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与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绘画的“书画同源论”,从中国文字滥觞期已见端倪。宋元以降,文人画大 兴,这一艺术见解,更得到极透彻的实践。传统画师授徒,常先课以书法;不通 书法便不得进入绘画堂奥。从苏轼到赵之谦,七八百年来,书画同源的传统已发 挥得淋漓尽致。吴昌硕继承了这个传统,并把赵之谦掺以篆刻的金石味向前推进 了一大步,成为金石画派达到巅峰的画家 “书画同源论”有没有道理?它对中国绘画发展功过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评 价?在中国绘画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种种问题应该一一研究。中国 绘画最突出的特色在线的运用,决定了它的绘画语言就必然是符号式的表现,故 其特质与书法相通。西方绘画的符号论,到底从东方绘画得到多少借鉴,吸收了 多少营养,虽然不易论断;但是西方的符号式绘画语言,要到印象派以后才发展 起来,殆无疑义。印象派诸大师受到东方的影响,是透过了“第二手”的资料一一 日本的浮世绘。十九世纪下半,日本与欧洲通商,日本手工艺品和浮世绘刻版画 受到印象主义画家的瞩目;单线平涂的东方表现方式打开了法国画家们另一双观 察万物的眼睛。其实,日本的古典文化几乎都移植自中国,这种线型的表现风格, 还是中国绘画传统的精华。视觉最精炼的符号必然是线型的形式,所以中国绘画 的形式带有概念的性格。西方的绘画在感觉的完整性上比较强烈,较缺少概念的 性格,所以西方没有“书画同源”的传统。象征主义等所凸显出来符号式的视觉 语言,在西方是创新,在中国却是老传统。 书画同源促进了中国绘画在线条运用上多元趣味的探求;书法抽象的形式美感丰 富了绘画线条的功能一一线条在绘画中,一方面负担了物象描绘的功能,一方面 也展现了它独立的形式美感;书画同源也造成了万物的情态与艺术技巧,在画家 心象中得到自由的沟通。比如中国书法中“悬针垂露,奔雷坠石”、“鸿飞兽骇, 鸾舞蛇惊”等名论,显示了中国艺术家意识到万物的情状、艺术家的感受以及艺 术创造的技巧,都可彼此相感应或互相沟通。由生机活泼的自然中获得了感受, 领悟了用笔的技巧,取得了书法线条的美学根源;这些线条,在绘画中又用来表 现某些具有共同精神特质的事物。这种自由的沟通与连绵的联想,使中国书法与 绘画互相孳乳,相辅相成。中国线条的丰富和奥交,在世界上是唯我独尊 书画同源的传统也有某些负面影响,比如除抹杀其他绘画形式与技巧,压抑了其 他绘画的发展与创生外,也使传统中国绘画技法过分受制于书法技巧,反而成为 圭臬与缰锁。当然后者应怪罪传统画家的辗转因袭。书画同源虽然不应成为绘画 发展唯一的理论依据,后世也不必非崇奉、遵守这个法则不可,但是书画同源本 身并不负这些弊端的责任。相反地,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光辉灿烂的表现,永远是 民族艺术足以自豪的传统精华,也是后来者再创造的源泉。 (摘编 自何怀硕《熔数千年碑碣,金石铸成苦铁》 1.下面关于“书画同源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画同源论”可上溯至汉字出现之初,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兴盛,使 其得到了充分的艺术实践 B.传统画师授徒,总是先教书法,因为不通晓书法,就无法进入绘画领域, 这也印证了“书画同源论
山西省 2014 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与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绘画的“书画同源论”,从中国文字滥觞期已见端倪。宋元以降,文人画大 兴,这一艺术见解,更得到极透彻的实践。传统画师授徒,常先课以书法;不通 书法便不得进入绘画堂奥。从苏轼到赵之谦,七八百年来,书画同源的传统已发 挥得淋漓尽致。吴昌硕继承了这个传统,并把赵之谦掺以篆刻的金石味向前推进 了一大步,成为金石画派达到巅峰的画家。 “书画同源论”有没有道理?它对中国绘画发展功过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评 价?在中国绘画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种种问题应该一一研究。中国 绘画最突出的特色在线的运用,决定了它的绘画语言就必然是符号式的表现,故 其特质与书法相通。