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然后,他拿着这张包租契约前往银行申请贷款,来建造这条船。贷款的方式是不常见的“延期偿还贷款”,在这种条件下,在船未下水以前,银行只能收回很少还款,甚至一文钱也收不回。一旦等船下了水,租金就开始付给银行,其后贷款偿还的情况,就和前述的一样了。最后,经过好几年,贷款付清之后,洛维格就可以把船开走,他自己一分钱未花就正式成为船主了。当洛维格把自己的构想告诉给银行时,银行的职员们都惊呆了。当他们清醒过来、经过认真研究之后,便采纳了洛维格的构想,同意贷款。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一个不会赔本的贷款,在效力方面来讲,这个贷款受到两个经济上独立的公司或个人的担保,这样,假设其中的一个出了问题,不能履行贷款合同,另一个不一定会有同样的问题,所以银行反而可认为它借出的钱多了一层保障。更何况此时的洛维格早已不是以前的穷光蛋了,他不仅有大笔的财产,还有良好的及时归还贷款的信誉。借钱赚钱的方式,被洛维格很快地推行到他的所有事业上,真正开始了他那庞大财富积聚的冒险过程。最初,他是向别人租借码头和造船厂,很快地就改为他向别人借钱,修建自已的码头和造船厂。这一切都给他带来极为可观的丰厚的利润。洛维格如同坐上幸运之船,他这种借钱赚钱的方式,又遇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良好时机,他的所有船,所有的造船厂都生意兴隆,从4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40年代末。然而,洛维格的事业在50年代初期开始遇到麻烦。由于美国国内工资、物价的升高和各种税收的增多,以及美国政府的各种限制,在国内办厂和办航运的利润都在逐步下降。洛维格及时地看到了这一点,把眼光瞄向了海外市场。他第一步是到日本建厂。趁着50年代初期的日本经济萧条、百业待兴,洛维格对日本巨型舰船的生产地一一吴港,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把它作为他的轮船制造基地。随着他拥有的船队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持续增加,他在世界各地不断增设新的轮船公司。洛维格精于航运经营和企业理财之道,他把他的大部分轮船公司在税、费等较低的利比亚和巴拿马等地设立,以增加公司的利润。此外,他还创立了储蓄借贷公司,以调剂他的企业王国中各公司资金的余缺。同时,他也不断地为他的王国开辟新的天地和经营领域。点评:企业的现代经营方式与传统或具有小农意识特点的经营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即受小衣意识影响的经营者“双手紧紧地护着钱袋,用猜疑和嫉的眼光打量着他的邻居”(恩格斯语),他们把俭朴、节约视为最最宝贵的经营原则。而现代经营方式则是用大战略家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他也可能关心成本的降低和费用的节约,但它们只是他的大棋局中的一枚棋子而已,本身服从于更高的目标一一利润的增加或市场份额的扩大。节约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只要筹资成本低于盈利率,则在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借债多了比少了好。洛维格具备了大战略家的现代经营精神,在众多平庸之辈中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大赚其钱也就不足为怪了
客。然后,他拿着这张包租契约前往银行申请贷款,来建造这条船。贷款的 方式是不常见的“延期偿还贷款”,在这种条件下,在船未下水以前,银行 只能收回很少还款,甚至一文钱也收不回。一旦等船下了水,租金就开始付 给银行,其后贷款偿还的情况,就和前述的一样了。最后,经过好几年,贷 款付清之后,洛维格就可以把船开走,他自己一分钱未花就正式成为船主了。 当洛维格把自己的构想告诉给银行时,银行的职员们都惊呆了。当他们清醒 过来、经过认真研究之后,便采纳了洛维格的构想,同意贷款。对于银行来 说,这是一个不会赔本的贷款,在效力方面来讲,这个贷款受到两个经济上 独立的公司或个人的担保,这样,假设其中的一个出了问题,不能履行贷款 合同,另一个不一定会有同样的问题,所以银行反而可认为它借出的钱多了 一层保障。更何况此时的洛维格早已不是以前的穷光蛋了,他不仅有大笔的 财产,还有良好的及时归还贷款的信誉。