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3届高中毕业生考前适应性测试 语文 第Ⅰ卷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文论和画论,首先所关注并强调的,乃是艺术家主观情怀和客观世界 的统一,这种统一往往超越了一般的反映论,而是主客观的彻底融合。然而,艺 术的创造还不仅于此,中国画家进一步强调在物我一如的过程中“我”的重要 性。东晋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的精论,意指“迁想”这种主观活动,乃具 种关系到艺术作品成败利钝的移情作用。无“迁想”则无“妙得”,“妙得”是 至美尽善的追求,没有这种追求是谈不上艺术创造的。 中国的艺术家岂能陷自己于“心为形役”的蹇促不堪之境?他们要在包容万有的 大化中凭虚御风,物我两忘,如苏东坡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陆 机《文赋》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足证诗人作赋、画家秉笔所藉者是九 垓重霄的清逸之气。这是画家心灵、智慧、才情的升腾,惟其如此,中国画家才 能超然物表,既能与花鸟同忧乐,又能以奴仆命风月,倾东海以为酒,一浇胸中 块垒。 至此,大自然已成诗人、画家手中之觥爵,日月星辰、山川湖海、飞羽游鳞,无 非胸中忧乐所寄托,遂有杜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句,遂有八大山人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宋山河”之画。缘物寄情乃是心物交感和迁想妙得 的最后结果。在宣纸上留下一些痕迹,这痕迹显然是约略言之,得其仿佛,与心 头所勃郁所蓄积者相去颇远,这是中国画家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中国画直抒胸臆的快感,来源于它语言的痛快淋漓,来源于假自然陶咏乎我的山 川大神般的自信。傅抱石先生曾说:“中国绘画原本是兴奋的,用不着加其他调 剂。”这“兴奋”二字,质朴之中奥义在焉。中国画家不能似日本画家那样一枝 叶着意描,中国画家的兴奋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不能持续于苦役般的描画 之中。中国画是即兴神驰的产物,它近乎中国的汉诗,利于言情述怀,钝于状物 描摹,东西方诗在其源头已分道扬镳,西方有史诗,而汉人只有诗史。司马迁的 《史记》是无韵之《离骚》,然屈原《离骚》则绝非有韵之《史记》。中国的诗 虽可佐史,但不可当史看,中国画可写实但不可以形似求 中国画的线是超越了写实的,以形写神,要求线条之抑扬顿挫、起伏波磔具写意 性,倾注画家意匠,使线有独立审美价值。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与中国人审美领域 的拓展并行不悖。线的美学标准,在两千年历史进程中,已入高雅美奂之境。笔 墨的含意则与线条相近,而且墨的地位从属于笔,这已是定论,笔可说是线的别 称。中国画的线乃是天生玉质不假脂粉的美人,而墨分五色之说则更表明,在中 国画家看来,墨的黑色包容了绚丽的自然。这种特有的认识,使中国画一直以水 墨为大厦之栋梁,这与西方后期印象派之以色彩为雄殿之基础,南辕而北辙。必 强自己所不能,无异于用短舍长。有人于水墨画上施以莫奈之色彩或雷诺阿之光 影,恕我不敏,岂能苟同? (摘编自范曾《中国画刍议》)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山西省 2013 届高中毕业生考前适应性测试 语文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文论和画论,首先所关注并强调的,乃是艺术家主观情怀和客观世界 的统一,这种统一往往超越了一般的反映论,而是主客观的彻底融合。然而,艺 术的创造还不仅于此,中国画家进一步强调在物我一如的过程中“我”的重要 性。东晋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的精论,意指“迁想”这种主观活动,乃具一 种关系到艺术作品成败利钝的移情作用。无“迁想”则无“妙得”,“妙得”是 至美尽善的追求,没有这种追求是谈不上艺术创造的。 中国的艺术家岂能陷自己于“心为形役”的蹇促不堪之境?他们要在包容万有的 大化中凭虚御风,物我两忘,如苏东坡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陆 机《文赋》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足证诗人作赋、画家秉笔所藉者是九 垓重霄的清逸之气。这是画家心灵、智慧、才情的升腾,惟其如此,中国画家才 能超然物表,既能与花鸟同忧乐,又能以奴仆命风月,倾东海以为酒,一浇胸中 块垒。 至此,大自然已成诗人、画家手中之觥爵,日月星辰、山川湖海、飞羽游鳞,无 非胸中忧乐所寄托,遂有杜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句,遂有八大山人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宋山河”之画。缘物寄情乃是心物交感和迁想妙得 的最后结果。