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蔡氏公司和他经营的其他生意继续滑坡,价值大跌。蔡志勇感到形势不妙,勉强维持也是有赔无赚。于是又果断地把“蔡氏经营及研究公司”卖给了美国大保险公司芝加哥CNA财务公司,得款3000万美元。他自己则以董事身份当上了CNA公司的执行副总裁。看起来,蔡志勇的名声下降了;但实际上,他已在短短十几年里成了千万富翁。1952年,他还是个受雇于人的小职员;1965年则起码拥有220万美元;而到了1968年,他因出售蔡氏公司便得到了3000多万美元。其资本的增长速度快得惊人。永远不满足现状,不断奋斗进取是蔡志勇的座右铭。他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不停顿地扩大自己的事业。将财富像“雪球”般地越滚越大,靠的就是这种力量。他在芝加哥CNA公司任职5年左右后,看到机会来临,便及时抛出了在CNA公司的股票,成立了自己的证券公司一一蔡氏公司。他终于东山再起了。蔡氏公司是经营公共机构证券的公司,总行设在纽约市,此外还在波士顿、洛杉矶设立了分行。蔡志勇终于打进了美国及世界金融中心、世界最大的纽约股票市场,决心与华尔街的大亨们一较短长。他亲自主持业务,并聘请“洋人”金融专家作顾问,大做股票生意,业务不断发展,很快就成为众人瞩属目的金融巨头。收购别人现有的公司企业,尽快壮大自己,是自前美国许多大企业扩展业务,进行多元化经营,争取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这种“大鱼吃小鱼”的办法,往往比自己重新建立新企业发展速度快。1978年,蔡志勇以22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联合麦迪逊公司的控股权。这是一家利用别人资金为自己牟利的保险公司,从事金融服务业务。蔡志勇出任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随后又通过联合麦迪逊公司掌握了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为他东山再起后能取得长足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蔡志勇日益受到美国大企业的青。美国容器公司是个实力雄厚、颇负盛名的大企业。他们发现了蔡志勇在金融管理和证券交易方面的机巧才智,决心把他拉进该公司。不惜以1.4亿美元的高阶收购蔡志勇几年前仅以220万美元盘下的联合麦迪逊公司。当时任美国容器公司董事会主席的威廉·伍德希德,后来曾坦白地说过:“蔡志勇是我们公司整个金融服务部门的“台柱子”。我们之所以决定高价收购他的公司,主要是为了把他吸收到我们公司里来。”蔡志勇感到美国容器公司规模宏大,财力雄厚,他不仅可以从出售联合麦迪逊公司中赚到上亿美元,而且可使自己获得一展所长的良机。1982年4月,他接受了美国容器公司的条件,把联合麦迪逊公司卖给了容器公司。同时,他自己已又以1800万美元买下了美国容器公司66万多股股票,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并因而当上了董事会成员和副主席。然而,这时的美国容器公司的处境并不妙。1982年,美国容器公司年销售额停滞不前,更为糟糕的是利润下降,处境不佳。蔡志勇接手后便潜心经营。他极力开展多样化的业务,其中主要是金融业务。为了扭转容器公司的财务方面的被动局面,他千方百计,扬长避短,积极开发。先是买下了美国运输入寿保险公司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接着又收购了一家互惠基金公司和一家兼营抵押及银行业务的公司。并且投资2亿多美元,扩充这些公司的业务。蔡志勇不愧为出类拔萃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出色的金融家。在他的努力之下,美国容器公司的业务状况迅速好转,营业额与利润大增,当前任董事会
1968 年,蔡氏公司和他经营的其他生意继续滑坡,价值大跌。蔡志勇感 到形势不妙,勉强维持也是有赔无赚。于是又果断地把“蔡氏经营及研究公 司”卖给了美国大保险公司芝加哥 CNA 财务公司,得款 3000 万美元。他自己 则以董事身份当上了 CNA 公司的执行副总裁。看起来,蔡志勇的名声下降了; 但实际上,他已在短短十几年里成了千万富翁。1952 年,他还是个受雇于人 的小职员;1965 年则起码拥有 220 万美元;而到了 1968 年,他因出售蔡氏 公司便得到了 3000 多万美元。其资本的增长速度快得惊人。 永远不满足现状,不断奋斗进取是蔡志勇的座右铭。他所以能克服重重 困难,不停顿地扩大自己的事业。将财富像“雪球”般地越滚越大,靠的就 是这种力量。他在芝加哥 CNA 公司任职 5 年左右后,看到机会来临,便及时 抛出了在 CNA 公司的股票,成立了自己的证券公司——蔡氏公司。他终于东 山再起了。 蔡氏公司是经营公共机构证券的公司,总行设在纽约市,此外还在波士 顿、洛杉矶设立了分行。蔡志勇终于打进了美国及世界金融中心、世界最大 的纽约股票市场,决心与华尔街的大亨们一较短长。