借钱赚钱的方式,被洛维格很快地 推行到他的所有事业上,真正开始了他那庞大财富积聚的冒险过程。最初, 他是向别人租借码头和造船厂,很快地就改为他向别人借钱,修建自己的码 头和造船厂。这一切都给他带来极为可观的丰厚的利润。洛维格如同坐上幸 运之船,他这种借钱赚钱的方式,又遇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良好时机, 他的所有船,所有的造船厂都生意兴隆,从 40 年代初一直持续到 40 年代末。 然而,洛维格的事业在 50 年代初期开始遇到麻烦。由于美国国内工资、 物价的升高和各种税收的增多,以及美国政府的各种限制,在国内办厂和办 航运的利润都在逐步下降。洛维格及时地看到了这一点,把眼光瞄向了海外 市场。他第一步是到日本建厂。趁着 50 年代初期的日本经济萧条、百业待兴, 洛维格对日本巨型舰船的生产地——吴港,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把它作为 他的轮船制造基地。随着他拥有的船队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持续增加,他在 世界各地不断增设新的轮船公司。洛维格精干航运经营和企业理财之道,他 把他的大部分轮船公司在税、费等较低的利比亚和巴拿马等地设立,以增加 公司的利润。此外,他还创立了储蓄借贷公司,以调剂他的企业王国中各公 司资金的余缺。同时,他也不断地为他的王国开辟新的天地和经营领域。 点评: 企业的现代经营方式与传统或具有小农意识特点的经营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即受 小衣意识影响的经营者“双手紧紧地护着钱袋,用猜疑和嫉妒的眼光打量着他的邻居” (恩格斯语),他们把俭朴、节约视为最最宝贵的经营原则。而现代经营方式则是用大 战略家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他也可能关心成本的降低和费用的节约,但它们只是他的大 棋局中的一枚棋子而已,本身服从于更高的目标——利润的增加或市场份额的扩大。节 约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只要筹资成本低于盈利率,则在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借债 多了比少了好。洛维格具备了大战略家的现代经营精神,在众多平庸之辈中鹤立鸡群, 脱颖而出,大赚其钱也就不足为怪了
风云一时的孔菲德股票市场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然而,要想在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上赚得亿万元财富,却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些在股票市场上混了一辈子的经纪商们,真正称得上富豪的,寒寒无几。而且那些富豪们,一旦获得大笔财富,都明智地把资金投入到工商企业中,以避免股票市场上凶恶的波涛把原有的财富吞没掉。但是,风云一时的国际互助基金王子柏那尔·孔菲德,在股票市场上选择的却是一条百分之百安全的路,这条路不是靠股票投机,而是把“投机的构想”卖给别人。依靠这条路,在他的顶峰时期,曾拥有1.5亿美元之多。然而,自古“成于俭,败于奢”,红极一时的孔菲德在功成名就之时,却因生活上的奢侈而自毁事业的根基,诚为可惜。柏那尔·孔菲德1927年8月17日生于土耳其。他的父母是由中欧移来的犹太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境小康。当孔菲德读小学的时候,他们一家因当时欧洲的反犹太人的浪潮而迁居到美国,定居在布洛克林,这儿的居民对犹太人虽没有好感,但还算得上客气。孔菲德的父亲是一个演员和纸上谈兵的投机者,抵美后不久去世。于是,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做护士的母亲身上,收入勉强维持最低的生活,全家都对昔日宽裕的生活缅怀不已。孔菲德是在一个家道中落的环境中长大的。与许多白手起家的富翁不同,孔菲德在学校里是一个本分的学生,他以中等偏上的成绩从高中毕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一段时间,孔菲德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退伍后进入布洛克大学,毕业时取得心理学学士学位。