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还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2828-1987))。如果自己制定方法,应该等效或严于国家 标准。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如可以规定:“进货物资10个单位以下进 行100%检验,不允许出现不合格,否则判定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可 拣用成全部退、换货;……” 本案违反了标准“8.1总则”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 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的规定 案例9 在三车间审核员看到有两台设备丢弃在车间角落,设备上落满 尘土,旁边堆放着许多杂物。 审核员问:“这是做什么用的?”车间主任说:“这设备是我们 过去的试验产品,放在这里快两年了,具体什么原因,我也不太清 楚、你们可以去问技术科。” 在技术科,审核员继续查问关于三车间那两台设备的事。技术 科长说:“去年上级下达任务让我们试制Q3型设备。当时由于时间 较紧张,设备试制出来后一直工作不正常.我们开了好几次分析会, 会议一直没取得一致意见,有人认为可能是设计问题,也有人认为 可能是所用的的原材料不合适.后来由于我出国考察去了,上面没 有催,我们一忙这事儿就拖了下来。我们打算最近再次讨论这个问 题 案例分析;
(例如,《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2828—1987))。如果自己制定方法,应该等效或严于国家 标准。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如可以规定:“进货物资 10 个单位以下进 行 100%检验,不允许出现不合格,否则判定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可 拣用成全部退、换货;……” 本案违反了标准“8.1 总则”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 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的规定. 案例 9 在三车间审核员看到有两台设备丢弃在车间角落,设备上落满 尘土,旁边堆放着许多杂物。 审核员问:“这是做什么用的?”车间主任说:“这设备是我们 过去的试验产品,放在这里快两年了,具体什么原因,我也不太清 楚、你们可以去问技术科。” 在技术科,审核员继续查问关于三车间那两台设备的事。技术 科长说:“去年上级下达任务让我们试制 Q3 型设备。当时由于时间 较紧张,设备试制出来后一直工作不正常.我们开了好几次分析会, 会议一直没取得一致意见,有人认为可能是设计问题,也有人认为 可能是所用的的原材料不合适.后来由于我出国考察去了,上面没 有催,我们一忙这事儿就拖了下来。我们打算最近再次讨论这个问 题.” 案例分析;
这两台试制出来的样机,半途而废,这种处理态度已超出了对 “设计和开发”控制的范围,属于对发生的不合格如何处理的问题。 本案违反了标准“8.5.2纠正措施”的全部要求。 案例17 某试剂厂产品包装盒上注明,产品保存温度为2~8℃,产品有 效期为二年、审核员看到许多已经包装好了的产品堆放在走廊里, 温度计显示走廊温度为25℃。 审核员间保管员;“这些产品放在这里多久了?” 保管员说:“不一定.快的时候1天就运走,但有时后可能放置 1周时间、因为我们冷库条件有限,放不下这么多产品,只好堆放在 走廊里了。” 审核员问;“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放这么久.对产品会有什么影 响? 保管员说;“我们的产品在室温条件下,实际上放置两周也不会 坏,我们以前做过试验,没问题的。” 审核员要求查看有关的试验记录,管理员说;“我们做过试验, 就是没有记录。” 案例分析: 本案违反了标准“7.5.5产品防护”的有关规定。如果以前确实 做过在室温下保存时间的试验,应该保在试验记录,并在该产品的 贮存管理规定中说明在室温下保存所允许的最长时间。因此没有提
这两台试制出来的样机,半途而废,这种处理态度已超出了对 “设计和开发”控制的范围,属于对发生的不合格如何处理的问题。 本案违反了标准“8.5.2 纠正措施”的全部要求。 案例 17 某试剂厂产品包装盒上注明,产品保存温度为 2~8℃,产品有 效期为二年、审核员看到许多已经包装好了的产品堆放在走廊里, 温度计显示走廊温度为 25℃。 审核员间保管员;“这些产品放在这里多久了?” 保管员说:“不一定.快的时候 1 天就运走,但有时后可能放置 1 周时间、因为我们冷库条件有限,放不下这么多产品,只好堆放在 走廊里了。” 审核员问;“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放这么久.对产品会有什么影 响?” 保管员说;“我们的产品在室温条件下,实际上放置两周也不会 坏,我们以前做过试验,没问题的。” 审核员要求查看有关的试验记录,管理员说;“我们做过试验, 就是没有记录。” 案例分析: 本案违反了标准“7.5.5 产品防护”的有关规定。如果以前确实 做过在室温下保存时间的试验,应该保在试验记录,并在该产品的 贮存管理规定中说明在室温下保存所允许的最长时间。因此没有提
供试验记录,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应保持符 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案例19 审核员在工厂销售科看到顾客来信反映上个月采购的产品包装 盒内的说明书给错了。 销售科长说。“我们查了一下发现是印刷厂给印错了,为此我们 立即把仓库里尚未发出 的那批产品说明全部进行了更换。并且我们对供应科的采购员也进 行了批评,还扣发了他当月的奖金。” 审核员问:“那么对于上批产品发出的去向是否进行了跟踪,并 把说明书进行了更换?” 销售科长说“没有,因为我们的用户都是老用户,他们对于产 品很熟悉,一般不会出问题的。” 案例分析 销售科这样做是不全面的,还应该对于发出去的产品进行迫溯, 并把正确的说明书给顾客寄去。否则,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我 们不能靠推测顾客不会借用来决定处理方式 本案违反了标准“8.5.2纠正措施”的“a)评审不合格(包括 顾客抱怨);”的规定。并且。由于对发出去的产品没有追踪,也违 反了标准“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f)放行、交付和交付 后活动的实施。”的规定 案例20
