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2届高三下学期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长郡中学;衡阳八中;永州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湘面州民中 由石门一中;澧县一中;州一中;益阳市一中;姚源县一中;株洲市二中联合命题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考试时间:2012年4月7日上午9:00~11:30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piao) 联锁店满载而归(zai) 耳鬓厮磨 B.缱绻(quan) 破天荒刎颈之交(jing) 始志不渝 C.荫庇(yin) 跑龙套 讷言敏行(ne 渺无音讯 韶光(shdo)石膏像椎心泣血(zhu) 挑肥拣瘦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进入岳麓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 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B.湘西凤凰是湖南著名的旅游景点,历来就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之 称,境内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不胜枚举。 C.联通版 i Phone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 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 D.国务院派出的楼市督查组已结束督査,各地楼市成交陷入低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房价迟迟未现松动,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马克·扎克伯格, Facebook的创始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他拥有135 亿美元的身家,也是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B.“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虽有九十高龄,但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 待肝胆外科事业,他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了世人
湖南省 2012 届高三下学期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 语 文 试 卷 由 联合命题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考试时间:2012 年 4 月 7 日上午 9:00~11:30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piāo) 联锁店 满载.而归(zài) 耳鬓厮磨 B.缱绻.(quǎn) 破天荒 刎颈.之交(jǐng) 始志不渝 C.荫.庇(yìn) 跑龙套 讷.言敏行(nè ) 渺无音讯 D.韶.光(sháo) 石膏像 椎.心泣血 (zhuī) 挑肥拣瘦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进入岳麓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 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 ....的感觉。 B.湘西凤凰是湖南著名的旅游景点,历来就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之 称,境内人文史迹星罗棋布 ....,自然景观不胜枚举。 C.联通版 iPhone 4S 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 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 ....,久久不愿离去。 D.国务院派出的楼市督查组已结束督查,各地楼市成交陷入低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房价迟迟未现松动,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 的创始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他拥有 135 亿美元的身家,也是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B.“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虽有九十高龄,但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 待肝胆外科事业,他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了世人。 长郡中学;衡阳八中;永州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湘西州民中 石门一中;澧县一中;郴州一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株洲市二中
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 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D.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部分专家学者将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 炼出鲜明、精辟、简洁、通俗的“湖南精神”表述语 4.填入下面句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中有知识,那是我们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 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 书中有精神 书中有 思想,_③:书中 有智慧, ①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 ②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 ③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④那是那些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0.④①②③D.④②③①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照玄上人诗集序 (明)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 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 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 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 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 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 师职废,于是夸毗戚施之徒,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 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 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 不辨其为玉为石。慆慆恢恢,此倡彼和更梖朋转相诋貲而诗之道无有能知煮泉。