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近代哲学 五裂,现在仍让它四分五裂。”0 按这样几段文字看来,必须认为马基雅弗利赞赏凯萨· 鲍吉亚,无非是赞赏他的手腕,不是赞赏他的目的。在文艺 复兴时代,人对高妙手腕和带来名声的行为备极赞叹。这类 感情当然向来一直就存在;拿破仑的敌人中有不少热烈叹服 他是个将才。但是在马基雅弗利时代的意大利,对于机巧的 那种准艺术欣赏式的赞美,大大超过以前和以后各世纪。要 是把这种赞美跟马基雅弗利认为重要的大政治目标看成一 致,那就错了。爱手腕和求意大利统一的爱国愿望,这两样 事在他的心中并存着,毫不融会。所以他能够颂扬凯萨·鲍 吉亚的精明,却怪罪他不该让意大利闹得分崩离析。应当设 想,依他之见十全的人物就是论手段聪敏而无忌惮如同凯萨 ·鲍吉亚,但是抱着不同目标的人。《邦主鉴》结尾声声动人 地呼吁梅狄奇家将意大利从“蛮人”(即法兰西人和西班牙 人)手中解放出来,这些人的统治“发恶臭”。他预料人担当 这种事业,不会是出于非自私的动机,而会是出于爱权势心, 更重的是好名望心。 关于邦主的行为方面,《邦主鉴》直言不讳地否定一般公 认的道德。作邦主的如果总是善良,就要灭亡;他必须狡猾 如狐狸,凶猛像狮子。书中有一章(第十八章),标题是“邦 主必如何守信义”。里面讲,在守信有好处时,邦主应当守信, ①在1870年以前一直如此 译者案:1870年意大利军进占罗马,教皇庇护九世屈服,教皇政权告终,意 大利完成最后统
五 裂 , 现 在 仍 让 它 四 分 五 裂 。 ” ① 按 这 样 几 段 文 字 看 来 , 必 须 认 为 马 基 雅 弗 利 赞 赏 凯 萨 · 鲍 吉 亚 , 无 非 是 赞 赏 他 的 手 腕 , 不 是 赞 赏 他 的 目 的 。 在 文 艺 复 兴 时 代 , 人 对 高 妙 手 腕 和 带 来 名 声 的 行 为 备 极 赞 叹 。 这 类 感 情 当 然 向 来 一 直 就 存 在 ; 拿 破 仑 的 敌 人 中 有 不 少 热 烈 叹 服 他 是 个 将 才 。 但 是 在 马 基 雅 弗 利 时 代 的 意 大 利 , 对 于 机 巧 的 那 种 准 艺 术 欣 赏 式 的 赞 美 , 大 大 超 过 以 前 和 以 后 各 世 纪 。 要 是 把 这 种 赞 美 跟 马 基 雅 弗 利 认 为 重 要 的 大 政 治 目 标 看 成 一 致 , 那 就 错 了 。 爱 手 腕 和 求 意 大 利 统 一 的 爱 国 愿 望 , 这 两 样 事 在 他 的 心 中 并 存 着 , 毫 不 融 会 。 所 以 他 能 够 颂 扬 凯 萨 · 鲍 吉 亚 的 精 明 , 却 怪 罪 他 不 该 让 意 大 利 闹 得 分 崩 离 析 。 应 当 设 想 , 依 他 之 见 十 全 的 人 物 就 是 论 手 段 聪 敏 而 无 忌 惮 如 同 凯 萨 · 鲍 吉 亚 , 但 是 抱 着 不 同 目 标 的 人 。 《 邦 主 鉴 》 结 尾 声 声 动 人 地 呼 吁 梅 狄 奇 家 将 意 大 利 从 “ 蛮 人 ” ( 即 法 兰 西 人 和 西 班 牙 人 ) 手 中 解 放 出 来 , 这 些 人 的 统 治 “ 发 恶 臭 ” 。 他 预 料 人 担 当 这 种 事 业 , 不 会 是 出 于 非 自 私 的 动 机 , 而 会 是 出 于 爱 权 势 心 , 更 重 的 是 好 名 望 心 。 关 于 邦 主 的 行 为 方 面 , 《 邦 主 鉴 》 直 言 不 讳 地 否 定 一 般 公 认 的 道 德 。 作 邦 主 的 如 果 总 是 善 良 , 就 要 灭 亡 ; 他 必 须 狡 猾 如 狐 狸 , 凶 猛 像 狮 子 。 书 中 有 一 章 ( 第 十 八 章 ) , 标 题 是 “ 邦 主 必 如 何 守 信 义 ” 。 里 面 讲 , 在 守 信 有 好 处 时 , 邦 主 应 当 守 信 , 2 4 卷 三 近 代 哲 学 ① 在 1 8 7 0 年 以 前 一 直 如 此 。 译 者 案 : 1 8 7 0 年 意 大 利 军 进 占 罗 马 , 教 皇 庇 护 九 世 屈 服 , 教 皇 政 权 告 终 , 意 大 利 完 成 最 后 统 一