西方绘画的符号论,到底从东方绘画得到多少借鉴,吸收了 多少营养,虽然不易论断;但是西方的符号式绘画语言,要到印象派以后才发展 起来,殆无疑义。印象派诸大师受到东方的影响,是透过了“第二手”的资料—— 日本的浮世绘。十九世纪下半,日本与欧洲通商,日本手工艺品和浮世绘刻版画 受到印象主义画家的瞩目;单线平涂的东方表现方式打开了法国画家们另一双观 察万物的眼睛。其实,日本的古典文化几乎都移植自中国,这种线型的表现风格, 还是中国绘画传统的精华。视觉最精炼的符号必然是线型的形式,所以中国绘画 的形式带有概念的性格。西方的绘画在感觉的完整性上比较强烈,较缺少概念的 性格,所以西方没有“书画同源”的传统。象征主义等所凸显出来符号式的视觉 语言,在西方是创新,在中国却是老传统。 书画同源促进了中国绘画在线条运用上多元趣味的探求;书法抽象的形式美感丰 富了绘画线条的功能——线条在绘画中,一方面负担了物象描绘的功能,一方面 也展现了它独立的形式美感;书画同源也造成了万物的情态与艺术技巧,在画家 心象中得到自由的沟通。比如中国书法中“悬针垂露,奔雷坠石”、“鸿飞兽骇, 鸾舞蛇惊”等名论,显示了中国艺术家意识到万物的情状、艺术家的感受以及艺 术创造的技巧,都可彼此相感应或互相沟通。由生机活泼的自然中获得了感受, 领悟了用笔的技巧,取得了书法线条的美学根源;这些线条,在绘画中又用来表 现某些具有共同精神特质的事物。这种自由的沟通与连绵的联想,使中国书法与 绘画互相孳乳,相辅相成。中国线条的丰富和奥窔,在世界上是唯我独尊。 书画同源的传统也有某些负面影响,比如除抹杀其他绘画形式与技巧,压抑了其 他绘画的发展与创生外,也使传统中国绘画技法过分受制于书法技巧,反而成为 圭臬与缰锁。当然后者应怪罪传统画家的辗转因袭。书画同源虽然不应成为绘画 发展唯一的理论依据,后世也不必非崇奉、遵守这个法则不可,但是书画同源本 身并不负这些弊端的责任。相反地,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光辉灿烂的表现,永远是 民族艺术足以自豪的传统精华,也是后来者再创造的源泉。 (摘编 自何怀硕《熔数千年碑碣,金石铸成苦铁》) 1.下面关于“书画同源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画同源论”可上溯至汉字出现之初,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兴盛,使 其得到了充分的艺术实践。 B.传统画师授徒,总是先教书法,因为不通晓书法,就无法进入绘画领域, 这也印证了“书画同源论
C.书画同源传统经过不断实践、传承,推陈出新,可谓名家辈出,苏轼、 赵之谦、吴昌硕都是其间翘楚。 D.书画同源是基于中国的绘画语言特质与书法相通,这一语言特质是由线 的运用决定的符号式的表现。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的符号式绘画语言,到印象派以后才发展起来,而中国的符号式绘画语 言早在文字滥觞期已见端倪。 B.西方印象派诸大师是透过日本的浮世绘接受单线平涂的东方表现方式的 而这种表现方式其实根子在中国。 C.西方绘画在感觉的完整性上较强烈,但缺少概念的性格,而中国绘画的精华 是线型表现风格,概念的性格更强。 D.西方绘画象征主义等所凸显出来符号式的视觉语言,在西方是创新,而 在中国却早已是代代相传的老传统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绘画的符号论,从东方绘画得到的借鉴、吸收的营养有多少,不好论断, 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产生年代要略晚于中国,并间接受到中国绘画的影响 B.书法抽象的形式美丰富了绘画线条的功能,线条在中国绘画中兼具描绘 物象与展现独立形式美感的功能,“悬针垂露,奔雷坠石”就是其典型代表。 C.书法线条的美学根源在于艺术家对自然的感受领悟,这些线条在绘画中 可以表现某些具有共同精神特质的事物。这种沟通与联想使中国书画相辅相成 D.书画同源抹杀其他绘画形式与技巧,压抑了其他绘画的发展创生,也使 传统中国绘画过分受制于书法技巧,至于其成为圭臬与缰锁,责任在传统画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汉御史大夫虑之玄孙也。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 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赵王伦辟为掾,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及 伦篡,其党皆至大官,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东海王越辟为主簿,举贤良 不行。