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市高三一模联考 语文 2012年3月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血淋淋(xue)长歌当哭(dang)金榜题名以逸待劳 B.转圈圈( zhuan)模棱两可(leng)歧路亡羊要言不繁 C.倒胃口(dao)虚与委蛇( wei yi)过目成诵跌宕起伏 D.戳脊梁(j)酩酊大醉(dng)殒身不恤真知卓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舞台上的李玉刚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男人和女人之间,茕茕孑立,风华绝代,舞台下的 李玉刚纯朴善良,好善乐施。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国国宝级艺术家 B.美英法等国支持和推动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的手段,和当初其处理利比亚问题的手 段如出一辙,都是公开宣称,现政府已经失去了继续执政的合法性。 C.2月1日,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就宰客门道歉,表示将对宰客被罚又不足为训的海鲜 排挡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维护海南岛旅游形象。 D.201l年11月26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部长级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巡逻 执法指挥部,三人成虎,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的“三定”必将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多出成果,安心工作 潜心研究,对农业科教工作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B.“控”“伤不起”“欧债危机”等成为“2011年度中国网络推介字词”中的最热词, 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第一。 C.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 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将于2014年申遗的,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大运河”,是 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组成的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A.“恒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告语:走进“恒春”,明媚一生 B.某位来宾给96岁的老人祝寿:祝您老人家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C.某局长在现场办公会上说:今天我的表态,一言九鼎,决不含糊 D.小张对王教授说:今天您的课,言近旨远,声如洪钟,震耳欲聋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率子廉传 苏轼 率子廉,衡山农夫也。愚朴不逊,众谓之率牛。晚隶南岳观为道士。观西南七里,有紫 虛阁,故魏夫人坛也。道士以荒寂,莫肯居者,惟子廉乐居之,端默而已。人莫见其所为。 然颇嗜酒,往往醉卧山林间,虽大风雨至不知,虎狼过其前,亦莫害也。 故礼部侍郎王公祐出守长沙,奉诏祷南岳,访魏夫人坛。子廉方醉不能起,直视公曰: 村道士爱酒,不能常得,得辄径醉,官人恕之。”公察其异,载与俱归。居月余,落漠无 所言,复送还山,曰:“尊师韬光内映,老夫所不测也,当以诗奉赠。”既而忘之。一日昼寝, 梦子廉来索诗,乃作二绝句,书板置阁上。众道士惊曰:“率牛何以得此?”太平兴国五年 六月十七日,忽使谓观中人曰:“吾将有所适,阁不可无人,当速遣继我者。”众道士自得王 公诗,稍异之矣。及是,惊曰:“天暑如此,率牛安往?”狼狈往视,则死矣。众始大异之 曰:“率牛乃知死日耶?”葬之岳下 未几,有南台寺僧守澄,自京师还,见子廉南薰门外,神气清逸。守澄问何故出山?笑
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市高三一模联考 语 文 2012 年 3 月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血.淋淋(xuè) 长歌当.哭(dàng) 金榜题名 以逸待劳 B.转.圈圈(zhuàn) 模棱.两可(léng) 歧路亡羊 要言不繁 C.倒.胃口(dǎo) 虚与委蛇..(wēi yí) 过目成诵 跌宕起伏 D.戳脊.梁(jǐ) 酩酊.大醉(dīng) 殒身不恤 真知卓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舞台上的李玉刚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男人和女人之间,茕茕孑立 ....,风华绝代,舞台下的 李玉刚纯朴善良,好善乐施。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国国宝级艺术家”。 B.美英法等国支持和推动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的手段,和当初其处理利比亚问题的手 段如出一辙 ....,都是公开宣称,现政府已经失去了继续执政的合法性。 C.2 月 1 日,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就宰客门道歉,表示将对宰客被罚又不足为训 ....的海鲜 排挡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维护海南岛旅游形象。 