第一篇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否则不要守信。邦主有时候必须不讲信义。 但是必须会把这种品格掩饰好,必须作惯于混充善者 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人们全那么头脑简单、那么容易顺从眼 前需要,因此欺骗人的人总会找到愿意受欺骗的人。我只举 一个近代的实例。亚历山大六世除骗人外一事不干,他旁的 什么事也不想,却还找得到骗人的机会。再没有谁比他更会 下保证,或者比他发更大的誓来断言事情,可是再也没有谁 比他更不遵守保证和誓言了。然而因为他深懂得事理的这 面,他的欺骗百发百中。所以说,为邦主的并不必要条条具 备上述的品质[各种传统美德],但是非常有必要显得好像有 这些品质。” 他接下去说,最主要的是邦主应当显得虔信宗教。 《罗马史论》在名义上是对李微历史著作的论评;它的语 调与《邦主鉴》大不相同。有整章整章,看起来几乎像出自 孟德斯鸠的手笔;这书的大部分让十八世纪的自由主义者来 读也会赞许。明言阐述了“约制与均衡”说。君主、贵族和 平民皆应在宪法中各占一份;“那么这三个势力就会彼此交互 约制住。”莱库格斯确立的斯巴达宪法最佳,因为它体现了顶 完全的均衡;梭伦的宪法过分民主,结果造成比西斯垂塔斯 的僭主政治。罗马的共和政体是好政体,这由于元老院和平 民的冲突 书中通篇使用“自由”这个词指某种宝贵的东西,不过 究竟何所指并不十分清楚。这名词当然是从古代接手来的,又 传给十八、十九世纪。塔斯卡尼保持下来自由,因为那里没 有城堡和君子。(“君子” (G entlemen)当然是误译,却是个
否 则 不 要 守 信 。 邦 主 有 时 候 必 须 不 讲 信 义 。 “ 但 是 必 须 会 把 这 种 品 格 掩 饰 好 , 必 须 作 惯 于 混 充 善 者 、 口 是 心 非 的 伪 君 子 。 人 们 全 那 么 头 脑 简 单 、 那 么 容 易 顺 从 眼 前 需 要 , 因 此 欺 骗 人 的 人 总 会 找 到 愿 意 受 欺 骗 的 人 。 我 只 举 一 个 近 代 的 实 例 。 亚 历 山 大 六 世 除 骗 人 外 一 事 不 干 , 他 旁 的 什 么 事 也 不 想 , 却 还 找 得 到 骗 人 的 机 会 。 再 没 有 谁 比 他 更 会 下 保 证 , 或 者 比 他 发 更 大 的 誓 来 断 言 事 情 , 可 是 再 也 没 有 谁 比 他 更 不 遵 守 保 证 和 誓 言 了 。 然 而 因 为 他 深 懂 得 事 理 的 这 一 面 , 他 的 欺 骗 百 发 百 中 。 所 以 说 , 为 邦 主 的 并 不 必 要 条 条 具 备 上 述 的 品 质 [ 各 种 传 统 美 德 ] , 但 是 非 常 有 必 要 显 得 好 像 有 这 些 品 质 。 ” 他 接 下 去 说 , 最 主 要 的 是 邦 主 应 当 · 显 · 得 虔 信 宗 教 。 《 罗 马 史 论 》 在 名 义 上 是 对 李 微 历 史 著 作 的 论 评 ; 它 的 语 调 与 《 邦 主 鉴 》 大 不 相 同 。 