征东大将军苟晞檄为从事中郎。晞与越方以力争,鉴不应其召。及京师不 守,寇难锋起,鉴遂陷于陈午贼中。邑人张实先求交于鉴,鉴不许。至是,实于 午营来省鉴疾,既而卿鉴。鉴谓实曰:“相与邦壤,义不及通,何可怙乱至此邪!” 实大惭而退。午以鉴有名于世,将逼为主,鉴逃而获免。午寻溃散,鉴得归乡里 元帝初镇江左,承制假鉴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邹山。咸和初,领徐州刺史。 及祖约、苏峻反,鉴闻难,便欲率所领东赴。诏以北寇不许。未几鉴去贼密迩, 城孤粮绝,人情业业,莫有固志。设坛场,刑白马,大誓三军曰:“今主上幽危, 百姓倒悬,忠臣正士志存报国。凡我同盟,既盟之后,戮力一心,以救社稷。” 鉴登坛慷慨,三军争为用命。会舒、潭战不利,鉴与后将军郭默还丹徒,立大业 曲阿、慶亭三垒以距贼。而贼将张健来攻大业,城中乏水,郭默窘迫,遂突围而 出,三军失色。参军曹纳以为大业京口之捍,一旦不守,贼方轨而前,劝鉴退还 广陵以俟后举。鉴乃大会僚佐,责纳曰:“吾蒙先帝厚顾,荷托付之重,正复捐 躯九泉不足以报。今强寇在郊,众心危迫,君腹心之佐,而生长异端,当何以率 先义众,镇一三军邪!”将斩之,久而乃释。会峻死,大业围解。后以寝疾,上 疏逊位。疏奏,以蔡谟为鉴军司。鉴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册曰 “惟公忠亮雅正,行为世表,社稷之危,赖公以宁。谥曰文成
C.书画同源传统经过不断实践、传承,推陈出新,可谓名家辈出,苏轼、 赵之谦、吴昌硕都是其间翘楚。 D.书画同源是基于中国的绘画语言特质与书法相通,这一语言特质是由线 的运用决定的符号式的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的符号式绘画语言,到印象派以后才发展起来,而中国的符号式绘画语 言早在文字滥觞期已见端倪。 B.西方印象派诸大师是透过日本的浮世绘接受单线平涂的东方表现方式的, 而这种表现方式其实根子在中国。 C.西方绘画在感觉的完整性上较强烈,但缺少概念的性格,而中国绘画的精华 是线型表现风格,概念的性格更强。 D.西方绘画象征主义等所凸显出来符号式的视觉语言,在西方是创新,而 在中国却早已是代代相传的老传统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绘画的符号论,从东方绘画得到的借鉴、吸收的营养有多少,不好论断, 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产生年代要略晚于中国,并间接受到中国绘画的影响。 B.书法抽象的形式美丰富了绘画线条的功能,线条在中国绘画中兼具描绘 物象与展现独立形式美感的功能,“悬针垂露,奔雷坠石”就是其典型代表。 C.书法线条的美学根源在于艺术家对自然的感受领悟,这些线条在绘画中 可以表现某些具有共同精神特质的事物。这种沟通与联想使中国书画相辅相成。 D.书画同源抹杀其他绘画形式与技巧,压抑了其他绘画的发展创生,也使 传统中国绘画过分受制于书法技巧,至于其成为圭臬与缰锁,责任在传统画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汉御史大夫虑之玄孙也。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 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赵王伦辟为掾,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及 伦篡,其党皆至大官,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东海王越辟为主簿,举贤良, 不行。征东大将军苟晞檄为从事中郎。晞与越方以力争,鉴不应其召。及京师不 守,寇难锋起,鉴遂陷于陈午贼中。邑人张实先求交于鉴,鉴不许。至是,实于 午营来省鉴疾,既而卿鉴。鉴谓实曰:“相与邦壤,义不及通,何可怙乱至此邪!” 实大惭而退。午以鉴有名于世,将逼为主,鉴逃而获免。午寻溃散,鉴得归乡里。 元帝初镇江左,承制假鉴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邹山。咸和初,领徐州刺史。 及祖约、苏峻反,鉴闻难,便欲率所领东赴。诏以北寇不许。未几鉴去贼密迩, 城孤粮绝,人情业业,莫有固志。设坛场,刑白马,大誓三军曰:“今主上幽危, 百姓倒悬,忠臣正士志存报国。凡我同盟,既盟之后,戮力一心,以救社稷。” 