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必须逆流而上 田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迎来了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三位艺术巨匠的系列展览。 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在花鸟、山水、人物三科上最有代表性的画家, 是人们了解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对于当代独特意义的窗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对于 构建中国美术现代性也有着更为现实的启迪意义。 当下中国画面临怎样的处境?当代中国画的真实生存状态成为各方专家争议的 焦点。作为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观念和形式的影响,如 何彰显中国精神?专家认为,正本清源成为当务之急。 对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怎样深入研究、继承和弘扬,始终是伴随着中国水墨发展的 重要话题,尤其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画艺术的话语权,更是每位艺术家 面临的挑战。其实关于中国画笔墨的思考和讨论从未间断。对水墨艺术从观念、 形式、材料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实践进行梳理和呈现,是能够把握时代脉 搏的重要文化举措。 中国画的弘扬拓新首先需要的是根基,是了解其传统精义。我们今天对中国画的 理解要深入,对于创新要有深厚的根基。总结前人的经验,总结的不仅仅是技法, 而且是标准与高度,是特质与精髓,从中了解历史的演变,艺术变化的动因与脉 络;找出一个画家成功的艺术规律与这个画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 我们对本民族的自信心。 笔墨是活的笔墨,中国画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接受着来自时代变迁的改变。 历经数千年的文化形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自我革新精神展现了中国画的开 放与包容。我们在尊崇笔墨趣味的同时,也看到水墨所展现出的多样含义。在发 生变化的新的艺术观念影响下,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在发 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笔墨不是简单的材质,它体现的是民族的哲思 文脉,是民族丰富的文化承载。这也是其以东方美学的面貌为世界艺坛所作出的 贡献,更是让中国的文化根源、文化精神活在今天的根本。我们有没有胸怀去接 受今天发生变化的新水墨形式,寻求水墨的时代转型与发展,关键是能否认识到 水墨作为传达方式与媒介的开放性。每个艺术家都会受到传统的影响,从中汲取 创作养分,但是最终的艺术创造,还是取决于个人对生命体验的直觉感受以及对 文化的思考。创作需要真正走进传统,同时走进自己的内心。这貌似两个不同的 方向,最终会走成一个圓,让传统艺术的永恒精神与自己内在的真性照面。 “水墨当随时代”的进步,以及使水墨成为民族传统的文化身份得到世界艺术的 普遍认同,需要的是艺术家借助水墨这一媒介再现现实精神生活,展现创造精神 和文化活力。艺术家的个性、才华和思想获得自由展现,关键在于如何艺术地表 现当代中国现实的深度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特质,而不是将水墨视为民族固有 的艺术符号,把水墨材料直接当做“文化图腾”,变相为一种程式化的风格,丧 失艺术发展所需的精神原动力。 1.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潘天寿、李可染、黄胄是中国画最有代表性的画家
山西省 2012 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艺术必须逆流而上 田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迎来了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三位艺术巨匠的系列展览。 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在花鸟、山水、人物三科上最有代表性的画家, 是人们了解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对于当代独特意义的窗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对于 构建中国美术现代性也有着更为现实的启迪意义。 当下中国画面临怎样的处境?当代中国画的真实生存状态成为各方专家争议的 焦点。作为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观念和形式的影响,如 何彰显中国精神?专家认为,正本清源成为当务之急。 对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怎样深入研究、继承和弘扬,始终是伴随着中国水墨发展的 重要话题,尤其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画艺术的话语权,更是每位艺术家 面临的挑战。