有 整 章 整 章 , 看 起 来 几 乎 像 出 自 孟 德 斯 鸠 的 手 笔 ; 这 书 的 大 部 分 让 十 八 世 纪 的 自 由 主 义 者 来 读 也 会 赞 许 。 明 言 阐 述 了 “ 约 制 与 均 衡 ” 说 。 君 主 、 贵 族 和 平 民 皆 应 在 宪 法 中 各 占 一 份 ; “ 那 么 这 三 个 势 力 就 会 彼 此 交 互 约 制 住 。 ” 莱 库 格 斯 确 立 的 斯 巴 达 宪 法 最 佳 , 因 为 它 体 现 了 顶 完 全 的 均 衡 ; 梭 伦 的 宪 法 过 分 民 主 , 结 果 造 成 比 西 斯 垂 塔 斯 的 僭 主 政 治 。 罗 马 的 共 和 政 体 是 好 政 体 , 这 由 于 元 老 院 和 平 民 的 冲 突 。 书 中 通 篇 使 用 “ 自 由 ” 这 个 词 指 某 种 宝 贵 的 东 西 , 不 过 究 竟 何 所 指 并 不 十 分 清 楚 。 这 名 词 当 然 是 从 古 代 接 手 来 的 , 又 传 给 十 八 、 十 九 世 纪 。 塔 斯 卡 尼 保 持 下 来 自 由 , 因 为 那 里 没 有 城 堡 和 君 子 。 ( “ 君 子 ” ( G e n t l e m e n ) 当 然 是 误 译 , 却 是 个 第 一 篇 从 文 艺 复 兴 到 休 谟 2 5
卷三近代哲学 令人开心的误译。)看来他认为要实现政治自由,公民必须具 备某种个人美德。据他说,唯独在德意志,正直和敬神仍旧 普遍,所以在德意志有许多共和国。一般讲,民众比君主贤 达而且比较有恒性,尽管李微和大多数其他著述家抱相反主 张。常言说:“民之声即神之声”①,这话也不乏正当理由。 希腊人和罗马人在共和时代的政治思想,到十五世纪如 何又获得在希腊自亚历山大以来、在罗马自奥古斯都以来就 不再有的现实意义,说来有趣。新柏拉图主义者、阿拉伯人、 经院哲学家们,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抱热烈兴 趣,但是却根本不注意他们的政治作品,原因是城邦时代的 政治制度已经完全绝迹了。在意大利城邦制的成长与文艺复 兴同时并起,因此人文主义者便能够从共和时代的希腊人与 罗马人的政治理论有所收获。对“自由”的爱好,及“约制 与均衡”说,由古代传给文艺复兴时期,又主要从文艺复兴 时期传给近代,固然近代也直接承继了古代。马基雅弗利的 这一面,和《邦主鉴》里那种比较闻名的“不道德的”主义, 至少是同样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马基雅弗利决不拿基督教义上的或圣经 上的根据当作政治议论的基础。中古的著述家抱有“合法”权 力的想法,所谓合法权力即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或者由这些 人来的权力。北方的著述家们甚至后来直到洛克,还论说伊 甸乐园里发生的事情,以为他们由此能给某些种权力的“合 ①这句话最早见于英国神学家阿鲁昆的《书翰集》,拉丁文原句是“ vox pop uli, vox Dei”。—译者