不论是孔菲德的同学,还是在海军陆战队的战友,没有一个人想到孔菲德日后会有所作为,成为亿万富翁。他的一个大学时的同学说:“那时候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孔菲德有一天会变成大富豪。事实上,从他平常的谈话中看来,好像他很恨金钱。他是当年在学校里,改革世界运动的怪人之一,老是参加那些不可思议的政治座谈会,噪碟不休地谈论一些莫名其妙的论题。说句不客气的话,我猜他连股票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大学毕业后,他漂泊不定地换了很多工作,显然是对于他人生的方向犹疑不决。1954年,孔菲德离开费城,来到了纽约,找到了一份互助基金推销员的工作。这是个容易找的工作,这也是他干上这一行的一个原因。在那个实用主义盛行的年头,一个主修心理学且热衰于社会、政治问题的人,是找不到什么好待遇的工作的,很少有公司用得着这方面的人才。但是,互助基金这一行,在战后正拼命地扩展,正成为一个繁荣的市场,他们在到处搜罗推销人员。在街上,几乎是任何会讲英语和会笑的人,都在他们欢迎之列。召来后,加以短期的训练,就送出去推销基金股票了,其对象是一般社会大众。如此这般,孔菲德就加入了互助基金的行业。没有长远的计划,也不是为了吹虚炫耀,对于未来也全然是憎惜懂懂,孔菲德就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大业。从表面上看,互助基金是一种组织,向股东筹措资金,为了相互的利益,将资金集中使用。通常是将资金购买各种股票,如果投资得当,基金会渐渐增大,于是基金每一股的价值也随之增加。为了向大众加强推销股票,推销员通常强调两点,(1)小额投资人通过基金,可以用比自己资金多得多的钱购买多种股票,这就可以降低投资风险;(2)通过基金,投资人的投资可由所谓的“职业性的财务经理专家”代他经营。但是,一般小额投资人所忽视
风云一时的孔菲德 股票市场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然而,要想在变幻莫测的股票市 场上赚得亿万元财富,却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些在股票市场上混了一辈 子的经纪商们,真正称得上富豪的,寥寥无几。而且那些富豪们,一旦获得 大笔财富,都明智地把资金投入到工商企业中,以避免股票市场上凶恶的波 涛把原有的财富吞没掉。但是,风云一时的国际互助基金王子柏那尔·孔菲 德,在股票市场上选择的却是一条百分之百安全的路,这条路不是靠股票投 机,而是把“投机的构想”卖给别人。依靠这条路,在他的顶峰时期,曾拥 有 1.5 亿美元之多。然而,自古“成于俭,败于奢”,红极一时的孔菲德在 功成名就之时,却因生活上的奢侈而自毁事业的根基,诚为可惜。柏那尔·孔 菲德 1927 年 8 月 17 日生于土耳其。他的父母是由中欧移来的犹太人,受过 良好的教育,家境小康。当孔菲德读小学的时候,他们一家因当时欧洲的反 犹太人的浪潮而迁居到美国,定居在布洛克林,这儿的居民对犹太人虽没有 好感,但还算得上客气。孔菲德的父亲是一个演员和纸上谈兵的投机者,抵 美后不久去世。于是,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做护士的母亲身上,收入勉强维持 最低的生活,全家都对昔日宽裕的生活缅怀不已。孔菲德是在一个家道中落 的环境中长大的。与许多白手起家的富翁不同,孔菲德在学校里是一个本分 的学生,他以中等偏上的成绩从高中毕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一段时 间,孔菲德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退伍后进入布洛克大学,毕业时取得心 理学学士学位。 不论是孔菲德的同学,还是在海军陆战队的战友,没有一个人想到孔菲 德日后会有所作为,成为亿万富翁。他的一个大学时的同学说:“那时候没 有一个人会想到孔菲德有一天会变成大富豪。事实上,从他平常的谈话中看 来,好像他很恨金钱。他是当年在学校里,改革世界运动的怪人之一,老是 参加那些不可思议的政治座谈会,喋喋不休地谈论一些莫名其妙的论题。说 句不客气的话,我猜他连股票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大学毕业后,他漂泊不定地换了很多工作,显然是对于他人生的方向犹 疑不决。1954 年,孔菲德离开费城,来到了纽约,找到了一份互助基金推销 员的工作。这是个容易找的工作,这也是他干上这一行的一个原因。