他亲自主持业务,并聘 请“洋人”金融专家作顾问,大做股票生意,业务不断发展,很快就成为众 人瞩目的金融巨头。 收购别人现有的公司企业,尽快壮大自己,是目前美国许多大企业扩展 业务,进行多元化经营,争取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这种“大 鱼吃小鱼”的办法,往往比自己重新建立新企业发展速度快。1978 年,蔡志 勇以 220 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联合麦迪逊公司的控股权。这是一家利用别 人资金为自己牟利的保险公司,从事金融服务业务。蔡志勇出任董事会主席 兼总裁。随后又通过联合麦迪逊公司掌握了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为他东山再 起后能取得长足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蔡志勇日益受到美国大企业的青睐。美国容器公司是个实力雄厚、颇负 盛名的大企业。他们发现了蔡志勇在金融管理和证券交易方面的机巧才智, 决心把他拉进该公司。不惜以 1.4 亿美元的高阶收购蔡志勇几年前仅以 220 万美元盘下的联合麦迪逊公司。当时任美国容器公司董事会主席的威廉·伍 德希德,后来曾坦白地说过:“蔡志勇是我们公司整个金融服务部门的‘台 柱子’。我们之所以决定高价收购他的公司,主要是为了把他吸收到我们公 司里来。” 蔡志勇感到美国容器公司规模宏大,财力雄厚,他不仅可以从出售联合 麦迪逊公司中赚到上亿美元,而且可使自己获得一展所长的良机。1982 年 4 月,他接受了美国容器公司的条件,把联合麦迪逊公司卖给了容器公司。同 时,他自己又以 1800 万美元买下了美国容器公司 66 万多股股票,成为该公 司的最大股东,并因而当上了董事会成员和副主席。然而,这时的美国容器 公司的处境并不妙。1982 年,美国容器公司年销售额停滞不前,更为糟糕的 是利润下降,处境不佳。蔡志勇接手后便潜心经营。他极力开展多样化的业 务,其中主要是金融业务。为了扭转容器公司的财务方面的被动局面,他千 方百计,扬长避短,积极开发。先是买下了美国运输入寿保险公司价值 1.5 亿美元的股票,接着又收购了一家互惠基金公司和一家兼营抵押及银行业务 的公司。并且投资 2 亿多美元,扩充这些公司的业务。 蔡志勇不愧为出类拔萃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出色的金融家。在他的努力之 下,美国容器公司的业务状况迅速好转,营业额与利润大增,当前任董事会
主席伍德希德于1987年退休时,蔡志勇已是众望所归了。点评:1.敏锐的眼光、果断的作风,是蔡志勇驰聘于金融市场的重要法宝。每当手中的业务不具吸引力时,蔡志勇总是果断地挥剑除之,去捕捉新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消极等待。正因为如此,蔡志勇才能一直处于主动的地位,在金融市场上游刃有余,2.在入主美国容器公司以后,蔡志勇把他在金融市场上的经验带进了实业界。为了扭转容器公司在财务方面的被动局面,他果断地该舍则舍,该取则取,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成绩卓著
主席伍德希德于 1987 年退休时,蔡志勇已是众望所归了。 点评: 1.敏锐的眼光、果断的作风,是蔡志勇驰聘于金融市场的重要法宝。每当手中的 业务不具吸引力时,蔡志勇总是果断地挥剑除之,去捕捉新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消极 等待。正因为如此,蔡志勇才能一直处于主动的地位,在金融市场上游刃有余。 2.在入主美国容器公司以后,蔡志勇把他在金融市场上的经验带进了实业界。为 了扭转容器公司在财务方面的被动局面,他果断地该舍则舍,该取则取,从而在很短的 时间内成绩卓著
登上世界银行行长宝座的伍兹“你如果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是做一点事情就居功自傲的人,你就能做许多事情而又会取得成就。”这是从小斯到世界银行行长的伍兹的经验之谈。伍兹1901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市,是一个海军造船厂工人的儿子。他17岁那年父亲去世。由于家境贫寒及赠养母亲,他不可能进大学深造,于是他拿着高中毕业证书到华尔街去寻求职业。以他的学历,职位高、待遇好的工作当然是得不到的。结果在华尔街一家名叫哈利斯·福比思公司的股票经纪机构当了一名小斯。伍兹虽然年纪轻,学历浅,职位低,但他志向却很远大,决心要在华尔街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争一席地位。他从小就喜欢戏剧,不但喜欢看,而且爱读戏剧剧本,在学校时就参加过许多戏剧的演出。特别是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传记,他读后深受启发。