令 人 开 心 的 误 译 。 ) 看 来 他 认 为 要 实 现 政 治 自 由 , 公 民 必 须 具 备 某 种 个 人 美 德 。 据 他 说 , 唯 独 在 德 意 志 , 正 直 和 敬 神 仍 旧 普 遍 , 所 以 在 德 意 志 有 许 多 共 和 国 。 一 般 讲 , 民 众 比 君 主 贤 达 而 且 比 较 有 恒 性 , 尽 管 李 微 和 大 多 数 其 他 著 述 家 抱 相 反 主 张 。 常 言 说 : “ 民 之 声 即 神 之 声 ” ① , 这 话 也 不 乏 正 当 理 由 。 希 腊 人 和 罗 马 人 在 共 和 时 代 的 政 治 思 想 , 到 十 五 世 纪 如 何 又 获 得 在 希 腊 自 亚 历 山 大 以 来 、 在 罗 马 自 奥 古 斯 都 以 来 就 不 再 有 的 现 实 意 义 , 说 来 有 趣 。 新 柏 拉 图 主 义 者 、 阿 拉 伯 人 、 经 院 哲 学 家 们 , 对 柏 拉 图 和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形 而 上 学 抱 热 烈 兴 趣 , 但 是 却 根 本 不 注 意 他 们 的 政 治 作 品 , 原 因 是 城 邦 时 代 的 政 治 制 度 已 经 完 全 绝 迹 了 。 在 意 大 利 城 邦 制 的 成 长 与 文 艺 复 兴 同 时 并 起 , 因 此 人 文 主 义 者 便 能 够 从 共 和 时 代 的 希 腊 人 与 罗 马 人 的 政 治 理 论 有 所 收 获 。 对 “ 自 由 ” 的 爱 好 , 及 “ 约 制 与 均 衡 ” 说 , 由 古 代 传 给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 又 主 要 从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传 给 近 代 , 固 然 近 代 也 直 接 承 继 了 古 代 。 马 基 雅 弗 利 的 这 一 面 , 和 《 邦 主 鉴 》 里 那 种 比 较 闻 名 的 “ 不 道 德 的 ” 主 义 , 至 少 是 同 样 重 要 的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马 基 雅 弗 利 决 不 拿 基 督 教 义 上 的 或 圣 经 上 的 根 据 当 作 政 治 议 论 的 基 础 。 中 古 的 著 述 家 抱 有 “ 合 法 ” 权 力 的 想 法 , 所 谓 合 法 权 力 即 教 皇 和 皇 帝 的 权 力 , 或 者 由 这 些 人 来 的 权 力 。 北 方 的 著 述 家 们 甚 至 后 来 直 到 洛 克 , 还 论 说 伊 甸 乐 园 里 发 生 的 事 情 , 以 为 他 们 由 此 能 给 某 些 种 权 力 的 “ 合 2 6 卷 三 近 代 哲 学 ① 这 句 话 最 早 见 于 英 国 神 学 家 阿 鲁 昆 的 《 书 翰 集 》 , 拉 丁 文 原 句 是 “ v o x p o p A u l i , v o x D e i ” 。 — — 译 者
第一篇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法”性找到证据。在马基雅弗利却没这样的概念。权力归于 自由竞争中有手段抓到权力的人。他对平民政治的爱好并非 出自什么“权利”观念,而是由于观察到平民政治不像专制 政治那样残酷、专横和动乱不定 现在试给马基雅弗利的学说中“道德的”部分和“不道 德的”部分作一个(他本人原来未作的)综合。下文里我不 是在表达我自己的意见,而是表达他本人或明言或隐含的意 见 政治上的好事是有一些,其中这三样特别重要:民族独 立,安全,和井然有序的政治组织。最良好的政治组织是在 君主、贵族和民众之间,依各自的实际力量为准来分配法权 的政治组织,因为在这种政治组织下革命难成功,于是就可 能有稳定;但是为稳定着想,多给民众一些权力总是明智的。 关于目的便是如此。 但是在政治上还有手段问题。用注定要失败的方法追求 某个政治目标,徒劳无益;即便认为目的是好的,也必须选 取可以实现它的相当手段。手段问题能够不管目的或善或恶, 按纯粹的科学方式处理。“成功”意思指达到你的目的,不管 是什么目的。假若世间有一门“成功学”,按恶人的成功去研 究,可以和按善人的成功去研究同样研究得好—一实际上更 好,因为成功的罪人实例比成功的圣贤实例尤其繁多。然而 这门学问一旦建立起来,对圣贤和对罪人同样有用,因人圣 贤如果涉足政治,必定同罪人一样,希图成功。 问题归根结底是力量的问题。为达到某个政治目的,这 类或那类的力量总不可缺少。这件简单明白的事实被“正义
