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典型人物的参观、访问、调查和 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其途径包括有榜样法、比较法、 形象感染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见贤思齐”,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之一。榜样法能够使受教育者置身于其中,清除思想定势的干扰,提髙受教育 者的自我评价能力;比较是认识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有效方法。俗话说,不 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对典型实践的科学比较,有助于受教育者更加全 面、更加深刻、更加具体地认识其特点和属性。比较方法也是人们进行自我认 识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形象感染法就是通过社会实践或艺术的典型 形象,用情感来感染教育人们,能给人们以真实可信的感觉,形式活泼,容易 为受教育者所接受。通过这些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就能有效地消除教育者、受 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理论说服力。反之,如果仅将教 育限于课堂和空头的说教,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就无法满足受教育 者的心理需要,也无法唤起情感上的共鸣,使理论苍白,教育乏力。 设置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关键是要搞好“走出去,请进来”,把握目的性 和时机意识。首先,情境设置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典型实践场景和内容的选 择必须与教育内容目标一致。教育者要做好教育前的准备和典型实践现场的调 查研究,尽量将受教育者带入信息密集、场景集中、干扰少的氛围之中,这样 才能使情感凝聚有力,震撼人心。其次,情境设置要把握好时空原则,做到因 时制宜、因地制宜。一方面要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出发,从整体上把握思想 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注重教育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不要任意随机设置情境 否则达不到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教育者要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把情境设置和 客观情况结合起来,形成最佳教育契机。再次,在典型实践中,目光要远近结 合,大小结合。既要看到离身边远的典型,也要留意身边的典型,既要重视影 响大的典型,同时也该注意影响小的典型。这样的结合,使受教育者既可放眼 于远方,又可着眼于身边,增强受教育者的感染力和模仿性。此外,教育者还 要善于发掘每个人的优点构筑典型情境,使每位受教育者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提高亲和力,自觉进行思想改造。 (3)集体蕴含情境设置 集体不只是人的行为发生、表现的场所,还是一个巨大的“影响源”,蕴含 着长期历史积淀的潜在影响和现实集体意志的直接作用。集体蕴含情境就是运 用集体内蕴的作用和影响,直接诉诸于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使其心理倾向趋 于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内容。古语云:“久居鲍肆之地而不闻其臭,久居芝兰之 室而不闻其香”。这就说明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集体的活动和交往之中,能收
11 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典型人物的参观、访问、调查和 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其途径包括有榜样法、比较法、 形象感染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见贤思齐”,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之一。榜样法能够使受教育者置身于其中,清除思想定势的干扰,提高受教育 者的自我评价能力;比较是认识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有效方法。俗话说,不 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对典型实践的科学比较,有助于受教育者更加全 面、更加深刻、更加具体地认识其特点和属性。比较方法也是人们进行自我认 识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形象感染法就是通过社会实践或艺术的典型 形象,用情感来感染教育人们,能给人们以真实可信的感觉,形式活泼,容易 为受教育者所接受。通过这些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就能有效地消除教育者、受 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理论说服力。反之,如果仅将教 育限于课堂和空头的说教,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就无法满足受教育 者的心理需要,也无法唤起情感上的共鸣,使理论苍白,教育乏力。 设置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关键是要搞好“走出去,请进来”,把握目的性 和时机意识。首先,情境设置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典型实践场景和内容的选 择必须与教育内容目标一致。教育者要做好教育前的准备和典型实践现场的调 查研究,尽量将受教育者带入信息密集、场景集中、干扰少的氛围之中,这样 才能使情感凝聚有力,震撼人心。其次,情境设置要把握好时空原则,做到因 时制宜、因地制宜。一方面要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出发,从整体上把握思想 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注重教育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不要任意随机设置情境, 否则达不到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教育者要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把情境设置和 客观情况结合起来,形成最佳教育契机。再次,在典型实践中,目光要远近结 合,大小结合。既要看到离身边远的典型,也要留意身边的典型,既要重视影 响大的典型,同时也该注意影响小的典型。这样的结合,使受教育者既可放眼 于远方,又可着眼于身边,增强受教育者的感染力和模仿性。此外,教育者还 要善于发掘每个人的优点构筑典型情境,使每位受教育者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提高亲和力,自觉进行思想改造。 (3)集体蕴含情境设置 集体不只是人的行为发生、表现的场所,还是一个巨大的“影响源”,蕴含 着长期历史积淀的潜在影响和现实集体意志的直接作用。集体蕴含情境就是运 用集体内蕴的作用和影响,直接诉诸于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使其心理倾向趋 于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内容。古语云:“久居鲍肆之地而不闻其臭,久居芝兰之 室而不闻其香”。这就说明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集体的活动和交往之中,能收
