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14届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公仆/前仆后继禅让/箪食壶浆 着重/不着边际 B.复辟/开天辟地累赘/硕果累累 沉疴/百舸争流 C.契约/锲而不舍拮据/佶屈聱牙 点缀/不辍劳作 D.觊觎/光风霁月弹劾/言简意赅 伉俪/沆瀣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强调,学校周围严禁开设网吧,但市郊一些中小学校 附近,网吧几乎“泛滥成灾”,学校家长对此意见很大 B.名人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不仅内容空洞,而且错别字也连篇累牍,简 直让人倒胃口 C.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上,那些相对直白的,完全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而那些 无法直译的,又为什么非要照猫画虎地搞出一些中国人不懂、外国人更不明白的 翻译来呢? D.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 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市各大旅行社的资料表明:天气转暖后,游客至少增加三成,往北方雪景 线路出现火爆正在恢复。 B.上半年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6%,尤其是东南沿海和西部重点城市的房 屋销售价格较高涨幅。 C.在太空行走中,翟志刚身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航天服价值3000万人民币 成功地使自己免受太空极端温度和辐射的伤害。 D.他在时代旋律与艺术创新、历史潮流与个人价值、讴歌真善美与冷静审视社 会上,有着非凡的糅合能力。这是谢晋电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4.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合适的一组是 不只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他人讲述, 他绝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 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 没有任何人倾听,绝 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 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 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 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广东省揭阳市 2014 届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公仆/前仆后继 禅让/箪食壶浆 着重/不着边际 B.复辟/开天辟地 累赘/硕果累累 沉疴/百舸争流 C.契约/锲而不舍 拮据/佶屈聱牙 点缀/不辍劳作 D. 觊觎/光风霁月 弹劾/言简意赅 伉俪/沆瀣一气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强调,学校周围严禁开设网吧,但市郊一些中小学校 附近,网吧几乎“泛滥成灾”,学校家长对此意见很大。 B.名人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不仅内容空洞,而且错别字也连篇累牍,简 直让人倒胃口。 C.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上,那些相对直白的,完全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而那些 无法直译的,又为什么非要照猫画虎地搞出一些中国人不懂、外国人更不明白的 翻译来呢? D.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 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市各大旅行社的资料表明:天气转暖后,游客至少增加三成,往北方雪景 线路出现火爆正在恢复。 B.上半年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 3.6﹪,尤其是东南沿海和西部重点城市的房 屋销售价格较高涨幅。 C.在太空行走中,翟志刚身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航天服价值 3000 万人民币, 成功地使自己免受太空极端温度和辐射的伤害。 D.他在时代旋律与艺术创新、历史潮流与个人价值、讴歌真善美与冷静审视社 会上,有着非凡的糅合能力。这是谢晋电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4.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合适的一组是 不只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他人讲述, 他绝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 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任何人倾听,绝 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 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 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 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 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 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 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 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 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 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 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 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 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选自《史记·袁盎晁 错列传》,有删改) 注: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错常数请间言事数:多次 B.口让多怨,汝何为 也C身 让:责备 吾亦恨之 恨:痛恨 D.吾不忍见祸逮 逮:及、殃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辩得幸太子 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B.削其地,收其枝郡 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C.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 D.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7.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 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B.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 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C.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 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D.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 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 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 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 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 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 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 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 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 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 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 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 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 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选自《史记•袁盎晁 错列传》,有删改) 注: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错常数请间言事 数:多次 B.