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教学案例 制造业案例150例 案例1 某涂料厂生产丙烯酸系列内、外墙涂料,质检科长说他们的产 品分别执行国家关于内、外墙涂料的两份通用标准。但是该厂涂料 有十多个品种,其产品说明书声称各种指标参数分别高干国家标准 的规定,并且价格也高低相差十余倍。 该厂提供了每年按国家标准规定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但没有说 明是送哪个品种去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仅记录了按国标要求各项参 数结论为“合格”,但没有提供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试验证据。 质检科长说:“涂料检测站都是只按上述两份国家标准检测 的 审核员问:“你们没有针对不同的涂料制定企业标准吗?” 质检科长“没有。” 案例分析: 由于该厂涂料品种有十余种,价格也相差十余倍,可见产品的 性能肯定也有很大差别。而且该厂对外声称其产品性能高于国家标 准,就应拿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证据。对这些产品的型式试验就应该 按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来做,因为国家标准不能覆盖这些产品的要 求。企业应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按企业标准要求进 行型式试验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规定的“组织应对
《质量管理学》教学案例 制造业案例 150 例 案例 1 某涂料厂生产丙烯酸系列内、外墙涂料,质检科长说他们的产 品分别执行国家关于内、外墙涂料的两份通用标准。但是该厂涂料 有十多个品种,其产品说明书声称各种指标参数分别高干国家标准 的规定,并且价格也高低相差十余倍。 该厂提供了每年按国家标准规定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但没有说 明是送哪个品种去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仅记录了按国标要求各项参 数结论为“合格”,但没有提供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试验证据。 质检科长说:“涂料检测站都是只按上述两份国家标准检测 的。” 审核员问: “你们没有针对不同的涂料制定企业标准吗?” 质检科长“没有。” 案例分析: 由于该厂涂料品种有十余种,价格也相差十余倍,可见产品的 性能肯定也有很大差别。而且该厂对外声称其产品性能高于国家标 准,就应拿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证据。对这些产品的型式试验就应该 按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来做,因为国家标准不能覆盖这些产品的要 求。企业应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按企业标准要求进 行型式试验。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规定的“组织应对
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 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案例2 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 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 一个人负责。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说:“这些东 西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识在个人的笔记本里 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 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事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 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的内容,多是平时做试验的记录,没有 定的格式。 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你看得明白吗? 经理说“都是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 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 审核员看到该公司多数的研制人员都是原来从研究所出来的, 平均年龄大概50岁以上。 审核员间:“这些笔记本以后上交吗?” 经理:“没有明确的规定”。 审核员:“如果设计人员不在了怎么办?” 经理:“不知道,好多年来都是这么规定的,没考虑以后的事” 案例分析;
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 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案例 2 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 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 一个人负责。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说:“这些东 西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识在个人的笔记本里 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 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事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 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的内容,多是平时做试验的记录,没有 一定的格式。 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你看得明白吗?’ 经理说“都是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一 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 审核员看到该公司多数的研制人员都是原来从研究所出来的, 平均年龄大概 50 岁以上。 审核员间:“这些笔记本以后上交吗?” 经理:“没有明确的规定”。 审核员:“如果设计人员不在了怎么办?” 经理:“不知道,好多年来都是这么规定的,没考虑以后的事”。 案例分析;
公司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为了保密可以将文件根据实际 情况按密级分类保管.保管在个人手里,实际上很难确保对这些资 料进行控制。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 文件应予以控制.”和“7.3设计和开发”的有关规定 案例3 某试剂厂生产某种液体试剂,在起草产品标准时,技术监督局 某人要求对于成品检验应按国家标准《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 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8-1987)进行抽样检验, 并说如果不按该标准抽样检验则不给标准备案。该厂无奈,于是就 在标准中规定成品检验按GB/T2828执行,但在实际中又不照办。 实际上由于是流程性产品,检验只是由搅拌罐中不同位置用吸 奶瓶取三个样品送质控室检验,根本无法按照GB/T2828抽样。 案例分析 时于流程性产品不适于按GB/T2828进行抽样,这里违反了标 准“8.1总则”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 程应的功定。”这里按不同位置取样送检的方法是正确的,关键在于 检测前对于液体应充分搅拌均匀。 自己制定了标准,又不照办,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 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 的规定 案例6, 审核员在审核某建筑公司第一项目经理部时,看到技术交底和
