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娇审题人:呼发民校对人:聂水长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 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 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 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 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很好看。可见,自 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真书虽然 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 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 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 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 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 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 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 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的拓本送给外国 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 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増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 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 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 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 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 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 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 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 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 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 娇 审题人:呼发民 校对人:聂水长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 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 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 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 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很好看。可见,自 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真书虽然 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 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 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 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 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 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 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 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的拓本送给外国 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 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 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 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 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 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 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 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 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 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 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 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 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 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 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 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 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 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 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 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 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 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 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的“尺 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 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 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 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 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 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 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 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 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 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 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 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 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 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 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 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 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 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 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 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 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 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 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 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的“尺 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 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 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 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 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 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 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 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 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 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 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 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 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
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 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 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 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 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分)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②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②④ B、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 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 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 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 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10分)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译文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 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 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 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 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 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 《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 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 分) ① 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② 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 ② ④ B、① ⑤ ⑥ C、② ③ ⑥ D、③ ④ 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 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 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 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 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10 分)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译文: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译文: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鹧鸪天·代人赋 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 远近,路横斜, 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 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 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 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2)、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王 实甫《西厢记》) (3)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汤显祖《牡丹亭》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不管风吹浪打, ,今日得宽余。(毛泽东《水调歌头·游 泳》) 乙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 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髙,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 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 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 人们都去辛苦了,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 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 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⒐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 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2)、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________________? (王 实甫《西厢记》) (3)、________________,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________________!(汤显祖《牡丹亭》)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不管风吹浪打,________________,今日得宽余。(毛泽东《水调歌头·游 泳》)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 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 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 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 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 人们都去辛苦了,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 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 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 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 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 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 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 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 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 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 然回省城去了,临走前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 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 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 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 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 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 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 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 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 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 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 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 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 然回省城去了,临走前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 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 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 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 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