其实关于中国画笔墨的思考和讨论从未间断。对水墨艺术从观念、 形式、材料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实践进行梳理和呈现,是能够把握时代脉 搏的重要文化举措。 中国画的弘扬拓新首先需要的是根基,是了解其传统精义。我们今天对中国画的 理解要深入,对于创新要有深厚的根基。总结前人的经验,总结的不仅仅是技法, 而且是标准与高度,是特质与精髓,从中了解历史的演变,艺术变化的动因与脉 络;找出一个画家成功的艺术规律与这个画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 我们对本民族的自信心。 笔墨是活的笔墨,中国画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接受着来自时代变迁的改变。 历经数千年的文化形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自我革新精神展现了中国画的开 放与包容。我们在尊崇笔墨趣味的同时,也看到水墨所展现出的多样含义。在发 生变化的新的艺术观念影响下,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在发 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笔墨不是简单的材质,它体现的是民族的哲思 文脉,是民族丰富的文化承载。这也是其以东方美学的面貌为世界艺坛所作出的 贡献,更是让中国的文化根源、文化精神活在今天的根本。我们有没有胸怀去接 受今天发生变化的新水墨形式,寻求水墨的时代转型与发展,关键是能否认识到 水墨作为传达方式与媒介的开放性。每个艺术家都会受到传统的影响,从中汲取 创作养分,但是最终的艺术创造,还是取决于个人对生命体验的直觉感受以及对 文化的思考。创作需要真正走进传统,同时走进自己的内心。这貌似两个不同的 方向,最终会走成一个圓,让传统艺术的永恒精神与自己内在的真性照面。 “水墨当随时代”的进步,以及使水墨成为民族传统的文化身份得到世界艺术的 普遍认同,需要的是艺术家借助水墨这一媒介再现现实精神生活,展现创造精神 和文化活力。艺术家的个性、才华和思想获得自由展现,关键在于如何艺术地表 现当代中国现实的深度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特质,而不是将水墨视为民族固有 的艺术符号,把水墨材料直接当做“文化图腾”,变相为一种程式化的风格,丧 失艺术发展所需的精神原动力。 1. 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潘天寿、李可染、黄胄是中国画最有代表性的画家
B.受西方绘画诸多的影响,中国画的现实处境不乐观。 、 C.中国画需要弘扬拓新,就需要了解中国画传统精义。 D.中国画开放且包容,数千年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要取得中国画的话语权,就要在中国画中彰显中 国精神,正本清源是当务之急。 B.对优秀传统的深入研究、继承和弘扬,是中国水墨发展绕不过的话题,也是 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文化举措。 C.中国笔墨展现了东方美学的面貌,它所体现的哲思文脉是中国的文化根源、 文化精神得以存活的根本保证。 D.水墨也应展现活力,与时俱进,我们不能将其固定化、程式化,否则,艺术 发展就会丧失所需的精神原动力。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不仅是人们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对当代独特意义的窗 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构建中国美术现代性也有着更为现实的启迪意义。 B.找出一个画家成功的艺术规律与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可以增强我们的民 族自信心,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演变、艺术变化的动因与脉络的途径 C.艺术家要想让传统艺术的永恒精神与自己内在的真性照面,不仅要从传统中 汲取养分,更要将个人对生命体验的直觉感受以及对文化的思考融入到作品中。 D.艺术家要完成让水墨走向世界并得到世界艺术普遍认同的重任,关键就在于 将当代中国现实的深度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特质艺术地表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子通》1,沂州承人。少贫,以渔猎为生。居其乡,见班白负戴,必代之,家 有余,则以赒人,而喜报仇。 隋大业末,长白山贼左才相自号博山公,子通依之,以武力雄其间。乡人有陷贼 者,子通专经护之。方是时,群盗暴忍,独子通仁爱,归者遂多,不半岁,有徒 万人。才相畏忌,子通乃引众度淮,与杜伏威合。为隋将来整所破,奔海陵,得 众二万,自称将军。大业十一年僭号楚王。 宇文化及杀炀帝,以右御卫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已而棱降,高祖授以总管,即 守其郡。子通攻棱,棱穷,乞师于沈法兴杜伏威。伏威自将屯清流,法兴遣子 纶屯扬子,间数十里。子通纳言毛文深请募吴人诈为法兴兵夜袭伏威,二人遂 交恶,无敢先战者。