在那个 实用主义盛行的年头,一个主修心理学且热衷于社会、政治问题的人,是找 不到什么好待遇的工作的,很少有公司用得着这方面的人才。但是,互助基 金这一行,在战后正拼命地扩展,正成为一个繁荣的市场,他们在到处搜罗 推销人员。在街上,几乎是任何会讲英语和会笑的人,都在他们欢迎之列。 召来后,加以短期的训练,就送出去推销基金股票了,其对象是一般社会大 众。如此这般,孔菲德就加入了互助基金的行业。没有长远的计划,也不是 为了吹虚炫耀,对于未来也全然是懵懵懂懂,孔菲德就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大 业。 从表面上看,互助基金是一种组织,向股东筹措资金,为了相互的利益, 将资金集中使用。通常是将资金购买各种股票,如果投资得当,基金会渐渐 增大,于是基金每一股的价值也随之增加。为了向大众加强推销股票,推销 员通常强调两点,(1)小额投资人通过基金,可以用比自己资金多得多的钱 购买多种股票,这就可以降低投资风险;(2)通过基金,投资人的投资可由 所谓的“职业性的财务经理专家”代他经营。但是,一般小额投资人所忽视
的一点是,他要为这两个优点付出沉重的代价。推销员的佣金,管理人员的费用,业务费用和其他花费,加在一起,已超过投资人投入资金的一成。要是他觉得自己的决定是一个错误而想退出的话,他就只能得到九成,更不要说赚钱了。孔菲德最初是在一家名叫“投资者计划公司”的基金组织里面干。在同事的记忆里,他是一个称职的推锁员,但并不怎么出色。就他的收入而言,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不错的了,有自己的套房、汽车,如果他努力地干下去,还会得到更优厚的报酬。可是孔菲德发现,在推锁员的领域内,是天外有天。一般推销员之上有推销主任,推销主任之上有地区和全国性的高级职员,在金字塔的最高层是互助基金的创始人和基金的使用决策者。愈高的阶层,干活愈少,收入愈高。他开始动心了,那种出人头地的向往和赚钱发大财的欲望,就像一只吹起的气球,不能自抑。1955年,孔菲德在公司的许可下,自费前往巴黎,想试试看在那儿能不能推销互助基金股票。孔菲德在欧洲发现了推销互助基金股票的广阔前景。当时,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政府,由于不愿意自己的很少的资金流向美国,所以禁止孔菲德向当地公民推销。但孔菲德经过一阵子观察以后,发现了美国侨民这个市场。那时,在欧洲到处都有美国的驻军、外交人员和生意人,大部分都留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同时,都是携着前往。这些美侨有很多余钱,他们有很多人都读过关于华尔街空前好景的报道,但由于远离祖国,没有一条方便之路可以让他们将资金投于美国股票市场上的买卖行动,而今孔菲德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方便之路。他卖了很多投资者计划公司的股票,但他渐渐不满足于公司保守的经营方针。于是,他脱离了投资者计划公司,把注意力转向另一家叫重法斯斯基金的,他认为这家的股票销路更好,更令人觉得够刺激。孔菲德写信给垂法基金,根据他发现的欧洲的市场情况,提出了一些快速开发的统计报告,并要求垂法斯委托他做该基金的欧洲代理,他只提取佣金,垂法斯在欧洲并没有多少业务,这对它们又没什么损失,于是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孔菲德成立投资者海外服务公司,开始时他自己推销垂法斯股票,后来他召请了其他的推销员替他工作。到了50年代未期,孔菲德的投资者海外服务公司已有100个推销员,在世界各地替它推销。他们推销的地区已由欧洲拓展到其他有美国人集中的地方,如非洲、印度、南美等。随着推销员队伍的壮大,孔菲德增设了中层组织。当初的一些推销员被提升为推销主任,他们被授权可在各国家和地区召训自己的固定的推销员。当然,也有权从这些推锁员的佣金中抽成。当在有些主管人员下面的推销员太多时,他们又可在其下增设次中层的组织,于是这些主管就晋升一级主管。投资者投入股票市场的资金就这样经过层层盘剥,最后的一层当然落入了孔菲德的大荷包。到1960年他33岁的时候,在没有投入任何有份量的资金的情况下,他已赚得了100万美元。投资者海外服务公司再好,在名义上还是属于别人的,因此,孔菲德在翅膀硬了之后,成立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互助基金公司,名叫国际投资信托公司。这家公司在号称是“自由中的自由市场”卢森堡登记,总部实际上在瑞士。公司成立后,在孔菲德的指挥下,仅1年的时间就获得投资者投入的350万美元,直到最后发展到将近7.5亿美元