易卜生虽家境贫寒,但刻苦学习,勤奋创作,自学成才,这对他激励很大。他决心像易卜生那样发奋读书自学成才。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尤其是晚上的时间,他挑灯夜读有关财政、金融方面的书籍。他很快就表现出了分析投资机会的才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这段时间中的学习和工作,为他后来创建公司并在经营上获得成功,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后来,他认识了一位从美国大西洋城到纽约来推销公债的青年人布莱克。不久,布莱克也受雇于哈利斯·福比思公司。初时,布莱克继续推销公债,因被老板发现是个很能干的人,逐渐被委以重任。到1923年他已步步高升,成了这一家证券经纪公司的副总经理了。这段时间伍兹由于工作勤奋,刻苦学习,在该公司工作的多次变动,也使他的职位得以迅速的提升。1925年,他24岁时被提任为同一家公司的另一名副总经理,而成为美国金融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经理之一。他和布莱克在职位上是同级,但他年纪比布莱克小,两人成了好朋友。1949年布莱克被荐举,担任世界银行行长,长达13年之久。1929年到1933年,世界经济大恐慌,华尔街股票市场大崩溃,不少巨大的银行破产倒闭。1931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伍兹认为这是他创业的大好时机。1934年,一家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公司—一第一波士顿公司在华尔街宣告开业。这是由洛克菲勒和波士顿两个财团控股的公司。它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就是乔治·大卫·伍兹,他要施展他的银行业才能。他的经营特色是善于抓住投资时机。后来的多次选择证明了这一点。例如40年代初,电子管收音机刚开始起步,有人要求投资,他慷慨应允,结果大赚其钱。又如40年代末,家用电器的大发展初见端倪。他认为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将会有较大的提高,他投资于几家大型家用电器制造公司。果然,不几年在美国兴起了家用电器热,他投资的公司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他的投资银行因此而获得了巨额利润。再如,5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兴办超级市场,那时还看不准超级市场的命运和前途。他根据美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档的商品来满足生活的需要以及超级市场商品齐全、方便顾客的独特的经营方式,断定超级市场前途无量,便力排众议决定投资。果然到了50年代末期,超级市场在美国全面兴起,而他已捷足先登,利润装满了他的金库。由于他善于分析投资时机,并有魄力承担风险,因而业务蒸蒸日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些,从根本上讲与伍兹卓越的金融方面知识和才能是分不开的。由于他卓越的才能和工作成就,1951年新任命为第一波士
登上世界银行行长宝座的伍兹 “你如果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是做一点事情就居功自傲的人,你就 能做许多事情而又会取得成就。”这是从小厮到世界银行行长的伍兹的经验 之谈。伍兹 1901 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市,是一个海军造船厂工人的儿子。他 17 岁那年父亲去世。由于家境贫寒及赡养母亲,他不可能进大学深造,于是 他拿着高中毕业证书到华尔街去寻求职业。以他的学历,职位高、待遇好的 工作当然是得不到的。结果在华尔街一家名叫哈利斯·福比思公司的股票经 纪机构当了一名小厮。伍兹虽然年纪轻,学历浅,职位低,但他志向却很远 大,决心要在华尔街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争一席地位。他从小就喜欢戏剧,不 但喜欢看,而且爱读戏剧剧本,在学校时就参加过许多戏剧的演出。特别是 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传记,他读后深受启发。易卜生虽家境贫寒,但刻 苦学习,勤奋创作,自学成才,这对他激励很大。他决心像易卜生那样发奋 读书自学成才。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尤其是晚上的时间,他挑灯夜读有 关财政、金融方面的书籍。他很快就表现出了分析投资机会的才能。