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历史的 南怀瑾/著
历史的经验 南怀瑾著
历 史 的 经 验 南 怀 瑾 著
前言 前 历史本来就是人和事经验的记录,换言之,把历代人和 事的经验记录下来,就成为历史。读历史有两个方向: 是站在后世一另一个时代,另一种社会型态,另一 种生活方式,从自我主观习惯出发,而又自称是客观的观点 去看历史,然后再整理那一个历史时代的人事—政治、经 济、社会、教育、军事、文学、艺术等等,从各个不同的角 度去评论它、歌颂它、或讥刺它。这种研究,尽管说是客观 的批判,其实,始终是有主观的成见,但不能说不是历史 二是从历史的人事活动中,撷取教训,学习古人做人临 事的经验,做为自己的参考,甚之,藉以效法它、模仿它。中 国自宋代开始,极有名的一部历史巨著,便是司马光先生的 《资治通鉴》。顾名思义,司马先生重辑编著这一部史书的方 向,其重点是正面针对皇帝们——一领导人和领导班子们作政 治教育必修的参考书的。所谓“资治”的涵义,是比较谦虚 客气的用词。资,是资助——帮助的意思。治,便是政治。合 起来讲,就是拿古代历史兴衰成败的资料,帮助你走上贤良 政治、清明政治的一部历史经验。因此,平常对朋友们谈笑, 你最喜欢读《资治通鉴》意欲何为?你想做一个好皇帝,或 是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臣和名臣吗?当然,笑话归笑话,事
前 言 历 史 本 来 就 是 人 和 事 经 验 的 记 录 , 换 言 之 , 把 历 代 人 和 事 的 经 验 记 录 下 来 , 就 成 为 历 史 。 读 历 史 有 两 个 方 向 : 一 是 站 在 后 世 — — 另 一 个 时 代 , 另 一 种 社 会 型 态 , 另 一 种 生 活 方 式 , 从 自 我 主 观 习 惯 出 发 , 而 又 自 称 是 客 观 的 观 点 去 看 历 史 , 然 后 再 整 理 那 一 个 历 史 时 代 的 人 事 — — 政 治 、 经 济 、 社 会 、 教 育 、 军 事 、 文 学 、 艺 术 等 等 , 从 各 个 不 同 的 角 度 去 评 论 它 、 歌 颂 它 、 或 讥 刺 它 。 这 种 研 究 , 尽 管 说 是 客 观 的 批 判 , 其 实 , 始 终 是 有 主 观 的 成 见 , 但 不 能 说 不 是 历 史 。 二 是 从 历 史 的 人 事 活 动 中 , 撷 取 教 训 , 学 习 古 人 做 人 临 事 的 经 验 , 做 为 自 己 的 参 考 , 甚 之 , 藉 以 效 法 它 、 模 仿 它 。 中 国 自 宋 代 开 始 , 极 有 名 的 一 部 历 史 巨 著 , 便 是 司 马 光 先 生 的 《 资 治 通 鉴 》 。 顾 名 思 义 , 司 马 先 生 重 辑 编 著 这 一 部 史 书 的 方 向 , 其 重 点 是 正 面 针 对 皇 帝 们 — — 领 导 人 和 领 导 班 子 们 作 政 治 教 育 必 修 的 参 考 书 的 。 所 谓 “ 资 治 ” 的 涵 义 , 是 比 较 谦 虚 客 气 的 用 词 。 资 , 是 资 助 — — 帮 助 的 意 思 。 治 , 便 是 政 治 。 合 起 来 讲 , 就 是 拿 古 代 历 史 兴 衰 成 败 的 资 料 , 帮 助 你 走 上 贤 良 政 治 、 清 明 政 治 的 一 部 历 史 经 验 。 因 此 , 平 常 对 朋 友 们 谈 笑 , 你 最 喜 欢 读 《 资 治 通 鉴 》 意 欲 何 为 ? 你 想 做 一 个 好 皇 帝 , 或 是 做 一 个 顶 天 立 地 的 大 臣 和 名 臣 吗 ? 当 然 , 笑 话 归 笑 话 , 事 前 言 1
历史的经验 实上,《资治通鉴》就是这样一部历史的书 我讲历史的经验,时在一九七五年春夏之间,在一个偶 然的机会,一时兴之所至,信口开河,毫无目的,也无次序 地信手拈来,随便和“恒庐”的一般有兴趣的朋友谈谈。既 不从学术立场来讨论历史,更无所谓学问。等于古老农业社 会三家村里的落第秀才,潦倒穷酸的老学究,在瓜棚豆架下, 开讲《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小说,赢得大众化的会心思 忖而已。不料因此而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促成老古文化出 版公司搜集已经发表过的一部分讲稿,编排付印,反而觉得 有欺世盗名的罪过,因此,联想到顾祖禹的一首诗说:“重瞳 帐下已知名,隆准军中亦漫行。半世行藏都是错,如何坛上 会谈兵”。我当忏悔。 一九八五年端阳南怀瑾自述
