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20届新高三调研考试 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戏被誉为“百戏之祖”。南戏是以宾 白和曲牌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南词叙录》是 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南戏专著,作者徐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位远远高于南 戏,依据是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因此可视为北曲的支流。而依据《南词 叙录》,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这 实际上是将南戏从北曲的附庸中脱离出来,赋予了南戏更加独立的历史地位,明 确了南戏与北曲为并行的两大戏曲系统。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 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这些都从侧面佐证了南戏与北曲虽然相互交流 影响,但并不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早期的南戏无论在剧本文学上,还是在曲 体上,都有其局限性,也正因如此,南戏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但这并不能否 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同时,我们还应 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南北戏曲的交流,南戏受北曲杂剧的影响与熏陶, 其文学性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南戏从其起源到《南词叙录》的撰写已有近400 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南戏已从民间的村坊小曲,走进城市,走进宫廷。不 论从文辞声律、结构排场,还是思想意义、人物塑造,各方面都已达到不可低估 的高度 南戏是在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南戏以曲牌连缀的形式讲述长篇故事,综合 了当时众多的艺术形式,诸如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 因此其文化价值是立体的,可挖掘性很强 与诗词相比,戏曲常常更接近于口语。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 士,而其面向的观众群也多为市民阶层。这就使其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 言的影响,且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这就为我们今天研究地域性的方言提供了宝贵 的资料,也为汉语词汇史的书写保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口语、俗语、谚语、俚语 宋代时期,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宋室的南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 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了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南戏得以孕 育并逐渐走向成熟。南戏的戏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譬如 在剧本《赵贞女》《王魁》中,作者强烈抨击了封建制度下文人人性的异化及其 给善良妇女带来的迫害和灾难,表达了劳苦大众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情绪 另外,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节庆仪式、民间信仰以及 民间巫术等情节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据记载,南戏使用南方曲调,不受宫调限制,可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南 戏在温州形成后,于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到了元代末期,又繁衍出海盐、余 姚、弋阳、昆山等四大声腔以及福建泉州、兴化等地的南戏声腔;其角色有生、 旦、净、末、丑、外、贴七种,并创造了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在使用曲牌方面,南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缀习惯,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河南省新乡市 2020 届新高三调研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戏被誉为“百戏之祖”。南戏是以宾 白和曲牌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南词叙录》是 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南戏专著,作者徐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位远远高于南 戏,依据是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因此可视为北曲的支流。而依据《南词 叙录》,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这 实际上是将南戏从北曲的附庸中脱离出来,赋予了南戏更加独立的历史地位,明 确了南戏与北曲为并行的两大戏曲系统。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 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这些都从侧面佐证了南戏与北曲虽然相互交流 影响,但并不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早期的南戏无论在剧本文学上,还是在曲 体上,都有其局限性,也正因如此,南戏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但这并不能否 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同时,我们还应 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南北戏曲的交流,南戏受北曲杂剧的影响与熏陶, 其文学性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南戏从其起源到《南词叙录》的撰写已有近 400 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南戏已从民间的村坊小曲,走进城市,走进宫廷。不 论从文辞声律、结构排场,还是思想意义、人物塑造,各方面都已达到不可低估 的高度。 南戏是在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南戏以曲牌连缀的形式讲述长篇故事,综合 了当时众多的艺术形式,诸如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 因此其文化价值是立体的,可挖掘性很强。 与诗词相比,戏曲常常更接近于口语。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 士,而其面向的观众群也多为市民阶层。这就使其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 言的影响,且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这就为我们今天研究地域性的方言提供了宝贵 的资料,也为汉语词汇史的书写保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口语、俗语、谚语、俚语 等。 宋代时期,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宋室的南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 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了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南戏得以孕 育并逐渐走向成熟。南戏的戏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譬如 在剧本《赵贞女》《王魁》中,作者强烈抨击了封建制度下文人人性的异化及其 给善良妇女带来的迫害和灾难,表达了劳苦大众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情绪。 另外,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节庆仪式、民间信仰以及 民间巫术等情节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据记载,南戏使用南方曲调,不受宫调限制,可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南 戏在温州形成后,于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到了元代末期,又繁衍出海盐、余 姚、弋阳、昆山等四大声腔以及福建泉州、兴化等地的南戏声腔;其角色有生、 旦、净、末、丑、外、贴七种,并创造了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在使用曲牌方面,南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缀习惯,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摘编自张立秀《南戏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但是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 位远远高于南戏,因为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是北曲的支流。 B.根据徐渭的《南词叙录》记载,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 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这就明确了南戏高于北曲的历史地位。 C.