方式。 随着原始人类的不断进化,工具制作技术从打制石器过渡到磨制石器,产生了原 始的种植业和定居式生活方式。由于种植业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促使人们对 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但因为原始人类无法理解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便认为 在这些自然现象的背后,必定还存在着一种支配它们的力量。古人将这种“超 越”现实和自然的力量想象成神,这也是中国古人信奉自然神的由来。在这种认 识下,古人们对鬼神既崇敬又畏惧,于是便采用一些方式和方法讨好它们来表示 对鬼神的敬重和企盼。 这些祭祀的方式和方法经过世代相传,逐渐形成固定的仪式:在祭祀时,人们将 最好的食物、制作精美的器物献给鬼神;或用焚烧祭品冒出青烟,以示通达天神; 或将酒或牲畜血洒向地面,以示告慰地神,再通过敲击的方式使器物发出声响, 以此通报和召唤鬼神;还通过肢体的动作表示对鬼神的敬重,以此希望鬼神满意。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代表性文化。在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中,居住区的 房屋均围绕一个中心广场而建,还发现有焚烧过的动物骨骼,表明这个中心广场 在聚落成员的心目中是一个神圣的场所。这里不仅作为聚落成员日常聚会或一般 性活动的地方,也是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不少遗址中,都出土了玉制的器物。其中,在浙江 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玉璧、玉琮、玉钺、玉璜等大量的玉器, 在玉琮和其他的一些玉器外表还雕刻有神人兽面图案。图案充满了神秘、怪异的 色彩,体现了良渚人对鬼神的敬畏感。这些在后世作为祭祀鬼神的礼器出现在这 一时期,足以证明祭祀鬼神已经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一项活动。 原始社会时期产生的鬼神崇拜及由此形成的祭拜方式,又在后世的沿袭中不断加 入新的形式、内容,最终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的祭祀文化。在国家建立后,祭祀活 动又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神化王权和统治的工具。殷商时期,祭祀更为盛行。 商王祭祀祖先,是认为这些已经逝去的先人仍具有神力,可为后代消灾祛祸;同 时也借助先祖的神力,用以协调王室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些源自原始社会、在国家建立后又被移植到政权建设中的祭祀活动,在西周时 期进一步得到加强,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在周朝政权机构中,还设有掌管祭祀 的官职,祭祀鬼神还被编入礼仪制度中,并对祭祀的对象和等级、陈设器物、供 奉食物、行礼方式等诸多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从此祭祀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不可 或缺的内容。在以后的历史中,祭祀鬼神一直为历朝历代所沿袭。 (选自《百科知识》2013 年第 17 期,有删改)
1.下列对“祭祀活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祭祀是人们使用特定的石器、玉器等器物,用肢体动作、焚烧等形式表示对 鬼神的敬重及祈福的活动。 B.原始的祭祀方式起源于北京山顶洞人,他们把赤铁矿石粉粒撒在死去的同伴 身上,以表示一种敬畏之情 C.祭祀过程中人们将最好的食物、制作精美的器物献给鬼神,或用焚烧祭品冒 出青烟,以示通达天神等是世代相传后固定下来的祭祀仪式 D.在国家建立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其统治,把祭祀活动作为神化王权和统治 的工具,尤其在西周以后,祭祀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对北京山顶洞人的考古证明,此时的原始人类已经萌发了人死后有鬼魂存在 的意识,也产生了原始的鬼魂崇拜意识。 B.磨制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社会产生了种植业和定居式生活方式,此时人们更 加关注自然现象,这是因为种植业和自然的关系密切。 C.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是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中,为祭祀方便, 居住区的房屋都围绕一个中心广场建立。 D.周朝十分重视祭祀,在政权机构中设有掌管祭祀的官职,并对祭祀的对象、 等级、陈设器物以及行礼方式等作了严格规定。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人类无法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就把这种“超越”现实和自然的力 量想象为一种神,认为神具有支配自然的力量。 B.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些玉器上雕刻有充满神秘怪异色彩的神人兽面图案, 这些图案体现出良渚人对鬼神的敬畏。 C.祭祀活动在殷商时期十分盛行,商王希望通过祭祀祖先,来消除灾祸以及协 调王室成员之间的关系。 D.祭祀鬼神一直是历朝历代沿袭的习俗,虽然不同朝代祭祀的对象、形式和内 容完全不同,但祭祀活动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活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 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 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 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 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 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怫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 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 帝待之不如延儒。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 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 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
1.下列对“祭祀活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祭祀是人们使用特定的石器、玉器等器物,用肢体动作、焚烧等形式表示对 鬼神的敬重及祈福的活动。 B.原始的祭祀方式起源于北京山顶洞人,他们把赤铁矿石粉粒撒在死去的同伴 身上,以表示一种敬畏之情。 C.祭祀过程中人们将最好的食物、制作精美的器物献给鬼神,或用焚烧祭品冒 出青烟,以示通达天神等是世代相传后固定下来的祭祀仪式。 D.在国家建立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其统治,把祭祀活动作为神化王权和统治 的工具,尤其在西周以后,祭祀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对北京山顶洞人的考古证明,此时的原始人类已经萌发了人死后有鬼魂存在 的意识,也产生了原始的鬼魂崇拜意识。 B.磨制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社会产生了种植业和定居式生活方式,此时人们更 加关注自然现象,这是因为种植业和自然的关系密切。 C.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是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中,为祭祀方便, 居住区的房屋都围绕一个中心广场建立。 D.周朝十分重视祭祀,在政权机构中设有掌管祭祀的官职,并对祭祀的对象、 等级、陈设器物以及行礼方式等作了严格规定。 3.根据文章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原始人类无法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就把这种“超越”现实和自然的力 量想象为一种神,认为神具有支配自然的力量。 B.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些玉器上雕刻有充满神秘怪异色彩的神人兽面图案, 这些图案体现出良渚人对鬼神的敬畏。 C.祭祀活动在殷商时期十分盛行,商王希望通过祭祀祖先,来消除灾祸以及协 调王室成员之间的关系。 D.祭祀鬼神一直是历朝历代沿袭的习俗,虽然不同朝代祭祀的对象、形式和内 容完全不同,但祭祀活动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活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 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 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 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 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 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怫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 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 帝待之不如延儒。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 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 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
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 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 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 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 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B.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C.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D.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 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 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仕” 或“致事”。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 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 合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逢圣饱有文才。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殿试考中第二名,后 来湖广建造的魏忠贤生祠的上梁文竞误传出自他手。 B.贺逢圣刚正不阿。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不计前嫌,起草奏章为熊廷弼鸣冤: 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绝不趋炎附势 C.贺逢圣清廉沉静。门生尹如翁远道送来衣帽,他坚决拒收,原物奉还;皇上 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纠正。 贺逢圣临难不屈。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 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逢圣作色日:“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 (2)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落梅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8.本诗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 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5分)
