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模拟试卷大汇编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山西省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水滚着,像好 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 油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熏,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 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 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 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 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 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 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 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 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 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 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 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 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
山西省 2009 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模拟试卷大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山西省实验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水滚着,像好 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 油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熏,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 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 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 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 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 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 S 君 P 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 君刚到杭州 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 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 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 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 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 君“喂” 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 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 前的事了,S 君还常常通着信,P 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
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 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 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 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 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 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 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 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 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 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 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5.阅读全文,概括作者撷取的三个生活画面及所表达的情感。(6分) 答: 16.请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答 (2)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 衣 17.本文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举例赏析。(6分) 答: 18.作者叙写的三个生活片断充满了温情,为什么要以“冬天”为题呢?(3分) 答: 五、 15.第一个生活场景写父亲为我们夹豆腐,突出父子间的天伦之乐,家庭中融融的亲情: 第二个生活场景写与朋友泛舟西湖,表达了虽平淡若水,却乐在其中的朋友深情
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 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 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 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 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 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 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 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 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 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 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5.阅读全文,概括作者撷取的三个生活画面及所表达的情感。(6 分) 答: 16.请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 分) (1)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答: (2)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 衣。 答: 17.本文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举例赏析。(6 分) 答: 18.作者叙写的三个生活片断充满了温情,为什么要以“冬天”为题呢?(3 分) 答: 五、 15.第一个生活场景写父亲为我们夹豆腐,突出父子间的天伦之乐,家庭中融融的亲情; 第二个生活场景写与朋友泛舟西湖,表达了虽平淡若水,却乐在其中的朋友深情;