因为南戏与北曲的艺术风格多有不同: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 多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所以南戏与北曲没有关系。 D.早期南戏因为在剧本文学和曲体上的局限性,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他们 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两个大的方面 进行阐述,最后归结论点。 B.文章在论证南戏的历史地位时,将南戏与北曲进行对比,阐述南戏与北曲的 差异,突出南戏的历史地位 C.文章第三段总述南戏的文化价值,后文从语言学价值、音乐价值等多个角度 对南戏的文化价值进行阐述。 D.文章阐述剧本《赵贞女》《王魁》的思想内容,以及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 等,为南戏的社会历史价值提供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戏讲述的长篇故事综合了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 众多的艺术形式,因此,南戏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 B.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士,观众群多为市民阶层,因此 南戏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有口语化的特点。 C.南戏得以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与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宋室南迁,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南戏形成与发展。 D.南戏可以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具有多种声腔、多种角色;有独创的 演唱形式和曲牌。这些因素使南戏在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全国吸毒人员年龄段百分比
(摘编自张立秀《南戏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但是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 位远远高于南戏,因为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是北曲的支流。 B. 根据徐渭的《南词叙录》记载,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 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这就明确了南戏高于北曲的历史地位。 C. 因为南戏与北曲的艺术风格多有不同: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 多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所以南戏与北曲没有关系。 D. 早期南戏因为在剧本文学和曲体上的局限性,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他们 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两个大的方面 进行阐述,最后归结论点。 B. 文章在论证南戏的历史地位时,将南戏与北曲进行对比,阐述南戏与北曲的 差异,突出南戏的历史地位。 C. 文章第三段总述南戏的文化价值,后文从语言学价值、音乐价值等多个角度 对南戏的文化价值进行阐述。 D. 文章阐述剧本《赵贞女》《王魁》的思想内容,以及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 等,为南戏的社会历史价值提供佐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戏讲述的长篇故事综合了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 众多的艺术形式,因此,南戏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 B. 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士,观众群多为市民阶层,因此, 南戏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有口语化的特点。 C. 南戏得以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与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宋室南迁,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南戏形成与发展。 D. 南戏可以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具有多种声腔、多种角色;有独创的 演唱形式和曲牌。这些因素使南戏在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全国吸毒人员年龄段百分比
60岁及以上2万名18岁以下15万名 占0.8% 占06% 36岁至59岁1099万名 占43% 18岁至35岁141.9万名 占55.6%6 [注]2017年,全国查获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19%,其中新发现人 数同比下降29.3%。 (摘编自《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材料二: 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全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34种,国内已累计发现230 余种,尚未形成滥用规模。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改变形态包装,生产销售“咔哇潮 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花样不断翻新,具有极强 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 在强力打压下,制毒活动不断从广东、福建等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特别是管控薄 弱地区转移,合成毒品和制毒物品的获取难度加大。同时,全国已有29个省份 出现制毒活动,地下制毒产业链依然存在,制毒窝点逐步转向偏远、便于藏匿 易于逃离的省市县交界地带,有的制毒分子甚至潜入深山林区、海上或者在改装 的流动货车上制造毒品,隐蔽性、流动性明显增强,发现难度更大。 受制毒原料需求旺盛的影响,国内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和走私制毒物品违法犯 罪活动依然活跃,一些地方出现了专门为制毒活动提供化学品和设备的职业犯罪 团伙。同时,制毒物品更新替代加快,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越来越 多地利用非列管化学品非法生产制毒物品,尤其是进口非列管化学品流入中国制 毒渠道增多。 受缅北、西非、南美等地国际贩毒集团雇佣,一些外籍人员充当运毒工具,携带 毒品走私入境,全年共抓获外籍贩毒嫌疑人1470名。港台籍毒枭和华裔不法分 子充当毒品犯罪幕后组织者、资金提供者,通过网上招募雇佣、指挥操纵内地不 法分子走私贩毒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物品,物色、诱骗、招募“马 仔”运毒,“入伙”需要熟人介绍,通信联络使用隐语、暗语,交易采用微信、 支付宝、Q币、比特币等在线支付方式,交易两头不见人,贩毒活动在互联网上 更加隐蔽 贩毒分子利用寄递物流渠道,通过假名、藏匿、夹带等手段走私贩运毒品,全年 破获寄递物流渠道毒品犯罪案件149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89名,缴获毒品 12.1吨,同比上升1.8倍,其中物流渠道缴毒10吨,同比上升近5倍。 (摘编自《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材料三:
[注]2017 年,全国查获 35 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 19%,其中新发现人 数同比下降 29.3%。 (摘编自《2017 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材料二: 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全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 34 种,国内已累计发现 230 余种,尚未形成滥用规模。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改变形态包装,生产销售“咔哇潮 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花样不断翻新,具有极强 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 在强力打压下,制毒活动不断从广东、福建等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特别是管控薄 弱地区转移,合成毒品和制毒物品的获取难度加大。同时,全国已有 29 个省份 出现制毒活动,地下制毒产业链依然存在,制毒窝点逐步转向偏远、便于藏匿、 易于逃离的省市县交界地带,有的制毒分子甚至潜入深山林区、海上或者在改装 的流动货车上制造毒品,隐蔽性、流动性明显增强,发现难度更大。 受制毒原料需求旺盛的影响,国内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和走私制毒物品违法犯 罪活动依然活跃,一些地方出现了专门为制毒活动提供化学品和设备的职业犯罪 团伙。同时,制毒物品更新替代加快,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越来越 多地利用非列管化学品非法生产制毒物品,尤其是进口非列管化学品流入中国制 毒渠道增多。 受缅北、西非、南美等地国际贩毒集团雇佣,一些外籍人员充当运毒工具,携带 毒品走私入境,全年共抓获外籍贩毒嫌疑人 1470 名。港台籍毒枭和华裔不法分 子充当毒品犯罪幕后组织者、资金提供者,通过网上招募雇佣、指挥操纵内地不 法分子走私贩毒。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物品,物色、诱骗、招募“马 仔”运毒,“入伙”需要熟人介绍,通信联络使用隐语、暗语,交易采用微信、 支付宝、Q 币、比特币等在线支付方式,交易两头不见人,贩毒活动在互联网上 更加隐蔽。 贩毒分子利用寄递物流渠道,通过假名、藏匿、夹带等手段走私贩运毒品,全年 破获寄递物流渠道毒品犯罪案件 1499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1789 名,缴获毒品 12.1 吨,同比上升 1.8 倍,其中物流渠道缴毒 10 吨,同比上升近 5 倍。 (摘编自《2017 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材料三:
