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 裸程名称(中文英文):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课程编号:1706216 分:25 学时:总学时48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16上机学时:0讨论学时:0 裸程负责人:李云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海洋生物学是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有选修课程。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 洋生物的组成,相关生命活动,形态结构以及分类的科学。本课程通过讲授一系列海洋生物 形态分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各种主要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各生物类群的生态学知 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海洋生物学的常用分类系统、生活习性以及经济价值,具备一定分类鉴 定海洋生物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同时还扼要的介绍本学科 的发展以及相关知名学者的生平以及其在科研探索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This major of biotec cours a serial of al uses al the students to ogy.At the sam e time,it outlook on life h att 2课程目标 2.】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主要海洋生物的组 成,形态结构、分类特征,生理机制以及经济价值。同时了解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相 关适应机制和主要海洋生态类型的特征。 2.2课程涵盖海洋生物学的各个方面,教学内容涉及知识点繁多,需要学生主动培养正 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各章节所介绍的重点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 需要提升有效的课堂外自学能力,并在老师辅导下能够独立提炼各章重点和难点,有效地将 各板块知识点串联起来,为以后的其他课程学习以及专业实习奠定基础。 2.3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查阅文献,收集学科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同时掌握常规的海洋 生物学实验技能,具有可以利用相关资料对我国海域常见海洋生物进行检索分类的能力。 2.4把课程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 和国家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5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对学科的认同和热爱,培养符合新时期双一流学科建 设要求以及海洋学科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合格人才。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5 16
16 《海洋生物学》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课程编号:1706216 学 分:2.5 学 时:总学时 48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0 讨论学时:0 课程负责人:李云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 海洋生物学是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 洋生物的组成,相关生命活动,形态结构以及分类的科学。本课程通过讲授一系列海洋生物 形态分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各种主要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各生物类群的生态学知 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海洋生物学的常用分类系统、生活习性以及经济价值,具备一定分类鉴 定海洋生物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同时还扼要的介绍本学科 的发展以及相关知名学者的生平以及其在科研探索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This is a special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biotechnology. The course introduces a serial of structural and classification knowledge of marine life, the