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10月)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①朱伯崑先生在《易学哲学史》的“前言”中说:“一般的哲学史的著作,对易学中的哲 学也有所论述,但由于受到其自身体裁的局限,总的说来,是脱离易学发展的历史,脱离易 学自身的问题,讲其哲学思想,没有揭示出其哲学同易学的内在联系。”“中国人的理论思维 水平,在同西方的哲学接触以前,主要是通过对《周易》的研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研 究易学哲学史,如果看不到其自身的特点,脱离筮法,孤立地总结其理论思维的内容,抽象 地探讨两条思维路线的斗争,不去揭示易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其结果对易学哲学 的研究,不仅流于一般化,而且容易将古代的理论现代化。”我认为,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很应 引起重视的。 ②如何体现易学哲学“自身的特点”,如何“揭示易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而 不“流于一般化”。朱先生说:“易学哲学的发展,就其形式和内容说,都和易学自身问题的 开展,特别是同占筮体例的解释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其特有的理论思维发展的逻辑进程及其 规律。”关于易学自身的问题,朱先生特别指出了对占筮体例的解释。我想,这不仅对于研究 易学哲学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且对于一般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在涉及易学中的理论思 维时往往脱离筮法、象数来孤立地、抽象地讲其哲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③《周易》本为卜筮之书,至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其研究《周易》“不占而已矣”(《论语·八 佾》)。这样,就把《周易》转化成了讲天人哲理的书,以后的易学就是循此方向来阐释《周 易》的。然而,受《周易》的基础文本(所谓《易经》)所限,不仅易学与占筮之术在中国历 史上一直并行地、相互影响地发展,而且易学本身对《周易》的哲理阐释也是以对筮法、象 数和筮辞(即卦爻辞)的解释为基础的。朱先生在讲到“《易传》中的哲学问题”时说:“《易 传》中有两套语言,一是关于占筮的语言,一是哲学语言。有些辞句只是解释筮法,有些辞 句是作者用来论述自己的哲学观点,有些辞句二者兼而有之。”这里的“两套语言”之说,对 于研究《易传》及其以后的易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如果只讲其中的“哲学语言”,而将 其“占筮的语言”作为糟粕而澄汰掉,那么就不能充分理解其“哲学语言”的本意和深意, 以致对其作出“一般化”的或“现代化”的理解。《易传》对《易经》之卦爻象和卦爻辞的解
揭阳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10 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 题。 ①朱伯崑先生在《易学哲学史》的“前言”中说:“一般的哲学史的著作,对易学中的哲 学也有所论述,但由于受到其自身体裁的局限,总的说来,是脱离易学发展的历史,脱离易 学自身的问题,讲其哲学思想,没有揭示出其哲学同易学的内在联系。”“中国人的理论思维 水平,在同西方的哲学接触以前,主要是通过对《周易》的研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研 究易学哲学史,如果看不到其自身的特点,脱离筮法,孤立地总结其理论思维的内容,抽象 地探讨两条思维路线的斗争,不去揭示易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其结果对易学哲学 的研究,不仅流于一般化,而且容易将古代的理论现代化。”我认为,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很应 引起重视的。 ②如何体现易学哲学“自身的特点”,如何“揭示易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而 不“流于一般化”。朱先生说:“易学哲学的发展,就其形式和内容说,都和易学自身问题的 开展,特别是同占筮体例的解释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其特有的理论思维发展的逻辑进程及其 规律。”关于易学自身的问题,朱先生特别指出了对占筮体例的解释。我想,这不仅对于研究 易学哲学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且对于一般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在涉及易学中的理论思 维时往往脱离筮法、象数来孤立地、抽象地讲其哲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③《周易》本为卜筮之书,至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其研究《周易》“不占而已矣”(《论语·八 佾》)。这样,就把《周易》转化成了讲天人哲理的书,以后的易学就是循此方向来阐释《周 易》的。然而,受《周易》的基础文本(所谓《易经》)所限,不仅易学与占筮之术在中国历 史上一直并行地、相互影响地发展,而且易学本身对《周易》的哲理阐释也是以对筮法、象 数和筮辞(即卦爻辞)的解释为基础的。朱先生在讲到“《易传》中的哲学问题”时说:“《易 传》中有两套语言,一是关于占筮的语言,一是哲学语言。有些辞句只是解释筮法,有些辞 句是作者用来论述自己的哲学观点,有些辞句二者兼而有之。”这里的“两套语言”之说,对 于研究《易传》及其以后的易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如果只讲其中的“哲学语言”,而将 其“占筮的语言”作为糟粕而澄汰掉,那么就不能充分理解其“哲学语言”的本意和深意, 以致对其作出“一般化”的或“现代化”的理解。《易传》对《易经》之卦爻象和卦爻辞的解
释,存在着取象说和取义说的对立,这种对立在以后的易学发展中形成了旷日持久的象数学 派和义理学派之争。如果将象数学派的“象数”作为糟粕而从中国哲学史著作中澄汰掉,那 么义理学派的“义理”也就因失其对立面而其本意和深意不明,而且义理学派的发展逻辑和 规律也会因失其发展的中介而黯然不彰 ④不幸的是,在以往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一般都重义理而轻象数,对义理学派的思想 多有阐发,而对汉易和宋易的象数之学则尽量简弃。这是应该进行反省的,无论从象数之学 作为易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或环节,还是从其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范式” 来说,以后的中国哲学史著作都应给予象数之学以应有的地位 (摘编自李存山《从<易学哲学史>》看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史著作由于其自身的局限,不能深入易学发展的历史,不能结合易学自身的问题, 最终流于一般化。 B.中国人哲学思维水平的锻炼和提高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周易》的研究:一是对 西方哲学的研究。 C.研究易学哲学史,要联系易学自身特点,联系筮法,联系易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才 可能避免肤浅的流弊, D.易学哲学的发展,有它独特的理论思维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尤其和对筮法体例的解释与阐 述密不可分 1.A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 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原文是“一般的哲学史的著作”,选项将其表述为“中国哲学史著作”, 与文意不符。 2.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提出文章的讨论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段阐述作者对占筮法体例的评价 C.第③段主要讨论《周易》及其研究历史 D.第④段论述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存在的问题。 2.C试题分析:题干是“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 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 微的差别。C项,第③段主要论述易学的“两套语言”及各自价值
