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 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岀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 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 酒的风气。 《诗·商颂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张 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 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 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商代酒 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 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 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 高潮。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 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 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杄,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 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 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 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祭祀之时 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2013-2014 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 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 210 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 爵等 15 种 175 件,占全部礼器 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 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张 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 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 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 80 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商代酒 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 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 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 高潮。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 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 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 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 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 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祭祀之时, 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
放置于內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周平王东迂洛邑 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干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 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春秋战国时代的饮宴突破了拘谨死板的周代礼 仪,《晏子春秋》就记载了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 无为礼 汉代宫室朝堂典章制度沿袭秦代,大大简化。从今天来看,唐、宋可称中国 古代历史中的“第二帝国”时代,其强大壮盛,对外开放与交流程度较秦汉“第 帝国”,犹为过之。盛唐时的宫廷宴乐活动,较之秦汉魏晋,富于堂皇奢侈之 象。到了元代,中原酒风为之骤然变,由赵宋王朝时期的文弱细致,变得粗犷 豪放。取代元帝国,复兴中原的明代从诞生伊始,就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明太 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宴席开始,宫廷教坊司需跪奏一曲,这时所有预宴 官皆跪,待皇帝饮毕,文武百官四拜而起,回到座位,各序班官员方进群臣酒盏。 从第二爵酒开始,皇帝饮酒时群臣不必下跪,但需候皇帝举饮后,群臣才可自饮。 (节选自2012.3《三联生活周刊》朱步冲《中国酒史:文化的脉络》)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礼器中,大多数都是酒器,而且种类也多;可见酒器 最初是一种礼器,而且商代人对酒的重视俨然已成风气。 B.据《诗商颂·烈祖》记载,酒在当时的祭祀中是十分重要的,“既载清酤 赉我思成。”只有斟上清酒,才能与祖宗神灵沟通。 C.考古学家张光直认为商代的酒在祭祀中作用有二:其一,供祖先神祇享 用;其二,巫师们饮酒达到一定的精神状态方可通神。 D.作者认为,商代祭祀时候的饮酒是有特别规定的,通常先由巫师或者是
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周平王东迁洛邑 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千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 “礼崩乐坏”, 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春秋战国时代的饮宴突破了拘谨死板的周代礼 仪,《晏子春秋》就记载了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 无为礼”。 汉代宫室朝堂典章制度沿袭秦代,大大简化。从今天来看,唐、宋可称中国 古代历史中的“第二帝国”时代,其强大壮盛,对外开放与交流程度较秦汉“第 一帝国”,犹为过之。盛唐时的宫廷宴乐活动,较之秦汉魏晋,富于堂皇奢侈之 象。到了元代,中原酒风为之骤然一变,由赵宋王朝时期的文弱细致,变得粗犷 豪放。取代元帝国,复兴中原的明代从诞生伊始,就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明太 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宴席开始,宫廷教坊司需跪奏一曲,这时所有预宴 官皆跪,待皇帝饮毕,文武百官四拜而起,回到座位,各序班官员方进群臣酒盏。 从第二爵酒开始,皇帝饮酒时群臣不必下跪,但需候皇帝举饮后,群臣才可自饮。 (节选自 2012.3《三联生活周刊》朱步冲《中国酒史:文化的脉络》)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礼器中,大多数都是酒器,而且种类也多;可见酒器 最初是一种礼器,而且商代人对酒的重视俨然已成风气。 B.据《诗•商颂•烈祖》记载,酒在当时的祭祀中是十分重要的,“既载清酤, 赉我思成。”只有斟上清酒,才能与祖宗神灵沟通。 C.考古学家张光直认为商代的酒在祭祀中作用有二:其一,供祖先神祇享 用;其二,巫师们饮酒达到一定的精神状态方可通神。 D.作者认为,商代祭祀时候的饮酒是有特别规定的,通常先由巫师或者是
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的人饮酒,以传达神灵的旨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考古学家认为,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爵”的造型 像一只鸟雀,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因此名“爵"。 B.据《诗经·颂》描述,商朝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随着鼓、 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C.周代饮宴制度有严格的要求,据《礼记》记载,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 不同,所用的酒器也不同;酒的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不同。 D.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宴饮可见一斑:《晏子春秋》记载 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无为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酒从“三代”开始延至今日,虽各个朝代宴饮制度有所不同,但无不 锚定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礼制与传统酒文化。 B.酒在商代主要用于祭祀;而到周代则成为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 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C.酒作为宫廷宴乐品,在“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时代,呈现出强大 壮盛和堂皇奢侈之象;缘于汉唐的对外开放与交流。 D.宋代酒风文弱细腻,元代酒风粗犷豪放;而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极为 推崇程朱理学,致使酒文化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土第,为集贤校
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的人饮酒,以传达神灵的旨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考古学家认为,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爵”的造型 像一只鸟雀,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因此名“爵”。 B.据《诗经·颂》描述,商朝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随着鼓、 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C.周代饮宴制度有严格的要求,据《礼记》记载,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 不同,所用的酒器也不同;酒的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不同。 D.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宴饮可见一斑:《晏子春秋》记载 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无为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酒从“三代”开始延至今日,虽各个朝代宴饮制度有所不同,但无不 锚定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礼制与传统酒文化。 B.酒在商代主要用于祭祀;而到周代则成为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 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C.酒作为宫廷宴乐品,在“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时代,呈现出强大 壮盛和堂皇奢侈之象;缘于汉唐的对外开放与交流。 D.宋代酒风文弱细腻,元代酒风粗犷豪放;而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极为 推崇程朱理学,致使酒文化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
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 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 皆故时群盜。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 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 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 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 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土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 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 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 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煕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 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 之。神宗赐诏日:“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 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 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 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 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 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 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 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 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 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 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 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 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 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 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 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 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 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 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 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 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 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jue):因不满意而 怨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太子少师致仕 致仕:官员退休 B.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省阅:审视阅览 C.概独抗章明其罪 抗章:向皇帝上奏章 D.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报怨:同“抱怨 5.以下全都表现赵概是一位“长者”的一项是()(3分) A.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B.①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②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C.①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②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D.①诰死,恤其家备至 ②概独抗章明其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 旧腐烂之米。后来赵概斩杀了从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并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赵概编修起居注在先,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仼 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虽然心有不快,但仍主 动请求外放任郡官来让贤。[来源:Z#Xx#k,Com]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 廷而获罪,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编写《谏林》来提醒皇 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jué):因不满意而 怨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以太子少师致仕 致仕:官员退休 B. 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省阅:审视阅览 C. 概独抗章明其罪 抗章:向皇帝上奏章 D. 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报怨:同“抱怨” 5.以下全都表现赵概是一位“长者”的一项是( )(3 分) A.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B.①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②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C. ①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②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D. ①诰死,恤其家备至 ②概独抗章明其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 旧腐烂之米。后来赵概斩杀了从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并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赵概编修起居注在先,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任 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虽然心有不快,但仍主 动请求外放任郡官来让贤。[来源:Z#xx#k.Com]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 廷而获罪,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编写《谏林》来提醒皇 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