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 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 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 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 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B.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 C.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D.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 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 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仕” 或“致事”。古代官员一般在 70 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 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 合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贺逢圣饱有文才。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殿试考中第二名,后 来湖广建造的魏忠贤生祠的上梁文竞误传出自他手。 B.贺逢圣刚正不阿。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不计前嫌,起草奏章为熊廷弼鸣冤; 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绝不趋炎附势。 C.贺逢圣清廉沉静。门生尹如翁远道送来衣帽,他坚决拒收,原物奉还;皇上 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纠正。 D.贺逢圣临难不屈。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 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逢 圣作色日:“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 (2)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8. 本诗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 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5 分)
9.《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 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的句子是: (2)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 告诉世人,“道不同,不 相为谋”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 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 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 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 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 漠然。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 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 了。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 老人家。”“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 却不看我,只是摇桨。“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不行,老喽。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我说。“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 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
9. 《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 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的句子是: “ , 。” (2)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 , ”告诉世人,“道不同,不 相为谋”。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船 魂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 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 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 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 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 漠然。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 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 9 年没来看他 了。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 老人家。”“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 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 却不看我,只是摇桨。“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不行,老喽。再干 6 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我说。“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 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
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 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 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 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 啊。20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 白龙留一点情面 “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啰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 “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 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来到乌蟒河边找老艄公何大伯报 恩的故事。 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 表现他因失去孩子驹儿、二儿子犯罪入狱、年老、对世事的忧虑等综合因素而造 成的沉痛心情。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 这说明“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我”提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 我一眼”,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 E.“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 景,同时也为小说情节展开提供了环境背景。 (2)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了我来这个角度写 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从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上看,哪些地方能看出何大伯已经认出我来了?请结 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来源:学科网] (4)小说的题目“船魂”,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徐乾清:清水徐徐洒乾坤 2010年1月9日上午11点15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 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 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 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 徐乾清1925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汉中位于汉中盆地。汉水自西而东横 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 的繁荣景象。1949年9月初,23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 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 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 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
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 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 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 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 啊。20 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 白龙留一点情面… “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啰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 “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 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来到乌蟒河边找老艄公何大伯报 恩的故事。 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 表现他因失去孩子驹儿、二儿子犯罪入狱、年老、对世事的忧虑等综合因素而造 成的沉痛心情。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 这说明“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我”提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 我一眼”,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 E.“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 景,同时也为小说情节展开提供了环境背景。 (2)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了我来这个角度写, 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3)从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上看,哪些地方能看出何大伯已经认出我来了?请结 合小说简要分析。(6 分) [来源:学科网] (4)小说的题目“船魂”,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徐乾清:清水徐徐洒乾坤 2010 年 1 月 9 日上午 11 点 15 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 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 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 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 徐乾清 1925 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汉中位于汉中盆地。汉水自西而东横 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 的繁荣景象。1949 年 9 月初,23 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 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 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 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