D.2011 年 11 月 26 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部长级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巡逻 执法指挥部,三人成虎 ....,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央 1 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的“三定”必将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多出成果,安心工作, 潜心研究,对农业科教工作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B.“控”“伤不起”“欧债危机”等成为“2011 年度中国网络推介字词”中的最热词, 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第一。 C.90 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 1283.65 万元成交, 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 14 万元。 D.将于 2014 年申遗的,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大运河”,是 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组成的。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A.“恒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告语:走进“恒春”,明媚一生。 B.某位来宾给 96 岁的老人祝寿:祝您老人家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C.某局长在现场办公会上说:今天我的表态,一言九鼎,决不含糊。 D.小张对王教授说:今天您的课,言近旨远,声如洪钟,震耳欲聋。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4 分;翻译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率子廉传 苏 轼 率子廉,衡山农夫也。愚朴不逊,众谓之率牛。晚隶南岳观为道士。观西南七里,有紫 虚阁,故魏夫人坛也。道士以荒寂,莫肯居者,惟子廉乐居之,端默而已。人莫见其所为。 然颇嗜酒,往往醉卧山林间,虽大风雨至不知,虎狼过其前,亦莫害也。 故礼部侍郎王公祐出守长沙,奉诏祷南岳,访魏夫人坛。子廉方醉不能起,直视公曰: “村道士爱酒,不能常得,得辄径醉,官人恕之。”公察其异,载与俱归。居月余,落漠无 所言,复送还山,曰:“尊师韬光内映,老夫所不测也,当以诗奉赠。”既而忘之。一日昼寝, 梦子廉来索诗,乃作二绝句,书板置阁上。众道士惊曰:“率牛何以得此?”太平兴国五年 六月十七日,忽使谓观中人曰:“吾将有所适,阁不可无人,当速遣继我者。”众道士自得王 公诗,稍异之矣。及是,惊曰:“天暑如此,率牛安往?”狼狈往视,则死矣。众始大异之, 曰:“率牛乃知死日耶?”葬之岳下。 未几,有南台寺僧守澄,自京师还,见子廉南薰门外,神气清逸。守澄问何故出山?笑
曰:“闲游耳。”寄书与山中人,澄归,乃知其死。验其书,则死日也。发其冢,杖屦而已。 东坡居士曰:“史有所挟录小技不轻也况系人手人周不可得迟手人煮岂是得哉 王公非得道,不能知率牛之异也。”居士尝作《三槐堂记》,意谓公非独庆流其子孙,庶几身 得道者。及见率子廉事,益信其然。公诗不见全篇,书以遺其曾孙巩,使求之家集而补之, 或刻石置紫虚阁上云 选自(《苏轼文集》,岳麓书社2000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隶南岳观为道士 隶:投奔,归属 B.惟子廉乐居之,端默而已端:庄重 C.狼狈往视,则死矣 狼狈:困窘、窘迫 D.意谓公非独庆流其子孙 庆:福祉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与“乃作二绝句”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士中有所挟虽小技不轻出也况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识至人者岂易得哉 A.士中有所/挟虽小技/不轻出也/况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识/至人者岂易得哉 士中有所挟/虽小技/不轻出也/况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识至人者/岂易得哉 C.士中有所挟/虽小技/不轻出也/况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识至人者岂易得哉 D.士中有所挟虽小技/不轻出也/况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识/至人者岂易得哉 根据文意,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率子廉和王祐的?(4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虎狼过其前,亦莫害也。(2分) 译文 (2)众道士自得王公诗,稍异之矣。(3分) 译文: (3)书以遗其曾孙巩,使求之家集而补之,或刻石置紫虚阁上云。(4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8分)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虏弦开:指回鹘南侵。②仙掌:指汉代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 盘。③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1)“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最显杜牧诗歌功力,你认为有哪些妙处?请 简要赏析。(4分) (2)“诗言志”,请联系诗句谈谈杜牧依托“早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 ,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 箜篌引》)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題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