在宣纸上留下一些痕迹,这痕迹显然是约略言之,得其仿佛,与心 头所勃郁所蓄积者相去颇远,这是中国画家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中国画直抒胸臆的快感,来源于它语言的痛快淋漓,来源于假自然陶咏乎我的山 川大神般的自信。傅抱石先生曾说:“中国绘画原本是兴奋的,用不着加其他调 剂。”这“兴奋”二字,质朴之中奥义在焉。中国画家不能似日本画家那样一枝 一叶着意描,中国画家的兴奋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不能持续于苦役般的描画 之中。中国画是即兴神驰的产物,它近乎中国的汉诗,利于言情述怀,钝于状物 描摹,东西方诗在其源头已分道扬镳,西方有史诗,而汉人只有诗史。司马迁的 《史记》是无韵之《离骚》,然屈原《离骚》则绝非有韵之《史记》。中国的诗 虽可佐史,但不可当史看,中国画可写实但不可以形似求。 中国画的线是超越了写实的,以形写神,要求线条之抑扬顿挫、起伏波磔具写意 性,倾注画家意匠,使线有独立审美价值。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与中国人审美领域 的拓展并行不悖。线的美学标准,在两千年历史进程中,已入高雅美奂之境。笔 墨的含意则与线条相近,而且墨的地位从属于笔,这已是定论,笔可说是线的别 称。中国画的线乃是天生玉质不假脂粉的美人,而墨分五色之说则更表明,在中 国画家看来,墨的黑色包容了绚丽的自然。这种特有的认识,使中国画一直以水 墨为大厦之栋梁,这与西方后期印象派之以色彩为雄殿之基础,南辕而北辙。必 强自己所不能,无异于用短舍长。有人于水墨画上施以莫奈之色彩或雷诺阿之光 影,恕我不敏,岂能苟同? (摘编自范曾《中国画刍议》)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主观情怀和客观世界的统一,以及超越一般反映论的主客观的彻底融 合,是中国古代的文论和画论共同关注和强调的。 B.东晋顾恺之所提出的“迁想妙得”的精论,其中“迁想”的意思也就是“移 情”,离开了“迁想”这一前提,“妙得”便无从谈起。 C.所谓画家秉笔所藉的清逸之气,正是画家心智才情的升腾,这是中国画家实 现物我两忘,超然物表,抒发情感的必备条件。 D.中国诗人所写、画家所绘之自然,都是其寄托忧乐的对象,但中国诗人、画 家在缘物寄情时又能摆脱“心为形役”的困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画直抒胸臆的快感,源自中国语言的痛快淋漓。“中国语言”即为“汉 语”,其独有的特点影响了中国画的风格。 B.中国的诗歌虽然可以佐证历史,但不可以视其为历史,同样,中国画未尝不 可写实,但形似不是中国画真正的追求。 C.中国画的线超越了写实,追求写意,有其独立审美价值,随着两千年历史演 进,中国画的线的美学标准已入高雅之境。 D.中国画里的笔墨,其含义与线条相近,线的别称即为笔,其地位高于墨,在 画家眼里,墨的黑色可包容绚丽的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宣纸上所留的约略言之、得其仿佛的墨迹,与画家心中所要表达的深 厚情感相比尚有很大距离,这是中国画家的一大憾事。 B.中国画和汉诗的相似之处,在其长于言情述怀,不善于状物描摹,画家的兴 奋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像日本画家那样着意细描。 C.中国画线条的抑扬顿挫、起伏波磔,倾注了画家的情意与匠心,其丰富的表 现力随着画家审美领域的拓展而与时俱进,相得益彰。 D.中国画以水墨画为主,与西方后期印象派有质的区别,如果像有些人在中国 画中盲目融入色彩光影等西洋画元素,将会贻笑大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 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 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 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 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 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 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太祖每征 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 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 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 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 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 峻。太祖以峻功髙,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陈留太守枣祗, 本姓棘,先人避难,易为枣。随太祖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太祖使为屯田都尉, 施设田业。其时岁则大收,丰足军用,摧灭群逆,以隆王室。不幸早没,祗子处 中,加官封爵,以祀袛不朽之事。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
