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账款1755 2340 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250 308(已交)272(进项税额)180 应交所得税30100 长期借款600300200(偿还本金) 700 (2)利润表有关账户本年发生额如下(单位:万元) 账户名称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商品销售收入 3000 商品销售成本1700 投资收益: 现金股利 出售短期投资 (3)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短期投资均为非现金等价物 ②出售短期投资已收到现金。 ③应收、应付款项均以现金结算 ④不考虑该企业本年度发生的其他交易和事项。 要求:计算以下现金流入和流出(要求列出计算过程,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3)支付的各项税费 (4)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5)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6)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7)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备注: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一一现金流量表》1998年后进行了修订,部分现金流 量表项目名称也发生了变化,本题已对原试题资料进行了少量改动 查看答案
应付账款 1755 2340 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 250 308(已交)272(进项税额) 180 应交所得税 30 100 40 长期借款 600 300 200(偿还本金) 700 (2)利润表有关账户本年发生额如下(单位:万元): 账户名称 借方发生额 贷方发生额 商品销售收入 3000 商品销售成本 1700 投资收益: 现金股利 10 出售短期投资 20 (3)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短期投资均为非现金等价物。 ②出售短期投资已收到现金。 ③应收、应付款项均以现金结算。 ④不考虑该企业本年度发生的其他交易和事项。 要求:计算以下现金流入和流出(要求列出计算过程,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 示):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3)支付的各项税费; (4)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5)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6)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7)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备注: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1998 年后进行了修订,部分现金流 量表项目名称也发生了变化,本题已对原试题资料进行了少量改动。 查看答案
【答案】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000+3000×17%+(585-351)一(4680 2340)=1404(万元)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700+272-(2340-1755)-(2500-2400) 1287(万元) (3)支付的各项税费=(30+100-40)+308=398(万元) (4)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50+20=70(万元) (5)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20-5)+10=25(万元) (6)借款所收到的现金=300(万元) (7)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00(万元) 现金流量表各项目金额的计算,其实是根据调整分录推导出来的,该题调整分录编 制如下 (1)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404 (计算数) 应收账款 2340(4680-234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300×17%) 应收票据 234(585-351) (2)借:主营业务成本1700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72 贷:应付账款585(2340-1755) 存货100(2500-24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一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287(计算数) (3)借:应交税金一一应交所得税90(30+100-40)
【答案】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000+3000×17%+(585-351)-(4680 -2340)=1404(万元)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700+272-(2340-1755)-(2500-2400) =1287(万元) (3)支付的各项税费=(30+100-40)+308=398(万元) (4)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50+20=70(万元) (5)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20-5)+10=25(万元) (6)借款所收到的现金=300(万元) (7)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00(万元) 现金流量表各项目金额的计算,其实是根据调整分录推导出来的,该题调整分录编 制如下: (1)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1404 (计算数) 应收账款 2340(4680-23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3000×17%) 应收票据 234(585-351) (2)借:主营业务成本 17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72 贷:应付账款 585(2340-1755) 存货 100(2500-24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1287(计算数) (3)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0(30+100-40)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308 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一支付的各项税费398(计算数) (4)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一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70(计算数) 贷:短期投资50(本年减少数) 投资收益一一出售短期投资20 (5)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一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25(计算数) 贷:应收股利15(20-5) 投资收益一一现金股利10 (6)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一借款所收到的现金300(计算数) 贷:长期借款300(本年增加数) (7)借:长期借款200(本年减少数) 贷: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一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00(计算 I.