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体内过程、抗菌谱、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特点。 3.2磺胺类抗菌药 磺胺类药物分类、抗菌谱、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常用药物特点。 3.3其他合成类抗菌药:甲氧苄啶及复方磺胺甲噁唑 4.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教学评价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的好处?药理学基础? 第八章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1.教学目标 掌握抗结核病药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等的抗菌作用、用途及其不良反应: 掌握抗结核药应用原则: 了解其他二线抗结核药的特点和抗麻风药代表性药物
•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体内过程、抗菌谱、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 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特点。 3.2 磺胺类抗菌药 • 磺胺类药物分类、抗菌谱、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 常用药物特点。 3.3 其他合成类抗菌药:甲氧苄啶及复方磺胺甲噁唑 4.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的好处?药理学基础? 第八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1. 教学目标 • 掌握抗结核病药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等的抗菌作用、用途及其不良反应; • 掌握抗结核药应用原则; • 了解其他二线抗结核药的特点和抗麻风药代表性药物
2.教学重难点 一线抗结核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原则 3.教学内容: 3.1抗结核药物 药物分类:一线和二线药物 一线药物特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 抗结核病药治疗原则 3.2抗麻风病药:氨苯砜 4.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教学评价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有哪些? 一线、二线抗结核药各有哪些? 异烟肼和利福平的作用特点? 第九章皮肤递药制剂 1.教学目标
2. 教学重难点 • 一线抗结核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原则 3. 教学内容: 3.1 抗结核药物 • 药物分类:一线和二线药物 • 一线药物特点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 • 抗结核病药治疗原则 3.2 抗麻风病药:氨苯砜 4.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药名采取双语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 •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有哪些? • 一线、二线抗结核药各有哪些? • 异烟肼和利福平的作用特点? 第九章 皮肤递药制剂 1. 教学目标
掌握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皮肤递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常用基质和添加剂。 熟悉药物金笔吸收的途径。皮肤递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了解经皮吸收的促进方法:制剂的制备方法。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皮肤递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常用基质和添加剂。 教学难点: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皮肤递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常用基质和添加剂。 3.教学内容 3.1概述 3.2药物经皮吸收 皮肤的构造及药物经皮吸收途径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药物经皮吸收的促进方法 3.3软音剂、乳膏剂、糊剂 概述 软膏剂、乳音剂、糊剂 质量检查 3.4凝胶剂 概念
• 掌握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皮肤递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常用基质和添加剂。 • 熟悉药物金笔吸收的途径。皮肤递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 了解经皮吸收的促进方法;制剂的制备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皮肤递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常用基质和添加剂。 • 教学难点: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皮肤递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常用基质和添加剂。 3. 教学内容 3.1 概述 3.2 药物经皮吸收 • 皮肤的构造及药物经皮吸收途径 •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 药物经皮吸收的促进方法 3.3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 概述 •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 质量检查 3.4 凝胶剂 • 概念
水性凝胶基质 制备和质量检查 3.5涂膜剂 概述 处方组成 制备和质量检查 3.6贴膏剂 凝胶膏剂 橡胶膏剂 3.7贴剂 选择药物的原则 贴剂的种类 贴剂的辅助材料 贴剂的生产工艺 贴剂的质量控制 4.教学方法 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 水性凝胶基质 • 制备和质量检查 3.5 涂膜剂 • 概述 • 处方组成 • 制备和质量检查 3.6 贴膏剂 • 凝胶膏剂 • 橡胶膏剂 3.7 贴剂 • 选择药物的原则 • 贴剂的种类 • 贴剂的辅助材料 • 贴剂的生产工艺 • 贴剂的质量控制 4. 教学方法 • 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 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教学评价 简述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简述影响经皮吸收的剂型因素。 简述乳音剂的类型和应用。 第十章抗菌代表药物氧氯沙星的成药性分析与剂型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查阅文献,让学生了解抗菌代表药物氧氟沙星的成药性分析及最新的剂型设计 2.教学重难点 其中牵涉到药剂学的一些科研知识,需要向学生们举例说明,例如载体材料的合成,胶束的制备和表征。 3.教学内容 氧氟沙星的理化性质和市面常见剂型: 介绍一种负载左氧氟沙星的水凝胶的制备。 4.教学方法 PPT讲解相关知识和案例, 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教学评价 安排学生分组,采用PBL翻转课堂,让学生介绍微针技术在皮肤给药中的应用
5. 教学评价 • 简述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 简述影响经皮吸收的剂型因素。 • 简述乳膏剂的类型和应用。 第十章 抗菌代表药物氧氟沙星的成药性分析与剂型设计 1. 教学目标 • 通过查阅文献,让学生了解抗菌代表药物氧氟沙星的成药性分析及最新的剂型设计 2. 教学重难点 • 其中牵涉到药剂学的一些科研知识,需要向学生们举例说明,例如载体材料的合成,胶束的制备和表征。 3. 教学内容 • 氧氟沙星的理化性质和市面常见剂型; • 介绍一种负载左氧氟沙星的水凝胶的制备。 4. 教学方法 • PPT讲解相关知识和案例, • 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学评价 • 安排学生分组,采用 PBL 翻转课堂,让学生介绍微针技术在皮肤给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