的一点是,他要为这两个优点付出沉重的代价。推销员的佣金,管理人员的 费用,业务费用和其他花费,加在一起,已超过投资人投入资金的一成。要 是他觉得自己的决定是一个错误而想退出的话,他就只能得到九成,更不要 说赚钱了。 孔菲德最初是在一家名叫“投资者计划公司”的基金组织里面干。在同 事的记忆里,他是一个称职的推锁员,但并不怎么出色。就他的收入而言, 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不错的了,有自己的套房、汽车,如果他努力地干下去, 还会得到更优厚的报酬。可是孔菲德发现,在推锁员的领域内,是天外有天。 一般推销员之上有推销主任,推销主任之上有地区和全国性的高级职员,在 金字塔的最高层是互助基金的创始人和基金的使用决策者。愈高的阶层,干 活愈少,收入愈高。他开始动心了,那种出人头地的向往和赚钱发大财的欲 望,就像一只吹起的气球,不能自抑。 1955 年,孔菲德在公司的许可下,自费前往巴黎,想试试看在那儿能不 能推销互助基金股票。 孔菲德在欧洲发现了推销互助基金股票的广阔前景。当时,大多数欧洲 国家的政府,由于不愿意自己的很少的资金流向美国,所以禁止孔菲德向当 地公民推销。但孔菲德经过一阵子观察以后,发现了美国侨民这个市场。那 时,在欧洲到处都有美国的驻军、外交人员和生意人,大部分都留居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同时,都是携眷前往。这些美侨有很多余钱,他们有很多人都 读过关于华尔街空前好景的报道,但由于远离祖国,没有一条方便之路可以 让他们将资金投于美国股票市场上的买卖行动,而今孔菲德为他们提供了一 条方便之路。他卖了很多投资者计划公司的股票,但他渐渐不满足于公司保 守的经营方针。于是,他脱离了投资者计划公司,把注意力转向另一家叫垂 法斯斯基金的,他认为这家的股票销路更好,更令人觉得够刺激。 孔菲德写信给垂法基金,根据他发现的欧洲的市场情况,提出了一些快 速开发的统计报告,并要求垂法斯委托他做该基金的欧洲代理,他只提取佣 金,垂法斯在欧洲并没有多少业务,这对它们又没什么损失,于是答应了他 的要求。 于是,孔菲德成立投资者海外服务公司,开始时他自己推销垂法斯股票, 后来他召请了其他的推销员替他工作。到了 50 年代末期,孔菲德的投资者海 外服务公司已有 100 个推销员,在世界各地替它推销。他们推销的地区已由 欧洲拓展到其他有美国人集中的地方,如非洲、印度、南美等。随着推销员 队伍的壮大,孔菲德增设了中层组织。当初的一些推销员被提升为推销主任, 他们被授权可在各国家和地区召训自己的固定的推销员。当然,也有权从这 些推锁员的佣金中抽成。当在有些主管人员下面的推销员太多时,他们又可 在其下增设次中层的组织,于是这些主管就晋升一级主管。投资者投入股票 市场的资金就这样经过层层盘剥, 最后的一层当然落入了孔菲德的大荷包。 到 1960 年他 33 岁的时候,在没有投入任何有份量的资金的情况下,他已赚 得了 100 万美元。 投资者海外服务公司再好,在名义上还是属于别人的,因此,孔菲德在 翅膀硬了之后,成立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互助基金公司, 名叫国际投资信托 公司。这家公司在号称是“自由中的自由市场”卢森堡登记,总部实际上在 瑞士。公司成立后,在孔菲德的指挥下,仅 1 年的时间就获得投资者投入的 350 万美元,直到最后发展到将近 7.5 亿美元
随着孔菲德的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发展,他的财富也越来越多,他不再仅仅依靠抽取佣金了。除此之外,他还有更为丰富的财源,如经理费、工作奖金、各式各样的经纪人手续费等等,以及巧立名目在由他控制的庞大资金中,侵吞大众的款项。孔菲德把大笔的互助基金,毫无计划、毫无限制地进行种种投资,从最热门的股票到投机股票,从投资于房地产到海上石油探测,渐渐地孔菲德的国际投资信托公司和各种基金公司都失去了其创立的原意,进而变成一个完全为少数野心勃勃的首脑分子所掌握和操纵的公司,从事一连串的投资冒险事业。孔菲德在腰缠万贯之后,变得不可一世,经常出现于富翁休憩的胜地,如墨西哥、阿卡坡可等,他的出现经常成为当地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孔菲德在瑞士有自己的别墅,在巴黎、伦敦和纽约都有宽大豪华、摆设堂皇的公寓。他穿的是巴黎订做的西装和在意大利订做的鞋子。经常有一群穿着迷你短裙,来自各国的美女,陪着他到世界各地旅行。孔菲德经常举行盛大的宴会,邀请各方面的人士,用以显示自己的财富。