曰:“闲游耳。”寄书与山中人,澄归,乃知其死。验其书,则死日也。发其冢,杖屦而已。 东坡居士曰:“士中有所挟虽小技不轻出也况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识至人者岂易得哉! 王公非得道,不能知率牛之异也。”居士尝作《三槐堂记》,意谓公非独庆流其子孙,庶几身 得道者。及见率子廉事,益信其然。公诗不见全篇,书以遗其曾孙巩,使求之家集而补之, 或刻石置紫虚阁上云。 (选自(《苏轼文集》,岳麓书社 2000 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隶.南岳观为道士 隶:投奔,归属 B.惟子廉乐居之,端.默而已 端:庄重 C.狼狈..往视,则死矣 狼狈:困窘、窘迫 D.意谓公非独庆.流其子孙 庆:福祉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与“乃作二绝句”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士中有所挟虽小技不轻出也况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识至人者岂易得哉 A.士中有所/挟虽小技/不轻出也/况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识/至人者岂易得哉 B.士中有所挟/虽小技/不轻出也/况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识至人者/岂易得哉 C.士中有所挟/虽小技/不轻出也/况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识至人者岂易得哉 D.士中有所挟虽小技/不轻出也/况至人/乎至人/固不可得识/至人者岂易得哉 8.根据文意,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率子廉和王祐的?(4 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虎狼过其前,亦莫害也。(2 分) 译文: (2)众道士自得王公诗,稍异之矣。(3 分) 译文: (3)书以遗其曾孙巩,使求之家集而补之,或刻石置紫虚阁上云。(4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8 分)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①,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②月明孤影过,长门③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虏弦开:指回鹘南侵。②仙掌:指汉代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 盘。③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1)“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最显杜牧诗歌功力,你认为有哪些妙处?请 简要赏析。(4 分) (2)“诗言志”,请联系诗句谈谈杜牧依托“早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曹操《短歌行》) (2) ,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 箜篌引》)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l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城市人口超农村”的风险 石勇 一个数据在描述中国的深刻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在北京发布《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 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中国历史上城镇人口首次超 过乡村人口。 这似乎足以告慰从100多年前就开始的“现代化”梦想。一日千里的工业化、城市化进 程,终于终结了几千年来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的超稳定社会结构。5000年的历史,以人 口比例改变为象征,中华民族在这里开始了拐弯。 毕竟,城乡人口结构的改变,会传导给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使一个国家不可逆地拥抱 现代文明。从世界范围,尤其是西方来看,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轨迹大抵如此 然而,放眼现实,这个消息并不怎么让人高兴。其城市化路径让人深感不安 如果说从改革开放后,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基本上是工业 化、商业化的结果,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无论是否有制度相配套,都还是有产业结构相 配套的话,那么,从21世纪初开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从那时开始,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扩张冲动,权力对农村居民“强制城镇化”的抱 负,已经成为主角。城市的扩张迎合了官商通过占有农民土地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诉求,而 农民则在这种扩张中遭到剥夺,或转化为依赖城市利益结构,尤其是畸形的房产利益结构为 生的寄生阶层。 而在对农民的“强制城镇化”中,一方面既具有政绩的先验渴望,同时也有打农民土地 主意的深谋远虑。在这种思维下,“强制城镇化”严重缺乏产业结构的配套。农民确实从农 村搬到了城镇的居民小区,然而,在一切生活必需品都需要钱的情况下,往往陷入窘境。新 增加的“城镇化率”,使城市处于一种表面繁荣实际却危险的状态。 