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卷上姓名、考试号等栏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潮汕有句俗语:“千年亲戚,万年祖宗”。这句话隐含了这样的意义:由姻亲衍生的亲戚 远远不如家族男丁开枝散叶所组成的宗族重要一一祖宗才是根本的、长久的。这种对祖宗 “根”的深深依恋一一是潮汕乡土社会突出的文化心态 从历史上看,潮汕一直以“国角尾省”自称——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偏僻, 更多的是基于在“居中自傲”的中原王朝,这样的称谓表明了潮汕文化一直处于中原主流文 化的边缘和受排斥。而潮汕人作为中原的流民,为了逃避战乱或者希望摆脱生存的困境而不 得不背井离乡、举家迁徙,流民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血泪的历史—一“十里路埋千百冢, 家人哭二三般,犬含骸骨形将朽,鸦吸骷髅血未干。”虽然他们来到了这个在他们看起来非 常适合居住的南蛮之地一—潮汕地区的海洋性气候十分适合人的居住,但是地少人多的矛盾 却成为了其农业文明难以发展的瓶颈,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技术怎样的革新也只能是勉 强度日而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们不得不向海洋寻求更多的生存资源! 因而,作为长期生活在死亡威胁的恐惧当中的人,其对来源于外在的威胁是十分敏感的。 在长期的流亡迁徙当中,任何一个小小的挫折都可能成为致命的灾难,在到达目的地后,人
揭阳市 2015—2016 学年度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卷上姓名、考试号等栏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本试卷分第 1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8 页, 满分为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 第 1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潮汕有句俗语:“千年亲戚,万年祖宗”。这句话隐含了这样的意义:由姻亲衍生的亲戚 远远不如家族男丁开枝散叶所组成的宗族重要——祖宗才是根本的、长久的。这种对祖宗— —“根”的深深依恋——是潮汕乡土社会突出的文化心态。 从历史上看,潮汕一直以“国角尾省”自称——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偏僻, 更多的是基于在“居中自傲”的中原王朝,这样的称谓表明了潮汕文化一直处于中原主流文 化的边缘和受排斥。而潮汕人作为中原的流民,为了逃避战乱或者希望摆脱生存的困境而不 得不背井离乡、举家迁徙,流民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血泪的历史——“十里路埋千百冢, 一家人哭二三般,犬含骸骨形将朽,鸦吸骷髅血未干。”虽然他们来到了这个在他们看起来非 常适合居住的南蛮之地——潮汕地区的海洋性气候十分适合人的居住,但是地少人多的矛盾 却成为了其农业文明难以发展的瓶颈,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技术怎样的革新也只能是勉 强度日而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们不得不向海洋寻求更多的生存资源! 因而,作为长期生活在死亡威胁的恐惧当中的人,其对来源于外在的威胁是十分敏感的。 在长期的流亡迁徙当中,任何一个小小的挫折都可能成为致命的灾难,在到达目的地后,人
地两生,水土不服,披荆斩棘,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淘汰,又有多少人抛尸骸于 异乡?而在怒海中讨生,在近代科学和航海技术未发达之前,海洋对于任何企图跨越它的人 来说,都是一种可怕的挑战。因此,倘若不是因为极端贫困很难想象会有这样勇气和决心! 来自于背井离乡的悲哀,来自于在流亡迁徙过程中的生存威胁,来自于在异地他乡低贱 工作带来的软弱、无知和依附,这些都促使潮汕人深深地明白:个体在这样的过程中是软弱 无力的,只有群体和集体才能帮助大家度过天灾人祸的困境。非团结不足以图生存,非互助 不足以言发展。这种对群体和集体的认同感最终形成了对宗族强烈的信任和依赖。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如同中国其他乡村宗族一样,在建国之后由于强大的政治压 力而使宗族活动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 合并没有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的基础。因此,当这样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之后,这种 农村宗族势力的“死灰复燃”成了必然。正如研究学者所注意到的,“生产力水平的不发达, 使很多农村地区家族势力的根本特征未受到冲击,如血缘性、聚居性和封闭性等。”而汕头作 为经济特区的设置使潮汕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时也为潮汕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 这种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原有组织体系丧失了调控的能力,而一元化的意识形态也随着经济的 发展而趋于瓦解,促使潮汕乡村开始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分化,这样为乡村传统的宗族势力的 出现和传统文化的恢复提供了空间。并且这种原来的宗族认同意识非但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经 济竞争中消解反而得到了加强。 (摘编自《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一一潮汕地区宗族问题初 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角尾省”的称谓既是潮汕地理位置偏僻的表现,也表明了潮汕文化自古而今处于 中原主流文化边缘和受排斥 B.只有团结才能图生存,只有互助才能求发展的集体和群体的认同感,最终形成了对宗 族强烈的信任和依赖 C.血缘性、聚居性和封闭性等作为很多农村地区家族势力的根本特征在生产力水平不发 达的情况下,并没有受到冲击 D.潮汕乡村深刻的经济社会分化,为乡村传统的宗族势力的出现和传统文化的恢复提供 了空间,使原来的宗族认同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得到了加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千年亲戚,万年祖宗”,可见在潮汕地区养儿传宗接代组成的宗族远远要比嫁女姻亲
地两生,水土不服,披荆斩棘,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淘汰,又有多少人抛尸骸于 异乡?而在怒海中讨生,在近代科学和航海技术未发达之前,海洋对于任何企图跨越它的人 来说,都是一种可怕的挑战。因此,倘若不是因为极端贫困很难想象会有这样勇气和决心! 来自于背井离乡的悲哀,来自于在流亡迁徙过程中的生存威胁,来自于在异地他乡低贱 工作带来的软弱、无知和依附,这些都促使潮汕人深深地明白:个体在这样的过程中是软弱 无力的,只有群体和集体才能帮助大家度过天灾人祸的困境。非团结不足以图生存,非互助 不足以言发展。这种对群体和集体的认同感最终形成了对宗族强烈的信任和依赖。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如同中国其他乡村宗族一样,在建国之后由于强大的政治压 力而使宗族活动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 合并没有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的基础。因此,当这样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之后,这种 农村宗族势力的“死灰复燃”成了必然。正如研究学者所注意到的,“生产力水平的不发达, 使很多农村地区家族势力的根本特征未受到冲击,如血缘性、聚居性和封闭性等。”而汕头作 为经济特区的设置使潮汕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时也为潮汕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 这种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原有组织体系丧失了调控的能力,而一元化的意识形态也随着经济的 发展而趋于瓦解,促使潮汕乡村开始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分化,这样为乡村传统的宗族势力的 出现和传统文化的恢复提供了空间。并且这种原来的宗族认同意识非但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经 济竞争中消解反而得到了加强。 (摘编自《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潮汕地区宗族问题初 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角尾省”的称谓既是潮汕地理位置偏僻的表现,也表明了潮汕文化自古而今处于 中原主流文化边缘和受排斥。 B. 只有团结才能图生存,只有互助才能求发展的集体和群体的认同感,最终形成了对宗 族强烈的信任和依赖。 C.血缘性、聚居性和封闭性等作为很多农村地区家族势力的根本特征在生产力水平不发 达的情况下,并没有受到冲击。 D.潮汕乡村深刻的经济社会分化,为乡村传统的宗族势力的出现和传统文化的恢复提供 了空间,使原来的宗族认同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得到了加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千年亲戚,万年祖宗”,可见在潮汕地区养儿传宗接代组成的宗族远远要比嫁女姻亲
衍生的亲戚来得重要。 B.潮汕先民为了逃避战乱或者摆脱生存的困境,从中原迁徙到非常合适居住的潮汕地区, 其流民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血泪的历史。 C.建国后,农村宗族势力必然会在强大的政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之后“死灰复 D.汕头被设置为经济特区所带来的潮汕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农村原有组织体系丧失了调 控的能力并使一元化的意识形态瓦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地少人多,无论技术怎样的革新,农业文明在潮汕地区始终难以发展,所以当时 的潮汕人不得不向海洋寻求更多的生存资源 B.在作者看来,是极端贫困迫使潮汕先民不得不拿出勇气和决心,从中原流亡迁徙到潮 汕地区,努力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困难在异乡求生,甚至努力在怒海中讨生。 C.在流亡迁徙的过程中,潮汕人认识到个体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群体和集体才能帮助大 家度过天灾人祸的困境 D.潮汕地区的乡村宗族并没有因为建国后强大的政治压力而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的基 础,因此其宗族活动是暂时处于停滞状态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 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 谕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 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 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 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 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
