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 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 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 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 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 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 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 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 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 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 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 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 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 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 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 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 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 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 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期,这条路 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 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 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 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 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白新华每日电讯2017.5.12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 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 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 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 国之灾
广东省揭阳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持续 8 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 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 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 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 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 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 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 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 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 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 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 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 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 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 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 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 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 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 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期,这条路 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 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 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 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 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白新华每日电讯 2017.5.12 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 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 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 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 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 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 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髙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 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 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 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 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 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 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墙上的图画丁肃清 珍奶把一大盘刚出锅的羊肉放在桌上,一边吹拂着烫痛了的手指一边说:“趁热 吃!清炖羊肉。” 飘飘袅袅的热气弥漫着异香,诱引得我的喉头连连蠕动。为欢迎我回老家来,她 特意让人宰了一只羊。我是珍奶抱养长大的,对老人家情同生母,时常回老家探 视,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看着我大口的吞咽,珍奶慈祥的脸上如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细细密密的皱纹 每一条都笑着。 “你爷在世时也好吃肉。”她说,“三天没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爷去 世已经多年,可是每当我同珍奶叙话,她总是提起爷这个话题。这一次,她又讲 了那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打日本那时,你爷是土八路,轻易不敢回家来 怕汉奷告密。有一天晚上回来,浑身上下成了泥人,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 睡,那脚上黑压压的一片蒺藜刺儿,我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儿时就听珍奶说这故事,那时候珍奶的故事美妙,像童话。如今听起来淡了,淡 得像一碗白开水。真想让珍奶多说点别的,可提起爷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十分投 入,唠叨个没完。 院里。“咩、咩”地颤抖着几声羊叫,像小孩子的哭泣。我莫名其妙地被吞下去 的羊肉噎住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拨撩着我的心。从窗子往外看,不见有羊的 影子。只从窗外的墙根下传来一声声的羊叫 珍奶见状出门。我随出。门外的墙上,挂着一张尚湿的山羊皮,正是珍奶为招待 我刚宰的那只羊。墙根下,站着珍奶喂养的另一只羊,它仰起头,在墙上那张羊 皮上依偎,深深地在那皮毛上舔、舔……我的心为之震颤 珍奶牵开那只羊,说:“这东西,还有灵性哩!”那一晚,我的胃里毛扎扎地难受, 没有情绪同前来串门聊天的乡邻叙话。珍奶却说得高兴。少不了又提起爷的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 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 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 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 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 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 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 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 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 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墙上的图画 丁肃清 珍奶把一大盘刚出锅的羊肉放在桌上,一边吹拂着烫痛了的手指一边说:“趁热 吃!清炖羊肉。” 飘飘袅袅的热气弥漫着异香,诱引得我的喉头连连蠕动。为欢迎我回老家来,她 特意让人宰了一只羊。我是珍奶抱养长大的,对老人家情同生母,时常回老家探 视,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看着我大口的吞咽,珍奶慈祥的脸上如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细细密密的皱纹 每一条都笑着。 “你爷在世时也好吃肉。”她说,“三天没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爷去 世已经多年,可是每当我同珍奶叙话,她总是提起爷这个话题。这一次,她又讲 了那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打日本那时,你爷是土八路,轻易不敢回家来, 怕汉奸告密。有一天晚上回来,浑身上下成了泥人,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 睡,那脚上黑压压的一片蒺藜刺儿,我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儿时就听珍奶说这故事,那时候珍奶的故事美妙,像童话。如今听起来淡了,淡 得像一碗白开水。真想让珍奶多说点别的,可提起爷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十分投 入,唠叨个没完。 院里。“咩、咩”地颤抖着几声羊叫,像小孩子的哭泣。我莫名其妙地被吞下去 的羊肉噎住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拨撩着我的心。从窗子往外看,不见有羊的 影子。只从窗外的墙根下传来一声声的羊叫。 珍奶见状出门。我随出。门外的墙上,挂着一张尚湿的山羊皮,正是珍奶为招待 我刚宰的那只羊。墙根下,站着珍奶喂养的另一只羊,它仰起头,在墙上那张羊 皮上依偎,深深地在那皮毛上舔、舔……我的心为之震颤。 珍奶牵开那只羊,说:“这东西,还有灵性哩!”那一晚,我的胃里毛扎扎地难受, 没有情绪同前来串门聊天的乡邻叙话。珍奶却说得高兴。少不了又提起爷的故
事:“……那天他摸黑儿回家来,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的蒺藜 刺儿,黑压压的一厚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说得我真有些不耐烦,就说:“老提这事儿干嘛?说点别的好不好 灯光下,珍奶的脸刷地变红,对众人尴尬一笑,久久不语。第二日,我要离家归 城。在院里,我发现墙上少了那张羊皮,却留下了一个灰暗色的羊皮印儿,清清 楚楚依然在目。这时珍奶正收拾行李袋,嘱咐着为我送行。那只山羊“咩、咩” 地叫着猛然窜出,蹭在那墙上,在皮毛留下的印迹上猛舔:“沙一一沙· 青砖上的沙粒落地,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壮烈的一幕 车窗外,一路的风声雨声,全像是那只山羊舔墙的“沙沙”声……我固守了多年 的一种进化观轰然坍塌:只有人类才有思维有情感?不是这样!那一山一水 花一木,一鸟一虫,或许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 又过了很久,回故里探望珍奶。她像是一下子老了,满头的银白,没有了以往甜 甜的笑意,脸颊的皱折和郁闷紧板板地滞结在一起。话也少,只是忙里忙外为我 烧火做饭。 她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 我漫步在院里,又瞧见那面墙壁上,上面隐隐约约还有那张羊皮的印迹,印迹上 斑斑条条涂满艳红,像一幅绝妙的图画。我断定,那是那只山羊舔上去的舌血 只是不见了那只生灵。问及它,珍奶说:“不忍看它舔墙的样儿,赶集把它卖了 真叫人感慨。动物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可它们何尝没有悲欢离舍的故 事。动物尚且有情有感,何况人呢!于是,我顿生怜悯:七十五岁髙龄的珍奶, 孤独寂寥的珍奶,用心血和爱把我滋养成人的珍奶,岁月沧桑积蓄在她心中的情 感像一部厚厚的家传宝书,我竟然一点没有读懂! 珍奶仍在默默地拾掇家务。 我在等她再说起爷的故事,再听听她讲……你爷回来躺在炕上呼噜呼噜就睡了 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挑都挑不醒他……那个故事。 可珍奶终究没有再讲。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 墙。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 我真笨,在那鲜灵灵的绘画前,我竟然如此地麻木不仁! 真想哭,于是我拉珍奶坐下,还像孩童时那般端坐在她的面前,对她说:想听听 你讲爷的故 事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就描写珍奶端出一大盘清炖羊肉给我吃的情景,既表现了珍奶对 “我”的爱,又自然地引出了珍奶对爷的回忆 B.文中善用比喻,如用“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比喻珍奶的脸,生动地写出 了珍奶的苍老和善,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疼爱。 