子通得悉力取江都,遂据之,棱奔而免。子通僭即皇帝位, 国号吴,建元明政。齐贼乐伯通先为化及守丹阳即以众万余降之,子通用为尚 书左仆射。又败法兴兵,遂取晋陵,以法兴所署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典文檄, 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司礼乐,由是江南士人多归之会伏威命辅公柘拔丹阳, 进屯溧水,子通战败,粮且尽,弃江都,保京口,伏威尽得其地。俄东走太湖, 集散兵二万人,复张,袭法兴吴郡,破之。据余杭。东举会稽,南距岭,西抵宣 城,北太湖,悉有之。 武德四年,伏威遣将王雄诞讨子通。战苏州,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傅城。子 通穷,乃降,伏威受之,并乐伯通送京师。高祖薄其罪,赐宅区、田五顷,赉 予颇厚。及伏威来朝,子通语伯通曰:“东南未靖,而伏威来。我故真多在江外, 若收之,可建大功。”遂皆亡。及蓝田,为关吏所获,并伏诛
B. 受西方绘画诸多的影响,中国画的现实处境不乐观。 C. 中国画需要弘扬拓新,就需要了解中国画传统精义。 D. 中国画开放且包容,数千年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要取得中国画的话语权,就要在中国画中彰显中 国精神,正本清源是当务之急。 B. 对优秀传统的深入研究、继承和弘扬,是中国水墨发展绕不过的话题,也是 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文化举措。 C. 中国笔墨展现了东方美学的面貌,它所体现的哲思文脉是中国的文化根源、 文化精神得以存活的根本保证。 D. 水墨也应展现活力,与时倶进,我们不能将其固定化、程式化,否则,艺术 发展就会丧失所需的精神原动力。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不仅是人们了解 20 世纪中国美术对当代独特意义的窗 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构建中国美术现代性也有着更为现实的启迪意义。 B. 找出一个画家成功的艺术规律与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可以增强我们的民 族自信心,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演变、艺术变化的动因与脉络的途径。 C. 艺术家要想让传统艺术的永恒精神与自己内在的真性照面,不仅要从传统中 汲取养分,更要将个人对生命体验的直觉感受以及对文化的思考融入到作品中。 D. 艺术家要完成让水墨走向世界并得到世界艺术普遍认同的重任,关键就在于 将当代中国现实的深度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特质艺术地表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子通》[注],沂州承人。少贫,以渔猎为生。居其乡,见班白负戴,必代之,家 有余,则以赒人,而喜报仇。 隋大业末,长白山贼左才相自号博山公,子通依之,以武力雄其间。乡人有陷贼 者,子通专经护之。方是时,群盗暴忍,独子通仁爱,归者遂多,不半岁,有徒 万人。才相畏忌,子通乃引众度淮,与杜伏威合。为隋将来整所破,奔海陵,得 众二万,自称将军。大业十一年僭号楚王。 宇文化及杀炀帝,以右御卫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已而棱降,高祖授以总管,即 守其郡。子通攻棱,棱穷,乞师于沈法兴、杜伏威。伏威自将屯清流,法兴遣子 纶屯扬子,间数十里。子通纳言毛文深请_募吴人诈为法兴兵夜袭伏威,二人遂 交恶,无敢先战者。子通得悉力取江都,遂据之,棱奔而免。子通僭即皇帝位, 国号吴,建元明政。齐贼乐伯通先为化及守丹阳,即以众万余降之,子通用为尚 书左仆射。又败法兴兵,遂取晋陵,以法兴所署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典文檄, 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司礼乐,由是江南士人多归之。会伏威命辅公柘拔丹阳, 进屯溧水,子通战败,粮且尽,弃江都,保京口,伏威尽得其地。俄东走太湖, 集散兵二万人,复张,袭法兴吴郡,破之。据余杭。东举会稽,南距岭,西抵宣 城,北太湖,悉有之。 武德四年,伏威遣将王雄诞讨子通。战苏州,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傅城。子 通穷,乃降,伏威受之,并乐伯通送京师。高祖薄其罪,赐宅一区、田五顷,赉 予颇厚。及伏威来朝,子通语伯通曰:“东南未靖,而伏威来。我故真多在江外, 若收之,可建大功。”遂皆亡。及蓝田,为关吏所获,并伏诛
