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 万具尸体而前行。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整个历 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氏族 祖先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 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而 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它对 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 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在今天是如此之 野蛮,在当时则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也正因如此,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 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 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在那看 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沉没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这 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崇高的美。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 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 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 道路而向前跨进。这个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成过去,但代表、 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不绝,不正在于它 们体现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这如同给 人以恐怖效果的希腊悲剧所渲染的命运感,由于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而 成为美的艺术一样。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 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 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 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特别是今天看来,这一特色更为明白。 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所以,远不是任 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 形象,尽管如何夸耀威吓恐惧,却徒然只显其空虚可笑而已。它们没有青铜艺术 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在宗法制时 期,它们并非审美观赏对象,而是诚惶诚恐顶礼供献的宗教礼器:在封建时代, 也有因为害怕这种狞厉形象而销毁它们的史实。恰恰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 宗教观念已经淡薄,残酷凶狠已成陈迹的文明社会里,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 量和命运的艺术,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才能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 1.下面关于饕餮形象在青铜器中盛行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助饕餮形象来炫耀暴力和武功,铭记胜利,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种 种野蛮吞并战争进行歌颂的夸扬 B.借狞厉可畏的神秘力量来威吓、压制、践踏异氏族和部落,饕餮等狞厉形象 就是威惧恐吓的符号
山西省 2014-2015 学年高二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现代文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 万具尸体而前行。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整个历 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氏族、 祖先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 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而 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它对 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 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在今天是如此之 野蛮,在当时则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也正因如此,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 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 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在那看 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沉没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这 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崇高的美。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 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 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 道路而向前跨进。这个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成过去,但代表、 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不绝,不正在于它 们体现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这如同给 人以恐怖效果的希腊悲剧所渲染的命运感,由于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而 成为美的艺术一样。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 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 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 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特别是今天看来,这一特色更为明白。 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所以,远不是任 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 形象,尽管如何夸耀威吓恐惧,却徒然只显其空虚可笑而已。它们没有青铜艺术 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在宗法制时 期,它们并非审美观赏对象,而是诚惶诚恐顶礼供献的宗教礼器;在封建时代, 也有因为害怕这种狞厉形象而销毁它们的史实。恰恰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 宗教观念已经淡薄,残酷凶狠已成陈迹的文明社会里,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 量和命运的艺术,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才能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 1. 下面关于饕餮形象在青铜器中盛行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借助饕餮形象来炫耀暴力和武功,铭记胜利,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种 种野蛮吞并战争进行歌颂的夸扬。 B. 借狞厉可畏的神秘力量来威吓、压制、践踏异氏族和部落,饕餮等狞厉形象 就是威惧恐吓的符号
C.饕餮形象既有积淀着历史力量的崇高的美,又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 的美,被人们欣赏、喜爱。 D.饕餮形象蕴涵某种宗教神秘力量,是原始崇拜的具有保护意义的神祗的化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铜器大多是作为祭祀的“礼器”,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它的产生和古代战争密切相关 B.饕餮形象的双重属性在于,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 祇。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 C.古代的神话传说,战争故事和艺术品,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的原因之一是 这些看起来粗野,甚至狞厉可怖的事物,在当时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能够体现出 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 D.饕餮纹饰的崇高之美体现在它不仅代表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且也是人 类祖先自身光荣与骄傲形象的化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铜艺术和希腊悲剧虽然都给人以恐怖效果,但是同时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 性和力量,都赋予人们美的感受。 B.由于早期宗法制的影响,饕餮形象又带有某种原始、天真的、拙朴的美,体 现出一种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C.后世的狰狞形象没有了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 气质,显得空虚可笑,缺乏美感 D.只有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髙度发达,宗教观念已经淡薄,人们才能真正理 解、欣赏、喜爱远古饕餮之美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 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 “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 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 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 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 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 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 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 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 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 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 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 保定伯梁珆,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珞镇抚。