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 尹绍武、方再光、骆剑、刘志媛、黎春红编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0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 尹绍武、方再光、骆剑、刘志媛、黎春红 编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实验一鱼类染色体的制作和观察 一、实验目的 染色体研究是鱼类杂交有种、多倍体有种新技术的重要手段。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鱼类 染色体标本制作的简易操作技术和组型分析。 二、实验内容 (1)鱼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2)鱼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离心机(2000转/分)、15mL离心管、5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剂刀、剪刀、镊子、纱布、 培养皿、小研体、载玻片、5mL移注管、活实验鱼及养鱼缸。 PHA(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或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生产的冻干粉针剂1Omg安瓶),使 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为2.5mgmL、生理盐水、秋水仙素溶液、0.075MKC1低渗溶液、 甲醇一冰醋酸(3:1)混合周定液、小冰块、姬氏(Gi©ma)生物染料。 活鲤鱼。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活体注射,具有促进鱼类肾细胞分裂,增加有丝分裂相的效果。 秋山仙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中期。低渗处理能 使细胞膨大,染色体彼此易于分开。 (二)实验方法 1、取活实验鱼,用纱布抹去体表水及粘度 2、自实验鱼胸鳍基部腹腔注射PHA溶液,注射量为鱼体重的10-15 ngPHA/g。注射后 放回鱼缸。 3、自注射PHA的3小时后,再在胸鳍基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溶液,注射量为鱼体重的 ugg。注射后放回鱼缸。 4、在注射秋水仙素2小时后,取鱼断尾放血30分钟。 5、解剖鱼体取出肾脏(头肾部分),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 6、将肾组织块置于装有少量0.075KC1低渗液的小研体中,两手各持一把镊子,反复拉 撕,分散肾组织,制成细胞悬液
1 实验一 鱼类染色体的制作和观察 一、实验目的 染色体研究是鱼类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新技术的重要手段。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鱼类 染色体标本制作的简易操作技术和组型分析。 二、实验内容 (1)鱼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2)鱼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离心机( 2000 转/分)、15mL 离心管、5mL 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刀、镊子、纱布、 培养皿、小研钵、载玻片、5mL 移注管、活实验鱼及养鱼缸。 PHA(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或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生产的冻干粉针剂 10mg/安瓶),使 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为 2.5mg/mL、生理盐水、秋水仙素溶液、0.075MKCl 低渗溶液、 甲醇—冰醋酸(3:1)混合固定液、小冰块、姬氏(Giemsa)生物染料。 活鲤鱼。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活体注射,具有促进鱼类肾细胞分裂,增加有丝分裂相的效果。 秋山仙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中期。低渗处理能 使细胞膨大,染色体彼此易于分开。 (二)实验方法 1、取活实验鱼,用纱布抹去体表水及粘度。 2、自实验鱼胸鳍基部腹腔注射 PHA 溶液,注射量为鱼体重的 10–15μgPHA/g。注射后 放回鱼缸。 3、自注射 PHA 的 3 小时后,再在胸鳍基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溶液,注射量为鱼体重的 μg/g。注射后放回鱼缸。 4、在注射秋水仙素 2 小时后,取鱼断尾放血 30 分钟。 5、解剖鱼体取出肾脏(头肾部分),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 6、将肾组织块置于装有少量 0.075KCl 低渗液的小研钵中,两手各持一把镊子,反复拉 撕,分散肾组织,制成细胞悬液
7、在室温下,在0.075KC1溶液中低渗处理30分钟 8、用吸管取细胞悬液,平铺于载玻片上。 9、缓缓倾去低渗残液,用吸管吸取甲醇一冰醋酸混合固定液,向载玻片的上端缓缓地 滴下,让混合固定液流经整个玻面。如此重复固定24次之后,直至玻片,在空气中干燥。 10、经充分干燥的载玻片以1/10的Giemsa水溶液染色30分钟,自来水冲洗,空气干 燥后镜检。 五、作业与思考 (1)用显微镜检查片,计数1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数 占计数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最高,该染色体数目就是这种鱼的二倍体数,并选择染色体条目清 晰的作为组型分析之用。 (2)讨论制备鱼类染色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2 7、在室温下,在 0.075KCl 溶液中低渗处理 30 分钟。 8、用吸管取细胞悬液,平铺于载玻片上。 