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 文学类阅读专题 (湖南省湘潭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 班公湖边的鹰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 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 布条。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 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 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 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 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 所以鷹对于人来说,则是—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 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 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 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 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 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 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 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 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 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魔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 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 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 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 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 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干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 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第1页共18页
第 1 页 共 18 页 湖南省各地区 2009 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 -文学类阅读专题 (湖南省湘潭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17—20 题。 班公湖边的鹰 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 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 布条。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 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 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 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 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 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 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 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 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 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 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 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 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 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 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 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 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 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 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 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 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 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 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选自《读者》(2007年第8期) 17.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 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5分) 18.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2)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19.文章结尾,作者说“这就是神遇啊!”你怎样理解?(4分) 20.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纵观全文,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4分) 17.最大的不同是,爬行于地面的“鹰”,显得臃肿、麻木而又丑陋:翱翔于蓝天的“鹰”, 则矫健而又刚强。(2分)两者前后形象的刻画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的目的在于运用对比 反衬的手法,从而突出了鹰的顽强、坚韧精神。(3分) 18.(1)因为对自由和未来的追求,对天空的向往,对故乡的思恋,使得鹰必须长途迁徙 克服种种困难飞翔,所以作者说“爱变成没有尽头的苦旅”。(2分)(2)有作为是首先要 付出艰辛的努力,鹰之所以能够矫健地翱翔于蓝天,是基于它之前漫长艰难的爬行。(2 分)(意思对即可) 19.看到了鹰通过艰辛的努力成功爬上山顶,然后“把自己射出去了”(2分)这难以遇到 的场景让作者感到“出乎意料”,震撼惊叹于它们的伟大。(2分) 20.地域风光的描写,显示出西部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壮阔的背景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互映 衬、相得益彰,(2分)更加突出了一种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2分) (湖南省雅礼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试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门7—20题。 马 吴伯箫 马是天池之龙种。那自是一种灵物 庾信:《春赋》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 第2页共18页
第 2 页 共 18 页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 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 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选自《读者》(2007 年第 8 期) 17.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 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5 分) 18.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2)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19.文章结尾,作者说“这就是神遇啊!” 你怎样理解?(4 分) 20.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纵观全文,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4 分) 17.最大的不同是,爬行于地面的“鹰”,显得臃肿、麻木而又丑陋;翱翔于蓝天的“鹰”, 则矫健而又刚强。(2 分)两者前后形象的刻画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的目的在于运用对比 反衬的手法,从而突出了鹰的顽强、坚韧精神。(3 分) 18.(1)因为对自由和未来的追求,对天空的向往,对故乡的思恋,使得鹰必须长途迁徙, 克服种种困难飞翔,所以作者说“爱变成没有尽头的苦旅”。(2 分)(2)有作为是首先要 付出艰辛的努力,鹰之所以能够矫健地翱翔于蓝天,是基于它之前漫长艰难的爬行。(2 分)(意思对即可) 19.看到了鹰通过艰辛的努力成功爬上山顶,然后“把自己射出去了”;(2 分)这难以遇到 的场景让作者感到“出乎意料”,震撼惊叹于它们的伟大。(2 分) 20.地域风光的描写,显示出西部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壮阔的背景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互映 衬、相得益彰,(2 分)更加突出了一种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2 分) (湖南省雅礼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试)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7—20 题。 马 吴伯箫 马是天池之龙种。那自是一种灵物。 ——庾信:《春赋》 ⑴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
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 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手揽上了 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 (2)人,说着就会慢慢儿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 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 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 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 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 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3)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 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岀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崭新的年衣,咳笑 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 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_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 马放大汘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4)孟春雨霁,滑涟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 脉清鲜的泥士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s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 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 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 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睍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 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 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第3页共18页
