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判断1基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及结果,判断下列 表述是否正确。 )格里菲思的实验结果没有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 (2)S型细菌体内的DNA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3)艾弗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4)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X) (⑤)R型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 后,R型细菌全部转化成S型细菌。(×)
微判断 导航 1基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及结果,判断下列 表述是否正确。 (1)格里菲思的实验结果没有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 ) (2)S型细菌体内的DNA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 (3)艾弗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 (4)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 ) (5)R型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 后,R型细菌全部转化成S型细菌。( ) √ √ √ × ×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导航 1.实验者: 2.实验方法: 法。 3.实验材料:T2噬菌体(如下图所示)。 组成元素: 头部 C、H、O、N、P ,组成元素: C、H、O、N、S等 尾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导航 1.实验者 :赫尔希和蔡斯 。 2.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实验材料:T2噬菌体 (如下图所示 )
4.实验过程 大肠杆菌+含5S的培养基→ 导航 标记大 标记的大肠杆菌 二二二二二二二 二二二二二 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2P的培养基→ 标记的大肠杆菌 T2噬菌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标记T2 标记的T2噬菌体 噬菌体 T2噬菌体+3P标记的大肠杆菌 标记的T2噬菌体 35S标记的搅拌后 用已标 噬菌体 离心 上清液的放射性很 记的T2 + 沉淀物的放射性很 噬菌体 细菌 侵染未 被标记 32P标记的 搅拌后 的大肠 噬菌体 离心 上清液的放射性很 杆菌 + 沉淀物的放射性很 细菌
导航 4.实验过程
微思考2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 T2噬菌体? 提示:因为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 培养T2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 微思考3如果用15N、32P、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 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有哪些? 其存在的部位分别在哪里? 提示:15N、32P;DNA、DNA
导航 微思考2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 T2噬菌体? 提示:因为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 培养T2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 微思考3如果用15N、 32P、 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 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有哪些? 其存在的部位分别在哪里? 提示: 15N、 32P;DNA、DNA
微判断2基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原理,判断下列 表述是否正确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证明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2)用含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后,可在沉淀物中发现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 外壳留在外面。(√) (4)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链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⑤)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 中。(√)
微判断 导航 2基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原理,判断下列 表述是否正确。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证明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 (2)用含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后,可在沉淀物中发现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 外壳留在外面。( ) (4)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链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 (5)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 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