衍生的亲戚来得重要。 B.潮汕先民为了逃避战乱或者摆脱生存的困境,从中原迁徙到非常合适居住的潮汕地区, 其流民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血泪的历史。 C.建国后,农村宗族势力必然会在强大的政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之后“死灰复 燃”。 D.汕头被设置为经济特区所带来的潮汕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农村原有组织体系丧失了调 控的能力并使一元化的意识形态瓦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地少人多,无论技术怎样的革新,农业文明在潮汕地区始终难以发展,所以当时 的潮汕人不得不向海洋寻求更多的生存资源。 B.在作者看来,是极端贫困迫使潮汕先民不得不拿出勇气和决心,从中原流亡迁徙到潮 汕地区,努力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困难在异乡求生,甚至努力在怒海中讨生。 C.在流亡迁徙的过程中,潮汕人认识到个体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群体和集体才能帮助大 家度过天灾人祸的困境。 D.潮汕地区的乡村宗族并没有因为建国后强大的政治压力而动摇了宗族认同意识的基 础,因此其宗族活动是暂时处于停滞状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 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 谕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 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 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 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 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
闼②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 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 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 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 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寮人过至健黷亦未尝曲法假之基言患义感激故下 貨畏悦性乐大贤不肖遊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 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许以功名显 许:炫耀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雅:向来 C.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白:禀告 D.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 肆:市集 5.对文中加点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 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B.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 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C.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 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D.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 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建封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盜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 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 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
闼②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 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 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 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 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 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 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许.以功名显 许:炫耀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 雅:向来 C.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 白:禀告 D.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 肆:市集 5.对文中加点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 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B.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 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C.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 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D.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 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建封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盗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 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 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
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奖掖后进。许孟容、韩愈都是他推荐给朝廷的,士人在他门下也觉得宾至如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5分)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夏日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淸,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8、“清”是诗人对夏日的总体印象,请结合颈联分析诗中“清”字的双重意蕴,并谈谈作者 是如何描写“清”的。(6分) 9、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 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怕会是“ 的结 (2)《庄子·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达到的三种境界,其中一种是“至人”的境界,表现 另两种境界的句子是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两句描写了潮涨江阔,诗 人扬帆东下的情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出售哭声 蔡楠
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奖掖后进。许孟容、韩愈都是他推荐给朝廷的,士人在他门下也觉得宾至如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5分)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夏日 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8、“清”是诗人对夏日的总体印象,请结合颈联分析诗中“清”字的双重意蕴,并谈谈作者 是如何描写“清”的。(6分) 9、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 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怕会是“ ”的结 局。 (2)《庄子·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达到的三种境界,其中一种是“至人”的境界,表现 另两种境界的句子是“ , ”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两句描写了潮涨江阔,诗 人扬帆东下的情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出售哭声 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