知识点讲解 (一)调整分录编制原理 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主要是解释一个企业年度(或中期)“现金 和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的来源,这个金额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调整分录的方式来 完成,其理论依据推导如下: 步骤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利润表 遵循“收入一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由于企业的利润属于所有者所有,利润的实现总是 表明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数额增加,因此会计等式也可以表述为“资产=负债+所 有者权益十收入一费用” 步骤二:企业资产可以划分为现金(含现金等价物,下同)和非现金资产,故“现 金十非现金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进行移项得出“现金=负债+所有者 权益+收入一费用一非现金资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308 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的各项税费 398(计算数) (4)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70(计算数) 贷:短期投资 50(本年减少数) 投资收益――出售短期投资 20 (5)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25(计算数) 贷:应收股利 15(20-5) 投资收益――现金股利 10 (6)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300(计算数) 贷:长期借款 300(本年增加数) (7)借:长期借款 200(本年减少数) 贷: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200(计算 数) II.知识点讲解 (一)调整分录编制原理 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主要是解释一个企业年度(或中期)“现金 和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减少)额”的来源,这个金额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调整分录的方式来 完成,其理论依据推导如下: 步骤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利润表 遵循“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由于企业的利润属于所有者所有,利润的实现总是 表明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数额增加,因此会计等式也可以表述为“资产=负债+所 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步骤二:企业资产可以划分为现金(含现金等价物,下同)和非现金资产,故“现 金+非现金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进行移项得出“现金=负债+所有者 权益+收入-费用-非现金资产
步骤三:由于步骤二等式在企业财务报告年度(或中期)的期初和期末同时适用 可以判定企业“期初现金=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期初收入一期初费用一期初非现金 资产”,“期末现金=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末收入一期末费用一期末非现金资产” 用后者减去前者,就可以得出推导等式“现金净增加额=负债净增加额+所有者权益净增加 额十收入本年发生额一费用本年发生额一非现金资产净增加额” 推导等式的左方,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推导等式的右方,正项为现金流入, 负项为现金流出,其数额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得出。由此不难理解,编制调整 分录,就是依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企业会计账簿,对等式右方进行逐项分析,将其 转化为现金流量表的具体项目。如果对推导等式右方各项目调整不完全,或编制的调整分录 借贷不平,那么必将影响推导等式的平衡,导致现金流量表编制出现差错。因此,在完成调 整分录后,还需要将其过入工作底稿或T形账户进行验算平衡,一是审查资产负债表项目 和利润表项目是否全部调整完毕,二是审查调整分录自身计算有无错误,其目的是为了确保 现金流量表的平衡 (二)调整分录的实质是汇总会计分录 在现金流量表报告涵盖期间,企业已经以会计凭证为载体,对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 事项编制了会计分录。这些会计分录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范,通过会计账簿进行归 纳汇总,最终生成反映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和反映经营成果的利润表。编制调整分录,事 实上就是凭借日常会计处理的规律性,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有项目的当期发生额,以尽 可能少的次数还原成期间汇总会计分录,同时将汇总会计分录中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的科目,替换成现金流量表项目 (三)调整分录具有多样性特征 调整分录的编制,根据各人思路不同,有着不同的方法,只要分析过程正确,最终 结果殊途同归。比如对一个项目的调整顺序,可以先行调整,也可以后行调整;对一个项目 的调整内容,可以一次调整完毕,也可以多次调整完毕。比如,教材将増值税的销项税额分 成两个步骤调整,即第(1)笔调整分录中“贷:应交税金51000元”是赊销活动产生的销 项税额,第(20)笔调整分录中“贷:应交税金161500元”是现销活动产生的销项税额。 在实务中,完全可以将赊销和现销产生的销项税额合并在一起调整,这样更利于理解和掌握 编制调整分录的常规顺序是,先按利润表项目顺序从上到下进行分析调整,然后按 资产负债表项目顺序从上到下进行分析调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按照方便的原则,打破这 个常规。比如在调整利润表项目时,会涉及部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动,我们可以在调完该 利润表项目后随即调整所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剩余差额,以节约重复翻查明细账簿的时 对于熟练者,应尽量做到以资产负债表项目净增加额(期末数一期初数)为基础来 编制调整分录,减少调整分录的数量,提高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速度;对于入门者,也可以区 分资产负债表项目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分别编制调整分录,以提高分析过程的准确性