C.结尾说“我真笨”,是因“我”没有真正理解珍奶而自责:“真想哭”则是 “我”为珍奶和爷的情感而生发出的感动 D.本文写羊舔墙的细节点亮通篇,直击读者心扉,让“我”感悟到了万物皆有 感情,从而为“我”最终理解珍奶作铺垫。 5.小说多次描述“爷”的故事,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事:“……那天他摸黑儿回家来,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的蒺藜 刺儿,黑压压的一厚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说得我真有些不耐烦,就说:“老提这事儿干嘛?说点别的好不好?” 灯光下,珍奶的脸刷地变红,对众人尴尬一笑,久久不语。第二日,我要离家归 城。在院里,我发现墙上少了那张羊皮,却留下了一个灰暗色的羊皮印儿,清清 楚楚依然在目。这时珍奶正收拾行李袋,嘱咐着为我送行。那只山羊“咩、咩” 地叫着猛然窜出,蹭在那墙上,在皮毛留下的印迹上猛舔:“沙——沙——沙”, 青砖上的沙粒落地,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壮烈的一幕。 车窗外,一路的风声雨声,全像是那只山羊舔墙的“沙沙”声……我固守了多年 的一种进化观轰然坍塌:只有人类才有思维有情感?不是这样!那一山一水,一 花一木,一鸟一虫,或许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 又过了很久,回故里探望珍奶。她像是一下子老了,满头的银白,没有了以往甜 甜的笑意,脸颊的皱折和郁闷紧板板地滞结在一起。话也少,只是忙里忙外为我 烧火做饭。 她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 我漫步在院里,又瞧见那面墙壁上,上面隐隐约约还有那张羊皮的印迹,印迹上 斑斑条条涂满艳红,像一幅绝妙的图画。我断定,那是那只山羊舔上去的舌血! 只是不见了那只生灵。问及它,珍奶说:“不忍看它舔墙的样儿,赶集把它卖了。” 真叫人感慨。动物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可它们何尝没有悲欢离舍的故 事。动物尚且有情有感,何况人呢!于是,我顿生怜悯:七十五岁高龄的珍奶, 孤独寂寥的珍奶,用心血和爱把我滋养成人的珍奶,岁月沧桑积蓄在她心中的情 感像一部厚厚的家传宝书,我竟然一点没有读懂! 珍奶仍在默默地拾掇家务。 我在等她再说起爷的故事,再听听她讲……你爷回来躺在炕上呼噜呼噜就睡了, 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挑都挑不醒他……那个故事。 可珍奶终究没有再讲。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 墙。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 我真笨,在那鲜灵灵的绘画前,我竟然如此地麻木不仁! 真想哭,于是我拉珍奶坐下,还像孩童时那般端坐在她的面前,对她说:想听听 你讲爷的故 事。 ( 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开篇就描写珍奶端出一大盘清炖羊肉给我吃的情景,既表现了珍奶对 “我”的爱,又自然地引出了珍奶对爷的回忆。 B. 文中善用比喻,如用“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比喻珍奶的脸,生动地写出 了珍奶的苍老和善,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疼爱。 C. 结尾说“我真笨”,是因“我”没有真正理解珍奶而自责;“真想哭”则是 “我”为珍奶和爷的情感而生发出的感动。 D. 本文写羊舔墙的细节点亮通篇,直击读者心扉,让“我”感悟到了万物皆有 感情,从而为“我”最终理解珍奶作铺垫。 5. 小说多次描述“爷”的故事,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 分)
6.小说的题目“墙上的图画”有什么丰富的意蕴?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 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 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 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 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一一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 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 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 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 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 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 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 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 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 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 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 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 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 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 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 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 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 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 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 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 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 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
6. 小说的题目“墙上的图画”有什么丰富的意蕴?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 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 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 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 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 度仅 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 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 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 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 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 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 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 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 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 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 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 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 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 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 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 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 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 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 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 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 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
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 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 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 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 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 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 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髙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 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 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 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 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 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 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 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髙,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 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 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4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 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 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 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 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 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 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賊分两道, 出固关,一趋河 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
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 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 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 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 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 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 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 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 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 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 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 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 分) A.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 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 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 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 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 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4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 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 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 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 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 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 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賊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 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