然则上 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 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D.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部分专家学者将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 炼出鲜明、精辟、简洁、通俗的“湖南精神”表述语。 4.填入下面句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中有知识,那是我们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 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 ① ;书中有精神, ② ;书中有 思想, ③ ;书中 有智慧, ④ 。 ①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 ②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 ③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④那是那些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照玄上人诗集序 (明)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 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 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 。 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 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 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 师 ①职废,于是夸毗戚施②之徒,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 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 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 人,而 不辨其为玉为石。惽惽怓怓③,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 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 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 也,故为序其端焉。 (选自《诚 意伯文集》) 【注】①太师:古代乐官之长。②夸毗(pi)戚施:比喻谄谀献媚的小人③(mn)悟铷铷(n aoσ):僭,糊涂:忺:吵闹。③梧槚(j):梧桐与山楸,比喻人才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峭如苍松之栖县崖 县:通“悬”,陡峭 B.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 验:考察 C.流而至于宋 流:流传 D.故为序其端焉 端:原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每见于言外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悉以诗将其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定轻重于众人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有伯乐而后识马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A.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B.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C.此倡彼和便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D.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8.简要概括照玄上人的诗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3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4分) 译 (2)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3分) 译文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③。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 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 也,故为序其端.焉。 (选自《诚 意伯文集》) 【注】①太师:古代乐官之长。②夸毗(pí)戚施:比喻谄谀献媚的小人③惛(mǐn)惛怓怓(n áo):惛,糊涂;怓:吵闹。③梧槚(jiǎ):梧桐与山楸,比喻人才。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峭如苍松之栖县.崖 县:通“悬”,陡峭 B.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 验:考察 C.流.而至于宋 流:流传 D.故为序其端.焉 端:原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每见于言外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悉以.诗将其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定轻重于.众 人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有伯乐而.后识马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A.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B.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C.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D.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8.简要概括照玄上人的诗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3 分) 答: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4 分) 译文: (2)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3 分) 译文:
(3)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 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3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5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周邦 彦《苏幕遮》)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亦 崎岖而经 丘。(陶渊 明《归去来 兮辞》)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做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80后”作为一个群体最初在社会舞台上一亮相,便引发了传统主流文化精英许多惊疑 不定的批评。而这些批评,明显渗透出上一辈对新一代青年文化意识的忧虑情绪。产生这种 普遍的忧虑情绪并非没有理由。因为“80后”这一标示时代年龄的概念,本身便偏向于对