寻命来 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 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C. 饕餮形象既有积淀着历史力量的崇高的美,又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 的美,被人们欣赏、喜爱。 D. 饕餮形象蕴涵某种宗教神秘力量,是原始崇拜的具有保护意义的神祇的化身。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青铜器大多是作为祭祀的“礼器”,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它的产生和古代战争密切相关。 B. 饕餮形象的双重属性在于,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 祇。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 C. 古代的神话传说,战争故事和艺术品,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的原因之一是 这些看起来粗野,甚至狞厉可怖的事物,在当时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能够体现出 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 D. 饕餮纹饰的崇高之美体现在它不仅代表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且也是人 类祖先自身光荣与骄傲形象的化身。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铜艺术和希腊悲剧虽然都给人以恐怖效果,但是同时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 性和力量,都赋予人们美的感受。 B. 由于早期宗法制的影响,饕餮形象又带有某种原始、天真的、拙朴的美,体 现出一种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C. 后世的狰狞形象没有了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 气质,显得空虚可笑,缺乏美感。 D. 只有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宗教观念已经淡薄,人们才能真正理 解、欣赏、喜爱远古饕餮之美。 二、古诗文阅读。(33 分) (一)文言文阅读(16 分)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 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 “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 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 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 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 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 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 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 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 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 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 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 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 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 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 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横甚,来数抑之抑:抑制、控制 B.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听:听命 C.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亟:屡次 D.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乏:缺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C.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D.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 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 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 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 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5分)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5分)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8~9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煕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之作。②偃蹇:髙耸,傲慢 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8.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5分) 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 分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 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横甚,来数抑之 抑:抑制、控制 B.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听:听命 C.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 亟:屡次 D.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乏:缺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C.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D.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 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 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 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 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 8~9 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 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8.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 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 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中写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 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香港寓所中辞世,终年107岁。这一年,距离他离 开出生地上海已经过去了87年。在这87年里,他有57年在香港度过,一手构 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最终登上娱乐圈的巅峰。 在这87年里,邵逸夫始终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 传统商人的价值观:以义言商,光耀门楣,泽被乡里。他一辈子乡音不改,连电 影明星会说上海话的都能得到他的欢心。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更是将他 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精明 勤奋,规矩,远见……但就像电影学者石川所说:在他所有的成功里,都牢固地 盘旋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根基。 作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大哥邵醉翁 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是邵逸夫电影生涯的起点。邵醉翁为天 ˉ确立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这成 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条。1964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办刊物《南国电影》采 访时就这样说:“我生产电影,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这些观众都喜欢看耳熟能 详的民间故事、爱情故事…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 上世纪50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30年的南洋只身赴港,耗时7年建成了邵氏 影城,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 地,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在这个影城里,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 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而邵氏影城的第一炮,就是邵逸夫亲自从几十部剧本中 挑出来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江山美人》。该片公映后,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 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因此一举站稳脚跟。之后,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后拍摄 了《杨贵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 中国片的狂潮。1967年,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刀》公映,刷新了香港 影史的票房纪录,将“邵氏兄弟”和香港电影带入了新武侠时代。在那之后,邵 氏出品了《刺马》《大醉侠》《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经典武侠电影 石川表示,所有邵氏武侠片都是对兄弟情谊和江湖义气浓墨重彩的渲染,是对忠、 义、礼、信的书写和放大。正是这样一套与现代契约社会“利”字当头相抗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 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写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 2014 年 1 月 7 日,邵逸夫在香港寓所中辞世,终年 107 岁。这一年,距离他离 开出生地上海已经过去了 87 年。在这 87 年里,他有 57 年在香港度过,一手构 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最终登上娱乐圈的巅峰。 在这 87 年里,邵逸夫始终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 传统商人的价值观:以义言商,光耀门楣,泽被乡里。他一辈子乡音不改,连电 影明星会说上海话的都能得到他的欢心。