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BC的面积;(2)斜边AB;(3)高CD.9.已知一个三角形工件尺寸(单位:mm)如图,计算高1的长(结果取整数).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原文是:今有池方一丈,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第9题)(第10题)长各几何(丈、尺是10.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长度单位,1丈=10尺,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11 尺-m)3这根芦第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11.如图,在Rt△ABC中,ZC=90°,/A=30AC=2.求斜边AB的长30°dC(第11题)(第12题)12.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拓广探索13.如图,分别以等腰Rt△ACD的边AD,AC,CD为直径画半圆。求证:所得两个月形图案AGCE和DHCF的面积之和(图中阴影部分)等于Rt△ACD的面积(第13题)(第14题)14.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CB,CE一CD,△ACB的顶点A在△ECD的斜边DE上,求证:AE2十AD2=2AC2.(提示:连接BD.)9第二十四章勾股定理
书 !"#$%&'()* (1)△犃犅犆的面积; (2)斜边犃犅; (3)高犆犇. 9.已知一个三角形工件尺寸 (单位:mm)如图,计算高犾的长 (结果取整数). 这是我国古代数学 著作 《九章算术》中的 一个问题.原文是:今 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 央,出水一尺,引葭赴 岸,适与岸齐.问水深、 葭长各几何.(丈、尺是 长度单位,1丈=10尺, 1尺=1 3 m) l 88 88 64 (第9题) (第10题) 10.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 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 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 边的水面.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11.如图,在Rt△犃犅犆中 ,∠犆=90°,∠犃=30°,犃犆=2.求斜边犃犅的长. A 30e C B (第11题) (第12题) 12.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 13.如图,分别以等腰Rt△犃犆犇的边犃犇,犃犆,犆犇为直径画半圆.求证:所得两个月形 图案犃犌犆犈和犇犎犆犉的面积之和 (图中阴影部分)等于Rt△犃犆犇的面积. A B D E G C H F (第13题) B A C D E (第14题) 14.如图,△犃犆犅和△犈犆犇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犆犃=犆犅,犆犈=犆犇,△犃犆犅 的 顶点犃 在△犈犆犇 的斜边犇犈上.求证:犃犈2+犃犇2=2犃犆2.(提示:连接犅犇.) 9
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2000多年来,人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颇感兴趣不但因为这个定理重要、基本,还因为这个定理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以至于古往今来,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总统都愿意探讨、研究它的证明,新的证法不断出现,下面介绍几种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你能根据这些图形及提示证明勾股定理吗?1.传说中毕达哥拉斯的证法(图1)提示:(1)中拼成的正方形与(2)中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相等。bhbaba(1)(2)图12.弦图的另一种证法(图2)提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十4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外正方形的面积B.b图2图33.美国第20任总统茄菲尔德的证法(图3)提示:3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梯形的面积10第二十四章勾股定理
!"#$%&'()* 勾股定理的证明 2000多年来,人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颇感兴趣.不但因为这个定理重要、基本,还 因为这个定理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以至于古往今来,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总统都愿 意探讨、研究它的证明,新的证法不断出现.下面介绍几种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你 能根据这些图形及提示证明勾股定理吗? 1.传说中毕达哥拉斯的证法 (图1) 提示:(1)中拼成的正方形与 (2)中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相等. b a a b b a a b ba a b b a a b c c c c (1) (2) 图1 2.弦图的另一种证法 (图2) 提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4个三角形的面积=外正方形的面积. C B A b a c C B A b a c c a b D E 图2 图3 3.美国第20任总统茄菲尔德的证法 (图3) 提示:3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梯形的面积. 01
24.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据说,古埃及人用图24.2-1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间距、4个结间距、5个结间距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13)(1)相传,我国古代(12)(11)(2)大禹治水测量工程时,(10)也用类似方法确定(3)(9)直角.(4)(5)(6)(7)(8)图24.2-1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它们满足关系“32十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画画看,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cm,6cm,6.5cm,它们满足关系“2.52十62=6.52”,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换成三边分别为4cm,7.5cm,8.5cm,再试一试.由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猜想: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6,c满足α2十6=,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我们看到,命题2与上节的命题1的题设、命题1、命题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2的题设、结论分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别是什么?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如,如果把命题1当成原命题,那么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上节已证明命题1正确,能证明命题2正确吗?在图24.2-2(1)中,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a2十b2=c2.要证△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以先画一个两第二十四章勾股定理11
!"#$%&'()* 24.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据说,古埃及人用图24.21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 个结,然后以3个结间距、4个结间距、5个结间距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 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 相传,我国古代 大禹治水测量工程时, 也 用 类 似 方 法 确 定 直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图24.21 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它们满足 关系 “32+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画画看,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5cm,6cm,6.5cm,它们满足 关系 “2.52+62=6.52”,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换成三边分别为 4cm,7.5cm,8.5cm,再试一试. 由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猜想: 命题2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犪,犫,犮满足犪2+犫2=犮2,那么这个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 命题1、命题 2的题设、结论分 别是什么? 我们看到,命题2与上节的命题1的题设、 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 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 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如,如果把命题1当成原 命题,那么命题2是命题1的逆命题.上节已证 明命题1正确,能证明命题2正确吗? 在图24.22(1)中,已知△犃犅犆 的三边长 分别为犪,犫,犮,且满足犪2 +犫2 =犮2.要证 △犃犅犆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以先画一个两 11