同时,让人遗憾的还有,在一个到处都有“暂住证”“居住证”之类标签的社会里,城 乡居民并不是平等的权利主体。《社会蓝皮书》里提到,目前城镇常住居民里有近四成是农 民工。这是无根地漂浮于城乡之间的一群。 在城乡夺在制度隔离的时代,农村社会具有为城市社会“造血”的功能。而现在虽然农 村和城市所分隔的社会结构已经打破,但城市社会仍然企图只是通过对农民工身体的“城市 化”,掠取其劳动力来支撑自已的经济结构,以及给户籍居民分配福利。它拒斥农民工在权 利上、身份上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 可想而知,这种“城市化”是多么没有意思,而所谓的“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完 全是对现有经济结构能够支撑农民工在城市里生存的一种错觉。一旦经济结构出现大问题, 社会危机就不邀而至。这一幕幕,近年来已经屡见不鲜。 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以世所罕见的速度改写了5000年的历史。城市化的这种低劣质 量,当然不是速度的过错。但一定是某种程度上的失策。它从一开始并没有把城乡居民权利 和福利均等化,现在仍然对已经融入城市经济结构的人进行权利排斥 到了下决心废除一系列阻碍真正的城市化、阻遏国民权利平等的制度的时候了。 (选自《南风窗》,2012年第1期) 12.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城市化路径让人深感不安”的原因的一项是 A.城市化终结了几千年来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的超稳定社会结构 B.我国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并不完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 C.这种城市化进程严重缺乏与之相配套的产业结构,潜藏着危机。 D.推进城市化时并没有真止在制度上给予所有居民同等国民待遇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象征着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现代文明 B.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工业化、商业化的结果 C.城市的扩张虽然使农民丧失了土地,但也让他们得到了好处,成为了寄生阶层 D.中国的城市化质量低劣,其原因不是速度的过错,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决策失误 14.结合文章,谈一谈你认为当前我国应该如何推进“真正的城市化”。(5分)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城市人口超农村”的风险 石 勇 一个数据在描述中国的深刻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目前在北京发布《社会蓝皮书:2012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 皮书指出,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 50%,中国历史上城镇人口首次超 过乡村人口。 这似乎足以告慰从 100 多年前就开始的“现代化”梦想。一日千里的工业化、城市化进 程,终于终结了几千年来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的超稳定社会结构。5000 年的历史,以人 口比例改变为象征,中华民族在这里开始了拐弯。 毕竟,城乡人口结构的改变,会传导给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使一个国家不可逆地拥抱 现代文明。从世界范围,尤其是西方来看,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轨迹大抵如此。 然而,放眼现实,这个消息并不怎么让人高兴。其城市化路径让人深感不安。 如果说从改革开放后,一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基本上是工业 化、商业化的结果,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无论是否有制度相配套,都还是有产业结构相 配套的话,那么,从 21 世纪初开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从那时开始,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扩张冲动,权力对农村居民“强制城镇化”的抱 负,已经成为主角。城市的扩张迎合了官商通过占有农民土地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诉求,而 农民则在这种扩张中遭到剥夺,或转化为依赖城市利益结构,尤其是畸形的房产利益结构为 生的寄生阶层。 而在对农民的“强制城镇化”中,一方面既具有政绩的先验渴望,同时也有打农民土地 主意的深谋远虑。在这种思维下,“强制城镇化”严重缺乏产业结构的配套。农民确实从农 村搬到了城镇的居民小区,然而,在一切生活必需品都需要钱的情况下,往往陷入窘境。新 增加的“城镇化率”,使城市处于一种表面繁荣实际却危险的状态。 同时,让人遗憾的还有,在一个到处都有“暂住证”“居住证”之类标签的社会里,城 乡居民并不是平等的权利主体。《社会蓝皮书》里提到,目前城镇常住居民里有近四成是农 民工。这是无根地漂浮于城乡之间的一群。 在城乡存在制度隔离的时代,农村社会具有为城市社会“造血”的功能。而现在虽然农 村和城市所分隔的社会结构已经打破,但城市社会仍然企图只是通过对农民工身体的“城市 化”,掠取其劳动力来支撑自已的经济结构,以及给户籍居民分配福利。它拒斥农民工在权 利上、身份上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 可想而知,这种“城市化”是多么没有意思,而所谓的“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完 全是对现有经济结构能够支撑农民工在城市里生存的一种错觉。一旦经济结构出现大问题, 社会危机就不邀而至。这一幕幕,近年来已经屡见不鲜。 