口让多怨,汝何为 也 让:责备 C.吾亦恨之 恨:痛恨 D.吾不忍见祸逮 身 逮:及、殃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以其辩得幸太子 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B.削其地,收其枝郡 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C.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 D.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7.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 更诸侯发难/ 不急 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B.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 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C.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 不用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 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D.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 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 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 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 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 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面各题(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4分 ②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3分 (2)从文中找出导致晁错死亡的两点原因(可以用原文的句子,也可以自己概括) (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②红冰,指眼泪 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的,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4 分) 答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 (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 (荀 子《劝学》) (2) 。挟飞 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 烟 。(李商隐《锦 瑟》 (4)子曰:“知者不 (《论语》) 三、本大题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唐代文学的魅力 陈尚君 唐代人普遍的政治热情很高,政治生活中有些话可以直讲,有些话则不能直讲, 读唐诗应该知道,许多诗歌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时运用了比兴手法。 现在知道的唐代诗人大约有3500人,诗53000首,作者上自帝王,下到僧道童 妇。皇帝中能诗者不少。唐太宗在四夷来宾时写“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 追怀功业时写“昔乘匹马去,今驱万骑来”,都很有气势。 唐代人普遍的政治热情很高,最突出的大概是李白,作品中始终对自己的前途充 满信心。他在《与韩荆州书》中说:“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 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地位和身高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 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面各题(10 分)。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 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4 分) ②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3 分) (2)从文中找出导致晁错死亡的两点原因(可以用原文的句子,也可以自己概括) (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②红冰,指眼泪。 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的,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4 分) 答: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 (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6 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 , 。(荀 子《劝学》) (2) , 。挟飞 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 烟。 , 。(李商隐《锦 瑟》) (4)子曰:“知者不 惑, , 。”(《论语》) 三、本大题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唐代文学的魅力 陈尚君 唐代人普遍的政治热情很高,政治生活中有些话可以直讲,有些话则不能直讲, 读唐诗应该知道,许多诗歌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时运用了比兴手法。 现在知道的唐代诗人大约有 3500 人,诗 53000 首,作者上自帝王,下到僧道童 妇。皇帝中能诗者不少。唐太宗在四夷来宾时写“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 追怀功业时写“昔乘匹马去,今驱万骑来”,都很有气势。 唐代人普遍的政治热情很高,最突出的大概是李白,作品中始终对自己的前途充 满信心。他在《与韩荆州书》中说:“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 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地位和身高
都不高,但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另一篇《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代别人来 推荐自己,“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 ”他要像先秦名臣管仲、晏婴一样,辅佐君王,发挥才智, 达到天下大治。“愿为辅弼”一句很有意思,不祈求,不推迟,顺理成章,可以 做宰相。他连功名成就后的选择也考虑到了:功成不居,戏傲江湖。他的自负和 追求,大概最能够表达盛唐诗人的政治理想。当然,李白没有任何历练,也无法 知道他实际能力如何 文人纠缠在政治中,各人遭际有很大不同。比如初唐四杰很早成名,得意得很 有人出来泼冷水,这个人叫裴行俭,说“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 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 后来居然都应验了。裴行俭认为为人首先要讲器识,但是四杰太过浮躁浅露,指 出文人行为和官场法则之间的差距,文人有才当然都竭尽表现,官场则需要渊默 忍让,坚毅进取。像王勃,到沛王府做修撰,很小的官,府里斗鸡,他做游戏文 章讨伐对方的鸡。高宗看到后认为王勃挑拨兄弟之间的斗争,因此王勃被贬官, 辗转以后父亲也受牵连贬到交趾(今越南),王勃去探父,路上写了著名的《滕 王阁序》,后来渡海翻船受惊而死,应了裴行俭的话。骆宾王悒郁不得志,终于 造反,写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唐人与政治有关的作品非常多,这里举几段。一是李商隐《重有感》,是在甘露 事变后对宦官干政表示不满。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一一最有战 斗力的军队,使宦官实际上能左右朝廷政局,在皇帝废立和重大决策上有太多的 话语权,是很严重的政治问题 再一个是藩镇问题。