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宣布,将20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消息 出,所有华人无不为之振奋,一扫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无缘的尴尬。与此同时 引发了中国民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进一步深入了解 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虽然瑞典文 学院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 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 自19世纪中叶起,欧洲资本主义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 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 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光明、崇高、热情、高 雅是此时获奖作品的共同风格。例如,1910年德国作家海泽的获奖是因为他的 作品“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完美的艺术境界”。不难发现,此时欧洲 人的文学审美观念趋向于追求古典式的和谐之美,而人与现实的和谐是这种古典 美的核心,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欧洲人古典的乌托邦梦想随着战 火灰飞烟灭。西方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世界的全面反思,用更加冷峻的目光来审视 人与现实的关系。传统文学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乐观主义倾向开始淡出20世 纪西方文学的舞台,文学的视角转移到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如果 说战前的西方文学多从美的角度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人类未来 的美好幻想,那么,此时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 扭曲与异化。这一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地表彰那些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作 家。如1919年瑞典文学院将文学奖颁给瑞士作家施皮特勒,正是因为他的史诗 《奥林匹斯的春天》“表达了人类在强加于自身的各种欲望搏斗时表现出的自由 意志、各种理想、各种想象以及人类的痛苦、绝望等等”。 接踵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 走向了绝望。在这片思想的荒原上,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风靡世界。存在主义 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荒诞与痛苦的,人生的意义终将化为虚无。存在主义哲学 对二战后世界文学影响深远,文学的审美重心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 对人的本质的反思。西方现代作家以文学为手段来探究人类存在的价值,不再努 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尽可能地去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 到的压抑、焦虑、孤独和虚无。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受到西方文学界的普遍 质疑,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 认同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 等后现代主义理论盛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 斜,更多地关注文学中的阶级、种族、性别、殖民、文化等问题,呈现出一种多 元化的审美标准。文学批评不再抽象地对人进行形而上学的反思,而更注重在具 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这与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 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相关
山西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 2013 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 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瑞典文学院 10 月 11 日宣布,将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消息 一出,所有华人无不为之振奋,一扫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无缘的尴尬。与此同时, 引发了中国民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进一步深入了解。 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虽然瑞典文 学院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 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 自 19 世纪中叶起,欧洲资本主义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 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 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光明、崇高、热情、高 雅是此时获奖作品的共同风格。例如,1910 年德国作家海泽的获奖是因为他的 作品“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完美的艺术境界”。不难发现,此时欧洲 人的文学审美观念趋向于追求古典式的和谐之美,而人与现实的和谐是这种古典 美的核心,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欧洲人古典的乌托邦梦想随着战 火灰飞烟灭。西方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世界的全面反思,用更加冷峻的目光来审视 人与现实的关系。传统文学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乐观主义倾向开始淡出 20 世 纪西方文学的舞台,文学的视角转移到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如果 说战前的西方文学多从美的角度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人类未来 的美好幻想,那么,此时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 扭曲与异化。这一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地表彰那些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作 家。如 1919 年瑞典文学院将文学奖颁给瑞士作家施皮特勒,正是因为他的史诗 《奥林匹斯的春天》“表达了人类在强加于自身的各种欲望搏斗时表现出的自由 意志、各种理想、各种想象以及人类的痛苦、绝望等等”。 接踵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 走向了绝望。在这片思想的荒原上,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风靡世界。存在主义 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荒诞与痛苦的,人生的意义终将化为虚无。存在主义哲学 对二战后世界文学影响深远,文学的审美重心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 对人的本质的反思。西方现代作家以文学为手段来探究人类存在的价值,不再努 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尽可能地去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 到的压抑、焦虑、孤独和虚无。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受到西方文学界的普遍 质疑,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 认同。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 等后现代主义理论盛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 斜,更多地关注文学中的阶级、种族、性别、殖民、文化等问题,呈现出一种多 元化的审美标准。文学批评不再抽象地对人进行形而上学的反思,而更注重在具 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这与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 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相关
1.下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不同历史阶 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 B.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 作品,使人们在尖锐的社会矛盾下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 C.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 倾斜,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D.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作品的文学主题关注重心的变迁,我们可以窥见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学批评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态势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自19世纪中叶起,欧洲人在反思人与现实的关系时,开始追求以人与现实的 和谐为核心的古典式的和谐之美,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 期待。 B.传统文学观念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受到严重的冲击,于是,从人生的 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开始取代乐观主义倾向。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 的扭曲与异化。这一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地表彰那些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作 家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 绝望,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流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 念使文学批评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 B.从19世纪中叶起,经两次世界大战,进入20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审 美标准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由原来的低层次不断上升,最终呈现一种多元化的 审美标准 C.二战后,西方现代作家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由对人与 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 D.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尽可能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焦 虑、孤独和虚无,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 同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 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 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崩,居 丧以至孝闻。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 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 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十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 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及宣帝 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四 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百官举贤才, 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四海倾注,朝野肃然。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
1. 下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不同历史阶 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 B.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 作品,使人们在尖锐的社会矛盾下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 C.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 倾斜,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D.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作品的文学主题关注重心的变迁,我们可以窥见 19 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学批评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态势。 2. 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自 19 世纪中叶起,欧洲人在反思人与现实的关系时,开始追求以人与现实的 和谐为核心的古典式的和谐之美,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 期待。 B.传统文学观念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受到严重的冲击,于是,从人生的 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开始取代乐观主义倾向。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 的扭曲与异化。这一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地表彰那些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作 家。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 绝望,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流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 念使文学批评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 B.从 19 世纪中叶起,经两次世界大战,进入 20 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审 美标准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由原来的低层次不断上升,最终呈现一种多元化的 审美标准。 C.二战后,西方现代作家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由对人与 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 D.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尽可能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焦 虑、孤独和虚无,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 同。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 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 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崩,居 丧以至孝闻。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 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 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 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及宣帝 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四 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百官举贤才, 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四海倾注,朝野肃然。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