鉴登坛慷慨,三军争为用命。会舒、潭战不利,鉴与后将军郭默还丹徒,立大业、 曲阿、庱亭三垒以距贼。而贼将张健来攻大业,城中乏水,郭默窘迫,遂突围而 出,三军失色。参军曹纳以为大业京口之捍,一旦不守,贼方轨而前,劝鉴退还 广陵以俟后举。鉴乃大会僚佐,责纳曰:“吾蒙先帝厚顾,荷托付之重,正复捐 躯九泉不足以报。今强寇在郊,众心危迫,君腹心之佐,而生长异端,当何以率 先义众,镇一三军邪!”将斩之,久而乃释。会峻死,大业围解。后以寝疾,上 疏逊位。疏奏,以蔡谟为鉴军司。鉴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册曰: “惟公忠亮雅正,行为世表,社稷之危,赖公以宁。谥曰文成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七·郗鉴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 染:沾染 B.承制假鉴龙骧将军 假:授予 C.劝鉴退还广陵以俟后举 举:行动 D.后以寝疾,上疏逊位 逊:辞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郗鉴忠诚高洁的一组是(3分) ①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 ②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 ③晞与越方以力争,鉴不应其召 ④设坛场,刑白马,大誓三军 ⑤正复捐躯九泉不足以报 ⑥将斩之,久而乃释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郗鉴博览群书,品行高洁。他曾在赵王司马伦手下任职,看到司马伦有不轨 的行迹,就称病离职而去,司马伦篡位后他依旧闭门自守。 B.郗鉴心存报国,勇于担当。在叛贼距离守城很近的危急时刻,他设坛场,杀 白马,与三军对天盟誓要挽救国家,三军争着为他效命。 C.郗鉴临危不乱,不徇私情。当大业营垒难以坚守时,郗鉴心腹参将曹纳劝其 退还广陵。郗鉴当众怒斥曹纳临危叛变,准备将他斩首示众。 D.郗鉴因病辞职,举荐后任。郗鉴后来卧病在床,所以请求辞职,在辞职表中 推举蔡谟接替他军司的职位。他死后被追封谥号为“文成”。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邑人张实先求交于鉴,鉴不许。至是,实于午营来省鉴疾,既而卿鉴。 (2)未几鉴去贼密迩,城孤粮绝,人情业业,莫有固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落叶 吴嘉纪①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注】①吴嘉纪(1613-1684),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绝意 仕途,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 8.全诗是怎样描述秋天落叶的?为什么落叶偏使白头翁“惊”呢?(5分) 9.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 《锦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七·郗鉴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 染:沾染 B.承制假鉴龙骧将军 假:授予 C.劝鉴退还广陵以俟后举 举:行动 D.后以寝疾,上疏逊位 逊:辞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郗鉴忠诚高洁的一组是(3 分) ①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 ②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 ③晞与越方以力争,鉴不应其召 ④设坛场,刑白马,大誓三军 ⑤正复捐躯九泉不足以报 ⑥将斩之,久而乃释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郗鉴博览群书,品行高洁。他曾在赵王司马伦手下任职,看到司马伦有不轨 的行迹,就称病离职而去,司马伦篡位后他依旧闭门自守。 B.郗鉴心存报国,勇于担当。在叛贼距离守城很近的危急时刻,他设坛场,杀 白马,与三军对天盟誓要挽救国家,三军争着为他效命。 C.郗鉴临危不乱,不徇私情。当大业营垒难以坚守时,郗鉴心腹参将曹纳劝其 退还广陵。