很多青少年由于交友不慎或判断能力不足,会在别人的诱惑下,觉得吸毒新鲜刺 激,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沾上毒品,认为“别人会上瘾,但自己不会”“戒毒很 容易”。但实际上,吸毒者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推销“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的不法分子 常常以“合法兴奋剂”为幌子欺骗青少年,但长期吸食可能会引发精神疾病,甚 至导致死亡。 吸食大麻根本不能激发灵感,相反还可能抑制创造力。多项研究证明,吸食大麻 具有毒害神经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吸食大麻会改变感官知觉,降低短期记忆 力、注意力和运动技能。吸食大麻对年轻人的影响尤其大。数据显示,在18 24岁的成人当中,抽大麻对认知功能和其他记忆进程的影响可能更严重。长期 消费大麻也有可能会患上精神疾病 吸毒人员体态消瘦是一种病态。而且很多吸毒者沾染毒品后反而暴饮暴食,不会 起到“减肥”的作用。与此同时,吸毒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为了减肥而去沾染 毒品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摘编自孝金波、王晨羽《国际禁毒日:警惕有关“毒品”的五大误区》)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全国吸毒人员超过25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超过五 成,但同比下降接近两成,说明青少年禁毒工作取得了成效。 B.2017年全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34种,国内已累计发现230余种,虽然 尚未形成滥用规模,但说明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值得警惕。 C.一些不法分子常以时尚性为幌子欺骗青少年,推销“咔哇潮饮”“彩虹 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型毒品,这类毒品主要在娱乐场所滥用。 D.制毒物品非法生产、买卖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旧活跃,出现了职业犯罪团伙, 同时,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加快更新替代制毒物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整治,国内制毒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因合成毒品和制毒物品的获取难度 加大,所以制毒活动从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 B.很多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自己吸毒不会上瘾,戒毒很容 易,实际上,吸毒者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C.吸食大麻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对认知功能和其他记忆进程的影响可能更严 重,长期吸食大麻也有可能会患上精神疾病。 D.很多人吸毒后会暴饮暴食,不会起到“减肥”的作用。吸毒对人体的伤害非 常大,为了减肥而去沾染毒品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6.毒品贩运呈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15分) 鲁迅先生的温柔 叶浅韵 近距离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10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 吸纳。一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 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里,被各种大师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 盾。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发展。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 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
很多青少年由于交友不慎或判断能力不足,会在别人的诱惑下,觉得吸毒新鲜刺 激,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沾上毒品,认为“别人会上瘾,但自己不会”“戒毒很 容易”。但实际上,吸毒者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推销“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的不法分子 常常以“合法兴奋剂”为幌子欺骗青少年,但长期吸食可能会引发精神疾病,甚 至导致死亡。 吸食大麻根本不能激发灵感,相反还可能抑制创造力。多项研究证明,吸食大麻 具有毒害神经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吸食大麻会改变感官知觉,降低短期记忆 力、注意力和运动技能。吸食大麻对年轻人的影响尤其大。数据显示,在 18~ 24 岁的成人当中,抽大麻对认知功能和其他记忆进程的影响可能更严重。长期 消费大麻也有可能会患上精神疾病。 吸毒人员体态消瘦是一种病态。而且很多吸毒者沾染毒品后反而暴饮暴食,不会 起到“减肥”的作用。与此同时,吸毒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为了减肥而去沾染 毒品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摘编自孝金波、王晨羽《国际禁毒日:警惕有关“毒品”的五大误区》)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 年,全国吸毒人员超过 250 万人,其中 35 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超过五 成,但同比下降接近两成,说明青少年禁毒工作取得了成效。 B. 2017 年全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 34 种,国内已累计发现 230 余种,虽然 尚未形成滥用规模,但说明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值得警惕。 C. 一些不法分子常以时尚性为幌子欺骗青少年,推销“咔哇潮饮”“彩虹 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型毒品,这类毒品主要在娱乐场所滥用。 D. 制毒物品非法生产、买卖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旧活跃,出现了职业犯罪团伙, 同时,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加快更新替代制毒物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过整治,国内制毒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因合成毒品和制毒物品的获取难度 加大,所以制毒活动从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 B. 很多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自己吸毒不会上瘾,戒毒很容 易,实际上,吸毒者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C. 吸食大麻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对认知功能和其他记忆进程的影响可能更严 重,长期吸食大麻也有可能会患上精神疾病。 D. 很多人吸毒后会暴饮暴食,不会起到“减肥”的作用。吸毒对人体的伤害非 常大,为了减肥而去沾染毒品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6. 毒品贩运呈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15 分) 鲁迅先生的温柔 叶浅韵 近距离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 10 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 吸纳。一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 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里,被各种大师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 盾。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发展。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 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