第 3 页 共 18 页 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 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 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 ⑵人,说着就会慢慢儿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 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 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 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 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 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⑶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 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崭新的年衣,咳笑 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 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 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⑷孟春雨霁,滑澾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 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⑸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 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 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 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 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 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6)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η)祖父也爱马。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而要骑马出去了,他就 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色的风帽, 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色的那-匹吧,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 虽没去做韵事,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 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 (8)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 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 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 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 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9)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 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 固然敝车赢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 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 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⑩你不信么?“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哪个落落大方说着这样话的家伙,要在跟前的 话,我不去给他执鞭坠镫才怪哪。还有那冯异将军的马,看着别人擎擎着一点点劳碌就都去 靦颜献功,而自己的主人却踢开了丰功伟烈,兀自巍然堂堂的站在了大树根下,仿佛只是吹 吹风的那种神情的时候,不该照准了那群不要脸的东西去乱踢-阵,而也跑到旁边去骄傲的 跳跃长啸么?那应当是很痛快的事。 η)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 第4页共18页
第 4 页 共 18 页 ⑹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⑺祖父也爱马。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而要骑马出去了,他就 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色的风帽, 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色的那一匹吧,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 虽没去做韵事,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 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 ⑻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 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 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 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 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⑼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 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 固然敝车赢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 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一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 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⑽你不信么?“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哪个落落大方说着这样话的家伙,要在跟前的 话,我不去给他执鞭坠镫才怪哪。还有那冯异将军的马,看着别人擎擎着一点点劳碌就都去 靦颜献功,而自己的主人却踢开了丰功伟烈,兀自巍然堂堂的站在了大树根下,仿佛只是吹 吹风的那种神情的时候,不该照准了那群不要脸的东西去乱踢一阵,而也跑到旁边去骄傲的 跳跃长啸么?那应当是很痛快的事。 ⑾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
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的 么?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 2)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3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 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一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 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17.阅读文章的(1)(⑤5)段,用适当的词语为下段文字填空。(4分) 本文的第一部分描绘了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画面:有幼童骑马唱歌图,有 有年节雪野赛马图,有 图,有端阳驱马逍遥图。 18.文中第(6)自然段说,“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请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及深刻 含义。(5分) 9.文中第(9)自然段最后说,“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 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请分析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4 分) 20.文中的第⑩自然段,“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杜甫的《后出塞》,表现了一种飒 然慷慨的雄风。这种意境和结尾时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一句中 所表现出来的柔情是否相矛盾?为什么?(4分) 17、答案:有媳妇下马省亲图,有孟春走马踏青图 要点:每点两分。第一空必须出现人物和“马”字,第二空必须出现季节和“马”字。 18、答案:结构上:照应了上文的“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1分)又和下文“说呢,孩 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的相呼应(1分)。同时还为结尾时“真是, 说句儿女情肠的话,我有点儿想家。”埋下伏笔。(1分) 文章用这句话推动了情感的发展:先是对故乡的回忆从乡情转向亲情,惑情愈发浓烈; 又和下文中成年后的坎坷和寂寞形成对比,从而更凸显了结尾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19、答案:作者在精神上感觉寂寞和怅惘时,借着对老马的追忆,暂回到了幸福的童年 时光。(2分)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的迷惘和对故土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2分) 20、不矛盾。文中后半部分中写了历史上名人名马的典故,展开了对马的想象,表现 了一种宏阔激荡的心胸。(1分)作者引用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1分)正是作者童年 第5页共18页
第 5 页 共 18 页 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的 么?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 ⑿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⒀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 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 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17.阅读文章的⑴—⑸段,用适当的词语为下段文字填空。(4 分) 本文的第一部分描绘了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画面:有幼童骑马唱歌图,有 图, 有年节雪野赛马图,有 图,有端阳驱马逍遥图。 18. 文中第⑹自然段说,“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请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及深刻 含义。(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第⑼自然段最后说,“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 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请分析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情感。(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的第⑿自然段,“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杜甫的《后出塞》,表现了一种飒 然慷慨的雄风。这种意境和结尾时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一句中 所表现出来的柔情是否相矛盾?为什么?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有媳妇下马省亲图,有孟春走马踏青图 要点:每点两分。第一空必须出现人物和“马”字,第二空必须出现季节和“马”字。 18、答案:结构上:照应了上文的“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1 分)又和下文“说呢,孩 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的相呼应(1 分)。同时还为结尾时“真是, 说句儿女情肠的话,我有点儿想家。”埋下伏笔。(1 分) 文章用这句话推动了情感的发展:先是对故乡的回忆从乡情转向亲情,感情愈发浓烈; 又和下文中成年后的坎坷和寂寞形成对比,从而更凸显了结尾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 分) 19、答案:作者在精神上感觉寂寞和怅惘时,借着对老马的追忆,暂回到了幸福的童年 时光。(2 分)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的迷惘和对故土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2 分) 20、不矛盾。文中后半部分中写了历史上名人名马的典故,展开了对马的想象,表现 了一种宏阔激荡的心胸。(1 分)作者引用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1 分)正是作者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