郗鉴当众怒斥曹纳临危叛变,准备将他斩首示众。 D.郗鉴因病辞职,举荐后任。郗鉴后来卧病在床,所以请求辞职,在辞职表中 推举蔡谟接替他军司的职位。他死后被追封谥号为“文成”。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邑人张实先求交于鉴,鉴不许。至是,实于午营来省鉴疾,既而卿鉴。 ⑵未几鉴去贼密迩,城孤粮绝,人情业业,莫有固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8~9 题。 落叶 吴嘉纪①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注】①吴嘉纪(1613-1684),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绝意 仕途,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 8.全诗是怎样描述秋天落叶的?为什么落叶偏使白头翁“惊”呢?(5 分) 9.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浊酒一杯家万里,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⑵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 《锦瑟》) ⑶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盲厨师 〔俄国〕巴乌斯托夫斯基 冬天的傍晚,维也纳近郊一间小木屋里,一个盲眼的老人一一杜恩伯爵夫人从前 的厨师快要死了。花园里堆满了被风吹落的腐朽的树枝,一条带链的狗像主人 样奄奄一息,衰老得不能吠叫了。 几年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眼睛后,和18岁的女儿玛利亚住到这里。 小屋里只有一张床,几条跛脚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一个布满裂缝的洋磁罐 还有一架非常古旧的翼琴。 玛丽亚替父亲擦洗身子,穿上干净的衬衫,老人说:“我不能叫牧师,但死 前我要洗净自己的灵魂。 那怎样办呢?”玛丽亚问。 “到街上去,”老人说,“请求你碰到的第一个人来听临终者忏悔。他不会 拒绝。 “我们这条街这样荒凉……”玛丽亚喃喃地说,披上头巾出去了。 街上空旷无人,风把落叶吹刮得满街跑,阴霾的天空下着冰冷的雨点。 玛丽亚长久地等待着。有人沿着围墙走来,她走上去把父亲的请求说出来 “好吧,”那人说,“我不是牧师,但是也一样。 他们进了屋子。身材瘦削矮小的陌生人把淋湿的斗篷放在凳子上。烛光把他 的黑坎肩、透明的钮扣和饰有花边的衣领照得闪闪发亮。 陌生人很年轻,顽皮地摇晃着脑袋,很快把凳子移近床边 您说吧!”他说,“我不借上帝的权力,用我从事的艺术的力量,使你在 生命最后获得轻松,并卸下心灵重负。” 我干了一辈子活,直到眼瞎,”老人喃喃地说,“妻子玛尔达得了肺病 医师开了各种贵重的药,我没钱,就偷了伯爵夫人一个小小的金盘子卖了。现在 回想起心里很难受,我向女儿隐瞒着:教她不要动别人桌上一点点小东西。” “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谁为这件事吃过苦头吗?”陌生人问。 没有。”老头哭了起来,“如果知道黄金对玛尔达没有帮助,我何必偷 呢 “你叫什么名字?”陌生人问。 约翰·梅叶尔,先生。 “约翰·梅叶尔,”陌生人说,“你做的这件事不是罪过,不算是偷窃,相 反,算是你对爱情的功劳。” “阿门!”老头喃喃道。 “阿门!”陌生人重复道,“现在告诉我你最后的心愿吧!” “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我来照顾。你还希望什么?” 我想再一次看到玛尔达,就像年轻时遇见她的样子。想看见太阳,看见花 园百花齐放的春天 好吧,”陌生人站起来,走近翼琴。 突然间急速的声响在小屋内散开,仿佛千百颗玉珠被抛到地板上。 听吧,”陌生人说,“听吧,看吧! 他弹起来了。烛火的光焰在他发黑的眼睛里摇晃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盲厨师 〔俄国〕巴乌斯托夫斯基 冬天的傍晚,维也纳近郊一间小木屋里,一个盲眼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 的厨师快要死了。花园里堆满了被风吹落的腐朽的树枝,一条带链的狗像主人一 样奄奄一息,衰老得不能吠叫了。 