渐渐地,孔菲德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一一国际浪荡子。这是他的互助基金公司垮掉的一个重要原因。60年代末,投资环境开始恶化,这给各种互助基金公司以巨大的冲击。最初的情况并不怎么严重,因为孔菲德拥有的毕竟是一个庞大的、资本雄厚的王国,但由于内部管理和费用等问题,麻烦越来越大。最后,公司在世界股市的大动荡中归于崩溃,原来价值10美元的公司股票暴跌到0.38美元。在公众的指责声中,孔菲德被赶出了他一手创立的公司。虽然,孔菲德依然算个有钱人,他的财富据估计仍有5000万美元之多,但毕竟他的事业让自己给毁了。点评:1.孔菲德初期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从事的职业是一个蒸蒸日上、有广阔前景的行业;另一方面,则在于他在海外看似不可行的基金市场中,发现了一个海外市场的宝藏。当然,他在国内的经验、事业上的追求及由此产生的勇气和冒险精神,也是他的公司能够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2.他在后期经营及生活上的败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他的做法显然有违于资本主义的经营精神。资本主义精神与小农意识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所谓的“浮士德精神”!即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它本身并不把金钱视为追求的目的,而是事业有成、实现自我的手段。魔鬼靡斯陀保证满足浮士德一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但浮士德一旦表示出自我满足,停止进取,则浮士德和上帝都会输给魔鬼。孔菲德身上所表示出来的小农意识,理应力戒之!
随着孔菲德的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发展,他的财富也越来越多,他不再 仅仅依靠抽取佣金了。除此之外,他还有更为丰富的财源,如经理费、工作 奖金、各式各样的经纪人手续费等等,以及巧立名目在由他控制的庞大资金 中,侵吞大众的款项。 孔菲德把大笔的互助基金,毫无计划、毫无限制地进行种种投资,从最 热门的股票到投机股票,从投资于房地产到海上石油探测,渐渐地孔菲德的 国际投资信托公司和各种基金公司都失去了其创立的原意,进而变成一个完 全为少数野心勃勃的首脑分子所掌握和操纵的公司,从事一连串的投资冒险 事业。 孔菲德在腰缠万贯之后,变得不可一世,经常出现于富翁休憩的胜地, 如墨西哥、阿卡坡可等,他的出现经常成为当地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孔菲 德在瑞士有自己的别墅,在巴黎、伦敦和纽约都有宽大豪华、摆设堂皇的公 寓。他穿的是巴黎订做的西装和在意大利订做的鞋子。经常有一群穿着迷你 短裙,来自各国的美女,陪着他到世界各地旅行。孔菲德经常举行盛大的宴 会,邀请各方面的人士,用以显示自己的财富。 渐渐地,孔菲德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国际浪荡子。这是他的 互助基金公司垮掉的一个重要原因。 60 年代末,投资环境开始恶化,这给各种互助基金公司以巨大的冲击。 最初的情况并不怎么严重,因为孔菲德拥有的毕竟是一个庞大的、资本雄厚 的王国,但由于内部管理和费用等问题,麻烦越来越大。最后,公司在世界 股市的大动荡中归于崩溃,原来价值 10 美元的公司股票暴跌到 0.38 美元。 在公众的指责声中,孔菲德被赶出了他一手创立的公司。 虽然,孔菲德依然算个有钱人,他的财富据估计仍有 5000 万美元之多, 但毕竟他的事业让自己给毁了。 点评: 1.孔菲德初期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从事的职业是一个蒸蒸日上、有广阔前景 的行业;另一方面,则在于他在海外看似不可行的基金市场中,发现了一个海外市场的 宝藏。当然,他在国内的经验、事业上的追求及由此产生的勇气和冒险精神,也是他的 公司能够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他在后期经营及生活上的败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他的做法显然有违于 资本主义的经营精神。资本主义精神与小农意识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所谓的“浮士德 精神”!即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它本身并不把金钱视为追求的目的,而是事业有成、 实现自我的手段。魔鬼靡斯陀保证满足浮士德一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但浮士德一 旦表示出自我满足,停止进取,则浮士德和上帝都会输给魔鬼。孔菲德身上所表示出来 的小农意识,理应力戒之!
