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本积累过程中,现代信用事业作为“竞争斗争中的一个新的可怕的武器”悄然发展 起来,①“它本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形式”,“又是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 展到它所能达到的最高和最后形式的动力”。②信用制度的基本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和 银行信用,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结晶。“银行制度,就其形式的组织和集中来说”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精巧和最发达的产物”。③ 信用和银行制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进的重要促进作用,正如马克思概括及 笔者据此阐发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社会资本的集中分配。“信用制度和银行 制度把社会上一切可用的、甚至可能的、尚未积极发挥作用的资本交给产业资本家 和商业资本家支配,以致这个资本的贷放者和使用者,都不是这个资本的所有者或 生产者。”④换言之,信用和银行制度将分散在个人手中的现实或潜在的借贷资本及 货币,转化为由银行家掌控的“社会资本”。⑤(2)利润率平均化的中介。单个资本 占有的剩余价值的平均化,致使其占有的利润取决于社会总资本占有的剩余劳动总 量;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比它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更高的利润,这是资本不 断进行技术改良和变革的重要激励机制。“资本的这种社会性质,只是在信用制度和 银行制度有了充分发展时才表现出来并完全实现。”⑥利润率平均化的机理机制成为 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3)以信用来节约和代替货币。结果,“由于 信用,流通或商品形态变化的各个阶段,进而资本形态变化的各个阶段加快了,整 个再生产过程因而也加快了。”⑦(4)促进了股份公司的成立。“信用制度是资本主 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⑧通过联合,信用制度 的这一重大发展把私人资本转变为直接的社会资本,相比之下,作为借贷中介的银 行资本可视为间接的社会资本。股份公司为规模经济的优势地位提供了制度保障, 进而奠定了垄断资本发展的基础。股份公司将资本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为少 数人提供了支配别人的资本及财产的权利,使股票成了财富的存在形式。(5)把再 生产过程的伸缩性强化到极限。建立在资本与雇佣劳动对抗性基础上的资本增殖, “事实上为生产造成了一种内在的但不断被信用制度打破的束缚和限制”,信用的最 大限度等于产业资本的再生产能力不顾消费界限的最充分利用和极度紧张。“信用制 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缓解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 本矛盾;但与此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 社会方式解体的各种因素”。⑨ ①《资本论》第1卷,第687页。 ②③④⑤《资本论》第3卷,第685、685、686、413页 ⑥《资本论》第3卷,第686页,并参见第219页。 ⑦⑧《资本论》第3卷,第493、498页。 ⑨《资本论》第3卷,第546、499页 国家哲学社会
中国社会 科 学 2012年 第 9期 本积 累过程 中 ,现代信用事业作 为 “竞争 斗争 中的一个新 的可怕 的武器” 悄然 发展 起来 ,① “它本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固有 的形式”,“又是促使资本 主义生产方 式发 展到它所能达到的最高和最后形式的动力”。② 信用制度 的基本形 式包括商业 信用和 银行信用 ,前者是基 础 ,后者 是结 晶 。 “银行 制度 ,就 其形式 的组 织和 集 中来 说”,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最精巧和最发达 的产物”。③ 信用和银行制度对资本 主义 生产方式演 进 的重 要促进 作用 ,正 如马克 思概括及 笔者据此 阐发 的 ,主要包括 以下方 面。(1)社会资本 的集 中分配 。“信用制度 和银行 制度把社会 上一切 可用的 、甚 至可能 的 、尚未积极 发挥作 用 的资本交 给产业资本 家 和商业资本家支配 ,以致这个资本 的贷放者 和使用者 ,都不是 这个资本 的所有 者或 生产者 。”④换言之 ,信用和银行制度将 分散在个 人手 中的现 实或潜在 的借贷 资本及 货 币 ,转化为 由银行家掌控 的 “社会资本”。