中国用 30 多年的时间,以世所罕见的速度改写了 5000 年的历史。城市化的这种低劣质 量,当然不是速度的过错。但一定是某种程度上的失策。它从一开始并没有把城乡居民权利 和福利均等化,现在仍然对已经融入城市经济结构的人进行权利排斥。 到了下决心废除一系列阻碍真正的城市化、阻遏国民权利平等的制度的时候了。 (选自《南风窗》,2012 年第 1 期) 12.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城市化路径让人深感不安”的原因的一项是 A.城市化终结了几千年来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的超稳定社会结构。 B.我国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并不完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 C.这种城市化进程严重缺乏与之相配套的产业结构,潜藏着危机。 D.推进城市化时并没有真止在制度上给予所有居民同等国民待遇。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 50%,象征着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现代文明。 B.从改革开放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工业化、商业化的结果。 C.城市的扩张虽然使农民丧失了土地,但也让他们得到了好处,成为了寄生阶层。 D.中国的城市化质量低劣,其原因不是速度的过错,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决策失误。 14.结合文章,谈一谈你认为当前我国应该如何推进“真正的城市化”。(5 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寻找疏勒河 庐野 ①我从千里外的繁华地,仆仆风尘地来到河西走廊。人道是,牧马秋风塞北,是最迷人 的时节,尾随大雪而来的我,显然错过了良辰。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倒觉得冬日里的 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 ②当我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足下坚冰如铁,听飞石格打有声,看风行处千里无障, 心头不免惘然:广袤雄阔的雪原上,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若渴的疏勒河 啊 ③我踯躅在空荡荡的荒滩上,四处寻觅它栖身的地方,用湿热的脚板,叩动它的心室 触摸它的肌肤,走入它沉沉的梦境。眼前沙草枯折,飞鸟息绝,了无半分探察的凭藉。哦, 疏勒河,男儿心头一条雄性的河流,你的声名就像盛世的汉唐一般辉煌,你的形迹令人想起 怀素的草书、公孙娘的舞剑,还有帝王锦袍上跃跃欲动的大龙!可是你为何像羞涩的小丫怯 怯地躲藏起来,为何对在旷野中回荡着的呼唤不吭不响? ④遥远的西天,横卧着冷面的冰山,那里不染纤尘,万籁消音,与眼前喧闹的世界有大 不同。旋转的阳光下,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高洁的气质令观者自惭形秽。久久地凝视,竟 觉得这座晶莹剔透的庞然之物,莫不是已被凝固了的大河!它高悬于苍穹之下,呈引弓待发 之势,随时轰然倾泻、涌流,将千里荒滩滋润一番 ⑤朔风里,雪雾一团团地弥漫开来,寒烟遮住苍凉的远山。视线里,三五黑点倏然往复, 欢跃之至,羊乎?狼乎?好一群喜寒嗜雪的精灵!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 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天地间,佛与兽轮番演替,此长彼消,相生相克,自 成一种气象。有了这般尤物,想见厚厚积雪重覆下的河流,必定不竭不亡,随天地而生,伴 日月而行,有着十二分的雄浑、十二分的姿色。 ⑥我漫无方向地在雪原上游走,默默地呼唤着河的芳名,心地虔敬地和它交谈:疏勒河 呵,你不必为自身的弱小而难过,你是千年丝绸古道上声名赫赫的大河啊!戍关将士在你的 怀抱里濯洗征衣,边塞诗人在你的光影里饮酒颂月,拓荒大军在你的吟唱中屯垦耕耘。岁岁 年年,星沉日起,你随着季节而荣枯,因着时代而盛衰,以坚韧的内力支撑着生命的远途跋 涉!难道你今天疲惫了,衰老了,在这冬日的大雪中昏昏睡去了? ⑦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伶伶的石碑。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 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 莲与青纱帐吧……。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 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 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 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 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虽然我无緣一睹它的芳容,但 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 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⑧入夜,我梦中的疏勒河,在一串早春的鸟啼下萌动苏醒了,它呼喊着,挣脱坚冰的束 缚,劲猛地夺路而走,把爱的乳汁洒向贫瘠的荒野。灿灿夕阳下,满河波光,梵音响动… ⑨继而,我幡然警酲,耳边一阵苍凉的歌声正穿透在夜空,像宿鸟一样徘徊。远处的帐 篷里,牧人们在寒冷的冬夜,煨在粪火旁饮酒,深情地唱着一匹走失的马。所有的男人都喝 了好多好多的烈酒,所有陪伴着的女人都显得格外柔情。 ⑩月光下,大地安宁如斯,积雪下那条古老的河流圣婴一样地睡熟了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游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5.