(节选自《新唐书·李子通传》) [注]李子通:隋末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有余,则以赒人 赒:救济 B.子通攻棱,棱穷 穷:困窘 C.子通僭即皇帝位 僭:越分 D.高祖薄其罪 薄:轻视 5.以下各组妨子中,全都表明李子通“仁爱”的一组是(3分) ①见班白负戴,必代之②而喜报仇③子通依之,以武力雄其间④乡人有陷贼者, 子通专经护之⑤归者遂多,不半岁,有徒万人⑥奔海陵,得众二万 A.①③⑥ B.①④⑤ C .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朝末年,左才相在长白山起兵,李子通前往投靠李子通为人仁厚日益受 人尊崇,实力大增,被左才相猜忌,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B.陈棱任江都太守时,归顺唐高祖李渊,李渊仍任命他镇守江都。在李子通的 强攻下,陈棱兵败,求救未果,仓皇逃跑才得以幸免。 C.李子通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尊重文化。建立政权后,设内史,重礼乐,赢得 了江南士人的归顺,只是兵力太微薄,导致王业难成。 D.乐伯通守丹阳被李子通战败,不得已投降,后又随李子通投降高祖。李子通 不甘人下,鼓动乐伯通逃跑再起风云,结果两人被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通纳言毛文深请募吴人诈为法兴兵夜袭伏威,二人遂交恶,无敢先战者。 (5分) (2)东南未靖,而伏威来。我故兵多在江外,若收之,可建大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H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作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8.诗的前四句是如何照应诗题“春日”的?有什么作用?(5分) 9.分析全诗,说说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述 而》) (2)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3)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节选自《新唐书•李子通传》) [注]李子通:隋末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家有余,则以赒人 赒:救济 B. 子通攻棱,棱穷 穷:困窘 C. 子通僭即皇帝位 僭:越分 D. 高祖薄其罪 薄:轻视 5. 以下各组妨子中,全都表明李子通“仁爱”的一组是(3 分) ①见班白负戴,必代之②而喜报仇③子通依之,以武力雄其间④乡人有陷贼者, 子通专经护之⑤归者遂多,不半岁,有徒万人⑥奔海陵,得众二万 A.①③⑥ B.①④⑤ C .②③⑤ D.②④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隋朝末年,左才相在长白山起兵,李子通前往投靠。李子通为人仁厚日益受 人尊崇,实力大增,被左才相猜忌,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B. 陈棱任江都太守时,归顺唐高祖李渊,李渊仍任命他镇守江都。在李子通的 强攻下,陈棱兵败,求救未果,仓皇逃跑才得以幸免。 C. 李子通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尊重文化。建立政权后,设内史,重礼乐,赢得 了江南士人的归顺,只是兵力太微薄,导致王业难成。 D. 乐伯通守丹阳被李子通战败,不得已投降,后又随李子通投降高祖。李子通 不甘人下,鼓动乐伯通逃跑再起风云,结果两人被诛。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子通纳言毛文深请募吴人诈为法兴兵夜袭伏威,二人遂交恶,无敢先战者。 (5 分) (2) 东南未靖,而伏威来。我故兵多在江外,若收之,可建大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H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作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8. 诗的前四句是如何照应诗题“春日”的?有什么作用?(5 分) 9. 分析全诗,说说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 , ________ ,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 而》) (2) 锲而舍之,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 (《荀子•劝学》) (3) 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 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分) 人生最美好的一步棋 张以进 杰克和杰森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老家在山区兄弟俩出生时,由于家境贫寒,父 母把杰森送给了城里的一位亲威收养。虽然两家人彼此之间也经常往来,但是, 父母发现,不知是条件关系还是别的原因杰森胆大泼辣,敢作敢为;而杰克却 显得生性内向,办事有点缩手缩脚。好在两个人都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巧的是居 然是同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 这天,天气阴沉沉的,杰克有点感冒,杰森就陪他去医院。去医院必须经过一个 公园,两人在抄小路进入公园时,杰克突然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他连忙拉 着杰森的手蹲了下来,低声说:“杰森,快看,是帕桑总理。” “你发什么神经啊,总理在这里能让我们这样靠近吗?”杰森不以为然地说。