公司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为了保密可以将文件根据实际 情况按密级分类保管.保管在个人手里,实际上很难确保对这些资 料进行控制。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 文件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 文件应予以控制.”和“7.3 设计和开发”的有关规定。 案例 3 某试剂厂生产某种液体试剂,在起草产品标准时,技术监督局 某人要求对于成品检验应按国家标准《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 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2828—1987)进行抽样检验, 并说如果不按该标准抽样检验则不给标准备案。该厂无奈,于是就 在标准中规定成品检验按 GB/T 2828 执行,但在实际中又不照办。 实际上由于是流程性产品,检验只是由搅拌罐中不同位置用吸 奶瓶取三个样品送质控室检验,根本无法按照 GB/T 2828 抽样。 案例分析 时于流程性产品不适于按 GB/T 2828 进行抽样,这里违反了标 准“8.1 总则”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 程应的功定。”这里按不同位置取样送检的方法是正确的,关键在于 检测前对于液体应充分搅拌均匀。 自己制定了标准,又不照办,违反了标准“8.2.4 产品的监视 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的规定。 案例 6, 审核员在审核某建筑公司第一项目经理部时,看到技术交底和
检验记录填写的笔体非常相似,于是询问项目经理:“技术交底和检 验记录是由谁填写的?”项目经理说:“是资料员填写的。 审核员间:“资料员有技术员和检验员的上岗证吗?” 项目经理说:“由于工地人手少,只好由资料员代劳了,好在质 检站对此也没有提出异 议。 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规定:“技术交底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员或技 术队长负责,检验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检验员负责、” 案例分析 这种事情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常有发生。技术交底应由技术员或 技术队长交到施工的班组长,检验记录应该是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实 际检测的结果,而不是事后由别人在屋子里补填记录 填写记录的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违反了标准“5.1管理承诺” 的“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及“4.2. 记录控制”的“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 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案例7 红星涂料厂将苯丙乳液配置车间承包给了一个员工负责。于是 该车间成了该厂主要生产原料的供方、审核员在查阅供销科提供的 合格供方名录时发现,苯丙乳液供方的名称是“红星涂料厂”。 审核员问:“你们怎样控制该车间的质量?” 供销科长说:“我们只要对其进货检验合格就行了,别的方面我
检验记录填写的笔体非常相似,于是询问项目经理:“技术交底和检 验记录是由谁填写的?”项目经理说:“是资料员填写的。” 审核员间:“资料员有技术员和检验员的上岗证吗?” 项目经理说:“由于工地人手少,只好由资料员代劳了,好在质 检站对此也没有提出异 议。” 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规定:“技术交底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员或技 术队长负责,检验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检验员负责、” 案例分析 这种事情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常有发生。技术交底应由技术员或 技术队长交到施工的班组长,检验记录应该是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实 际检测的结果,而不是事后由别人在屋子里补填记录。 填写记录的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违反了标准“5.1 管理承诺” 的“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及“4.2.4 记录控制”的“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 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案例 7 红星涂料厂将苯丙乳液配置车间承包给了一个员工负责。于是 该车间成了该厂主要生产原料的供方、审核员在查阅供销科提供的 合格供方名录时发现,苯丙乳液供方的名称是“红星涂料厂”。 审核员问:“你们怎样控制该车间的质量?” 供销科长说:“我们只要对其进货检验合格就行了,别的方面我
们管不了,他们与厂里有承包合同,你得问厂长去.” 审核员在厂长处查看该车间与工厂的承包合同,看到上面仅规 定了每年应该向厂里上缴的利润. 案例分析 虽然该车间承包给了一个员工负责,但是它仍然是工厂的一部 分,不应把他仅仅当做一个供方来管理,而应纳入工厂统一的质量 管理体系中来管理.仅仅对其产品进行进货检验是远远不够的。 本案违反了标准“5.4.2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封”中“b在对质量 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的规定。 案例8 某厂进货检验抽样规定;“进货物资10个单位以下进行100%检 验,10个单位以上抽检10%,但最少检验数量不得少于10个.” 审核员间:“在抽检的数量中,最多允许有几个不合格,可以判 断该批物资为合格批?”检验员回答“没有规定.” 审核员又问:“这样如何判断进货的批量物资是否合格呢?”检 验员说:“不知道。不过我们进货一般都是合格的,没出现过您说的 情况.” 案例分析: 按百分比抽样检验的方法在许多企业中仍然存在,这样做不大 科学.而且往往规定了抽样的百分比,而没规定出现不合格怎么办 的处理规定、一般来讲应该优先采用国家对于抽样检验的有关标准
们管不了,他们与厂里有承包合同,你得问厂长去.” 审核员在厂长处查看该车间与工厂的承包合同,看到上面仅规 定了每年应该向厂里上缴的利润. 案例分析: 虽然该车间承包给了一个员工负责,但是它仍然是工厂的一部 分,不应把他仅仅当做一个供方来管理,而应纳入工厂统一的质量 管理体系中来管理.仅仅对其产品进行进货检验是远远不够的。 本案违反了标准“5.4.2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封”中“b)在对质量 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的规定。 案例 8 某厂进货检验抽样规定;“进货物资 10 个单位以下进行 100%检 验,10 个单位以上抽检 10%,但最少检验数量不得少于 10 个.” 审核员间:“在抽检的数量中,最多允许有几个不合格,可以判 断该批物资为合格批?”检验员回答“没有规定.” 审核员又问: “这样如何判断进货的批量物资是否合格呢?”检 验员说:“不知道。不过我们进货一般都是合格的,没出现过您说的 情况.” 案例分析: 按百分比抽样检验的方法在许多企业中仍然存在,这样做不大 科学.而且往往规定了抽样的百分比,而没规定出现不合格怎么办 的处理规定、一般来讲应该优先采用国家对于抽样检验的有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