第一段中说“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我的趣味”是指什么?(4分) 16.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章的第6自然段加以赏析。(4分) 17.从全文看,疏勒河有着怎样的品性?请分条加以概括。(6分) 18.文章的后半部分写到了“走失了的女人”的故事、地质勘探队和牧人们的活动。作者为 什么要写这些内容?请对此加以探究,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选做题(12分,任选一个小题作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寻找疏勒河 庐 野 ①我从千里外的繁华地,仆仆风尘地来到河西走廊。人道是,牧马秋风塞北,是最迷人 的时节,尾随大雪而来的我,显然错过了良辰。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倒觉得冬日里的 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 ②当我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足下坚冰如铁,听飞石格打有声,看风行处千里无障, 心头不免惘然:广袤雄阔的雪原上,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若渴的疏勒河 啊! ③我踯躅在空荡荡的荒滩上,四处寻觅它栖身的地方,用温热的脚板,叩动它的心室, 触摸它的肌肤,走入它沉沉的梦境。眼前沙草枯折,飞鸟息绝,了无半分探察的凭藉。哦, 疏勒河,男儿心头一条雄性的河流,你的声名就像盛世的汉唐一般辉煌,你的形迹令人想起 怀素的草书、公孙娘的舞剑,还有帝王锦袍上跃跃欲动的大龙!可是你为何像羞涩的小丫怯 怯地躲藏起来,为何对在旷野中回荡着的呼唤不吭不响? ④遥远的西天,横卧着冷面的冰山,那里不染纤尘,万籁消音,与眼前喧闹的世界有大 不同。旋转的阳光下,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高洁的气质令观者自惭形秽。久久地凝视,竟 觉得这座晶莹剔透的庞然之物,莫不是已被凝固了的大河!它高悬于苍穹之下,呈引弓待发 之势,随时轰然倾泻、涌流,将千里荒滩滋润一番。 ⑤朔风里,雪雾一团团地弥漫开来,寒烟遮住苍凉的远山。视线里,三五黑点倏然往复, 欢跃之至,羊乎?狼乎?好一群喜寒嗜雪的精灵!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 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天地间,佛与兽轮番演替,此长彼消,相生相克,自 成一种气象。有了这般尤物,想见厚厚积雪重覆下的河流,必定不竭不亡,随天地而生,伴 日月而行,有着十二分的雄浑、十二分的姿色。 ⑥我漫无方向地在雪原上游走,默默地呼唤着河的芳名,心地虔敬地和它交谈:疏勒河 呵,你不必为自身的弱小而难过,你是千年丝绸古道上声名赫赫的大河啊!戍关将士在你的 怀抱里濯洗征衣,边塞诗人在你的光影里饮酒颂月,拓荒大军在你的吟唱中屯垦耕耘。岁岁 年年,星沉日起,你随着季节而荣枯,因着时代而盛衰,以坚韧的内力支撑着生命的远途跋 涉!难道你今天疲惫了,衰老了,在这冬日的大雪中昏昏睡去了? ⑦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伶伶的石碑。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 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 莲与青纱帐吧……。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 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 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的一 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 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虽然我无缘一睹它的芳容,但 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 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⑧入夜,我梦中的疏勒河,在一串早春的鸟啼下萌动苏醒了,它呼喊着,挣脱坚冰的束 缚,劲猛地夺路而走,把爱的乳汁洒向贫瘠的荒野。灿灿夕阳下,满河波光,梵音响动…… ⑨继而,我幡然警醒,耳边一阵苍凉的歌声正穿透在夜空,像宿鸟一样徘徊。远处的帐 篷里,牧人们在寒冷的冬夜,煨在粪火旁饮酒,深情地唱着一匹走失的马。所有的男人都喝 了好多好多的烈酒,所有陪伴着的女人都显得格外柔情。 ⑩月光下,大地安宁如斯,积雪下那条古老的河流圣婴一样地睡熟了。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游记》,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 年版) 15.第一段中说“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我的趣味”是指什么?(4 分) 16.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章的第 6 自然段加以赏析。(4 分) 17.从全文看,疏勒河有着怎样的品性?请分条加以概括。(6 分) 18.文章的后半部分写到了“走失了的女人”的故事、地质勘探队和牧人们的活动。作者为 什么要写这些内容?请对此加以探究,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六、选做题(12 分,任选一个小题作答)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今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走过了整整10年。 十年来,“感动中国”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彰显深切的人文关怀,给人以感动,给人 以呼唤,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 十年来,郑培民、张荣锁、王选……阿里木,一位又一位、一群又一群平凡而值得敬仰 的人走进了千千万万百姓的视野。 