安史之乱后,在地方上拥有军力的将领和朝廷保持距离,甚 至长期割据。唐人很多文学作品中对此也有所表达。韩愈最有名的文章《送董邵 南游河北序》,对于朋友考不取进士到河北去做官,做序相送。古文家看到的是 这篇一百多字的文章几次曲折,一气呵成,认为写得非常好。历史学家则有不同 解读。韩愈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是朋友考进士多次不中、政治上没有前途的时 候,奔向割据一方的军阀来寻求发展。韩愈的感情非常复杂,既关切朋友,给董 生以极大勉励,又要向他说明大是大非,反复申言,反复规谏。 政治生活中有些话可以直讲,有些话则不能直讲,读唐诗应该知道,许多诗歌是 用比兴手法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这里举两首诗,一首是陈子昂的《感遇》,写 深林中的香草,生长繁茂,但是自生自灭,无人理会。陈子昂借此表达无人赏识 自己的痛苦。从陈子昂的遭际来讲,以后陷得太深,也容易出事。另一首是张九 龄的《归燕》,最后两句讲“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表示自己无心与李林 甫竞争。 适闲诗是和政治诗相对的,有没有寓意要区别对待。柳宗元的《江雪》是大家熟 读的,这“孤舟蓑笠翁,独角寒江雪”,我们既可以看到他出入政治斗争失败后 的感悟,也能感觉他在坚持着什么,所以“万径人踪灭”,他还在“独钓寒江 雪”。当然有宁静淡泊,其中也有不甘于失败、沉寂的追求,我们可以读出另外 的味道。和柳宗元齐名的韦应物,则是出于内心的恬淡和平静,诗里面没有太多 波澜,平和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清 廉太守的自白,出自肺腑。他那首《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 中客· 诗写风雨怀人,感情很真挚,诗意也很简单,没有别的寓意 这是他高明的地方
都不高,但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另一篇《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代别人来 推荐自己,“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他要像先秦名臣管仲、晏婴一样,辅佐君王,发挥才智, 达到天下大治。“愿为辅弼”一句很有意思,不祈求,不推迟,顺理成章,可以 做宰相。他连功名成就后的选择也考虑到了:功成不居,戏傲江湖。他的自负和 追求,大概最能够表达盛唐诗人的政治理想。当然,李白没有任何历练,也无法 知道他实际能力如何。 文人纠缠在政治中,各人遭际有很大不同。比如初唐四杰很早成名,得意得很, 有人出来泼冷水,这个人叫裴行俭,说“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 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 后来居然都应验了。裴行俭认为为人首先要讲器识,但是四杰太过浮躁浅露,指 出文人行为和官场法则之间的差距,文人有才当然都竭尽表现,官场则需要渊默 忍让,坚毅进取。像王勃,到沛王府做修撰,很小的官,府里斗鸡,他做游戏文 章讨伐对方的鸡。高宗看到后认为王勃挑拨兄弟之间的斗争,因此王勃被贬官, 辗转以后父亲也受牵连贬到交趾(今越南),王勃去探父,路上写了著名的《滕 王阁序》,后来渡海翻船受惊而死,应了裴行俭的话。骆宾王悒郁不得志,终于 造反,写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唐人与政治有关的作品非常多,这里举几段。一是李商隐《重有感》,是在甘露 事变后对宦官干政表示不满。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最有战 斗力的军队,使宦官实际上能左右朝廷政局,在皇帝废立和重大决策上有太多的 话语权,是很严重的政治问题。 再一个是藩镇问题。安史之乱后,在地方上拥有军力的将领和朝廷保持距离,甚 至长期割据。唐人很多文学作品中对此也有所表达。韩愈最有名的文章《送董邵 南游河北序》,对于朋友考不取进士到河北去做官,做序相送。古文家看到的是 这篇一百多字的文章几次曲折,一气呵成,认为写得非常好。历史学家则有不同 解读。韩愈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是朋友考进士多次不中、政治上没有前途的时 候,奔向割据一方的军阀来寻求发展。韩愈的感情非常复杂,既关切朋友,给董 生以极大勉励,又要向他说明大是大非,反复申言,反复规谏。 政治生活中有些话可以直讲,有些话则不能直讲,读唐诗应该知道,许多诗歌是 用比兴手法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这里举两首诗,一首是陈子昂的《感遇》,写 深林中的香草,生长繁茂,但是自生自灭,无人理会。陈子昂借此表达无人赏识 自己的痛苦。从陈子昂的遭际来讲,以后陷得太深,也容易出事。另一首是张九 龄的《归燕》,最后两句讲“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表示自己无心与李林 甫竞争。 适闲诗是和政治诗相对的,有没有寓意要区别对待。柳宗元的《江雪》是大家熟 读的,这“孤舟蓑笠翁,独角寒江雪”,我们既可以看到他出入政治斗争失败后 的感悟,也能感觉他在坚持着什么,所以“万径人踪灭”,他还在“独钓寒江 雪”。当然有宁静淡泊,其中也有不甘于失败、沉寂的追求,我们可以读出另外 的味道。和柳宗元齐名的韦应物,则是出于内心的恬淡和平静,诗里面没有太多 波澜,平和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清 廉太守的自白,出自肺腑。他那首《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 中客······”诗写风雨怀人,感情很真挚,诗意也很简单,没有别的寓意, 这是他高明的地方
(2011年8月17日《文汇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唐人与政治有关的作品非常多,如唐太宗在四夷来宾时写的“雪耻酬百王 除凶报千古”,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李商隐的《重有感》等。 B.李白的政治热情很高,作品中始终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但是李白很自负, 并没有什么实际能力。 C.初唐四杰很早成名,很得意,但裴行俭认为四杰太过浮躁浅露,指出文人行 为和官场法则之间的差距。后来都应验了。 D.唐人很多文学作品反映藩镇割据问题,如韩愈最有名的文章《送董邵南游河 北序》 E.闲适诗是和政治诗不同,一般没有寓意,如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就 没有别的寓意。 13.下列唐诗不属于用比兴手法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的一项是(3 分) A.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B.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 庆馀) C.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 禹锡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 护) 14.唐代许多诗歌为什么用比兴手法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4分) 15.结合全文,谈谈唐代文学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2011 年 8 月 17 日《文汇报》,有删改) 1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唐人与政治有关的作品非常多,如唐太宗在四夷来宾时写的“雪耻酬百王, 除凶报千古”,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李商隐的《重有感》等。 B.李白的政治热情很高,作品中始终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但是李白很自负, 并没有什么实际能力。 C.初唐四杰很早成名,很得意,但裴行俭认为四杰太过浮躁浅露,指出文人行 为和官场法则之间的差距。后来都应验了。 D.唐人很多文学作品反映藩镇割据问题,如韩愈最有名的文章《送董邵南游河 北序》。 E.闲适诗是和政治诗不同,一般没有寓意,如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就 没有别的寓意。 13. 下列唐诗不属于用比兴手法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的一项是(3 分) A.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B.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 庆馀) C.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 禹锡)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 护) 14.唐代许多诗歌为什么用比兴手法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 (4 分) 答: 15.结合全文,谈谈唐代文学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4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