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更是将他 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精明, 勤奋,规矩,远见……但就像电影学者石川所说:在他所有的成功里,都牢固地 盘旋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根基。 作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大哥邵醉翁 于 1925 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是邵逸夫电影生涯的起点。邵醉翁为天 一确立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这成 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条。1964 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办刊物《南国电影》采 访时就这样说:“我生产电影,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这些观众都喜欢看耳熟能 详的民间故事、爱情故事……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 上世纪 50 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 30 年的南洋只身赴港,耗时 7 年建成了邵氏 影城,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 地,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在这个影城里,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 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而邵氏影城的第一炮,就是邵逸夫亲自从几十部剧本中 挑出来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江山美人》。该片公映后,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 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因此一举站稳脚跟。之后,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后拍摄 了《杨贵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 中国片的狂潮。1967 年,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刀》公映,刷新了香港 影史的票房纪录,将“邵氏兄弟”和香港电影带入了新武侠时代。在那之后,邵 氏出品了《刺马》《大醉侠》《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经典武侠电影。 石川表示,所有邵氏武侠片都是对兄弟情谊和江湖义气浓墨重彩的渲染,是对忠、 义、礼、信的书写和放大。正是这样一套与现代契约社会“利”字当头相抗衡的
传统中国价值观,维系了当时海外华人社会基本的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而海外 华人对邵氏武侠片的追捧,也使得这套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强化。 1967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他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TVB(香港 无线电视台)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40年里,牢 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1980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正 式入主TVB,开始陆续出品一系列TVB电视剧。在这些剧集中,很多仍然延续了 邵逸夫的故园情怀。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是邵氏最擅 长的武侠题材,金庸从此在内地风靡 邵选夫对人才有一种天然的爱惜。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开设了被誉为“港星 摇篮”的训练班,这里打造出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 刘德华、郭富城、杜琪峰、汪明荃、赵雅芝、刘嘉玲……尽人皆知的“四大天王” 也是邵逸夫钦点的人选和称号。 正是在正式入主TVB之后,邵逸夫一方面通过不断降低制作成本而赚钱,另一方 面几乎年年捐出过亿资金。邵逸夫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100亿港元,人们熟悉的 “逸夫楼”,遍及31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2008年和2013年,邵逸夫向汶川 和雅安地震灾区各捐款1亿港元。他身体力行了自己的那句话:“一个企业家最 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 代宗师溘然长逝,功名起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 的逸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 相关链接 ①2002年,邵逸夫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 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邵逸夫奖设天文学 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3个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奖金100万美元。(博文选摘) ②一生钟情于通过综艺传播中国文化的邵选夫.终于完成东方人生三段论:从富 到贵再到雅一一先有钱,进而肩负社会责任,最后上升到拥有超越物质至上的信 仰。有些人对致富目的迷惘,形成了全民性的急功近利和集体迷失,不断上演的 “土豪”炫富肤浅狂欢,是这场迷失的真实写照。从这个角度上说,逝去的邵逸 夫留下生动的镜鉴一一创业成功已经不易,但真正成长为财富的主人却更弥足珍 贵。(石迷思《邵逸夫最大的遗产》) ③邵逸夫驰骋影视圈80年,每天只睡5个小时,从不言倦,就算已届百岁高龄, 仍每星期返回TVB开例会。(查小欣《揭秘邵选夫真实的晚年生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邵逸夫的电影生涯,从大哥邵醉翁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 在这里他为怀念祖国的中国人生产了许多他们喜欢看的电影。 B.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江山美人》以进行拍摄,电影获得成功,创下当时香 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也因此站稳脚跟。 C.邵氏最擅长的是武侠题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武侠 电视剧使TVB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金庸也从此在内地风 靡 邵逸夫异常勤奋,他从创业开始,每天都只睡5个小时,从不言倦,每星期 都返回TVB开例会,一直坚持到100岁高龄 E.邵逸夫出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南洋打拼,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到香港,并最终在 香港建立起了自己的邵氏影视帝国,后来又成为一名人人仰慕的慈善家。 2)文章第二段结尾处引用电影学者石川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传统中国价值观,维系了当时海外华人社会基本的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而海外 华人对邵氏武侠片的追捧,也使得这套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强化。 1967 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他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 TVB(香港 无线电视台)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 40 年里,牢 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1980 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正 式入主 TVB,开始陆续出品一系列 TVB 电视剧。在这些剧集中,很多仍然延续了 邵逸夫的故园情怀。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是邵氏最擅 长的武侠题材,金庸从此在内地风靡。 邵选夫对人才有一种天然的爱惜。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他开设了被誉为“港星 摇篮”的训练班,这里打造出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 刘德华、郭富城、杜琪峰、汪明荃、赵雅芝、刘嘉玲……尽人皆知的“四大天王”, 也是邵逸夫钦点的人选和称号。 正是在正式入主 TVB 之后,邵逸夫一方面通过不断降低制作成本而赚钱,另一方 面几乎年年捐出过亿资金。邵逸夫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 100 亿港元,人们熟悉的 “逸夫楼”,遍及 31 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2008 年和 2013 年,邵逸夫向汶川 和雅安地震灾区各捐款 1 亿港元。他身体力行了自己的那句话:“一个企业家最 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 一代宗师溘然长逝,功名起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 的逸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 相关链接: ①2002 年,邵逸夫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 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基金总额已高达 50 亿元。邵逸夫奖设天文学、 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 3 个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奖金 100 万美元。(博文选摘) ②一生钟情于通过综艺传播中国文化的邵选夫.终于完成东方人生三段论:从富 到贵再到雅——先有钱,进而肩负社会责任,最后上升到拥有超越物质至上的信 仰。有些人对致富目的迷惘,形成了全民性的急功近利和集体迷失,不断上演的 “土豪”炫富肤浅狂欢,是这场迷失的真实写照。从这个角度上说,逝去的邵逸 夫留下生动的镜鉴——创业成功已经不易,但真正成长为财富的主人却更弥足珍 贵。(石迷思《邵逸夫最大的遗产》) ③邵逸夫驰骋影视圈 80 年,每天只睡 5 个小时,从不言倦,就算已届百岁高龄, 仍每星期返回 TVB 开例会。(查小欣《揭秘邵选夫真实的晚年生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邵逸夫的电影生涯,从大哥邵醉翁 1925 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 在这里他为怀念祖国的中国人生产了许多他们喜欢看的电影。 B.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江山美人》以进行拍摄,电影获得成功,创下当时香 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也因此站稳脚跟。 C.邵氏最擅长的是武侠题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武侠 电视剧使 TVB 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金庸也从此在内地风 靡。 D.邵逸夫异常勤奋,他从创业开始,每天都只睡 5 个小时,从不言倦,每星期 都返回 TVB 开例会,一直坚持到 100 岁高龄。 E.邵逸夫出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南洋打拼,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到香港,并最终在 香港建立起了自己的邵氏影视帝国,后来又成为一名人人仰慕的慈善家。 (2)文章第二段结尾处引用电影学者石川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