十年来,我们感动于一个个坚守正义、扫恶打黑、诚实守信、孝悌仁爱、大爱无疆、勇 攀高峰的人物。他们的事迹让民族精神熠熠生辉,让整个中国为之动容,让所有世人为之震 然而,站在2012年的料峭春寒中,我们回首过去的十年,不禁在欣慰之余、感动之余 触动良深,感慨良多。面对倒地的老人、面对车轮下的小悦悦、面对辍学的孩子,面对 我们该怎么办?带着美好的愿景展望未来,道德向善的力量让我们怀揣着更多的憧憬、更多 的期待:走过十年“感动中国”之路,我们更要迈向“行动中国”之路。 (1)给以上新闻短评加一个标题。(15字以内)(2分) (2)联系实际,就如何迈向“行动中国”,谈谈你的构想。(250字左右)(1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渔父》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 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 老子曰:怀自然,保至真,抱道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像形,所修者本也。 (《文子·精诚》) 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 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苟》) (1)从上述文字中提取两个关键词。(2分) 答 (2)简析上面的文字所体现了道、儒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 启示。(250左右)(10分)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气场”是2011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气场”本指环绕在人体周围的能量场,能显示 出一个人的整体状态。2010底,美国心灵励志大师皮克·菲尔谈比尔·盖茨、奧巴马等世 界名人超凡魅力的书引入中国,书名被译成了“气场”,“气场”一词由此流行开来,并产生 了新的含义,指由气质、学识、修养等等方面綜合形成的超凡魅力。“气场”愈强的人愈富 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也许你感受过“气场”,也许你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气场”,也许你正为缺乏“气场” 而苦恼,也许你正在努力集聚“气场”。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就此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今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走过了整整 10 年。 十年来,“感动中国”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彰显深切的人文关怀,给人以感动,给人 以呼唤,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 十年来,郑培民、张荣锁、王选……阿里木,一位又一位、一群又一群平凡而值得敬仰 的人走进了千千万万百姓的视野。 十年来,我们感动于一个个坚守正义、扫恶打黑、诚实守信、孝悌仁爱、大爱无疆、勇 攀高峰的人物。他们的事迹让民族精神熠熠生辉,让整个中国为之动容,让所有世人为之震 撼。 然而,站在 2012 年的料峭春寒中,我们回首过去的十年,不禁在欣慰之余、感动之余, 触动良深,感慨良多。面对倒地的老人、面对车轮下的小悦悦、面对辍学的孩子,面对…… 我们该怎么办?带着美好的愿景展望未来,道德向善的力量让我们怀揣着更多的憧憬、更多 的期待:走过十年“感动中国”之路,我们更要迈向“行动中国”之路。 (1)给以上新闻短评加一个标题。(15 字以内)(2 分) (2)联系实际,就如何迈向“行动中国”,谈谈你的构想。(250 字左右)(10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渔父》)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 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 老子曰:怀自然,保至真,抱道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像形,所修者本也。 (《文子·精诚》) 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 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苟》) (1)从上述文字中提取两个关键词。(2 分) 答: (2)简析上面的文字所体现了道、儒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 启示。(250 左右)(10 分) 七、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气场”是 2011 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气场”本指环绕在人体周围的能量场,能显示 出一个人的整体状态。2010 底,美国心灵励志大师皮克·菲尔谈比尔·盖茨、奥巴马等世 界名人超凡魅力的书引入中国,书名被译成了“气场”,“气场”一词由此流行开来,并产生 了新的含义,指由气质、学识、修养等等方面综合形成的超凡魅力。“气场”愈强的人愈富 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也许你感受过“气场”,也许你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气场”,也许你正为缺乏“气场” 而苦恼,也许你正在努力集聚“气场”。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就此写一篇不少 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