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 改革。”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 口。帝曰“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 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恪果并力合肥, 卒如所度。帝于是使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俭、钦请战,帝曰 “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诸 将高垒以弊之。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 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而使人觇之 觇:窥视 B.伊陟嗣事 嗣:继承 C.卒如所度 卒:队伍 D.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 距:通“拒”,抵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景帝“沈毅多大略”的一组是()(3分) ①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②宣穆皇后崩,居 丧以至孝闻 ③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 ④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 安席 ⑤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 ⑥遂命诸将高垒以弊 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景帝才华出众。他年少时就博得好名声;髙雅有风采,沉着坚毅,深谋远虑 与年少时的景帝名望相同的何晏曾称他是一个几乎能够成就天下事的人。 B.景帝重视人才。他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命令百官推举人才,关心人,体恤 人,因此赢得了人心,自己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 C.景帝遵守旧制。当有人提出要改变现有制度时,景帝引用诗句,表示祖先留 下来的典章制度应当遵守,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有战争则例外。 D.景帝洞察战况。诸葛恪合肥起兵,应验了景帝战初的判断:景帝下令以防守 消耗敌人的力量,再根据战况,令属下主动出击,结果大败敌军,生擒诸葛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5分) (2)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 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髙低明灭。歌 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8.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 要赏析。(5分)
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 改革。”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 口。帝曰“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 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恪果并力合肥, 卒如所度。帝于是使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俭、钦请战,帝曰 “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诸 将高垒以弊之。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 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既而使人觇之 觇:窥视 B.伊陟嗣事 嗣:继承 C.卒如所度 卒:队伍 D.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 距:通“拒”,抵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景帝“沈毅多大略”的一组是( )(3 分) ①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②宣穆皇后崩,居 丧以至孝闻 ③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 ④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 安席 ⑤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 ⑥遂命诸将高垒以弊 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景帝才华出众。他年少时就博得好名声;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深谋远虑; 与年少时的景帝名望相同的何晏曾称他是一个几乎能够成就天下事的人。 B.景帝重视人才。他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命令百官推举人才,关心人,体恤 人,因此赢得了人心,自己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 C.景帝遵守旧制。当有人提出要改变现有制度时,景帝引用诗句,表示祖先留 下来的典章制度应当遵守,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有战争则例外。 D.景帝洞察战况。诸葛恪合肥起兵,应验了景帝战初的判断;景帝下令以防守 消耗敌人的力量,再根据战况,令属下主动出击,结果大败敌军,生擒诸葛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5 分) (2) 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 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 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8.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 要赏析。(5 分)
9.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杜牧《阿 房宫赋》) (2)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 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3)临溪而渔, 酿泉为 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的一个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紫貂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 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 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 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 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 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 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 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 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 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 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 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 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紫貂也疼 咱母亲呢!” 四爷说:“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 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地捶腰,嘴 里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 三皮便对四爷说:“给我坛陈年老酒吧!”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9.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杜牧《阿 房宫赋》) (2)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 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3)临溪而渔, 。酿泉为 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的一个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紫 貂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 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 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 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 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 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 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 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 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 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 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 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 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紫貂也疼 咱母亲呢!” 四爷说:“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 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地捶腰,嘴 里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 三皮便对四爷说:“给我坛陈年老酒吧!”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 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 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 卧在三皮身上 四爷流着热泪长叹:“仁心呢!” 三皮参加了抗联。 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 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 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 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 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 三皮过来,谄笑着,得意地说道:“这还是我猎到的呢…” 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你的,再猎一只给我。” 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 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 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 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始介绍“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 与小说内容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 B.“紫貂也疼咱母亲呢!”“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三皮与四爷的对话, 不仅映衬了三皮的“孝心”,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C.“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这句话照应 题目,突出了紫貂皮的妙用。 D.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的作用,他的“陈年老酒”也如同“紫貂”一般, 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 E.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地掏吃 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2)联系全文,说说小说开头两段对“猎貂”的介绍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用了哪些技巧?试举两个例子进行赏析。(6分) (4)关于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三皮”,有的说是“紫貂”,请结合文本谈 谈自己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莫言自述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 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 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 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 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 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 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
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 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 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 卧在三皮身上…… 四爷流着热泪长叹:“仁心呢!” 三皮参加了抗联。 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 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 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 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 一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 三皮过来,谄笑着,得意地说道:“这还是我猎到的呢……” 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你的,再猎一只给我。” 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 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 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 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小说开始介绍“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 与小说内容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 B.“紫貂也疼咱母亲呢!”“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三皮与四爷的对话, 不仅映衬了三皮的“孝心”,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C.“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这句话照应 题目,突出了紫貂皮的妙用。 D.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的作用,他的“陈年老酒”也如同“紫貂”一般, 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 E.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地掏吃 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2)联系全文,说说小说开头两段对“猎貂”的介绍有什么作用。(6 分) (3)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用了哪些技巧?试举两个例子进行赏析。(6 分) (4)关于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三皮”,有的说是“紫貂”,请结合文本谈 谈自己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莫言自述 1957 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 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 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 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 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 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 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