华裔金融大亨蔡志勇在美国商界,是否精通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丰富经验和出色才能,是事业成功与失败的一个重要关键。蔡志勇正是一个既有精明的生意头脑,又有充足学识的人。他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从一个周薪只有50美元的普通雇员一跃而成为第一流的金融大亨,荣登华尔街“金融王子”的宝座。1986年5月1日,美国很有影响的金融经济报纸《华尔街日报》,报道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华裔金融家将要荣任新职的消息:“在过去4年中,已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多种金融服务事业的美国容器公司,任命现任该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前互惠基金经理蔡志勇为该公司董事会的首席执行董事和主席。”接着,美国不少报刊纷纷介绍了这位金融奇才的事迹。1987年2月1日,他正式接替了年满65岁的威廉·伍德希德,成为该公司的最高负责人。他1929年出生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家境实。其父早年留学美国,毕业后在福特汽车公司当推销员,后来被福特公司派回上海任该公司总代理。16岁之前,蔡志勇一直在上海生活和学习。1946年,17岁的蔡志勇移居美国。中学毕业后,进了康涅狄格州两年制的韦斯利安大学,后又进著名的波士顿大学深造。对所学的课目,他最感兴趣、成绩最好的是金融。1949年,他成为经济学学士,不久又获得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蔡志勇进入一个股票经纪行,担任初级证券分析员,周薪几十美元。1952年,他进入经营互惠基金业务的“忠诚管理及研究投资公司”,该公司总部设在波士顿市。他从一文不名的小职员做起,在这家公司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了该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他学识渊博,经营有道,6年后被任命为这家公司的经理,并拥有该公司20%的股份。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十分兴旺,互惠基金业务的经营利润每年竟以高达50%的速度增长。这种突出的成绩,使金融界的同行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蔡志勇已开始小有名气了。1965年,波士顿“忠诚管理及研究投资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年老引退了。对该公司屡建奇功,贡献最大,而且拥有20%以上股权的蔡志勇,满以为该轮到他来接任,可以大干一番了。却不料那位要引退的老主席居然不愿意让他“执该公司的牛耳”。蔡志勇颇为愤慨,立即辞去了该公司经理的职务,并以220万美元的价格,把他拥有的股票卖回给该公司。同年,他用这笔资金的一部分,自创“蔡氏经营及研究公司”,从事经营互惠基金及投资研究咨询业务,:开始了自创大业的道路。起初,他办的蔡氏公司进展顺利,生意兴隆。1967年2月,蔡氏公司经营管理的曼哈顿互惠基金,开市的头一天就刷新了华尔街的最高记录,一下就筹集到资金2.7亿美元。据说这一纪录至今仍无人突破。蔡志勇的创业奇迹使他的名字在华尔街迅速传开。这使他第一次获得了“拥有点石成金之术”的美名。然而,正如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商场中也难找出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家。没过多久,美国证券市场衰退,互惠基金行情下跌。蔡志勇这样的高手,也抵挡不住华尔街的行情低落,业务上陷入困境。而且由于他曾“锋芒毕露”,对手不少,此时也都来挤他的生意。接鐘而来的是蔡氏公司和曼哈顿互惠基金的许多投资者,纷纷要求退股,前景茫然。这使他不得不另作打算