“勤能 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这段时间中的学习和工作,为他后来创 建公司并在经营上获得成功,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后来,他认识了一位从美国大西洋城到纽约来推销公债的青年人布莱 克。不久,布莱克也受雇于哈利斯·福比思公司。初时,布莱克继续推销公 债,因被老板发现是个很能干的人,逐渐被委以重任。到 1923 年他已步步高 升,成了这一家证券经纪公司的副总经理了。这段时间伍兹由于工作勤奋, 刻苦学习,在该公司工作的多次变动,也使他的职位得以迅速的提升。1925 年,他 24 岁时被提任为同一家公司的另一名副总经理,而成为美国金融史上 最年轻的副总经理之一。他和布莱克在职位上是同级,但他年纪比布莱克小, 两人成了好朋友。1949 年布莱克被荐举,担任世界银行行长,长达 13 年之 久。 1929 年到 1933 年,世界经济大恐慌,华尔街股票市场大崩溃,不少巨 大的银行破产倒闭。1931 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伍兹认为这是他创业的 大好时机。1934 年,一家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公司——第一波士顿公司 在华尔街宣告开业。这是由洛克菲勒和波士顿两个财团控股的公司。它的主 要创始人之一,就是乔治·大卫·伍兹,他要施展他的银行业才能。他的经 营特色是善于抓住投资时机。后来的多次选择证明了这一点。例如 40 年代 初,电子管收音机刚开始起步,有人要求投资,他慷慨应允,结果大赚其钱。 又如 40 年代末,家用电器的大发展初见端倪。他认为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将会有较大的提高,他投资于几家大型家用电器制造公 司。果然,不几年在美国兴起了家用电器热,他投资的公司生意兴隆,财源 茂盛,他的投资银行因此而获得了巨额利润。再如,50 年代中期,美国开始 兴办超级市场,那时还看不准超级市场的命运和前途。他根据美国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档的商品来满足生活的需要以及超级市场商品齐全、方 便顾客的独特的经营方式,断定超级市场前途无量,便力排众议决定投资。 果然到了 50 年代末期,超级市场在美国全面兴起,而他已捷足先登,利润装 满了他的金库。由于他善于分析投资时机,并有魄力承担风险,因而业务蒸 蒸日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些,从根本上讲与伍兹卓越的金融方面知识和 才能是分不开的。由于他卓越的才能和工作成就,1951 年新任命为第一波士
顿公司董事局主席。伍除了敬业、乐业,有钻研业务的精神以外,还有胆有识。谁都知道,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成功,主客观因素都需要,但主要取决于内因,既要有才气,又要有胆识。伍兹的才能和胆识,是他成功的又一因素。伍兹和布莱克是老朋友。他在布莱克出任世界银行行长期间,曾以不受薪的顾问身份,参加了世界银行的经济活动。1952年,伍兹插手印度两家钢铁公司的合并谈判:1955年他协助了印度、巴基斯坦设立工业信贷投资银行,与世界银行有了业务联系;1958年,他以“调解人”身份协助解决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财务纠纷。这些业务事件的解决和处理,不但显示了他广泛的金融学知识,而且也让人看到了他理财处事之才能。伍兹是共和党人,但很得美国民主党总统肯尼迪的信任。在肯尼迪执政期间,就曾打算任命他负责“对外援助”方面的工作,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1962年,担任世界银行行长已达13年之久的布莱克,到了规定的退休年龄。这一年11月初,世界银行18位执行董事要提名一个新人接替布莱克的职位。在传统上,世界银行行长须由美国人担任。伍兹是布莱克几十年的好朋友,且在世界银行经济事务中帮过布莱克的大忙,显示出了才能,于是布莱克极力向肯尼迪推荐其继自己之后出任行长。这正合总统的心意。于是由总统肯尼迪提名获得通过。伍兹在1963年至1968年担任了世界银行行长职务。在伍兹任行长期间,世界银行的三个所属机构贷款总额由原来的不足5亿增加到10亿,无疑这是他拓展业务同情穷国的结果。“苦学有成”是一句至理名言。从华尔街一家公司的小厮到当上了世界银行行长的乔治·大卫·伍兹,就是这样一个经过苦学获得成功的人。点评:1.勤奋好学、重视知识是伍兹得已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人,伍兹深知只有通过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才有可能出人头地。“机会只会等待有准备的人”,“任何付出都将得到回报,早晚而已”。愿怨天尤人的人们从中悟出一些道理。2.伍兹在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中,充分表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远的眼光。这一方面归功于他灵活的头脑,另一方面也是他勤于学习、善于观察的结果