A.艺术家主观情怀和客观世界的统一,以及超越一般反映论的主客观的彻底融 合,是中国古代的文论和画论共同关注和强调的。 B.东晋顾恺之所提出的“迁想妙得”的精论,其中“迁想”的意思也就是“移 情”,离开了“迁想”这一前提,“妙得”便无从谈起。 C.所谓画家秉笔所藉的清逸之气,正是画家心智才情的升腾,这是中国画家实 现物我两忘,超然物表,抒发情感的必备条件。 D.中国诗人所写、画家所绘之自然,都是其寄托忧乐的对象,但中国诗人、画 家在缘物寄情时又能摆脱“心为形役”的困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画直抒胸臆的快感,源自中国语言的痛快淋漓。“中国语言”即为“汉 语”,其独有的特点影响了中国画的风格。 B.中国的诗歌虽然可以佐证历史,但不可以视其为历史,同样,中国画未尝不 可写实,但形似不是中国画真正的追求。 C.中国画的线超越了写实,追求写意,有其独立审美价值,随着两千年历史演 进,中国画的线的美学标准已入高雅之境。 D.中国画里的笔墨,其含义与线条相近,线的别称即为笔,其地位高于墨,在 画家眼里,墨的黑色可包容绚丽的自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宣纸上所留的约略言之、得其仿佛的墨迹,与画家心中所要表达的深 厚情感相比尚有很大距离,这是中国画家的一大憾事。 B. 中国画和汉诗的相似之处,在其长于言情述怀,不善于状物描摹,画家的兴 奋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像日本画家那样着意细描。 C. 中国画线条的抑扬顿挫、起伏波磔,倾注了画家的情意与匠心,其丰富的表 现力随着画家审美领域的拓展而与时俱进,相得益彰。 D.中国画以水墨画为主,与西方后期印象派有质的区别,如果像有些人在中国 画中盲目融入色彩光影等西洋画元素,将会贻笑大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 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 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 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 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 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 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太祖每征 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 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 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 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 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陈留太守枣祗, 本姓棘,先人避难,易为枣。随太祖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太祖使为屯田都尉, 施设田业。其时岁则大收,丰足军用,摧灭群逆,以隆王室。不幸早没,祗子处 中,加官封爵,以祀祗不朽之事。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
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 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无子,国除。文帝追录功臣,谥峻曰成侯。复以 峻中子览为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任峻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胜兵者不减万人 胜:拿起 B.若权行河南尹事 权:权衡 C.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 别:另外 D.中外贫宗,周急继乏 继:接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任峻多谋善断的一组是(3分) ①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 ②峻独与同郡张奋 议,举郡以归太祖 ③峻常居守以给军 ④为复阵 以营卫之 ⑤随太祖共举义兵,周旋征讨 ⑥于饥荒之际,收恤 朋友孤遗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峻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在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之时,关东震惊,天下 人敢怒而不敢言;他劝说杨原首先发兵讨伐董卓。 