chemical uses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s of marine organisms to the students and helps them to grasp the gener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economical value of marine biolog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helpful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set up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rigorous scientific research attitude. 2. 课程目标 2.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主要海洋生物的组 成,形态结构、分类特征,生理机制以及经济价值。同时了解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相 关适应机制和主要海洋生态类型的特征。 2.2 课程涵盖海洋生物学的各个方面,教学内容涉及知识点繁多,需要学生主动培养正 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各章节所介绍的重点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 需要提升有效的课堂外自学能力,并在老师辅导下能够独立提炼各章重点和难点,有效地将 各板块知识点串联起来,为以后的其他课程学习以及专业实习奠定基础。 2.3 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查阅文献,收集学科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同时掌握常规的海洋 生物学实验技能,具有可以利用相关资料对我国海域常见海洋生物进行检索分类的能力。 2.4 把课程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 和国家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5 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对学科的认同和热爱,培养符合新时期双一流学科建 设要求以及海洋学科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合格人才。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1.1 1.2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1 3.2 3.3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2.22.32.42.5 第1意绪论 作业: 1.1海洋生物学的定义和组 1、生命起源于海洋的过程 成 2、分类的阶元 1.2海洋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3、名词解释:三元界,五元界 和发展现状 1.3生物的分界 1.4海洋生物的价的 第2章海洋环境与生物适应2 作业:1、海洋环境的类型和主 2.1海洋环境的组成 要特征。 2.2海洋生物的适应策略 2、不同海洋环境生物的不同适 2,3海洋环境现状与生态保 应机制。 3、了解海洋环境现状 4、名词解释:赤潮,水层区 真光层 第3章海洋生物紧殖与发有 4 作业 机理 1、说明海带与紫菜的生活史
17 毕 业 要 求 1.1 √ √ 1.2 √ √ √ 1.3 √ √ 1.4 √ √ 1.5 √ √ 1.6 √ √ √ √ 2.1 2.2 √ √ √ 2.3 √ √ √ 2.4 √ √ √ √ 2.5 √ √ √ √ 2.6 √ √ 2.7 √ √ 2.8 √ √ 3.1 √ 3.2 √ √ √ √ 3.3 √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第 1 章 绪论 1.1 海洋生物学的定义和组 成 1.2 海洋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和发展现状 1.3 生物的分界 1.4 海洋生物的价值 2 作业: 1、生命起源于海洋的过程 2、分类的阶元 3、名词解释:三元界,五元界 √ √ √ √ 第 2 章 海洋环境与生物适应 2.1 海洋环境的组成 2.2 海洋生物的适应策略 2.3 海洋环境现状与生态保 护 2 作业:1、海洋环境的类型和主 要特征。 2、不同海洋环境生物的不同适 应机制。 3、了解海洋环境现状 4、名词解释:赤潮,水层区, 真光层 √ √ √ 第 3 章 海洋生物繁殖与发育 机理 4 作业: 1、说明海带与紫菜的生活史。 √ √ √