⑤ (2)利润率平均化 的中介 。单个资本 占有 的剩余价值 的平均化 ,致使其 占有 的利 润取决 于社会 总资本 占有 的剩余 劳动 总 量 ;资本有机 构成 高的部 门获得 比它 实际生产 的剩余价 值更 高的利润 ,这 是资本 不 断进行技术 改 良和变革的重要 激励 机制 。“资本的这种社会性 质 ,只是在信 用制度和 银行 制度有 了充分发展时才表现 出来并完全实现 。”⑥ 利润率平均化 的机理机 制成为 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配置资源 的基础 。(3) 以信用来节约和代替货币 。结果 ,“由于 信用 ,流通或商 品形态变化 的各个 阶段 ,进 而资本形 态变 化 的各 个 阶段 加快 了,整 个再生产过程 因而也加快 了。”⑦ (4)促进 了股份公 司的成立 。“信用 制度是 资本 主 义 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 为资本主 义的股份公 司 的主要基础 。”⑧通 过联合 ,信用制 度 的这一重 大发展把 私人 资本转 变为直 接 的社会 资本 ,相 比之下 ,作 为借贷 中介 的银 行 资本 可视为间接的社 会资 本 。股 份公 司为规 模经 济 的优势 地位 提供 了制 度保 障 , 进 而奠定 了垄断资本发展 的基础 。股 份公 司将 资本 的所有权 和管理权 相分离 ,为少 数人提供 了支配别人 的资本及财产 的权利 ,使 股票成 了财 富的存 在形式 。 (5)把再 生产过程 的伸缩性强 化到 极 限。建立在 资本 与雇 佣 劳动对 抗性 基础 上 的资本 增殖 , “事实上为生产造成 了一种 内在 的但 不断被 信用制 度打破 的束 缚和 限制”,信 用 的最 大 限度等 于产业 资本 的再生产能力不顾 消费界 限的最充分利用 和极度 紧张 。“信用 制 度加速 了生产力 的物质上 的发展 和世界市场 的形成”,缓解 了资本 主义生产方 式的基 本矛盾 ;但 与此同时 ,“信 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 的爆 发 ,即危机 ,因而加强 了旧 社会 方式解体 的各种 因素”。⑨ ① 《资本 论 》第 1卷 ,第 687页。 ② ③④ ⑤ 《资本论 》 第 3卷 ,第 685、685、686、413页。 ⑥ 《资本 论 》第 3卷 ,第 686页 ,并 参 见第 219页。 ⑦ ⑧ 《资本 论 》第 3卷 ,第 493、498页。 ⑨ 《资本论 》 第 3卷 ,第 546、499页 。 · 68 ·
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 总之,由于劳资对立只是在资本主义限度内消极(潜在)地被扬弃,信用制度 的上述作用,既“成了使资本主义生产超出它本身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引起 危机和欺诈行为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①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二重性也必然在虚拟 资本的地位和作用中表现出来。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充分发展 所必然采取的、使资本得以迅速转移及流动的形式与方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高 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它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不能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需要做历史的辩证分析。分析的起点应当是生息资本 马克思指出:“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继续存在,生息资本就作为它的一个形式 继续存在,并且事实上形成它的信用制度的基础。”②马克思是在揭示生息资本“直 接形式”之本质的基础上,③进而论述其派生形式虚拟资本运动的,不能简单地 将二者视为完全同一的范畴。而现代生息资本的运动实际上又是以产业资本的 循环为物质前提的。马克思写道:“生息资本只有在借贷货币实际转化为资本并 生产一个余额(利息是其中的一部分)时,才成为生息资本。”④这里说的“转 化为资本”,是指一定时期内,经由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提供一定剩余价值的职能 资本。但“在GG'上,我们看到了资本的没有概念的形式,看到了生产关系的最 高度的颠倒和物化:……资本是它本身再生产过程的前提;货币或商品独立于再生 产之外而具有增殖本身价值的能力,—资本的神秘化取得了最明显的形式。”⑤这 是资本关系没有内容的“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再也看不到它的起 源的任何痕迹了”。