9、缓缓倾去低渗残液,用吸管吸取甲醇—冰醋酸混合固定液,向载玻片的上端缓缓地 滴下,让混合固定液流经整个玻面。如此重复固定 2–4 次之后,直至玻片,在空气中干燥。 10、经充分干燥的载玻片以 1/10 的 Giemsa 水溶液染色 30 分钟,自来水冲洗,空气干 燥后镜检。 五、作业与思考 (1)用显微镜检查片,计数 10 个中期分裂相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数 占计数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最高,该染色体数目就是这种鱼的二倍体数,并选择染色体条目清 晰的作为组型分析之用。 (2)讨论制备鱼类染色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实验二单性状选择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合并选择的具体原理、方法和应用。 (2)掌握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合并选择的应用及其应用条件。 二、实验内容 (1)个体选择。 (2)家系选择。 (3)家系内选择。 (4)合并选择。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电脑或计算器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个体的表型值可剖分为2个组分,即个体所在的家系均值P:和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 之差(PP),也称为家系内偏差,用P表示,因此,个体表型值、家系均值和家系内偏差 三者之间有以下关系式: P;=Pr +Pw 如果对上式中2个组分分别给予加权,合并为一个指数1的话,则有公式为: I=brPr+bwPw (一)个体选择 也称为大群选择,是根据个体本身性状表型值的高低进行选择。当b=b=1时,则有=P: +P。,即是个体选择。 (二)家系选择 以整个家系为一个选择单位,只根据家系均值的大小决定个体的去留,当b=1,b=0时, 则有I=P。.即是家系选择。 (三)家系内选择 在稳定的群体结构下,不考虑家系均值的大小,只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的偏差来选择, 当br=0,bw=1时,则有1=Pw,即是家系内选择。 (四)合并选择 同时使用家系均值和家系内偏差2种信息,根据性状遗传力和家系内表型相关,分别对2
3 实验二 单性状选择方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合并选择的具体原理、方法和应用。 (2) 掌握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合并选择的应用及其应用条件。 二、实验内容 (1) 个体选择。 (2) 家系选择。 (3) 家系内选择。 (4) 合并选择。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电脑或计算器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个体的表型值可剖分为 2 个组分,即个体所在的家系均值 Pf 和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 之差(Pi-Pf),也称为家系内偏差,用 Pw 表示,因此,个体表型值、家系均值和家系内偏差 三者之间有以下关系式: Pi = Pf + Pw 如果对上式中 2 个组分分别给予加权,合并为一个指数 I 的话,则有公式为: I = bf Pf + bwPw (一)个体选择 也称为大群选择,是根据个体本身性状表型值的高低进行选择。当 bf = bw = 1 时,则有 I= Pf + Pw ,即是个体选择。 (二)家系选择 以整个家系为一个选择单位,只根据家系均值的大小决定个体的去留,当 bf = 1,bw = 0 时, 则有 I= Pf ,即是家系选择。 (三)家系内选择 在稳定的群体结构下,不考虑家系均值的大小,只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的偏差来选择, 当 bf = 0,bw = 1 时,则有 I= Pw ,即是家系内选择。 (四)合并选择 同时使用家系均值和家系内偏差 2 种信息,根据性状遗传力和家系内表型相关,分别对 2
种信息进行不同的加权,合并为一个指数L,即当b≠0,b≠0时,便是合并选择。 I=brPr+bwPw 这里,1是对Pw和P加权后的指数:b是家系内离差的遗传力:br是家系均值的遗传力。 现举例说明上述4种选择方法,对同一资料的不用选择结果(见教材P75-80) 五、作业与思考 表1给出了5条雌鱼(家系)各有5条6月龄仔鱼,若选留5条,请问分别采用个体选择、 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合并选择,各将会留下哪些仔鱼? 表15个家系6月龄仔鱼的个体重及其平均值 家系(窝) 个体6月龄体重(g) 家系均值 1 A105B95C80D75E70X=85 2 F85G80H70160J55 X2=70 3 K105L90M80N65060 X,=80 110Q105R100S85T75 X4=95 U85V80W75X70Y65 X,-75 X=81
4 种信息进行不同的加权,合并为一个指数 I,即当 bf ≠ 0,bw ≠ 0 时,便是合并选择。 I = bf Pf + bwPw 这里,I 是对 Pw 和 Pf 加权后的指数; bw 是家系内离差的遗传力;bf是家系均值的遗传力。 现举例说明上述 4 种选择方法,对同一资料的不用选择结果(见教材 P75-80)。 五、作业与思考 表 1 给出了 5 条雌鱼(家系)各有 5 条 6 月龄仔鱼,若选留 5 条,请问分别采用个体选择、 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合并选择,各将会留下哪些仔鱼? 表 1 5 个家系 6 月龄仔鱼的个体重及其平均值 家系(窝) 个体 6 月龄体重(g) 家系均值 1 A 105 B 95 C 80 D 75 E 70 X1 = 85 2 F 85 G 80 H 70 I 60 J 55 X 2 = 70 3 K 105 L 90 M 80 N 65 O 60 X3 = 80 4 P 110 Q 105 R 100 S 85 T 75 X 4 = 95 5 U 85 V 80 W 75 X 70 Y 65 X5 = 75 X =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