3.1溪类的繁与发有 2、贝类代表种类的生活史。 3.2海洋贝类的繁殖与发有 3、鱼类的主要生殖方式和发育 3.3鱼类的繁殖与发育 4、名词解释:第一性征,成热 系数,单相型减数分裂,担轮幼 第4章海藻 作业: 4.1海藻的主要类别 1、不同藻类的特征和代表种类, 4.2海藻的分布与经济价俏 并结合实验部分鉴别常见海洋 √ 藻类。 2、了解藻类的主要经济价值。 第5章海洋微生物 4 作业 5.1海洋微生物的组成和主 1、不同种类泡单微牛物的主再 要特征 特征和区别 5.2相关生理 2、海洋微生物参与下的碳。氨, 5.3海洋微生物作用下的物 硫等物质的循环。 质活环 3。海洋微牛物的经济价伯。 5.4海洋微生物的开发与利 4、利用海洋微生物进行海洋环 墙修复。 5、名词解释:硫细茵,氢化 用,硝化作用,温和性噬菌体 第6章海洋浮游生物 9 作业: 6.1海洋浮游生物的类型 1、浮游生物的主要类别和特征 6.2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 2、请具体说明常见的海洋浮游 浮游藻类 植物,浮游软体动物,浮游甲壳 浮游软体动物 动物。 浮游甲壳动物 3、格足类动物三个目的形态和 其他海洋浮游动物 生活习性方面的区别。 6.3海洋浮游生物的价值 4、枝角类动物的生活史 6.4日前海洋浮游生物的研 5、整肠动物的分类以及生活史 究现状和主要技术介绍 6、名词解释:浮浪幼虫、夏卵、 孤雕生殖、刚毛式、大孤 第7章海洋底栖生物 4 作业: 7.1底栖生物的组成 1、底栖生物的构成 7.2海洋底柄生物的种类和 2认识常见种类的海洋底栖动 特征 物 √ 7,3底栖生物的价值 3、软体动物腹足纲不对称体制 产生的机制。 4、名词解释:凯伯尔氏器,异沙
18 3.1 藻类的繁殖与发育 3.2 海洋贝类的繁殖与发育 3.3 鱼类的繁殖与发育 2、贝类代表种类的生活史。 3、鱼类的主要生殖方式和发育。 4、名词解释:第一性征,成熟 系数,单相型减数分裂,担轮幼 虫 第 4 章 海藻 4.1 海藻的主要类别 4.2 海藻的分布与经济价值 2 作业: 1、不同藻类的特征和代表种类, 并结合实验部分鉴别常见海洋 藻类。 2、了解藻类的主要经济价值。 √ √ √ 第 5 章 海洋微生物 5.1 海洋微生物的组成和主 要特征 5.2 相关生理 5.3 海洋微生物作用下的物 质循环 5.4 海洋微生物的开发与利 用 4 作业: 1、不同种类海洋微生物的主要 特征和区别 2、海洋微生物参与下的碳,氮, 硫等物质的循环。 3、海洋微生物的经济价值。 4、利用海洋微生物进行海洋环 境修复。 5、名词解释:硫细菌,氨化作 用,硝化作用,温和性噬菌体 √ √ √ 第 6 章 海洋浮游生物 6.1 海洋浮游生物的类型 6.2 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 浮游藻类 浮游软体动物 浮游甲壳动物 其他海洋浮游动物 6.3 海洋浮游生物的价值 6.4 目前海洋浮游生物的研 究现状和主要技术介绍 4 作业: 1、浮游生物的主要类别和特征。 2、请具体说明常见的海洋浮游 植物,浮游软体动物,浮游甲壳 动物。 3、桡足类动物三个目的形态和 生活习性方面的区别。 4、枝角类动物的生活史 5、腔肠动物的分类以及生活史 6、名词解释:浮浪幼虫、夏卵、 孤雌生殖、刚毛式、大颚、 √ √ √ √ 第 7 章 海洋底栖生物 7.1 底栖生物的组成 7.2 海洋底栖生物的种类和 特征 7.3 底栖生物的价值 4 作业: 1、底栖生物的构成 2、认识常见种类的海洋底栖动 物 3、软体动物腹足纲不对称体制 产生的机制。 4、名词解释:凯伯尔氏器,异沙 √ √ √
蚕相,面盘幼虫,底上动物 第8章海洋游泳动物 作业:、海洋游泳动物的组成 8.1海洋游泳动物的组成 2、主要海洋游泳动物的代表和 角类 特征。 海洋爬行类 3、名词解释:第脚类、盐腺 海洋哺乳动物 8.2常见海洋游泳动物的科 类和特征 8.3海洋游泳动物与人类的 关系与保护 第9章海洋生态类型 4 作业: 9.1海洋生态类型的种类及 1、主要的海洋生态类型特征 主要特征 2、如何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9.2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和 进行海洋生态修复。 保 3、河口的主要类型。 4、珊瑚成的类型和发自 5、名词解释:红树林,淘湖, 潮间带 复习课 1、主要海洋生物的繁殖生理 2、主要海洋生态类型的特征 3、主要海洋生物的种类: 4、我国海洋生物学发展现状 实验教学安排 敦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度 2.12.22.32.42.5 实验】海洋腔肠动物的观 /3 作业: 1.1双生水母的观黎 1、绘制双生水母的形态结构示 1.2四叶小舌水母的观察 意图 1.3其他腔肠动物的观察与 2、对常见海洋腔肠动物种类进 比较 行鉴定 实验2海洋浮游动物观察 3 作业:1、比较三种桡足动物的 (1) 形态区别。 2.1桡足类的观察与比较 2、绘制不同种类桡足动物的形 皙水蚤 态结构示意图, 猛水蚤 3、了解卤虫的变态发有过程 剑水蚤 2.2卤虫的培养和形态的观
19 蚕相,面盘幼虫,底上动物 第 8 章 海洋游泳动物 8.1 海洋游泳动物的组成 鱼类 海洋爬行类 海洋哺乳动物 8.2 常见海洋游泳动物的种 类和特征 8.3 海洋游泳动物与人类的 关系与保护 4 作业:1、海洋游泳动物的组成 2、主要海洋游泳动物的代表和 特征。 3、名词解释:鳍脚类、盐腺、 √ √ √ √ 第 9 章 海洋生态类型 9.1 海洋生态类型的种类及 主要特征 9.2 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和 保护 4 作业: 1、主要的海洋生态类型特征 2、如何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进行海洋生态修复。 3、河口的主要类型。 4、珊瑚礁的类型和发育。 5、名词解释:红树林,澙湖, 潮间带 √ √ √ 复习课 2 1、主要海洋生物的繁殖生理; 2、主要海洋生态类型的特征; 3、主要海洋生物的种类; 4、我国海洋生物学发展现状。 √ √ √ √ √ 实验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实验 1 海洋腔肠动物的观察 1.1 双生水母的观察 1.2 四叶小舌水母的观察 1.3 其他腔肠动物的观察与 比较 3 作业: 1、绘制双生水母的形态结构示 意图 2、对常见海洋腔肠动物种类进 行鉴定 √ √ √ 实验 2 海洋浮游动物观察 (1) 2.1 桡足类的观察与比较 哲水蚤 猛水蚤 剑水蚤 2.2 卤虫的培养和形态的观 察 3 作业:1、比较三种桡足动物的 形态区别。 2、绘制不同种类桡足动物的形 态结构示意图。 3、了解卤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 √ √ √