顿公司董事局主席。伍兹除了敬业、乐业,有钻研业务的精神以外,还有胆 有识。谁都知道,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成功,主客观因素都需要,但主要取决 于内因,既要有才气,又要有胆识。伍兹的才能和胆识,是他成功的又一因 素。伍兹和布莱克是老朋友。他在布莱克出任世界银行行长期间,曾以不受 薪的顾问身份,参加了世界银行的经济活动。1952 年,伍兹插手印度两家钢 铁公司的合并谈判;1955 年他协助了印度、巴基斯坦设立工业信贷投资银 行,与世界银行有了业务联系;1958 年,他以“调解人”身份协助解决埃及 和苏伊士运河的财务纠纷。这些业务事件的解决和处理,不但显示了他广泛 的金融学知识,而且也让人看到了他理财处事之才能。伍兹是共和党人,但 很得美国民主党总统肯尼迪的信任。在肯尼迪执政期间,就曾打算任命他负 责“对外援助”方面的工作,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1962 年,担任世界银 行行长已达 13 年之久的布莱克,到了规定的退休年龄。这一年 11 月初,世 界银行 18 位执行董事要提名一个新人接替布莱克的职位。在传统上,世界银 行行长须由美国人担任。伍兹是布莱克几十年的好朋友,且在世界银行经济 事务中帮过布莱克的大忙,显示出了才能,于是布莱克极力向肯尼迪推荐其 继自己之后出任行长。这正合总统的心意。于是由总统肯尼迪提名获得通过。 伍兹在 1963 年至 1968 年担任了世界银行行长职务。在伍兹任行长期间,世 界银行的三个所属机构贷款总额由原来的不足 5 亿增加到 10 亿,无疑这是他 拓展业务同情穷国的结果。 “苦学有成”是一句至理名言。从华尔街一家公司的小厮到当上了世界 银行行长的乔治·大卫·伍兹,就是这样一个经过苦学获得成功的人。 点评: 1.勤奋好学、重视知识是伍兹得已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人,伍 兹深知只有通过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才有可能出人头地。“机会只会等待有准 备的人”,“任何付出都将得到回报,早晚而已”。愿怨天尤人的人们从中悟出一些道 理。 2.伍兹在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中,充分表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远的眼光。这一 方面归功于他灵活的头脑,另一方面也是他勤于学习、善于观察的结果
加拿大华人企业家林思齐1988年7月底,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任命一位叫林思齐的华人为哥伦比亚省的省督。加拿大立国以来,任命一个华人为省督,还是头一回。林思齐成为在加拿大获得最高荣誉的华人。1970年,林思齐已44岁,带着自己的妻子和3个女儿离开了香港赴加拿大。他出生在香港一个富有家庭,但是他不愿过那种安逸的生活,而想到国外去闯一闯,通过自己的汗水去创造自己的一份事业。对一个年已40岁出头的移民来说,许多国家都不是很欢迎的。因为一个人的黄金季节已过,后半辈子来这个国家,弄得不好会成为包狱。林思齐要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干一番事业,谈何容易。林思齐毕竟还是创造了奇迹。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他建立了自己的地产王国,连洋人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在选举省督时,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他。林思齐来到加拿大不久,他就到一家地产公司当经纪人。每天,他周旋于房地产买主之间,工作十分劳累,薪金还很低薄,只能强维持一家人低水平的生活。但是他却得到了进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机会,在学校修读地产估值等课程,为他今后在事业上取得发展铺平了道路。林思齐在香港曾任嘉华银行经理,现在搞地产经纪,并不感到十分难。从大学出来以后,他发誓要在加拿大这块陌生的土地上于出一番事业来。想干一番事业,又没有资本,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矛盾。但是有一件事使他悟出了一个决窍,他终于逾越了这个矛盾。一天,有一个朋友来加拿大找他买地。朋友对他说:“我有意买你的这块地,不过你自己也要出一半投资,我才敢买,否则就算了。”这位朋友还提到他在香港当过银行经理,拿出这笔钱是不成问题的。林思齐有口难言,无论怎样向客人表白,确实没有钱,但客人还是不相信。林就提出愿意借这位客人的钱。