⑥ 但与派生的虚拟资本发生在形形色色交易人之间的转移不同,在它的直接形式 上,“生息资本是作为所有权的资本与作为职能的资本相对立的”,“按照假定,这全 部交易发生在两类资本家之间,即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或商业资本家之间”, 事实上,只有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才使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利息, 一般地说,才创造出利息的范畴”,利息“不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⑦货币 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之间对利润量的分割关系,随着信用的发展,硬化为对总利润 量的质的分割,即硬化为利润总量中相互独立的果实——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前者 在生产过程之外,后者在生产过程以内。 就生息资本的直接形式而言,马克思通过比较一般商品交换与资本特种商品交 易的区别,才使“资本商品”的特殊性质得以深刻暴露。我们将会看到,虚拟资本 ①②《资本论》第3卷,第686、687页。 ③参见《资本论》第3卷,第442页 ④⑤《资本论》第3卷,第428、442页 ⑥《资本论》第3卷,第440、441页 ⑦《资本论》第3卷,第426、396、415、430页
当代 虚 拟经济 与 实体经 济 的互 动 总之 ,由于劳资对立只是 在资本 主义 限度 内消极 (潜 在)地被 扬弃 ,信用 制度 的上述作用 ,既 “成 了使资本主义生产超 出它本 身界 限 的最 有力 的手段 ,也是 引起 危机 和欺诈行为 的一种最 有效的工具”。①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的二重性 也必然在 虚拟 资本 的地位和作用 中表现 出来 。虚拟 资本是 资本 主义信用 制度和银 行制度 充分发展 所必然 采取 的、使资本得 以迅速 转移及 流 动的形式 与方式 ,是资本 主义生产 方式 高 度发展 的必 然产物 ,对 它在 资本 主义 发展 中的历 史地 位不 能采 取简 单 的否定 态度 , 需要做历史 的辩 证分析 。分析 的起点应 当是生息资本 。 马克思 指出 :“只要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 继续存在 ,生息资本就作为它 的一个形式 继续存在 ,并且 事实上形成它 的信用 制度 的基础 。”②马克思是 在揭示 生息 资本 “直 接形式”之本质 的基 础上 ,③ 进 而 论 述 其 派 生 形 式 虚 拟 资 本 运 动 的 ,不 能 简 单 地 将 二 者 视 为 完全 同一 的 范 畴 。而 现 代 生 息 资本 的运 动 实 际上 又是 以产 业 资 本 的 循 环 为 物 质前 提 的 。马克 思 写 道 :“生 息 资本 只 有在 借 贷货 币实 际转 化为 资 本 并 生 产 一 个余 额 (利 息 是 其 中的 一 部 分 ) 时 ,才 成 为 生 息 资 本 。”④ 这里说 的 “转 化 为资本”,是指一定 时期 内 ,经 由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提供一定剩余价值 的职 能 资本 。但 “在 G— G 上 ,我们看到 了资本 的没 有概 念 的形 式 ,看 到 了生 产关 系 的最 高度 的颠倒 和物化 :……资本是 它本 身再生产 过程 的前 提 ;货币或 商 品独立 于再生 产之外 而具有 增殖本身价值 的能力 ,—— 资本 的神秘 化取得 了最 明显 的形 式 。”⑤这 是资本关 系没 有 内容 的 “最表面 、最 富有拜 物教 性质 的形式”,“再也看 不到 它的起 源 的任何痕迹 了”。⑥ 但与派生 的虚拟资本 发生在形 形色 色交易 人之 间的转移不 同,在它 的直接形 式 上 ,“生息资本是作 为所 有权 的资本与作为 职能的资本相对立的”,“按照假定 ,这全 部交易发生在 两 类 资本 家之 间 ,即货 币资 本 家 和产 业 资本 家 或商 业 资本 家 之 间”, “事实上 ,只有 资本 家分 为货币资本 家 和产业 资本家 ,才使一部 分利润转 化为利 息 , 一 般 地说 ,才创造 出利 息 的范 畴”,利 息 “不 是资 本家 和工人 之 间的关 系”。(z)货 币 资本 家与职能资本家之 间对利 润量 的分 割关 系 ,随着信 用 的发展 ,硬化 为对总利 润 量 的质 的分割 ,即硬化为利 润总量 中相 互独立 的果 实—— 利息和企 业主 收入 ,前者 在生 产过程之外 ,后者在生产 过程 以内。 就 生息资本 的直接形式 而言 ,马克 思通 过 比较 一般商 品交换 与资本特种 商 品交 易 的区别 ,才使 “资本商 品” 的特 殊性质得 以深 刻暴 露 。我们 将会看 到 ,虚 拟资本 ①② 《资本 论 》 第 3卷 ,第 686、687页。 ③ 参 见 《资本 论 》第 3卷 ,第 442页。 ④ ⑤ 《资 本论 》第 3卷 ,第 428、442页。 ⑥ 《资本 论 》第 3卷 ,第 440、441页。 ⑦ 《资本 论 》第 3卷 ,第 426、396、415、4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