第三个场景是举家在台州小住的画面。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之情,回忆中带有苍凉, 冷人心痛。 16.(1) 在景观是“天地空空”,一片寂寥,而内心世界既隐含着作者难以言表的寂寞又 流露出对妻子的无限满足和怀念。(答出“地空空”的含义1分,答出情感2分) (2)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表现出豆腐在沸水中熬煮的样子“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煮豆腐的精心。(答出比喻手法1分,“养”字1分,分析1分) 17.如写父亲夹豆腐的情景。他“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 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一“仰”一“觑”一“伸”一“夹”一“放”,诠释 了无言的父爱,饱含着作者的感激之情。再如“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 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通过这一细节, 表达了虽在异地他乡;作者与妻儿彼此间浓浓的牵挂与爱意。 18.(1)这三件事都发生在冬天里 (2)通过对比,以冬天的寒冷反衬与亲人朋友间的真挚深厚的情意。 运城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鱼,飘在空中 ①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 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筝。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十月 的高压线上,它们在春天里逃脱未遂。我也曾见过无数的鱼,它们都能侥幸地从鱼网和我 们的口中逃脱吗?更多的恐怕是成为鱼缸里供我们欣赏的活物,或是填了我们胃那狭小的 一角吧!我曾经满怀深情地描写过死去的它们鱼死在水里,肚皮朝上。 ②我从湖边经过,从它们的身旁经过,它曾经是一尾活蹦乱跳的鱼,现在却是一具 体。幸运的是,它最终死在水的怀里,水是鱼的情人,它应该感到幸福。 ③我不知道,这条鱼,是否从不远的老家游来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选择在这里死 去。 ④我准确地向它扔了一颗石子。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的却是长久的思念.我想起 跟鱼关系最密切的我的母亲。她在乡下日复一日地卖鱼。她对鱼充满感情。她的鱼不轻易 死去。 ⑤我能感受到的每个相似的冬天,都渗透着刺骨妁寒意,和阵阵逶迤而束的鱼腥的气 息。昏暗中的清晨,最先看到的是已坐起身的母亲,而在她看不见的几十里之外的养鱼场 里,无数条鱼也在整装待发了。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奠定寒冷的基 调。 ⑥母亲的鱼一个挨一个地匍匐在地上,母亲也就蹲在鱼的旁边。蹲得久了,母亲就随
第三个场景是举家在台州小住的画面。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之情,回忆中带有苍凉, 冷人心痛。 16.(1)外在景观是“天地空空”,一片寂寥,而内心世界既隐含着作者难以言表的寂寞又 流露出对妻子的无限满足和怀念。(答出“天地空空”的含义 1 分,答出情感 2 分) (2)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表现出豆腐在沸水中熬煮的样子。“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煮豆腐的精心。(答出比喻手法 1 分,“养”字 1 分,分析 1 分) 17.如写父亲夹豆腐的情景。他“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 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一“仰”一“觑”一“伸”一“夹”一“放”,诠释 了无言的父爱,饱含着作者的感激之情。再如“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 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通过这一细节, 表达了虽在异地他乡;作者与妻儿彼此间浓浓的牵挂与爱意。 18.(1)这三件事都发生在冬天里。 (2)通过对比,以冬天的寒冷反衬与亲人朋友间的真挚深厚的情意。 运城市 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鱼,飘在空中 ①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 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箏。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十月 的高压线上,它们在春天里逃脱未遂。我也曾见过无数的鱼,它们都能侥幸地从鱼网和我 们的口中逃脱吗?更多的恐怕是成为鱼缸里供我们欣赏的活物,或是填了我们胃那狭小的 一角吧!我曾经满怀深情地描写过死去的它们:鱼死在水里,肚皮朝上。 ②我从湖边经过,从它们的身旁经过,它曾经是一尾活蹦乱跳的鱼,现在却是一具尸 体。幸运的是,它最终死在水的怀里,水是鱼的情人,它应该感到幸福。 ③我不知道,这条鱼,是否从不远的老家游来,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选择在这里死 去。 ④我准确地向它扔了一颗石子。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的却是长久的思念.我想起 跟鱼关系最密切的我的母亲。她在乡下日复一日地卖鱼。她对鱼充满感情。她的鱼不轻易 死去。 ⑤我能感受到的每个相似的冬天,都渗透着刺骨妁寒意,和阵阵逶迤而束的鱼腥的气 息。昏暗中的清晨,最先看到的是已坐起身的母亲,而在她看不见的几十里之外的养鱼场 里,无数条鱼也在整装待发了。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奠定寒冷的基 调。 ⑥母亲的鱼一个挨一个地匍匐在地上,母亲也就蹲在鱼的旁边。蹲得久了,母亲就随
意地抬起头来,看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也只是随意地看。街道实在是太小了,跟大城市没 法比。母亲是去过首都北京的,人多得就像整筐整筐的鱼。现在回想起来,我和母亲都还 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向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母亲,怎么敢在北京的许多街道上兜售空 白录影带呢?母亲知道那是犯法的事,她也曾为此被便农警察带到派出所两次。有一次, 足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把她关在一问封闭的小房间里,手被铐在固定的桌角上。夜深了, 他们都去吃夜宵,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坐在黑漆漆的屋里。母亲并没有告诉那个牟轻的警察, 她有两个儿子,和他一般大,都在读大学,为了高昂的学费,她铤而走险。后来,母亲跟 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就像是在天黑之前去了一趟菜地,顺便割了点 韭菜而。就在今年七月,我第一次去了北京。站在陌生的胡同街头,首先想到的便是若 年前我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 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 ⑦母亲拿起塑料瓶,不时地给鱼点水。街上人越来越少了。浙江丈乌的深夜好像也 只有那么少的人。那一年,母亲跟老家的一对夫妇到那里打工,洗盘予,洗碗,洗菜,收 拾里外。最让母亲难受的,是连续地熬夜。她们必须等,一直等那些从酒吧舞厅里散场的 人,到她们哪里吃点馄饨、水饺。母亲那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她的脚和胳膊都浮肿了。 母亲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家里的男人,想两个儿子,想着想着,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坚 持了欠半年,母亲终于还是回来了。