华裔金融大亨蔡志勇 在美国商界,是否精通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丰富经验和出色才能,是事 业成功与失败的一个重要关键。蔡志勇正是一个既有精明的生意头脑,又有 充足学识的人。他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从一个周薪只有 50 美元的普通雇员一 跃而成为第一流的金融大亨,荣登华尔街“金融王子”的宝座。 1986 年 5 月 1 日,美国很有影响的金融经济报纸《华尔街日报》,报道 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华裔金融家将要荣任新职的消息:“在过去 4 年中,已将 超过 10 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多种金融服务事业的美国容器公司,任命现任该公 司董事会副主席、前互惠基金经理蔡志勇为该公司董事会的首席执行董事和 主席。”接着,美国不少报刊纷纷介绍了这位金融奇才的事迹。1987 年 2 月 1 日,他正式接替了年满 65 岁的威廉·伍德希德,成为该公司的最高负责人。 他 1929 年出生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家境殷实。其父早年留学美国, 毕业后在福特汽车公司当推销员,后来被福特公司派回上海任该公司总代 理。16 岁之前,蔡志勇一直在上海生活和学习。1946 年,17 岁的蔡志勇移 居美国。中学毕业后,进了康涅狄格州两年制的韦斯利安大学,后又进著名 的波士顿大学深造。对所学的课目,他最感兴趣、成绩最好的是金融。1949 年,他成为经济学学士,不久又获得硕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蔡志勇进入一个股票经纪行,担任初级证券分析员,周薪 几十美元。1952 年,他进入经营互惠基金业务的“忠诚管理及研究投资公 司”,该公司总部设在波士顿市。他从一文不名的小职员做起,在这家公司 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了该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 因他学识渊博,经营有道,6 年后被任命为这家公司的经理,并拥有该公司 20%的股份。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十分兴旺,互惠基金 业务的经营利润每年竟以高达 50%的速度增长。这种突出的成绩,使金融界 的同行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蔡志勇已开始小有名气了。 1965 年,波士顿“忠诚管理及研究投资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年老引退了。 对该公司屡建奇功,贡献最大,而且拥有 20%以上股权的蔡志勇,满以为该 轮到他来接任,可以大干一番了。却不料那位要引退的老主席居然不愿意让 他“执该公司的牛耳”。蔡志勇颇为愤慨,立即辞去了该公司经理的职务, 并以 220 万美元的价格,把他拥有的股票卖回给该公司。同年,他用这笔资 金的一部分,自创“蔡氏经营及研究公司”,从事经营互惠基金及投资研究 咨询业务,开始了自创大业的道路。 起初,他办的蔡氏公司进展顺利,生意兴隆。1967 年 2 月,蔡氏公司经 营管理的曼哈顿互惠基金,开市的头一天就刷新了华尔街的最高记录,一下 就筹集到资金 2.7 亿美元。据说这一纪录至今仍无人突破。蔡志勇的创业奇 迹使他的名字在华尔街迅速传开。这使他第一次获得了“拥有点石成金之术” 的美名。 然而,正如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商场中也难找出永远一帆风顺的 企业家。没过多久,美国证券市场衰退,互惠基金行情下跌。蔡志勇这样的 高手,也抵挡不住华尔街的行情低落,业务上陷入困境。而且由于他曾“锋 芒毕露”,对手不少,此时也都来挤他的生意。接踵而来的是蔡氏公司和曼 哈顿互惠基金的许多投资者,纷纷要求退股,前景茫然。这使他不得不另作 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