可 当他们再次仔细看那个熟悉的身影时,两人都确定这个人就是经常出现在电视里 的帕桑总理。两人与总理之间的距离似乎不到30米,总理和几位官员坐在公园 °,, 的小凉亭下,正商量什么事。两人想,总理办完事后,一定会从他们旁边这条路 返回。因此,杰克和杰森决定再等上几分钟,那样可以更贴近地看到总理。 果然,不到半个小时,帕桑总理站了起来,他向路这边走过来。看到总理走了过 来,杰克和杰森有点不知所措,杰克更是腼腆地低下了头。总理走到杰克面前, 看了看杰克,然后用手托起杰克胸前的校徽说:“是大学生啊。”这时的杰克, 不知是激动还是腼腆,竟然傻乎乎地看着总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而杰森却向 前踏了一步,伸出双手说:“总理,您好。”帕桑总理拉着杰森的手说:“大学 生在学校里要好好读书,多学知识,你们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杰森听 了连连点头说:“谢谢总理的关心。” 第二天,多家报刊的头版刊登了帕桑总理与杰森握手的大幅照片,许多报刊电台 得知消息后也派记者前来,对杰森进行专题采访。一夜之间,杰森成了家喻户晓 的名人,学校也把帕桑总理握手杰森的照片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收藏保存到档 案馆里。这时候,很多校友惋惜地对杰克说:“你错过了这样好的成名机会,真 是可惜,但你可以补救啊。你要立刻拿起笔,将你见到帕桑总理的情形写成回忆 文章,送到报社去发表,这样也可以给你自己增加知名度。”杰克听了建议,可 提笔写文章的时候却又无从下笔,这件事就慢慢搁置下来。[来源:学科网] 杰森成名以后,大学一毕业就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不久就被一位富商的女儿看中, 进了名门豪宅;而杰克却被分配到山区一所学校,当了一名老师。艰苦的工作之 余,杰克常常思考着,当年如果自己能跨出那一大步,说不定杰森的一切就是他 的,他的人生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默默无闻,也许他确实错过了人生最好的一步 棋。可是回头一想,这样的思考又有什么意义呢?渐渐地,杰克放弃了那种毫无 意义的思考,开始脚踏实地地工作。 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几年,杰克钻研教学,热爱学生,成了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园丁, 由于他教学成绩突出,教研成果斐然,他获得了全国教育突出贡献奖,在全国教 育表彰大会上,他受到了帕桑总理的表彰这一次,他大踏步地走到帕桑总理面 前,向总理问好,总理向他颁奖和祝贺的照片,第二天就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 他受到的表彰和获得的荣誉成为他就读过大学的骄傲,学校特地为他塑造了一尊 雕像,激励前来学习的学生。而这个时候,杰森自费出版了一本作品集,他把帕 桑总理与他的合影和一些不断回忆那次难忘经历的文章收集在一起,这本作品集 寄给了他所认识的每一个人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¾分) 人生最美好旳一步棋 张以进 杰克和杰森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老家在山区。兄弟俩出生时,由于家境贫寒,父 母把杰森送给了城里的一位亲威收养。虽然两家人彼此之间也经常往来,但是, 父母发现,不知是条件关系还是别的原因,杰森胆大泼辣,敢作敢为;而杰克却 显得生性内向,办事有点缩手缩脚。好在两个人都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巧的是居 然是同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 这天,天气阴沉沉的,杰克有点感冒,杰森就陪他去医院。去医院必须经过一个 公园,两人在抄小路进入公园时,杰克突然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他连忙拉 着杰森的手蹲了下来,低声说:“杰森,快看,是帕桑总理。” “你发什么神经啊,总理在这里能让我们这样靠近吗?”杰森不以为然地说。可 当他们再次仔细看那个熟悉的身影时,两人都确定这个人就是经常出现在电视里 的帕桑总理。两人与总理之间的距离似乎不到 30 米,总理和几位官员坐在公园 的小凉亭下,正商量什么事。两人想,总理办完事后,一定会从他们旁边这条路 返回。因此,杰克和杰森决定再等上几分钟,那样可以更贴近地看到总理。 果然,不到半个小时,帕桑总理站了起来,他向路这边走过来。看到总理走了过 来,杰克和杰森有点不知所措,杰克更是腼腆地低下了头。总理走到杰克面前, 看了看杰克,然后用手托起杰克胸前的校徽说:“是大学生啊。”这时的杰克, 不知是激动还是腼腆,竟然傻乎乎地看着总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而杰森却向 前踏了一步,伸出双手说:“总理,您好。”帕桑总理拉着杰森的手说:“ 大学 生在学校里要好好读书,多学知识,你们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杰森听 了连连点头说:“谢谢总理的关心。” 第二天,多家报刊的头版刊登了帕桑总理与杰森握手的大幅照片,许多报刊电台 得知消息后也派记者前来,对杰森进行专题采访。一夜之间,杰森成了家喻户晓 的名人,学校也把帕桑总理握手杰森的照片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收藏保存到档 案馆里。