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的直角三角形,如果△ABC与这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那么△ABC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24.2-2(2),画一个Rt△A'B'C',使B'C'=a,A'C'=b,ZC'90°根据勾股定理,A'B'2=BC/2+AC'2=a2+62.因为a2+62=c2,所以AB'=c.在△ABC和△A'B'C'中,BC=a=B'C',AC-b=AC,AB=c=AB,所以△ABC△ABC因此ZC=ZC=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4Daa(1)(2)图24.2-2这样我们证明了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是正确的,它也是一个定理我们把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一般地,如果一的逆定理,它是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一个依据,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一般地,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证明是正确的,那么立,也可能不成立.如本章中的命题1成立,它的它也是一个定理,称逆命题命题2也成立;命题“对顶角相等”成立,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而它的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却不成立例1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15,b=8c=17;(2)a=13,b=14,c=15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只要看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边长的平方像15,8,17这解:(1)因为152+82=225+64=289,样,能够成为直角三172-289,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所以152十82=17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正整数,称为勾股数.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第二十四章勾股定理
!"#$%&'()* 条直角边长分别为犪,犫的直角三角形,如果△犃犅犆与这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那么△犃犅犆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如图24.22(2),画一个Rt△犃′犅′犆′,使犅′犆′=犪,犃′犆′=犫,∠犆′= 90°.根据勾股定理,犃′犅′2=犅′犆′2+犃′犆′2=犪2+犫2.因为犪2+犫2=犮2,所以 犃′犅′=犮.在△犃犅犆和△犃′犅′犆′中,犅犆=犪=犅′犆′,犃犆=犫=犃′犆′,犃犅=犮= 犃′犅′,所以△犃犅犆≌△犃′犅′犆′.因此∠犆=∠犆′=90°,即△犃犅犆是直角三角形. B C A c a b B C A a b (1) (2) 图24.22 一般地,如果一 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 证明是正确的,那么 它也是一个定理,称 这 两 个 定 理 互 为 逆 定理. 这样我们证明了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它也是一个定理.我们把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它是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一个依据. 一般地,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 立,也可能不成立.如本章中的命题1成立,它的 逆命题命题2也成立;命题 “对顶角相等”成立, 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是对顶角”却不成立. 例1 判断由线段犪,犫,犮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犪=15,犫=8,犮=17; (2)犪=13,犫=14,犮=15. 像15,8,17这 样,能够成为直角三 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 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判断一个 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只要看两条较小边长 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边长的平方. 解:(1)因为152+82=225+64=289, 172=289, 所以152+82=17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 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1
(2)因为132+142=169+196=365,152-225,所以132十142≠15,根据勾股定理,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例2如图24.2-3,某港口P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nmile,“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nmile.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点Q,R处,且相距30nmile.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1分析:在图24.2-3中可以看到,由于“远航”号的航向已知,如果求出两艘轮船的航向所成的角,就能知道“海天”号的航向了,解:根据题意,EPQ=16X1.5=24,图24.2-3PR=12X1.5=18,QR=30.因为242+182=302,即PQ2+PR2=QR2,所以/QPR=90°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乙1=45°因此,乙2=45°,即“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练习1.如果三条线段长a,b,c满足a2=c2一b2,这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为什么?2.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s2的平分线上3.A,B,C三地的两两距离如图所示,A地在B地的12km正东方向,C地在B地的什么方向?(第3题)第二十四章勾股定理13
!"#$%&'()* (2)因为132+142=169+196=365, 152=225, 所以132+142≠152,根据勾股定理,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2 如图24.23,某港口犘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 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 “远航”号每小时航行 16nmile,“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nmile.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 位于点犙,犚处,且相距30nmile.如果知道 “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 知道 “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P R N 2 1 E 图24.23 分析:在图24.23中可以看到,由于 “远 航”号的航向已知,如果求出两艘轮船的航向所 成的角,就能知道 “海天”号的航向了. 解:根据题意, 犘犙=16×1.5=24, 犘犚=12×1.5=18, 犙犚=30. 因为242+182=302,即犘犙2+犘犚2=犙犚2,所以∠犙犘犚=90°. 由 “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1=45°.因此,∠2=45°,即 “海天” 号沿西北方向航行. A C B5 km 12 km 13 km (第3题) 1.如果三条线段长犪,犫,犮满足犪2=犮2-犫2,这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 角三角形?为什么? 2.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 (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 的平分线上. 3.A,B,C三地的两两距离如图所示,A地在B地的 正东方向,C地在B地的什么方向?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