(3)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3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 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柳宗元 21 岁入仕,一生 26 年的仕宦生涯竟有 16 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 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3 分) 答: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5 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 。 (周邦 彦《苏幕遮》)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 。 ,亦 崎岖而经 丘。(陶渊 明《归去来 兮辞》)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 分。其中,选做题 6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4 题。 “80 后”作为一个群体最初在社会舞台上一亮相,便引发了传统主流文化精英许多惊疑 不定的批评。而这些批评,明显渗透出上一辈对新一代青年文化意识的忧虑情绪。产生这种 普遍的忧虑情绪并非没有理由。因为“80 后”这一标示时代年龄的概念,本身便偏向于对
一个社会群体特殊文化行为的价值判断,其核心包含了一种社会人类学范畴的“亚文化”意 指。给定这一概念亚文化意义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一群体特别具有反叛个性与浪漫品质,在 自我思想上也有着自身某种独立的思考和追求。不过,他们的思想目前还处于社会一种边缘、 弱势境地,还没有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政治经济上的实质影响,只能表现为对主流精英与主 流意识的某种疏远离散状态。而这种疏离导致的结果即是大众普遍的印象:少数“80后” 作家热衷通过另类化、偶像化方式写作来表达自我,而大批青年则浸泡于各种浪漫时尚与叛 逆娱情的亚文化之中 亚文化( subcuhure)及其在中国社会的存在情景,实际上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与 话题。这种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的社会文化现象,往往指在社会主流文化或综合文化的大 背景下,某一区域或某一特殊群体所彰显出的独异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那些与主流文化 相对的非主流的局部文化现象。不过,这种同样充满创造性的社会心理习惯,地域环境风貌、 思想信念积累、文化气质构成等内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种种“经历过的实践”具有重 要意义 中国较为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潮流,始于上世纪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当时“生活的路 越走越窄”等青年们普遍困惑的问题,催生了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的文身族群以及"一无所有″ 的摇滚青年。上世纪90年代的亚文化青年,则以“打口带一族”与“大话一族”等为代表 新世纪以来,“80后”青年主体的文化观念与世界青年文化快速接轨,波波族、乐活族等西 方新兴群体生活方式很快引入,游戏族、动漫族等亚文化风尚也基本与国际浪潮保持同步。 这些消费娱乐亚文化,取代了过去对主流文化进行某种对抗式反思的姿势,成为“80后 抵制“父母文化”的主体形态 网络“恶搞”是网络亚文化的另一明显表现形态。实际上,当宏大叙事与主流文化形态 出现审美疲劳,“恶搞”早已从小众行为升格为“80后”们普遍喜爱的亚文化方式。这种夸 张超常规的集体“恶搞”,正是一种充满娱乐与叛逆原动力的“滑稽戏仿”。实际上,网络世 界里被“恶搞”的对象可谓无人不有无事不可,大到世界政坛国家元首,体坛影视明星,小 到社会青年打架斗殴,邻家姐妹芝麻蒜皮。一些娱乐炒作、搞笑短信、pS图片、通俗歌曲 动漫 flash等网络流行元素的“恶搞”现象不胜枚举。此外还有着广泛影响的,是文化“丑 角”现象在网络大批涌现并在现实中走俏。木子美、芙蓉姐姐、竹影青瞳、流氓燕、红衣教 主、程菊花、百变小胖、石榴哥哥、凤姐等人接踵而至,更有“80后校园第一爆笑组合” 的“后舍男生”搞怪假唱风靡一时。“80后”青年网民的生活因为“恶搞”而变得五彩斑澜。 这些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张扬个性与讽剌社会的“恶搞”狂欢景象,实实在在地提供了“80
一个社会群体特殊文化行为的价值判断,其核心包含了一种社会人类学范畴的“亚文化”意 指。给定这一概念亚文化意义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一群体特别具有反叛个性与浪漫品质,在 自我思想上也有着自身某种独立的思考和追求。不过,他们的思想目前还处于社会一种边缘、 弱势境地,还没有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政治经济上的实质影响,只能表现为对主流精英与主 流意识的某种疏远离散状态。而这种疏离导致的结果即是大众普遍的印象:少数“80 后” 作家热衷通过另类化、偶像化方式写作来表达自我,而大批青年则浸泡于各种浪漫时尚与叛 逆娱情的亚文化之中。 亚文化(subcuhure)及其在中国社会的存在情景,实际上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与 话题。这种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的社会文化现象,往往指在社会主流文化或综合文化的大 背景下,某一区域或某一特殊群体所彰显出的独异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那些与主流文化 相对的非主流的局部文化现象。不过,这种同样充满创造性的社会心理习惯,地域环境风貌、 思想信念积累、文化气质构成等内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种种“经历过的实践”具有重 要意义。 中国较为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潮流,始于上世纪改革开放后的 80 年代。当时“生活的路 越走越窄”等青年们普遍困惑的问题,催生了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的文身族群以及“一无所有” 的摇滚青年。上世纪 90 年代的亚文化青年,则以“打口带一族”与“大话一族”等为代表。 新世纪以来,“80 后”青年主体的文化观念与世界青年文化快速接轨,波波族、乐活族等西 方新兴群体生活方式很快引入,游戏族、动漫族等亚文化风尚也基本与国际浪潮保持同步。 这些消费娱乐亚文化,取代了过去对主流文化进行某种对抗式反思的姿势,成为“80 后” 抵制“父母文化”的主体形态。 网络“恶搞”是网络亚文化的另一明显表现形态。实际上,当宏大叙事与主流文化形态 出现审美疲劳,“恶搞”早已从小众行为升格为“80 后”们普遍喜爱的亚文化方式。这种夸 张超常规的集体“恶搞”,正是一种充满娱乐与叛逆原动力的“滑稽戏仿”。实际上,网络世 界里被“恶搞”的对象可谓无人不有无事不可,大到世界政坛国家元首,体坛影视明星,小 到社会青年打架斗殴,邻家姐妹芝麻蒜皮。一些娱乐炒作、搞笑短信、ps 图片、通俗歌曲、 动漫 flash 等网络流行元素的“恶搞”现象不胜枚举。此外还有着广泛影响的,是文化“丑 角”现象在网络大批涌现并在现实中走俏。木子美、芙蓉姐姐、竹影青瞳、流氓燕、红衣教 主、程菊花、百变小胖、石榴哥哥、凤姐等人接踵而至,更有“80 后校园第一爆笑组合” 的“后舍男生”搞怪假唱风靡一时。“80 后”青年网民的生活因为“恶搞”而变得五彩斑澜。 这些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张扬个性与讽刺社会的“恶搞”狂欢景象,实实在在地提供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