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野三高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 出题人:新野三高高三年级组校对:蒙曌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靛蓝安静靓伃绥靖政策画龙点睛B.勒索靴子靶子鞠躬尽瘁鞭长莫 及 C.墨宝罢黜狡黠沉默寡言黔驴技穷D.麾下糜烂系縻摩拳擦掌风靡世 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盘桓跌宕生姿讫今追本溯源 B.沼泽珠联璧合震慑针砭时弊 C.瓦砾责无旁贷联络风餐路宿 D.苍桑煞有介事羁拌一塌糊涂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福建青年作家钟兆云的新作《国之大殇》以生动、流畅的笔触,展现了明中叶以来海峡两 岸人民生生不息、波澜壮阔的御侮史卷,再次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不可分割的关系。 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透露,我们下一步还将发射“神舟”七号、“神舟”八号, 之后,将发射一个规模更大的空间站,可以做大量的空间应用 ③剧中的许多匈奴戏外景极费周折,投资方先后了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多处草原,但 均因沙化严重、草地退化的问题而搁浅
河南省新野三高 2010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 出题人:新野三高高三年级组 校对:蒙曌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靛蓝 安静 靓仔 绥靖政策 画龙点睛 B.勒索 靴子 靶子 鞠躬尽瘁 鞭长莫 及 C.墨宝 罢黜 狡黠 沉默寡言 黔驴技穷 D.麾下 糜烂 系縻 摩拳擦掌 风靡世 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盘桓 跌宕生姿 讫今 追本溯源 B.沼泽 珠联璧合 震慑 针砭时弊 C.瓦砾 责无旁贷 联络 风餐路宿 D.苍桑 煞有介事 羁拌 一塌糊涂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福建青年作家钟兆云的新作《国之大殇》以生动、流畅的笔触,展现了明中叶以来海峡两 岸人民生生不息、波澜壮阔的御侮史卷,再次______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不可分割的关系。 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透露,我们下一步还将发射“神舟”七号、“神舟”八号, ______之后,将发射一个规模更大的空间站,可以做大量的空间应用 ③剧中的许多匈奴戏外景极费周折,投资方先后______了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多处草原,但 均因沙化严重、草地退化的问题而搁浅
印证实验考察B.验证试验考查 C.印证实验考查D.验证试验考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师心自用,能突破某种思维定势,克服“高原现象”,从而登上创 造的新台阶 B.春运人流尚未散去,在广州火车站广场公用电话区一带,一种屡试不爽的诈骗手法死灰 复燃、愈演愈烈。 C.想到那些一边高喊“为人民服务”,一边大肆用公款填饱自己酒囊饭袋的所谓公仆,他就气 愤难抑 D.不法商人昧着良心,制造大量“黑心棉”来坑害消费者,他们真是不名一钱,应受到法律 的制裁。 得分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 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 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得 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条于精神生 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 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 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 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 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 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 往往包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
A.印证 实验 考察 B.验证 试验 考查 C.印证 实验 考查 D.验证 试验 考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师心自用,能突破某种思维定势,克服“高原现象”,从而登上创 造的新台阶。 B.春运人流尚未散去,在广州火车站广场公用电话区一带,一种屡试不爽的诈骗手法死灰 复燃、愈演愈烈。 C.想到那些一边高喊“为人民服务”,一边大肆用公款填饱自已酒囊饭袋的所谓公仆,他就气 愤难抑。 D.不法商人昧着良心,制造大量“黑心棉”来坑害消费者,他们真是不名一钱,应受到法律 的制裁。 得分 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 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 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得 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条于精神生 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 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 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 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 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 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 往往包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
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 别致的峨嵋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 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涵着深刻的 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涵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 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 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 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 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 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 形式与发展等等。 5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的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涵了历史审美因素。 6.第二段中画有横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主要指的是( 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建筑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 因素
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 别致的峨嵋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 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涵着深刻的 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涵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 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 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 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 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 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 形式与发展等等。 5. 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 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 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活的见证。 C. 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 建筑服务于精神的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涵了历史审美因素。 6. 第二段中画有横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主要指的是( ) A. 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 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 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 建筑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 因素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画有横线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是具体 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C.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 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 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 ,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时欲广田畜谷 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己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 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 害,艾所建也。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毋丘俭作乱,遣健步赉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兼道进 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司马景王至,遂据之。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艾追之至丘头。 钦奔吴。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賊势相远, 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遺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顷之,维果向祁 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 东行,缘山趣上,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艾至成都,禅率太子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 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有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泰始中,羌虏大叛,频杀刺史,凉州道断。史民安全者, 皆保艾所筑坞焉。 (《三国志》)
7.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中画有横线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是具体 的。 B. 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C. 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 建筑美学。 D.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 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 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时欲广田畜谷, 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己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 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 害,艾所建也。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毋丘俭作乱,遣健步赉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兼道进 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司马景王至,遂据之。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艾追之至丘头。 钦奔吴。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 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顷之,维果向祁 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 东行,缘山趣上,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艾至成都,禅率太子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 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有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泰始中,羌虏大叛,频杀刺史,凉州道断。史民安全者, 皆保艾所筑坞焉。 (《三国志》)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行为:行为是 B.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足以:足够来 C.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以后:后来 D.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要害:非常重要 9.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称代前文的邓艾的观点 B.艾斩之,兼道进军称代前文的“毋丘俭 C.司马景王至,遂据之称代前文的“乐嘉城 D.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称代前文的“姜维”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自幼失去父亲,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颖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做 文和作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针对寿春一带田良水少的情况,提出开辟河渠的建议,并写入其著作《济河论》中 宣王大加赞赏,全部按他的建议实施。 C.毋丘俭叛乱后,邓艾根据当时的形势,日夜兼程进军,并在乐嘉城设置浮桥。后又追到 丘头,一举消灭了毋丘俭及其党羽文钦、孙峻。 D.泰始年间,羌人大乱,多次杀死镇西刺史,内地通往西域重镇凉州的道路被切断。而当 地百姓却能凭靠邓艾以前修筑的城堡一保平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行为:行为是 B.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 足以:足够来 C.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 以后:后来 D.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 要害:非常重要 9.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称代前文的邓艾的观点 B.艾斩之,兼道进军 称代前文的“毋丘俭” C.司马景王至,遂据之 称代前文的“乐嘉城” D.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称代前文的“姜维”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自幼失去父亲,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颖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做 文和作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针对寿春一带田良水少的情况,提出开辟河渠的建议,并写入其著作《济河论》中。 宣王大加赞赏,全部按他的建议实施。 C.毋丘俭叛乱后,邓艾根据当时的形势,日夜兼程进军,并在乐嘉城设置浮桥。后又追到 丘头,一举消灭了毋丘俭及其党羽文钦、孙峻。 D.泰始年间,羌人大乱,多次杀死镇西刺史,内地通往西域重镇凉州的道路被切断。而当 地百姓却能凭靠邓艾以前修筑的城堡一保平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