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考查内容:以必修一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课为主)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shuo) 挥斥方遒(qiu)惆怅(chang)百舸争流(ge) B.(chi chu)哀怨彷徨(pang)商榷(que)忸怩不安(ni) C.烙(luo)印冰屑悉索(xie)火钵(bo) 凝重隽永(juan) D.悲怆(chuang)浪遏飞舟(e)糯米(nuo)矫健有力jiao 2.下列词或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激浊扬清磅礴五岭逶迤 B.碣石含蓄隐诲相清澈晶莹 C.急燥中流击楫篙草意趣盎然 D.通辑战战兢兢邂逅苦闷诅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 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曾经是一位屡立战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造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 重彩的一笔。 D.市场新闻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 时要谨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 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事训练并重、院 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个复杂的过程,它永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D.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 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 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90 分钟) (考查内容:以必修一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课为主) 第Ⅰ卷(选择题,共 20 分)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溯.(shuò) 挥斥方遒.(qiú) 惆怅.(chànɡ) 百舸.争流(ɡě) B.彳亍..(chí chú) 哀怨彷.徨(pánɡ) 商榷.(què) 忸怩.不安(ní) C.烙.(luò)印 冰屑.悉索(xiè) 火钵.(bō) 凝重隽.永(juàn) D.悲怆.(chuàng) 浪遏.飞舟(è) 糯.米(nuò) 矫.健有力(jiǎo) 2.下列词或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寥廓 激浊扬清 磅礴 五岭逶迤 B.碣石 含蓄隐诲 竟相 清澈晶莹 C.急燥 中流击楫 篙草 意趣盎然 D.通辑 战战兢兢 邂逅 苦闷诅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从漫无边际 ....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 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 ....中,他了解到父亲曾经是一位屡立战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 44 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造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 重彩..的一笔。 D.市场新闻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 ....,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 时要谨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 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事训练并重、院 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个复杂的过程,它永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D. 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 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二、阅读下文,完成 5--8 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B.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D.又欲肆其西封 (进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阙秦以利晋 B.夫晋,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夜缒而出 又前而为歌曰 D.以其无礼于晋 吾其还也 7.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亦去之 D.吾不能早用子 8.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 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深明大义,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去劝说秦师。 C.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终于说服了秦伯,表现了他 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烛之武说退秦师后,子犯建议晋文公攻打郑国晋文公不同意,最后率军回国。 三、阅读下文,完成9-10题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大怒:“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 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君人:君主。②涓人:宦官。③安事:何用 9.下列选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花费)B.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尚且) C.涓人对曰(回答)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市场) 10.与下列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A.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越国以鄙远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 B. 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D. 又欲肆.其西封 (进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 阙秦以.利晋 B.夫晋,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夜缒而.出 又前而.为歌曰 D.以其.无礼于晋 吾其.还也 7.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亦去.之 D.吾不能..早用子 8.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 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深明大义,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去劝说秦师。 C.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终于说服了秦伯,表现了他 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烛之武说退秦师后,子犯建议晋文公攻打郑国,晋文公不同意,最后率军回国。 三、阅读下文,完成 9-10 题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2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3死马 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 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1 君人:君主。○2 涓人:宦官。○3 安事:何用 9.下列选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花费) B.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尚且) C. 涓人对.曰(回答) D.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市场) 10.与下列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A.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越国以.鄙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分) 请把第I卷的答案填在下表中 题号 2345678910 答案 四、(21分) 11.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2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4分)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4分) (3)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一片槐树叶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呦,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贵、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 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13.任意选择A或B组补写出语句的空缺部分(共5分) A组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分) 请把第Ⅰ卷的答案填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四、(21 分) 11.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2 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4 分)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4 分) (3)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4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呦,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贵、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 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13.任意选择 A 或 B 组补写出语句的空缺部分(共 5 分) A 组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在雨 中哀怨,哀怨有彷徨。 (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B组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 光,丁香般的惆怅。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我的心头荡漾。 五、(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 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 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集体性与部分之 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 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在以后多次说的,“假 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 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 “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 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 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办,主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 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 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 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 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 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 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 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 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 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 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 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 ,在雨 中哀怨,哀怨有彷徨。 (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 B 组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 光,丁香般的惆怅。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在我的心头荡漾。 五、(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 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 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集体性与部分之 间的联系。 1945 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 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在以后多次说的,“假 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 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 “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 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 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办,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 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 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 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 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 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 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 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 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 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 年 3 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 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 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 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
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 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 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 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 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 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 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 去较量。1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 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 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 ”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 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 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 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 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 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 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15.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 析(6分) 16.“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 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 谈你的看法。(8分)
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 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 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 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 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 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 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 去较量。 l982 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 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 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 "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 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 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 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 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 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 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15.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 析(6 分) 16.“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 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 谈你的看法。(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