转未转去还足卖鱼好啊,一回来,母亲就对父亲说。 ⑧在外奔波多年之后,母亲又重操旧业了,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 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有时候,我喜欢胡思乱想,常常在心里 完成这样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 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有一天从市里回来,远远地望见鱼市上的母亲,蹲在那里,就像一 条失去光泽的鱼。我能料到母亲继续这样与鱼为姅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 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可在寻找新生的 途中悄然死去。 ⑨波纹层起,水藻繁盛,白色的鱼浮在其间若P急若现,然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提起 一条又一条鱼来。只是那一夜的梦里,风很大,鱼儿很小咬在鱼钧上的轻飘飘的小鱼,我 散乱的衣裳,塘埂上齐膝的野草,以及为寻找我回家的母亲的发梢,都一起飘向我身后倾 斜的天空 14.结合全文,解释标题“鱼,飘在空中”的含义。(6分)
意地抬起头来,看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也只是随意地看。街道实在是太小了,跟大城市没 法比。母亲是去过首都北京的,人多得就像整筐整筐的鱼。现在回想起来,我和母亲都还 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向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母亲,怎么敢在北京的许多街道上兜售空 白录影带呢?母亲知道那是犯法的事,她也曾为此被便农警察带到派出所两次。有一次, 足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把她关在一问封闭的小房间里,手被铐在固定的桌角上。夜深了, 他们都去吃夜宵,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坐在黑漆漆的屋里。母亲并没有告诉那个牟轻的警察, 她有两个儿子,和他一般大,都在读大学,为了高昂的学费,她铤而走险。后来,母亲跟 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就像是在天黑之前去了一趟菜地,顺便割了点 韭菜而已。就在今年七月,我第一次去了北京。站在陌生的胡同街头,首先想到的便是若 干年前我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 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 ⑦母亲拿起塑料瓶,不时地给鱼洒点水。街上人越来越少了。浙江丈乌的深夜好像也 只有那么少的人。那一年,母亲跟老家的一对夫妇到那里打工,洗盘予,洗碗,洗菜,收 拾里外。最让母亲难受的,是连续地熬夜。她们必须等,一直等那些从酒吧舞厅里散场的 人,到她们哪里吃点馄饨、水饺。母亲那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她的脚和胳膊都浮肿了。 母亲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家里的男人,想两个儿子,想着想着,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坚 持了欠半年,母亲终于还是回来了。转未转去,还足卖鱼好啊,一回来,母亲就对父亲说。 ⑧在外奔波多年之后,母亲又重操旧业了,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 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有时候,我喜欢胡思乱想,常常在心里 完成这样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 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有一天从市里回来,远远地望见鱼市上的母亲,蹲在那里,就像一 条失去光泽的鱼。我能料到母亲继续这样与鱼为姅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 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可在寻找新生的 途中悄然死去。 ⑨波纹层起,水藻繁盛,白色的鱼浮在其间若 P 急若现,.然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提起 一条又一条鱼来。只是那一夜的梦里,风很大,鱼儿很小。咬在鱼钧上的轻飘飘的小鱼,我 散乱的衣裳,塘埂上齐膝的野草,以及为寻找我回家的母亲的发梢,都一起飘向我身后倾 斜的天空 14.结合全文,解释标题“鱼,飘在空中”的含义。(6 分)
15.从全文看,作者写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5分) 16.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奠定寒冷的基调 (2)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 小河小溪里。 17.文章最后一段描写“那一夜的梦”有什么样的作用?(5分) 五、(22分) 14.(6分) 含义有三: (1)鱼从水中跃起,像一只飘在空中的风筝。(2分) (2)母亲象城市里的一条漏网之鱼,为了生活而漂浮在城市里。(2分) (3)我像一尾鱼,离开了母亲,走出农村,开始了新的生活。(2分) 15(5分) 共三件事:(1)冬天街头卖鱼(2)北京街道兜售空白录影带。(3)义乌打工熬夜。 体现了母亲勤劳、执着、安分守己、恋家、依恋小镇的生活特点。(答对1点给1分, 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3点给5分) 16.(6分) (1)表现了母亲劳动环境的艰苦,(1分)以及劳作的艰辛,(1分表达了儿子对母 亲深深的理解。(1分) (2)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母亲在城市为生活而奔波的艰难,(1分) 突出了母亲对乡村生活的依恋。(1分) 17.(5分)①渲染出鱼的生活环境以及母亲对于女的爱,(2分)含蓄深广,给读者以丰 富的想像。(2分)②与开篇及标题相呼应,结构严谨。(1分) 祁县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 舒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全文看,作者写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 分) (1)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奠定寒冷的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 小河小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一段描写“那一夜的梦”有什么样的作用?(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2 分) 14.(6 分) 含义有三: (1)鱼从水中跃起,像一只飘在空中的风筝。(2 分) (2)母亲象城市里的一条漏网之鱼,为了生活而漂浮在城市里。(2 分) (3)我像一尾鱼,离开了母亲,走出农村,开始了新的生活。(2 分) 15 (5 分) 共三件事:(1)冬天街头卖鱼(2)北京街道兜售空白录影带。(3)义乌打工熬夜。 体现了母亲勤劳、执着、安分守己、恋家、依恋小镇的生活特点。(答对 1 点给 1 分, 答对两点给 3 分,答对 3 点给 5 分) 16.(6 分) (1)表现了母亲劳动环境的艰苦, (1 分)以及劳作的艰辛, (1 分)表达了儿子对母 亲深深的理解。(1 分) (2)运用比喻的手法,(1 分)生动描绘了母亲在城市里为生活而奔波的艰难,(1 分) 突出了母亲对乡村生活的依恋。(1 分) 17. (5 分)①渲染出鱼的生活环境以及母亲对于女的爱, (2 分)含蓄深广,给读者以丰 富的想像。(2 分)②与开篇及标题相呼应,结构严谨。(1 分) 祁县中学 2009 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 舒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