B.任峻解决供给,完善了屯田制。任峻做典农中郎将时,招募老百姓在许都附 近屯田,收到租谷几百万斛,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C.任峻主管后勤,机智运送辎重。由于乱贼抢劫,任峻让千辆马车组成一队, 分十路前行,组成双层军阵护卫,使敌贼不敢接近 D.任峻通晓事理,宽厚而重信义。他常常有建议,曹操很善待他;他收养抚恤 朋友的遗孤并周济穷困的亲戚族人,为人们所称赞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 (2)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赋得蝉 褚云(南朝·梁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 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注】①褚云,河南阳擢人。好学,解音律。曾为乌程令、中书侍郎、御史中丞 等职,居官清慎。 8.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突出了蝉声的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5分) 9.诗言志,简要分析尾联“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是怎样“言志”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 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无子,国除。文帝追录功臣,谥峻曰成侯。复以 峻中子览为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任峻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能胜兵者不减万人 胜:拿起 B.若权行河南尹事 权:权衡 C.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 别:另外 D.中外贫宗,周急继乏 继:接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任峻多谋善断的一组是(3 分) ①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 ②峻独与同郡张奋 议,举郡以归太祖 ③峻常居守以给军 ④为复阵 以营卫之 ⑤随太祖共举义兵,周旋征讨 ⑥于饥荒之际,收恤 朋友孤遗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任峻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在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之时,关东震惊,天下 人敢怒而不敢言;他劝说杨原首先发兵讨伐董卓。 B.任峻解决供给,完善了屯田制。任峻做典农中郎将时,招募老百姓在许都附 近屯田,收到租谷几百万斛,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C.任峻主管后勤,机智运送辎重。由于乱贼抢劫,任峻让千辆马车组成一队, 分十路前行,组成双层军阵护卫,使敌贼不敢接近。 D.任峻通晓事理,宽厚而重信义。他常常有建议,曹操很善待他;他收养抚恤 朋友的遗孤并周济穷困的亲戚族人,为人们所称赞。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 ⑵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8~9 题。 赋得蝉 禇云①(南朝·梁)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 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注】①褚云,河南阳擢人。好学,解音律。曾为乌程令、中书侍郎、御史中丞 等职,居官清慎。 8.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突出了蝉声的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5 分) 9.诗言志,简要分析尾联“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是怎样“言志”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屈 ,猥自枉 ,咨臣以当世之事。 (诸葛亮《出师表》 (2)别有忧愁暗恨 生 ,铁骑 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 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25分) 女仆安娜的纪念日 [捷克]哈谢克 佣人劳保协会主席克拉乌索娃正在准备一篇祝辞。 七十五岁的女仆安娜在参赞夫人齐荷娃家里整整侍候了两代主人,明天就是她忠 心服务的五十周年。