法 ” 性 找 到 证 据 。 在 马 基 雅 弗 利 却 没 这 样 的 概 念 。 权 力 归 于 自 由 竞 争 中 有 手 段 抓 到 权 力 的 人 。 他 对 平 民 政 治 的 爱 好 并 非 出 自 什 么 “ 权 利 ” 观 念 , 而 是 由 于 观 察 到 平 民 政 治 不 像 专 制 政 治 那 样 残 酷 、 专 横 和 动 乱 不 定 。 现 在 试 给 马 基 雅 弗 利 的 学 说 中 “ 道 德 的 ” 部 分 和 “ 不 道 德 的 ” 部 分 作 一 个 ( 他 本 人 原 来 未 作 的 ) 综 合 。 下 文 里 我 不 是 在 表 达 我 自 己 的 意 见 , 而 是 表 达 他 本 人 或 明 言 或 隐 含 的 意 见 。 政 治 上 的 好 事 是 有 一 些 , 其 中 这 三 样 特 别 重 要 : 民 族 独 立 , 安 全 , 和 井 然 有 序 的 政 治 组 织 。 最 良 好 的 政 治 组 织 是 在 君 主 、 贵 族 和 民 众 之 间 , 依 各 自 的 实 际 力 量 为 准 来 分 配 法 权 的 政 治 组 织 , 因 为 在 这 种 政 治 组 织 下 革 命 难 成 功 , 于 是 就 可 能 有 稳 定 ; 但 是 为 稳 定 着 想 , 多 给 民 众 一 些 权 力 总 是 明 智 的 。 关 于 目 的 便 是 如 此 。 但 是 在 政 治 上 还 有 手 段 问 题 。 用 注 定 要 失 败 的 方 法 追 求 某 个 政 治 目 标 , 徒 劳 无 益 ; 即 便 认 为 目 的 是 好 的 , 也 必 须 选 取 可 以 实 现 它 的 相 当 手 段 。 手 段 问 题 能 够 不 管 目 的 或 善 或 恶 , 按 纯 粹 的 科 学 方 式 处 理 。 “ 成 功 ” 意 思 指 达 到 你 的 目 的 , 不 管 是 什 么 目 的 。 假 若 世 间 有 一 门 “ 成 功 学 ” , 按 恶 人 的 成 功 去 研 究 , 可 以 和 按 善 人 的 成 功 去 研 究 同 样 研 究 得 好 — — 实 际 上 更 好 , 因 为 成 功 的 罪 人 实 例 比 成 功 的 圣 贤 实 例 尤 其 繁 多 。 然 而 这 门 学 问 一 旦 建 立 起 来 , 对 圣 贤 和 对 罪 人 同 样 有 用 , 因 人 圣 贤 如 果 涉 足 政 治 , 必 定 同 罪 人 一 样 , 希 图 成 功 。 问 题 归 根 结 底 是 力 量 的 问 题 。 为 达 到 某 个 政 治 目 的 , 这 类 或 那 类 的 力 量 总 不 可 缺 少 。 这 件 简 单 明 白 的 事 实 被 “ 正 义 第 一 篇 从 文 艺 复 兴 到 休 谟 2 7