到“春风化雨,落地无声”的效果。因此,丰富集体蕴涵,拓宽集体影响的外 延,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 首先,形成奋发向上的舆论环境。教育者必须树立舆论宣传意识,把集体 舆论的形成和培养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使之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为此,舆论导向必须与教育内容和目标相一致,形成“导教”互补的环境氛围, 做到有的放矢。教育者必须自觉意识到自己既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 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树立一种良性的舆论环境,把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集体 主义和优良传统教育转化为一种舆论趋向,提高集体成员对集体精神的认同感, 使这种舆论影响转化为受教育者的集体意志,并形成带有情感色彩的行为倾向。 其次,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际交往是受教育 者之间和教育者双方互感互动的过程。教育者要善于利用教育对象中普遍关注 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自由探讨、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来提高交 往层次,完善交往结构:要善于利用交往中的“情感对流”促进“信息对流”, 把教育双方的情感交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通过对受教育者在生活工作 学习中的关心爱护,在成长进步上的关注重视,激励受教育者努力学习,自觉 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首先,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环境系统的积极因素,尽量消 除消极有害的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环 境因素的利用和选择上,还要积极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人们正确认 识环境,提髙人们对消极影响因素的分辨能力和抵御能力,使人们的思想沿着 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注重实践,以行育情。即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 中培养高尚的情感。社会实践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情感又是人的社会实 践的反映,二者密不可分。运用这种形式可以使教育对象在各种类型的实践活 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发展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抵制不良思想和风气的侵 蚀;还可以使受教育者更好地发挥能动性,提髙自我教育的能力。运用这种形 式应注意:组织的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符合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 特点和思想实际,活动应注意多样性、生动性,这样才能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 引更多的教育对象参加,从而扩大受教育面。 第四,寓教于艺,以形育情。即通过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舞蹈等艺 术手段对教育对象进行情感熏陶,使其形成髙尚的情感并不断升华。优秀文艺 作品塑造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可以使人们由欣赏而动情,由动情而移性,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性格情操得到陶冶,思想情感得到净化,道德行为得 到规范。运用这种形式,必须注意:一是文化艺术部门的同志,要以高度的革
12 到“春风化雨,落地无声”的效果。因此,丰富集体蕴涵,拓宽集体影响的外 延,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 首先,形成奋发向上的舆论环境。教育者必须树立舆论宣传意识,把集体 舆论的形成和培养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使之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为此,舆论导向必须与教育内容和目标相一致,形成“导教”互补的环境氛围, 做到有的放矢。教育者必须自觉意识到自己既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一 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树立一种良性的舆论环境,把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集体 主义和优良传统教育转化为一种舆论趋向,提高集体成员对集体精神的认同感, 使这种舆论影响转化为受教育者的集体意志,并形成带有情感色彩的行为倾向。 其次,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际交往是受教育 者之间和教育者双方互感互动的过程。教育者要善于利用教育对象中普遍关注 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自由探讨、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来提高交 往层次,完善交往结构;要善于利用交往中的“情感对流”促进“信息对流”, 把教育双方的情感交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通过对受教育者在生活工作 学习中的关心爱护,在成长进步上的关注重视,激励受教育者努力学习,自觉 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首先,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环境系统的积极因素,尽量消 除消极有害的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环 境因素的利用和选择上,还要积极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人们正确认 识环境,提高人们对消极影响因素的分辨能力和抵御能力,使人们的思想沿着 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注重实践,以行育情。即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 中培养高尚的情感。社会实践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情感又是人的社会实 践的反映,二者密不可分。运用这种形式可以使教育对象在各种类型的实践活 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发展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抵制不良思想和风气的侵 蚀;还可以使受教育者更好地发挥能动性,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运用这种形 式应注意:组织的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符合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 特点和思想实际,活动应注意多样性、生动性,这样才能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 引更多的教育对象参加,从而扩大受教育面。 第四,寓教于艺,以形育情。即通过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舞蹈等艺 术手段对教育对象进行情感熏陶,使其形成高尚的情感并不断升华。优秀文艺 作品塑造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可以使人们由欣赏而动情,由动情而移性,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性格情操得到陶冶,思想情感得到净化,道德行为得 到规范。运用这种形式,必须注意:一是文化艺术部门的同志,要以高度的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