佣人劳保协会将要纪念一番,将奖给她一个小小的金十字架 枚十克朗金币、一盅巧克力糖和两块甜酥点心。她还要恭听主席的祝辞,还能 得到主人的礼品:一本新崭崭的祈祷书。 主席后悔不该自讨麻烦,为区区一个佣人来大伤自己的尊脑!已经涂坏了好大 叠纸啦,但祝辞还是没有影儿。究竟应当讲些什么?难道讲如今女仆已立足于社 会,争取到了例假和晚上可以稍事休息的权利不成?哼,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 下!早先是谁都可以随便打女仆嘴巴子,把她撵出去的,如今她却恐怕要为这事 扭你去打官司了。就连自己的女仆也有一个送书给她看的情人。 主席越想越气,只得又向那支特止头疼的铅笔求救,她已经无心去琢磨她的祝辞 了。唉,她在佣人劳保协会里演说过多少次了啊!…想来想去还得从上帝讲起 上帝,正是女仆们最需要的 祷告吧!劳动吧!这真是句金玉良言!谁若不祷告,工作就不顺利,心地也不会 纯善。看吧,大家给她举行纪念日的这个女仆正是这个真理的化身。她五十年如 日,热诚地劳动着、祷告着,终于感动了上苍,使她度过了重重魔障、走向至 善之境。因此今天才有她的五十周年纪念日——纪念一种乐此不疲的劳动。天上 地下都有奖品(天上有天堂一座,地下有小小的金十字架一个、十克朗的金币 枚、巧克力糖一盅和甜酥点心两块)在等着她! 祷告吧!劳动吧!这个纪念日的女主人公干了五十年的活,如今终于得到了勤劳 的报酬(一枚十克朗的金币合五百克列次尔,因此每年忘我的劳动计得十克列次 尔) 五十年来,她从不跳舞,从不看戏,从不读一本邪书,只读祈祷书。它教导她尊 敬和爱戴自己的主人,逆来顺受地听话。那本祈祷书成了她的处世金箴
(1) ,猥自枉 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 (诸葛亮《出师表》) (2)别有忧愁暗恨 生, 。 ,铁骑 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 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 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女仆安娜的纪念日 [捷克]哈谢克 佣人劳保协会主席克拉乌索娃正在准备一篇祝辞。 七十五岁的女仆安娜在参赞夫人齐荷娃家里整整侍候了两代主人,明天就是她忠 心服务的五十周年。佣人劳保协会将要纪念一番,将奖给她一个小小的金十字架、 一枚十克朗金币、一盅巧克力糖和两块甜酥点心。她还要恭听主席的祝辞,还能 得到主人的礼品:一本新崭崭的祈祷书。 主席后悔不该自讨麻烦,为区区一个佣人来大伤自己的尊脑!已经涂坏了好大一 叠纸啦,但祝辞还是没有影儿。究竟应当讲些什么?难道讲如今女仆已立足于社 会,争取到了例假和晚上可以稍事休息的权利不成?哼,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 下!早先是谁都可以随便打女仆嘴巴子,把她撵出去的,如今她却恐怕要为这事 扭你去打官司了。就连自己的女仆也有一个送书给她看的情人。 主席越想越气,只得又向那支特止头疼的铅笔求救,她已经无心去琢磨她的祝辞 了。唉,她在佣人劳保协会里演说过多少次了啊!……想来想去还得从上帝讲起 ——上帝,正是女仆们最需要的。 祷告吧!劳动吧!这真是句金玉良言!谁若不祷告,工作就不顺利,心地也不会 纯善。看吧,大家给她举行纪念日的这个女仆正是这个真理的化身。她五十年如 一日,热诚地劳动着、祷告着,终于感动了上苍,使她度过了重重魔障、走向至 善之境。因此今天才有她的五十周年纪念日──纪念一种乐此不疲的劳动。天上 地下都有奖品(天上有天堂一座,地下有小小的金十字架一个、十克朗的金币一 枚、巧克力糖一盅和甜酥点心两块)在等着她! 祷告吧!劳动吧!这个纪念日的女主人公干了五十年的活,如今终于得到了勤劳 的报酬(一枚十克朗的金币合五百克列次尔,因此每年忘我的劳动计得十克列次 尔)。 五十年来,她从不跳舞,从不看戏,从不读一本邪书,只读祈祷书。它教导她尊 敬和爱戴自己的主人,逆来顺受地听话。那本祈祷书成了她的处世金箴
祷告吧!劳动吧!安娜替主人省下了每个铜子儿,从不把半匙汤倒进厕所,从不 作任何非分之想。她从不和别的女仆厮混,不说一句不合分寸的话,更不在主人 背后说长道短,而祷告又使她屏绝了偷嘴的念头。 善心的太太小姐们呀,请你们瞅瞅这位大娘吧!她对听话的好处深信不疑,抑制 着诸般邪念,是一个虔诚、文静、温顺的人啊。想必她还随时扪心自问,看自己 还有哪些缺点,一有空闲就想到死后天国的审判,来世的报应。睡前她总要诚心 祷告,求上帝指引她皈依正途。 她在参赞吉荷夫家中侍候了两代主人,一向温和恭顺。心地纯洁的她,对每一块 从善心的主人手里得来的面包都感激涕零,每次都要吻老爷或太太那只恩惠的 手,以表达深深的感谢。她一辈子也不曾偷过一星半点,对交给她保管的东西总 是严加爱惜。 她就是这样地干着活,月薪五枚金币。她还戒绝了晚饭,好省下钱去朝拜圣山。 每年她都能得到主人的恩准去一趟,还给主人捎几件礼物回来 主席停下笔来,逐渐想入非非。明天这篇祝辞将会何等地一鸣惊人呀!毫无疑问, 那家天主教报纸一定会对她的发言有所颂扬。日后她还可以把这篇祝辞印成专 册,名字就叫《告女仆书》。也许从此以后,她的女仆便再也不会把汤顺手往厕 所里倒了 她正想着,女仆走了进来。“参赞夫人吉荷娃来啦。”话音刚落,粉香扑鼻的客 人已经闯进室内。 “您瞧多丧气。”夫人呜咽着说,“纪念日的女主人公刚才死去了。” 她愤愤地说:“昨夭晩上,我叫她到地下室取煤。您清楚,七十五岁的老婆子是 不好撵出去的。她既然吃我的饭,就得给我干活。