步骤三:由于步骤二等式在企业财务报告年度(或中期)的期初和期末同时适用, 可以判定企业“期初现金=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期初收入-期初费用-期初非现金 资产”,“期末现金=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末收入-期末费用-期末非现金资产”。 用后者减去前者,就可以得出推导等式“现金净增加额=负债净增加额+所有者权益净增加 额+收入本年发生额-费用本年发生额-非现金资产净增加额”。 推导等式的左方,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推导等式的右方,正项为现金流入, 负项为现金流出,其数额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得出。由此不难理解,编制调整 分录,就是依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企业会计账簿,对等式右方进行逐项分析,将其 转化为现金流量表的具体项目。如果对推导等式右方各项目调整不完全,或编制的调整分录 借贷不平,那么必将影响推导等式的平衡,导致现金流量表编制出现差错。因此,在完成调 整分录后,还需要将其过入工作底稿或 T 形账户进行验算平衡,一是审查资产负债表项目 和利润表项目是否全部调整完毕,二是审查调整分录自身计算有无错误,其目的是为了确保 现金流量表的平衡。 (二)调整分录的实质是汇总会计分录 在现金流量表报告涵盖期间,企业已经以会计凭证为载体,对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 事项编制了会计分录。这些会计分录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范,通过会计账簿进行归 纳汇总,最终生成反映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和反映经营成果的利润表。编制调整分录,事 实上就是凭借日常会计处理的规律性,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有项目的当期发生额,以尽 可能少的次数还原成期间汇总会计分录,同时将汇总会计分录中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的科目,替换成现金流量表项目。 (三)调整分录具有多样性特征 调整分录的编制,根据各人思路不同,有着不同的方法,只要分析过程正确,最终 结果殊途同归。比如对一个项目的调整顺序,可以先行调整,也可以后行调整;对一个项目 的调整内容,可以一次调整完毕,也可以多次调整完毕。比如,教材将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分 成两个步骤调整,即第(1)笔调整分录中 “贷:应交税金 51000 元”是赊销活动产生的销 项税额,第(20)笔调整分录中“贷:应交税金 161500 元”是现销活动产生的销项税额。 在实务中,完全可以将赊销和现销产生的销项税额合并在一起调整,这样更利于理解和掌握。 编制调整分录的常规顺序是,先按利润表项目顺序从上到下进行分析调整,然后按 资产负债表项目顺序从上到下进行分析调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按照方便的原则,打破这 个常规。比如在调整利润表项目时,会涉及部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动,我们可以在调完该 利润表项目后随即调整所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剩余差额,以节约重复翻查明细账簿的时 间。 对于熟练者,应尽量做到以资产负债表项目净增加额(期末数-期初数)为基础来 编制调整分录,减少调整分录的数量,提高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速度;对于入门者,也可以区 分资产负债表项目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分别编制调整分录,以提高分析过程的准确性
(四)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的调整分录及其计算公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调整分录 调整分录的实质是汇总会计分录。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收到的现金”为例,分析这个项目的调整分录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 素 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为现销收入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此时“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并非表现为其所属科目的全部当期发生额,为便于调整分录的编制,还应综合考虑分析其他 情形。 ②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为赊销收入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将①、②笔分录合并,此时“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已经表现为其所属科目的全部发生额,但“应收账款”、“应收票 据”、“预收账款”还只是所属科目当期发生额部分内容,下面继续对可能影响这三个科目的 经济业务进行分析。 ③企业收回赊销款或收到预收款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 贷: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预收货款
(四)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的调整分录及其计算公式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1)调整分录 调整分录的实质是汇总会计分录。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收到的现金”为例,分析这个项目的调整分录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 素。 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为现销收入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此时“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并非表现为其所属科目的全部当期发生额,为便于调整分录的编制,还应综合考虑分析其他 情形。 ②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为赊销收入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将①、②笔分录合并,此时“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已经表现为其所属科目的全部发生额,但“应收账款”、“应收票 据”、“预收账款”还只是所属科目当期发生额部分内容,下面继续对可能影响这三个科目的 经济业务进行分析。 ③企业收回赊销款或收到预收款时,日常会计处理为: 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 贷: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预收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