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与我在这里天天亲 近的先生塑像,莫名的大不同。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 朽和麻木,忘记了他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 人称为匕首和投枪。窗外的风,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 喜鹊喳喳。这样的时刻,适合怀念先生。 坚硬中的温柔,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当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 放时,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 不请自来。他是她永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 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无比的品牌精神食粮。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 也被人嫉妒。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只要是你, 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在一纸一句里 而在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里,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昂然的鲁迅。素知先生博学 多才,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 是说起时尚衣着也头头是道。从样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他说衣着,讲 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 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 人家。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柔,还收藏着可爱,甚至还有些小坏坏。当一个孩 子身上自然流露的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 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有时我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 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凌乱的思绪。 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临终遗嘱有7条,除 了交代丧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 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还有一条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 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鲁迅先生至死 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 定要报。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 够”当座右铭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 角的地方,自成方圆。 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 才子佳人。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惟有神超 越一切之上。先生温柔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东西南北, 各方各圆。 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我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 已是多余。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窗外,春天正在画里。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 从鲁迅文学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柔的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 B.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 的爱情,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地写出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美好的爱情 C.作者写鲁迅先生临终遗嘱。这些遗嘱里有对周海婴将来职业的要求,有对无 原则主张宽容的痛恨,并与现实进行对比,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 D.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的视线在历史典籍的时光中穿梭,对鲁迅先生温柔 看待世界之一切的态度予以高度评价,朴素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睿智的深邃
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与我在这里天天亲 近的先生塑像,莫名的大不同。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 朽和麻木,忘记了他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 人称为匕首和投枪。窗外的风,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 喜鹊喳喳。这样的时刻,适合怀念先生。 坚硬中的温柔,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当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 放时,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 不请自来。他是她永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 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无比的品牌精神食粮。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 也被人嫉妒。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只要是你, 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在一纸一句里。 而在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里,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昂然的鲁迅。素知先生博学 多才,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 是说起时尚衣着也头头是道。从样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他说衣着,讲 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 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 人家。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柔,还收藏着可爱,甚至还有些小坏坏。当一个孩 子身上自然流露的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 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有时我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 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凌乱的思绪。 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55 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临终遗嘱有 7 条,除 了交代丧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 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还有一条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 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鲁迅先生至死 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 定要报。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 够”当座右铭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 角的地方,自成方圆。 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 才子佳人。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惟有神超 越一切之上。先生温柔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东西南北, 各方各圆。 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我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 已是多余。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窗外,春天正在画里。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 从鲁迅文学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柔的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 B. 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 的爱情,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地写出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美好的爱情。 C. 作者写鲁迅先生临终遗嘱。这些遗嘱里有对周海婴将来职业的要求,有对无 原则主张宽容的痛恨,并与现实进行对比,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 D.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的视线在历史典籍的时光中穿梭,对鲁迅先生温柔 看待世界之一切的态度予以高度评价,朴素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睿智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