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8月) 命题人:胡阿荣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 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 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 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 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 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 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 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 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 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 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 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 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 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 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 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 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
2019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8 月) 命题人:胡阿荣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 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 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 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 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 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 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 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 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 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 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 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 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 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 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 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 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
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 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 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 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 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 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 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 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 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 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 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C.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 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 D.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具有一定 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 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 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是对 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 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 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 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 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 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 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 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 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 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 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B.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 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C.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 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 D.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具有一定 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 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 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是对 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 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无以立”,体现了中华民族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 强调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也有助于道德人格的塑造 B.中华礼制演进的原则是适时“损益”,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形成 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道德的要 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 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的精神 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 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 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 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 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 臂粗的树 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 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 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 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 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 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 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
A.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无以立”,体现了中华民族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 强调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也有助于道德人格的塑造。 B.中华礼制演进的原则是适时“损益”,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形成 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道德的要 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 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的精神, 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 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 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 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 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 臂粗的树 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 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 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 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 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 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 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
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臧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 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 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 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 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 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 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 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 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 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 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 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 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 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 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 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 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 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 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 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 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 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 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 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 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 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 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 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 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 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 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5.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5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人工智 能人才短缺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道:“先说一个坏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 几乎没有人才。再说一个好消息是,全世界都缺乏。”马云进一步说道,就人工智能而言, 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 改革。不能让孩子和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快,记得快。教育必须要让孩子有创造力,有担当, 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事。“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 年第 4 期,有改动)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 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 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 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 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5.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 分) 6.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 2 分)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5 月 16 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人工智 能人才短缺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道:“先说一个坏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 几乎没有人才。再说一个好消息是,全世界都缺乏。”马云进一步说道,就人工智能而言, 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 改革。不能让孩子和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快,记得快。教育必须要让孩子 有创造力,有担当, 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事。“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