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G临床应用 青霉素G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及代表药特点 3.3头孢菌素类:代表药物,五代药物的抗菌特点、体内过程、临床应用等特点。 3.4其他B内酰胺类抗生素 3.5B-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 4.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教学评价 课后问题: 掌握阝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和耐药机制 掌握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抗菌谱、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熟悉各种半合成青霉素、各代头孢霉素和万古霉素的特点。 熟悉磷霉素、达托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了解B-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及非典型B-内酰胺类药物特点。 第四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 青霉素 G 临床应用 • 青霉素 G 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 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及代表药特点 3.3 头孢菌素类:代表药物,五代药物的抗菌特点、体内过程、临床应用等特点。 3.4 其他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5 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 4.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 课后问题: • 掌握 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和耐药机制 • 掌握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抗菌谱、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 熟悉各种半合成青霉素、各代头孢霉素和万古霉素的特点。 • 熟悉磷霉素、达托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 了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及非典型 β-内酰胺类药物特点。 第四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1.教学目标 掌握大环内酯类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代表药物特点 熟悉林可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了解多粘菌素的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 2.教学重难点 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谱及作用机制、林克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类临床应用 3.教学内容: 3.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谱和作用机制 大环内酯类代表药物特点和临床应用 3.2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lincomycin)及克林霉素(clindamycin)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3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类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多粘菌素的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 4.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教学评价 大环内酯类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 教学目标 • 掌握大环内酯类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代表药物特点 • 熟悉林可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 了解多粘菌素的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 2. 教学重难点 • 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谱及作用机制、林克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类临床应用 3. 教学内容: 3.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大环内酯类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谱和作用机制 • 大环内酯类代表药物特点和临床应用 3.2 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lincomycin )及克林霉素(clindamycin) 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3 多肽类抗生素: • 万古霉素类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 多粘菌素的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 4.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 • 大环内酯类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第五章氨基苷类抗生素 1.教学目标 掌握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的共同特点及代表药物特点 熟悉耐药机制。 2.教学重难点 氨基糖苷类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代表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 氨基糖苷类与阝-内酰胺类合用产生协同作用的药理学依据。 3.教学内容: 3.1氨基苷类抗生素共性 抗菌作用 抗菌作用机制: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全过程而杀菌。 0 耐药机制:细菌产生钝化酶:膜通透性改变和靶位的修饰。 0 体内过程 0 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麻痹、过敏反应。 3.2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streptomycin)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庆大霉素(gentamicin)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第五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 1. 教学目标 • 掌握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的共同特点及代表药物特点 • 熟悉耐药机制。 2. 教学重难点 • 氨基糖苷类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 氨基糖苷类代表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 • 氨基糖苷类与 β-内酰胺类合用产生协同作用的药理学依据。 3. 教学内容: 3.1 氨基苷类抗生素共性 o 抗菌作用 o 抗菌作用机制: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全过程而杀菌。 o 耐药机制:细菌产生钝化酶;膜通透性改变和靶位的修饰。 o 体内过程 o 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麻痹、过敏反应。 3.2 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 • 链霉素(streptomycin)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 庆大霉素(gentamicin) 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阿米卡星(amika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4.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教学评价 掌握氨基苷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掌握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内酰胺类药物合用的原因。 第六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1.教学目标 掌握氯霉素和四环素类抗菌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了解其体内过程及作用机制 2.教学重难点 四环素和氯霉素的抗菌谱及不良反应。 3.教学内容: 3.1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tetracycline)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多西环素(doxycycline)和米诺环素(minocycline)的抗菌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 阿米卡星(amika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 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4.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 • 掌握氨基苷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 掌握氨基糖苷类药物与 β-内酰胺类药物合用的原因。 第六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1. 教学目标 • 掌握氯霉素和四环素类抗菌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 了解其体内过程及作用机制 2. 教学重难点 • 四环素和氯霉素的抗菌谱及不良反应。 3. 教学内容: 3.1 四环素类抗生素 • 四环素(tetracycline)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 多西环素(doxycycline) 和米诺环素(minocycline)的抗菌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3.2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4.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教学评价 熟悉四环素类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熟悉氯霉素类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名词解释:二重感染、灰婴综合征、四环素牙。 第七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1.教学目标 掌握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磺胺药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熟悉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TMP)的作用机制,与磺胺组成复方制剂的依据。 2.教学重难点 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甲氧苄啶与磺胺药物合用的机制。 3.教学内容: 3.1喹诺酮类
3.2 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4.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 • 熟悉四环素类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 熟悉氯霉素类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 名词解释:二重感染、灰婴综合征、四环素牙。 第七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1. 教学目标 • 掌握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磺胺药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 熟悉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TMP)的作用机制,与磺胺组成复方制剂的依据。 2. 教学重难点 • 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 甲氧苄啶与磺胺药物合用的机制。 3. 教学内容: 3.1 喹诺酮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