几年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眼睛后,和 18 岁的女儿玛利亚住到这里。 小屋里只有一张床,几条跛脚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一个布满裂缝的洋磁罐, 还有一架非常古旧的翼琴。 玛丽亚替父亲擦洗身子,穿上干净的衬衫,老人说:“我不能叫牧师,但死 前我要洗净自己的灵魂。” “那怎样办呢?”玛丽亚问。 “到街上去,”老人说,“请求你碰到的第一个人来听临终者忏悔。他不会 拒绝。” “我们这条街这样荒凉……”玛丽亚喃喃地说,披上头巾出去了。 街上空旷无人,风把落叶吹刮得满街跑,阴霾的天空下着冰冷的雨点。 玛丽亚长久地等待着。有人沿着围墙走来,她走上去把父亲的请求说出来。 “好吧,”那人说,“我不是牧师,但是也一样。” 他们进了屋子。身材瘦削矮小的陌生人把淋湿的斗篷放在凳子上。烛光把他 的黑坎肩、透明的钮扣和饰有花边的衣领照得闪闪发亮。 陌生人很年轻,顽皮地摇晃着脑袋,很快把凳子移近床边。 “您说吧!”他说,“我不借上帝的权力,用我从事的艺术的力量,使你在 生命最后获得轻松,并卸下心灵重负。” “我干了一辈子活,直到眼瞎,”老人喃喃地说,“妻子玛尔达得了肺病, 医师开了各种贵重的药,我没钱,就偷了伯爵夫人一个小小的金盘子卖了。现在 回想起心里很难受,我向女儿隐瞒着:教她不要动别人桌上一点点小东西。” “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谁为这件事吃过苦头吗?”陌生人问。 “没有。”老头哭了起来,“如果知道黄金对玛尔达没有帮助,我何必偷 呢!” “你叫什么名字?”陌生人问。 “约翰•梅叶尔,先生。” “约翰•梅叶尔,”陌生人说,“你做的这件事不是罪过,不算是偷窃,相 反,算是你对爱情的功劳。” “阿门!”老头喃喃道。 “阿门!”陌生人重复道,“现在告诉我你最后的心愿吧!” “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我来照顾。你还希望什么?” “我想再一次看到玛尔达,就像年轻时遇见她的样子。想看见太阳,看见花 园百花齐放的春天。” “好吧,”陌生人站起来,走近翼琴。 突然间急速的声响在小屋内散开,仿佛千百颗玉珠被抛到地板上。 “听吧,”陌生人说,“听吧,看吧!” 他弹起来了。烛火的光焰在他发黑的眼睛里摇晃
翼琴多年来第一次放声歌唱,声音充满了小屋,响彻整个花园。那只老狗从 窝里爬出来,轻轻地摇着尾巴。 “我看见了,先生!”老人欠起身,“我看见和玛尔达相会的那天,她因为 慌乱打翻了一罐牛奶。这是冬天,在山上。天空像深蓝色玻璃般透明,玛尔达笑 了,她笑了 你看见了吧?”陌生人边弹边说,“黑色的夜变成蓝色,又成了蔚蓝;温 暖的阳光射下来,古树已开放白花。苹果树的花,像大朵的郁金香。阳光射在石 头院墙上,把墙烤暖了,冒着热气。天空更髙、更蓝、更加壮丽,一群群鸟儿从 维也纳上空飞向北方 这些我统统看见了。”老人喊了一声 翼琴更庄严地歌唱着,好像千百个人在欢呼 “先生,”玛丽亚说,“这些花不像郁金香,是苹果树,今夜才开了花。” “打开窗户吧,玛丽亚。”老人请求道 玛丽亚打开窗户。冷空气冲进来。陌生人弹奏得轻柔而缓慢。 老人倒在枕头上,贪婪地呼吸着,手在被子上摸索着。玛丽亚向他扑去。陌 生人停止了弹奏。他凝然不动地坐在翼琴旁,好像被自己的音乐迷住了 玛丽亚大叫一声。陌生站人了起来,走到床前。老人喘息着说道 我像许多年以前那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我不愿意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 去 “我叫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陌生人回答道。 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着地,深深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行礼。 当她直起身子时,老人已经去世了。朝霞在窗外显得通红,红光下呈现出铺 满了雪花的花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描写了一则感人的故事: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倾听了即将辞世的盲 厨师的心灵忏悔,并用音乐帮助他实现了最终的愿望。 B.盲厨师为了给妻子治疗肺病,偷了伯爵夫人一个小小的金盘,他一直对 女儿隐瞒着这件事,担心因为这件事让女儿看不起自己 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比如第一段就写到狗,写狗的“奄奄一息”,写狗 衰老得不能叫了”,用以衬托其主人生命垂危,即将逝去。 