释,存在着取象说和取义说的对立,这种对立在以后的易学发展中形成了旷日持久的象数学 派和义理学派之争。如果将象数学派的“象数”作为糟粕而从中国哲学史著作中澄汰掉,那 么义理学派的“义理”也就因失其对立面而其本意和深意不明,而且义理学派的发展逻辑和 规律也会因失其发展的中介而黯然不彰。 ④不幸的是,在以往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一般都重义理而轻象数,对义理学派的思想 多有阐发,而对汉易和宋易的象数之学则尽量简弃。这是应该进行反省的,无论从象数之学 作为易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或环节,还是从其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范式” 来说,以后的中国哲学史著作都应给予象数之学以应有的地位。 (摘编自李存山《从<易学哲学史>》看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哲学史著作由于其自身的局限,不能深入易学发展的历史,不能结合易学自身的问题, 最终流于一般化。 B. 中国人哲学思维水平的锻炼和提高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周易》的研究;一是对 西方哲学的研究。 C. 研究易学哲学史,要联系易学自身特点,联系筮法,联系易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才 可能避免肤浅的流弊。 D. 易学哲学的发展,有它独特的理论思维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尤其和对筮法体例的解释与阐 述密不可分。 1. A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 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原文是“一般的哲学史的著作”,选项将其表述为“中国哲学史著作”, 与文意不符。 2. 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提出文章的讨论对象,总领全文。 B. 第②段阐述作者对占筮法体例的评价。 C. 第③段主要讨论《周易》及其研究历史。 D. 第④段论述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存在的问题。 2. C 试题分析:题干是“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 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 微的差别。C 项,第③段主要论述易学的“两套语言”及各自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学哲学史上也存在两条思维路线的斗争,对此要具体审慎地分析,如果抽象讨论,或会 导致古代理论现代化的恶果。 B.易学对《周易》的哲理论述是建立在对筮法、象数、筮辞的解释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局面 的形成是由该书自身性质所决定的 C.易学自身存在一个难以调和的问题,即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的对立。不过,这种对立双方 不但可以并存,而且还互为依存 象数学派不但是易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范式”,因此 象数学派的重要性大于义理学派。 3.D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 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 细微的差别。D项,原文认为这两个学派都重要,以往哲学史著作简弃象数之学的做法是错误 的,但这并不是说“象数学派的重要性大于义理学派”。 点睛:理解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 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 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 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 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 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 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 照,辨明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4~6题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 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易学哲学史上也存在两条思维路线的斗争,对此要具体审慎地分析,如果抽象讨论,或会 导致古代理论现代化的恶果。 B. 易学对《周易》的哲理论述是建立在对筮法、象数、筮辞的解释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局面 的形成是由该书自身性质所决定的。 C. 易学自身存在一个难以调和的问题,即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的对立。不过,这种对立双方 不但可以并存,而且还互为依存。 D. 象数学派不但是易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范式”,因此, 象数学派的重要性大于义理学派。 3. D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 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 细微的差别。D 项,原文认为这两个学派都重要,以往哲学史著作简弃象数之学的做法是错误 的,但这并不是说“象数学派的重要性大于义理学派”。 点睛:理解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 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 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 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 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 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 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 照,辨明正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 4~6 题 风 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 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
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 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转,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 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竞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 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 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转,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 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 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 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 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 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 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 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 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 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 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 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 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 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 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