如果肯借,便一人投一半资。说来也怪,这个上海籍客人竟然答应肯借钱。这次交易,使林思齐灵机一动,悟出了走合资来发展地产生意的道路。从此,香港人来投资,林思齐就游说他们借钱给他,然后再合资做生意。他借钱开的合股公司达20多家。每家公司都由他自已当总经理,他的合作伙伴当公司主席。林思齐一生中最引以为自豪的买卖是“保险交易大厦”的交易。1973年,他看中了美国旧金山市中心的“保险交易大厦”。这座大厦地点很佳,有升值的巨大潜力,值得买到手。可是,正在他筹措资金的时候,大厦被一名犹太人捷足先登,以425万美元买去了。林思齐请这位犹太人吃饭、交朋友。一方面称赞犹太人有眼力,一方面希望将来若有意转卖时,请告诉他,果然,9个月之后,这位犹太人致电给他,愿意以540万美元相让,净赚115万美元。尽管如此,林思齐也毫不犹豫,半点价钱不讲就买下来了。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犹太人先借款给他,借期7年,年息7厘。“7”是个好数自,在西方人眼里代表幸运。犹太人对他印象又不错,于是就答应了。林思齐买这栋“保险交易大厦”以后不久,地产生意突然形势转好。一位英国大地产商愿出2250万美元现金买下来,自然很快就成交。仅这一笔买
加拿大华人企业家林思齐 1988 年 7 月底,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任命一位叫林思齐的华人为哥伦比 亚省的省督。加拿大立国以来,任命一个华人为省督,还是头一回。林思齐 成为在加拿大获得最高荣誉的华人。 1970 年,林思齐已 44 岁,带着自己的妻子和 3 个女儿离开了香港赴加 拿大。他出生在香港一个富有家庭,但是他不愿过那种安逸的生活,而想到 国外去闯一闯,通过自己的汗水去创造自己的一份事业。 对一个年已 40 岁出头的移民来说,许多国家都不是很欢迎的。因为一个 人的黄金季节已过,后半辈子来这个国家,弄得不好会成为包袱。林思齐要 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干一番事业,谈何容易。 林思齐毕竟还是创造了奇迹。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他建立了自己的地产 王国,连洋人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在选举省督时,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他。 林思齐来到加拿大不久,他就到一家地产公司当经纪人。每天,他周旋 于房地产买主之间,工作十分劳累,薪金还很低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低 水平的生活。但是他却得到了进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机会,在学校修读 地产估值等课程,为他今后在事业上取得发展铺平了道路。 林思齐在香港曾任嘉华银行经理,现在搞地产经纪,并不感到十分难。 从大学出来以后,他发誓要在加拿大这块陌生的土地上于出一番事业来。 想干一番事业,又没有资本,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矛盾。但是有一件事 使他悟出了一个诀窍,他终于逾越了这个矛盾。 一天,有一个朋友来加拿大找他买地。朋友对他说:“我有意买你的这 块地,不过你自己也要出一半投资,我才敢买,否则就算了。”这位朋友还 提到他在香港当过银行经理,拿出这笔钱是不成问题的。 林思齐有口难言,无论怎样向客人表白,确实没有钱,但客人还是不相 信。林就提出愿意借这位客人的钱。如果肯借,便一人投一半资。说来也怪, 这个上海籍客人竟然答应肯借钱。这次交易,使林思齐灵机一动,悟出了走 合资来发展地产生意的道路。 从此,香港人来投资,林思齐就游说他们借钱给他,然后再合资做生意。 他借钱开的合股公司达 20 多家。每家公司都由他自己当总经理,他的合作伙 伴当公司主席。 林思齐一生中最引以为自豪的买卖是“保险交易大厦”的交易。1973 年, 他看中了美国旧金山市中心的“保险交易大厦”。这座大厦地点很佳,有升 值的巨大潜力,值得买到手。可是,正在他筹措资金的时候,大厦被一名犹 太人捷足先登,以 425 万美元买去了。 林思齐请这位犹太人吃饭、交朋友。一方面称赞犹太人有眼力,一方面 希望将来若有意转卖时,请告诉他。 果然,9 个月之后,这位犹太人致电给他,愿意以 540 万美元相让,净 赚 115 万美元。尽管如此,林思齐也毫不犹豫,半点价钱不讲就买下来了。 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犹太人先借款给他,借期 7 年,年息 7 厘。“7” 是个好数目,在西方人眼里代表幸运。犹太人对他印象又不错,于是就答应 了。 林思齐买这栋“保险交易大厦”以后不久,地产生意突然形势转好。一 位英国大地产商愿出 2250 万美元现金买下来,自然很快就成交。仅这一笔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