D.小说十分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并能在人 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文字简洁,“翼琴更庄严地歌唱着,好像千百个人在欢呼”,看似 简单的两句话,却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出莫扎特琴技的高超 (2)小说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莫扎特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盲厨师灵魂上有瑕疵,但最终获得了真善美的回归。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学问与情怀
翼琴多年来第一次放声歌唱,声音充满了小屋,响彻整个花园。那只老狗从 窝里爬出来,轻轻地摇着尾巴。 “我看见了,先生!”老人欠起身,“我看见和玛尔达相会的那天,她因为 慌乱打翻了一罐牛奶。这是冬天,在山上。天空像深蓝色玻璃般透明,玛尔达笑 了,她笑了。” “你看见了吧?”陌生人边弹边说,“黑色的夜变成蓝色,又成了蔚蓝;温 暖的阳光射下来,古树已开放白花。苹果树的花,像大朵的郁金香。阳光射在石 头院墙上,把墙烤暖了,冒着热气。天空更高、更蓝、更加壮丽,一群群鸟儿从 维也纳上空飞向北方。” “这些我统统看见了。”老人喊了一声。 翼琴更庄严地歌唱着,好像千百个人在欢呼。 “先生,”玛丽亚说,“这些花不像郁金香,是苹果树,今夜才开了花。” “打开窗户吧,玛丽亚。”老人请求道。 玛丽亚打开窗户。冷空气冲进来。陌生人弹奏得轻柔而缓慢。 老人倒在枕头上,贪婪地呼吸着,手在被子上摸索着。玛丽亚向他扑去。陌 生人停止了弹奏。他凝然不动地坐在翼琴旁,好像被自己的音乐迷住了。 玛丽亚大叫一声。陌生站人了起来,走到床前。老人喘息着说道: “我像许多年以前那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我不愿意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 去!” “我叫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陌生人回答道。 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着地,深深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行礼。 当她直起身子时,老人已经去世了。朝霞在窗外显得通红,红光下呈现出铺 满了雪花的花 园。 (有删改) ⑴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描写了一则感人的故事: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倾听了即将辞世的盲 厨师的心灵忏悔,并用音乐帮助他实现了最终的愿望。 B.盲厨师为了给妻子治疗肺病,偷了伯爵夫人一个小小的金盘,他一直对 女儿隐瞒着这件事,担心因为这件事让女儿看不起自己。 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比如第一段就写到狗,写狗的“奄奄一息”,写狗 “衰老得不能叫了”,用以衬托其主人生命垂危,即将逝去。 D.小说十分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并能在人 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文字简洁,“翼琴更庄严地歌唱着,好像千百个人在欢呼”,看似 简单的两句话,却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出莫扎特琴技的高超。 ⑵小说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⑶小说中的莫扎特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⑷有人说盲厨师灵魂上有瑕疵,但最终获得了真善美的回归。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学问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