供试验记录,违反了标准“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应保持符 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案例 19 审核员在工厂销售科看到顾客来信反映上个月采购的产品包装 盒内的说明书给错了。 销售科长说。“我们查了一下发现是印刷厂给印错了,为此我们 立即把仓库里尚未发出 的那批产品说明全部进行了更换。并且我们对供应科的采购员也进 行了批评,还扣发了他当月的奖金。” 审核员问:“那么对于上批产品发出的去向是否进行了跟踪,并 把说明书进行了更换?” 销售科长说“没有,因为我们的用户都是老用户,他们对于产 品很熟悉,一般不会出问题的。” 案例分析: 销售科这样做是不全面的,还应该对于发出去的产品进行追溯, 并把正确的说明书给顾客寄去。否则,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我 们不能靠推测顾客不会借用来决定处理方式。 本案违反了标准“8.5.2 纠正措施”的“a)评审不合格(包括 顾客抱怨);”的规定。并且。由于对发出去的产品没有追踪,也违 反了标准“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f)放行、交付和交付 后活动的实施。”的规定。 案例 20
程序文件规定,必要时应对产品进行追溯,其追溯路产品合格证 。审核员看到,在领料单上没有领出原料的批次号或进货 日期。 审核员问检验科长“这样能由成品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吗?” 科长说;“这是个问题,不能追溯到来源。” 审核员又问:“如果要求你们在领料单上注明批次号或进厂日 期,能做到吗?”科长:“可以做到。” 案例分析 领料人应该在领科单上注明原料的批次号或进厂日期,这样做 可能麻烦一些,但是当产品发生问题时,可以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实现追溯,查到问题的根源。 本案违反了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适当时,组 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案例42在检验科审核时,审核员看到检验员一边检验, 边向另一人请教、检验科长介绍说,此人是负责该产品设计的高工 老张,今天是新产品的第一个批量生产,成品检验规程还没来得及 完成,所以特意请老张到现场指导,从检验的几个产品来看,老张 很满意。 案的分析 产品的检验规程属于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应该在设计开发输出 阶段完成 本案违反了标准“7.3.3设计和开发输出”的设计和开发输出应
程序文件规定,必要时应对产品进行追溯,其追溯路径为 → 。审核员看到,在领料单上没有领出原料的批次号或进货 日期。 审核员问检验科长“这样能由成品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吗?” 科长说;“这是个问题,不能追溯到来源。” 审核员又问:“如果要求你们在领料单上注明批次号或进厂日 期,能做到吗?”科长:“可以做到。” 案例分析 领料人应该在领科单上注明原料的批次号或进厂日期,这样做 可能麻烦一些,但是当产品发生问题时,可以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实现追溯,查到问题的根源。 本案违反了标准“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适当时,组 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案例 42 在检验科审核时,审核员看到检验员一边检验,一 边向另一人请教、检验科长介绍说,此人是负责该产品设计的高工 老张,今天是新产品的第一个批量生产,成品检验规程还没来得及 完成,所以特意请老张到现场指导,从检验的几个产品来看,老张 很满意。 案的分析 产品的检验规程属于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应该在设计开发输出 阶段完成。 本案违反了标准“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的设计和开发输出应 产品合格证
包括“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的规定。 案例43 在试剂厂包装车间,许多工人正在往包装箱内放人装满液体的 试剂瓶小包装盒,有些盒子正放,而有些盒子只能平着放。 审核员间;“为什么不能都正着放?” 包装工说:“箱于就这么大,如果都正着放,就没法放这么多了。” 审核员看到,在包装箱的外面已经标识着“不能倒置”的符号 于是问包装工:“这符号怎么理解?” 包装工说:”我们把瓶子拧得很紧,不会漏水的。”,并且当场向 审核员演示了倒置的 情况。 案例分析: 本案有两个问题:首先在设计输出的文件中为什么不能把包装 箱设计得正好可以把瓶子都正放?这违反厂标准“7.3.5设计和开发 验证”的要求。其次,把瓶子倒着放,违反了标准。7.5.5产品防护 的要求。 案例44] 某汽车制动器厂在与另一家汽车装配厂签定的《产品研制技术 协议书》中规定:XC型制动器总成需安装在汽车装配厂提供的试验 车辆上,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磨合试验。但该制动器厂在研制 出样品进行确认时,没有与用户联系,而是按照自己制定的《磨合 试验方案》进行了试验,便投入了正式生产
包括“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的规定。 【案例 43 在试剂厂包装车间,许多工人正在往包装箱内放人装满液体的 试剂瓶小包装盒,有些盒子正放,而有些盒子只能平着放。 审核员间;“为什么不能都正着放?” 包装工说:“箱于就这么大,如果都正着放,就没法放这么多了。” 审核员看到,在包装箱的外面已经标识着“不能倒置”的符号, 于是问包装工:“这符号怎么理解?” 包装工说:”我们把瓶子拧得很紧,不会漏水的。”,并且当场向 审核员演示了倒置的 情况。 案例分析: 本案有两个问题:首先在设计输出的文件中 为什么不能把包装 箱设计得正好可以把瓶子都正放?这违反厂标准“7.3.5 设计和开发 验证”的要求。其次,把瓶子倒着放,违反了标准。7.5.5 产品防护 的要求。 案例 44] 某汽车制动器厂在与另一家汽车装配厂签定的《产品研制技术 协议书》中规定:XC 型制动器总成需安装在汽车装配厂提供的试验 车辆上,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磨合试验。但该制动器厂在研制 出样品进行确认时,没有与用户联系,而是按照自己制定的《磨合 试验方案》进行了试验,便投入了正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