卷三近代哲学 必将战胜”或“罪恶的胜利不久长”等诸如此类的口号掩饰 住了。即便你所认为的正义一方真战胜,那也因为该方拥有 优势力量之故。是的,力量常常依靠舆论,舆论又靠宣传;而 且当然,表面显得比你的敌对者有道德在宣传上是有利点,而 显得有道德的一个方法就是真有道德。因为这个理由,胜利 说不定往往落在具备公众所认为的道德最充分的一方。马基 雅弗利以为这不独是十六世纪时宗教改革运动成功的重要因 素,还是十一、十二、十三世纪当中教会权力增长的重要因 素,他这意见我们倒也必得认可。但是关于这点有若干重大 限制。第一,抓到权力的人,能够操纵宣传使自己一派人显 得有道德;例如,在纽约和波士顿的公立学校中,恐怕谁也 不能提亚历山大六世的罪恶。第二,有些个混乱时期,明白 露骨的无赖行径屡屡成功;马基雅弗利的时期正是这样的时 期。在这种时代,往往有一种迅速增长的人性为己观,无论 什么事情只要它是合算的,一般人就看得下去。照马基雅弗 利自己讲,哪怕在这种时代,当着无知大众也宜摆出一副道 德面孔。 这问题还能够更进一步来看。马基雅弗利持这个意见:文 明人几乎一定是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他说,假使有人在 今天想建立共和国,会发觉在山民中比在大城市的人中容易 ①在美国的这两个地力,旧教徒势力非常大,谈论教皇的罪恶恐怕会惹起 公愤
必 将 战 胜 ” 或 “ 罪 恶 的 胜 利 不 久 长 ” 等 诸 如 此 类 的 口 号 掩 饰 住 了 。 即 便 你 所 认 为 的 正 义 一 方 真 战 胜 , 那 也 因 为 该 方 拥 有 优 势 力 量 之 故 。 是 的 , 力 量 常 常 依 靠 舆 论 , 舆 论 又 靠 宣 传 ; 而 且 当 然 , 表 面 显 得 比 你 的 敌 对 者 有 道 德 在 宣 传 上 是 有 利 点 , 而 显 得 有 道 德 的 一 个 方 法 就 是 真 有 道 德 。 因 为 这 个 理 由 , 胜 利 说 不 定 往 往 落 在 具 备 公 众 所 认 为 的 道 德 最 充 分 的 一 方 。 马 基 雅 弗 利 以 为 这 不 独 是 十 六 世 纪 时 宗 教 改 革 运 动 成 功 的 重 要 因 素 , 还 是 十 一 、 十 二 、 十 三 世 纪 当 中 教 会 权 力 增 长 的 重 要 因 素 , 他 这 意 见 我 们 倒 也 必 得 认 可 。 但 是 关 于 这 点 有 若 干 重 大 限 制 。 第 一 , 抓 到 权 力 的 人 , 能 够 操 纵 宣 传 使 自 己 一 派 人 显 得 有 道 德 ; 例 如 , 在 纽 约 和 波 士 顿 的 公 立 学 校 中 , 恐 怕 谁 也 不 能 提 亚 历 山 大 六 世 的 罪 恶 。 ① 第 二 , 有 些 个 混 乱 时 期 , 明 白 露 骨 的 无 赖 行 径 屡 屡 成 功 ; 马 基 雅 弗 利 的 时 期 正 是 这 样 的 时 期 。 在 这 种 时 代 , 往 往 有 一 种 迅 速 增 长 的 人 性 为 己 观 , 无 论 什 么 事 情 只 要 它 是 合 算 的 , 一 般 人 就 看 得 下 去 。 照 马 基 雅 弗 利 自 己 讲 , 哪 怕 在 这 种 时 代 , 当 着 无 知 大 众 也 宜 摆 出 一 副 道 德 面 孔 。 这 问 题 还 能 够 更 进 一 步 来 看 。 马 基 雅 弗 利 持 这 个 意 见 : 文 明 人 几 乎 一 定 是 不 择 手 段 的 利 己 主 义 者 。 他 说 , 假 使 有 人 在 今 天 想 建 立 共 和 国 , 会 发 觉 在 山 民 中 比 在 大 城 市 的 人 中 容 易 2 8 卷 三 近 代 哲 学 ① 在 美 国 的 这 两 个 地 力 , 旧 教 徒 势 力 非 常 大 , 谈 论 教 皇 的 罪 恶 恐 怕 会 惹 起 公 愤 。 — — 译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