这时候,很多校友惋惜地对杰克说:“你错过了这样好的成名机会,真 是可惜,但你可以补救啊。你要立刻拿起笔,将你见到帕桑总理的情形写成回忆 文章,送到报社去发表,这样也可以给你自己增加知名度。”杰克听了建议,可 提笔写文章的时候却又无从下笔,这件事就慢慢搁置下来。[来源:学科网] 杰森成名以后,大学一毕业就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不久就被一位富商的女儿看中, 进了名门豪宅;而杰克却被分配到山区一所学校,当了一名老师。艰苦的工作之 余,杰克常常思考着,当年如果自己能跨出那一大步,说不定杰森的一切就是他 的,他的人生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默默无闻,也许他确实错过了人生最好的一步 棋。可是回头一想,这样的思考又有什么意义呢?渐渐地,杰克放弃了那种毫无 意义的思考,开始脚踏实地地工作。 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几年,杰克钻研教学,热爱学生,成了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园丁, 由于他教学成绩突出,教研成果斐然,他获得了全国教育突出贡献奖,在全国教 育表彰大会上,他受到了帕桑总理的表彰。这一次,他大踏步地走到帕桑总理面 前,向总理问好,总理向他颁奖和祝贺的照片,第二天就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 他受到的表彰和获得的荣誉成为他就读过大学的骄傲,学校特地为他塑造了一尊 雕像,激励前来学习的学生。而这个时候,杰森自费出版了一本作品集,他把帕 桑总理与他的合影和一些不断回忆那次难忘经历的文章收集在一起,这本作品集 寄给了他所认识的每一个人
百年以后,一位历史学家在整理档案时,偶然翻到了帕桑总理与杰森的那张照片, 他在那里凝视了片刻,很快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而在杰克的那尊雕像前,他却凝 视了很久很久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兄弟俩偶遇总理时,杰森敢大胆向前踏了一步,伸出双手与总理握手问好; 而杰克竟然傻乎乎地看着总理,失去了一次成为名人的机会。 B.杰克和杰森这对双胞胎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都考进同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 都得到总理的祝贺,与总理合照的照片第二天都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 C.小说灵活地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表现了杰克腼腆内向,办事有 点缩手缩脚的性格特征,这为下文杰克脚踏实地地工作作了铺垫。 D.校友建议杰克将见到帕桑总理的情形写成回忆文章,杰克却搁置了,这既与 杰森不断写回忆那次难忘经历的文章相呼应,又使故事情节跌岩起伏。 E.小说通过叙写杰克和杰森这对双胞胎兄弟向总理握手问好而成为名人的故 事,为读者指明了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启发读者要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机遇。 (2)小说中杰森和杰克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如果去掉,对小说的主题有什么影 响?《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分) 解不开乡土情结的农民作家 杨占平 全国解放后,赵树理进了北京。古都北京文化氛围浓厚,各路人才聚集,让赵树 理这个太行山里来的农民大作家,既感到新奇,又有些不适应。他特意穿上了一 身干部服,摘掉多年爱戴的毡帽。可是,他说话浓重的晋东南口音,他待人处事 的方式,却无法脱去乡村味。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文人圈的清谈阔论,让他常常 产生困惑。在此期间,他对组织大众文艺创作产生兴趣,多方奔走,发起成立了 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担任主席,吸收了京剧名家梅兰芳、马连良、荀慧 生和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等加入;他创办了通俗化杂志《说说唱唱》,专门发表 大众化作品,发现和培养出陈登科等一批青年作者。 但是,虽然身在北京,按说应当享受城市相对安逸的生活了。可他骨子里流着的 农民血液,让他无法与城市融汇。他关注的仍然是农村的状态和农民的生活。从 1949年进京,到1965年举家迁回山西,15年的时间里,他有一多半是在晋东南 农村生活的。他跟农民们吃住在一起,如鱼得水般愉快。他把自己当作农民中的 一员,操心庄稼收成好坏,研究农业政策的实施,帮助农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他选摔这种方式,一方面是为了体验生活,获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是要同农民 一道,寻找过好日子的途径,让农民能尽快从千百年的贫穷落后中摆脱出来。因 而,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充当农民的代言人时时处处维护农民的利益。 对58年的“大跃进”,赵树理实在是看不懂各地频频放“卫星”,“人有多 大胆,地有多大产”式的豪言壮语比比皆是听到如此宣传,他不禁产生了疑问 农村真的就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他决定马上去实地看看随后便匆匆去了山西阳 城县,挂职担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在县里的几天中,他先去了自己的老家尉迟村,看到的是大办集体食堂,全村人 吃一锅饭的景象,村支书跟赵树理说:“起先我们也不想办,觉着众口难调