实 上 , 《 资 治 通 鉴 》 就 是 这 样 一 部 历 史 的 书 。 我 讲 历 史 的 经 验 , 时 在 一 九 七 五 年 春 夏 之 间 , 在 一 个 偶 然 的 机 会 , 一 时 兴 之 所 至 , 信 口 开 河 , 毫 无 目 的 , 也 无 次 序 地 信 手 拈 来 , 随 便 和 “ 恒 庐 ” 的 一 般 有 兴 趣 的 朋 友 谈 谈 。 既 不 从 学 术 立 场 来 讨 论 历 史 , 更 无 所 谓 学 问 。 等 于 古 老 农 业 社 会 三 家 村 里 的 落 第 秀 才 , 潦 倒 穷 酸 的 老 学 究 , 在 瓜 棚 豆 架 下 , 开 讲 《 三 国 演 义 》 、 《 封 神 榜 》 等 小 说 , 赢 得 大 众 化 的 会 心 思 忖 而 已 。 不 料 因 此 而 引 起 许 多 读 者 的 兴 趣 , 促 成 老 古 文 化 出 版 公 司 搜 集 已 经 发 表 过 的 一 部 分 讲 稿 , 编 排 付 印 , 反 而 觉 得 有 欺 世 盗 名 的 罪 过 , 因 此 , 联 想 到 顾 祖 禹 的 一 首 诗 说 : “ 重 瞳 帐 下 已 知 名 , 隆 准 军 中 亦 漫 行 。 半 世 行 藏 都 是 错 , 如 何 坛 上 会 谈 兵 ” 。 我 当 忏 悔 。 一 九 八 五 年 端 阳 南 怀 瑾 自 述 2 历 史 的 经 验
日录 目录 上编 话题 神谋鬼谋 春秋多权谋 正反相生(《长短经》 反经) 24469 古今无定法………… 仁爱的流弊 …10 仗义的流弊 信陵君的故事……… 讲礼的流弊 郭嘉论袁绍与曹操 乐乐的流弊… 16 名器的流弊 …………17 重法制的流弊 刑赏的流弊 19 学识的流弊 盗窃死人以自豪 福利社会的事 22
目 录 上 编 话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2 神 谋 鬼 谋 … … … … … … … … … … … … … … … … … … … 4 春 秋 多 权 谋 … … … … … … … … … … … … … … … … … … 4 正 反 相 生 ( 《 长 短 经 》 — — 反 经 ) … … … … … … … … 6 古 今 无 定 法 … … … … … … … … … … … … … … … … … … 9 仁 爱 的 流 弊 … … … … … … … … … … … … … … … … … 1 0 仗 义 的 流 弊 … … … … … … … … … … … … … … … … … 1 1 信 陵 君 的 故 事 … … … … … … … … … … … … … … … … 1 3 讲 礼 的 流 弊 … … … … … … … … … … … … … … … … … 1 4 郭 嘉 论 袁 绍 与 曹 操 … … … … … … … … … … … … … … 1 5 乐 乐 的 流 弊 … … … … … … … … … … … … … … … … … 1 6 名 器 的 流 弊 … … … … … … … … … … … … … … … … … 1 7 重 法 制 的 流 弊 … … … … … … … … … … … … … … … … 1 8 刑 赏 的 流 弊 … … … … … … … … … … … … … … … … … 1 9 学 识 的 流 弊 … … … … … … … … … … … … … … … … … 2 0 盗 窃 死 人 以 自 豪 … … … … … … … … … … … … … … … 2 1 福 利 社 会 的 事 … … … … … … … … … … … … … … … … 2 2 目 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