实验3海洋浮游动物观察3 作业: (2) 1、绘制不同种类担轮动物的形 3.1肢角类的观察 态结构示章图 3.2担轮动物的观察 2、绘制不同种类肢角类动物的 3,3毛颗动物的观 形态结构示意图。 3.绘制箭虫的形态结构示意 图 实验4海洋脊素动物 作业: 4.1海樽的观黎 1、绘制不同种类海樽的形态 42文昌鱼的观察 构示意图。 √ 2、比较文昌鱼与无脊椎动物横 切图的区别。 实验5海洋藻类观黎 作业: 5.1主要常见海洋微溪的观 1、了解不同种类海洋漠类的主 黎与比较 要特征和以及代表种类 5.2大型藻类的观察 2、绘制不同种类海藻的形态结 构示意图。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实行模块式教学,将整个课 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3大板块9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各自的理论授课、自学、作业等 方式构成,同时又互相相联系。实验教学由学生进行生物学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学方法 包括讨论式、案例式、在线学习、实践教学等形式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磁 带、光盘) 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 幻灯片)以及网络教学工具(校园网,电子邮件以及网络交流软件等)。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理论课老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实哈课考核主要采用实验报告形式。老试范围应函盖所 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 以及对主要实验技术的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理论课成绩(70%)+实验课成绩(30%) 课程目标 成绩比倒 合计 理论成绩(70%) 实验成绩(30%) 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课程目标1 4% 4% 22% 4% 6% 40% 课程目标2 12% 4% 6g 30% 课程目标3 3 4% 4客 1 15% 20
20 实验 3 海洋浮游动物观察 (2) 3.1 肢角类的观察 3.2 担轮动物的观察 3.3 毛颚动物的观察 3 作业: 1、绘制不同种类担轮动物的形 态结构示意图。 2、绘制不同种类肢角类动物的 形态结构示意图。 3. 绘制箭虫的形态结构示意 图。 √ √ √ 实验 4 海洋脊索动物 4.1 海樽的观察 4.2 文昌鱼的观察 3 作业: 1、绘制不同种类海樽的形态结 构示意图。 2、比较文昌鱼与无脊椎动物横 切图的区别。 √ √ √ 实验 5 海洋藻类观察 5.1 主要常见海洋微藻的观 察与比较 5.2 大型藻类的观察 4 作业: 1、了解不同种类海洋藻类的主 要特征和以及代表种类 2、绘制不同种类海藻的形态结 构示意图。 √ √ √ √ 三、 教学方法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实行模块式教学,将整个课 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 3 大板块 9 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各自的理论授课、自学、作业等 方式构成,同时又互相相联系。实验教学由学生进行生物学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学方法 包括讨论式、案例式、在线学习、实践教学等形式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磁 带、光盘)、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 幻灯片)以及网络教学工具(校园网,电子邮件以及网络交流软件等)。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理论课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实验课考核主要采用实验报告形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 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 以及对主要实验技术的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理论课成绩(70%)+ 实验课成绩(30%)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合计 理论成绩(70%) 实验成绩(30%) 课堂讨论 平时作业 期末考试 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 课程目标 1 4% 4% 22% 4% 6% 40% 课程目标 2 4% 4% 12% 4% 6% 30% 课程目标 3 3% 4% 4% 1% 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