百年以后,一位历史学家在整理档案时,偶然翻到了帕桑总理与杰森的那张照片, 他在那里凝视了片刻,很快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而在杰克的那尊雕像前,他却凝 视了很久很久……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在兄弟俩偶遇总理时,杰森敢大胆向前踏了一步,伸出双手与总理握手问好; 而杰克竟然傻乎乎地看着总理,失去了一次成为名人的机会。 B. 杰克和杰森这对双胞胎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都考进同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 都得到总理的祝贺,与总理合照的照片第二天都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 C. 小说灵活地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表现了杰克腼腆内向,办事有 点缩手缩脚的性格特征,这为下文杰克脚踏实地地工作作了铺垫。 D. 校友建议杰克将见到帕桑总理的情形写成回忆文章,杰克却搁置了,这既与 杰森不断写回忆那次难忘经历的文章相呼应,又使故事情节跌岩起伏。 E. 小说通过叙写杰克和杰森这对双胞胎兄弟向总理握手问好而成为名人的故 事,为读者指明了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启发读者要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机遇。 (2) 小说中杰森和杰克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3) 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4) 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如果去掉,对小说的主题有什么影 响?《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¾分) 解不开乡土情结旳农民作家 杨占平 全国解放后,赵树理进了北京。古都北京文化氛围浓厚,各路人才聚集,让赵树 理这个太行山里来的农民大作家,既感到新奇,又有些不适应。他特意穿上了一 身干部服,摘掉多年爱戴的毡帽。可是,他说话浓重的晋东南口音,他待人处事 的方式,却无法脱去乡村味。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文人圏的清谈阔论,让他常常 产生困惑。在此期间,他对组织大众文艺创作产生兴趣,多方奔走,发起成立了 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担任主席,吸收了京剧名家梅兰芳、马连良、荀慧 生和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等加入;他创办了通俗化杂志《说说唱唱》,专门发表 大众化作品,发现和培养出陈登科等一批青年作者。 但是,虽然身在北京,按说应当享受城市相对安逸的生活了。可他骨子里流着的 农民血液,让他无法与城市融汇。他关注的仍然是农村的状态和农民的生活。从 1949 年进京,到 1965 年举家迁回山西,15 年的时间里,他有一多半是在晋东南 农村生活的。他跟农民们吃住在一起,如鱼得水般愉快。他把自己当作农民中的 一员,操心庄稼收成好坏,研究农业政策的实施,帮助农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他选摔这种方式,一方面是为了体验生活,获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是要同农民 一道,寻找过好日子的途径,让农民能尽快从千百年的贫穷落后中摆脱出来。因 而,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充当农民的代言人,时时处处维护农民的利益。 对 58 年的“大跃进”,赵树理实在是看不懂。各地频频放“卫星”,“人有多 大胆,地有多大产”式的豪言壮语比比皆是。听到如此宣传,他不禁产生了疑问: 农村真的就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他决定马上去实地看看。随后便匆匆去了山西阳 城县,挂职担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在县里的几天中,他先去了自己的老家尉迟村,看到的是大办集体食堂,全村人 吃一锅饭的景象,村支书跟赵树理说:“起先我们也不想办,觉着众口难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