哪晓得她竟和一大袋煤一块儿 从很髙的楼梯上摔到地下室去了,摔得浑身是伤,天没亮就断了气。早不摔,迟 不摔,偏偏在纪念日的前夕摔!您想,咱们该多丢脸……为了这个该死的纪念日, 我还特意订做了一身相当漂亮的衣裳……另外,至少得付三十枚金币的丧葬费, 而死婆子的存折里却只有二十五枚。” 主席克拉乌索娃不禁又用那支特止头疼的铅笔去顶鬓角了。她怅望了一眼那堆满 涂着祝辞的稿纸,叹道:“唉,我看这是她存心给咱们来的 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夸张的语言描写了佣人劳保协会主席克拉乌索娃为女仆安娜的纪念日 写祝辞的经过,故事简单,情节却颇有戏剧性 B.小说采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女仆安娜始终没有出现,对她一生及性格的概括, 就是通过克拉乌索娃和参赞夫人的语言表现的 C.“祷告吧!劳动吧!”两句话反复出现,不仅是对女仆安娜一生生活的概括, 也幽默地刻画出当时上流社会对所有佣人的期望。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两次描写铅笔,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两 次提到安娜的奖品,表现了对她工作的充分肯定 E.小说结尾借参赞夫人吉荷娃的话,交代了辛劳一生的女仆安娜最终的结局 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遭遇 (2)克拉乌索娃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克拉乌索娃在祝辞中大赞安娜,她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小说以“安娜的纪念日”为题有多方面的作用,请结合文 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祷告吧!劳动吧!安娜替主人省下了每个铜子儿,从不把半匙汤倒进厕所,从不 作任何非分之想。她从不和别的女仆厮混,不说一句不合分寸的话,更不在主人 背后说长道短,而祷告又使她屏绝了偷嘴的念头。 善心的太太小姐们呀,请你们瞅瞅这位大娘吧!她对听话的好处深信不疑,抑制 着诸般邪念,是一个虔诚、文静、温顺的人啊。想必她还随时扪心自问,看自己 还有哪些缺点,一有空闲就想到死后天国的审判,来世的报应。睡前她总要诚心 祷告,求上帝指引她皈依正途。 她在参赞吉荷夫家中侍候了两代主人,一向温和恭顺。心地纯洁的她,对每一块 从善心的主人手里得来的面包都感激涕零,每次都要吻老爷或太太那只恩惠的 手,以表达深深的感谢。她一辈子也不曾偷过一星半点,对交给她保管的东西总 是严加爱惜。 她就是这样地干着活,月薪五枚金币。她还戒绝了晚饭,好省下钱去朝拜圣山。 每年她都能得到主人的恩准去一趟,还给主人捎几件礼物回来。 主席停下笔来,逐渐想入非非。明天这篇祝辞将会何等地一鸣惊人呀!毫无疑问, 那家天主教报纸一定会对她的发言有所颂扬。日后她还可以把这篇祝辞印成专 册,名字就叫《告女仆书》。也许从此以后,她的女仆便再也不会把汤顺手往厕 所里倒了。 她正想着,女仆走了进来。“参赞夫人吉荷娃来啦。”话音刚落,粉香扑鼻的客 人已经闯进室内。 “您瞧多丧气。”夫人呜咽着说,“纪念日的女主人公刚才死去了。” 她愤愤地说:“昨天晚上,我叫她到地下室取煤。您清楚,七十五岁的老婆子是 不好撵出去的。她既然吃我的饭,就得给我干活。哪晓得她竟和一大袋煤一块儿 从很高的楼梯上摔到地下室去了,摔得浑身是伤,天没亮就断了气。早不摔,迟 不摔,偏偏在纪念日的前夕摔!您想,咱们该多丢脸……为了这个该死的纪念日, 我还特意订做了一身相当漂亮的衣裳……另外,至少得付三十枚金币的丧葬费, 而死婆子的存折里却只有二十五枚。” 主席克拉乌索娃不禁又用那支特止头疼的铅笔去顶鬓角了。她怅望了一眼那堆满 涂着祝辞的稿纸,叹道:“唉,我看这是她存心给咱们来的一 手。” (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以夸张的语言描写了佣人劳保协会主席克拉乌索娃为女仆安娜的纪念日 写祝辞的经过,故事简单,情节却颇有戏剧性。 B.小说采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女仆安娜始终没有出现,对她一生及性格的概括, 就是通过克拉乌索娃和参赞夫人的语言表现的。 C.“祷告吧!劳动吧!”两句话反复出现,不仅是对女仆安娜一生生活的概括, 也幽默地刻画出当时上流社会对所有佣人的期望。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两次描写铅笔,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两 次提到安娜的奖品,表现了对她工作的充分肯定。 E.小说结尾借参赞夫人吉荷娃的话,交代了辛劳一生的女仆安娜最终的结局, 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遭遇。 ⑵克拉乌索娃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⑶克拉乌索娃在祝辞中大赞安娜,她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小说以“安娜的纪念日”为题有多方面的作用,请结合文 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