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学》教案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郭志荣2012年版3013年修订【授课时间】第9-10课时【章节名称】第一章电磁场的普遍规律§3麦克斯韦方程组【教学目标】[[掌握】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的本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特征;[知道]电磁场理论的基本假设:麦氏方程组,洛仑兹力,电荷守恒定律[培养] 假设对规律深入讨论的方法【教学内容】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教学重点】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教学难点】1.位移电流的引入,及其本质。2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特征和含义【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教学过程】引言:至此,我们由库仑和毕奥-萨伐尔两个实验定律总结了恒定电磁场的基本规律。随着交变电流的研究和广泛引用,人们在实验上还发现,不仅电荷激发电场,电流激发磁场,而且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互相激发,电场和磁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一电磁场。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板书设计】1.电磁感应定律(1831年Faraday)d(B.ds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8=diJs(2)本质:电荷受到电场作用而运动,有电流说明有电场8=E非·dl。(3) 糖剂用均用的基本甲,。 一- [, 式一- dtJ2.位移电流-10 -
《电动力学》教案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郭志荣 2012 年版 3013 年修订 - 10 - 【授课时间】 第 9-10 课时 【章节名称】 第一章 电磁场的普遍规律 §3 麦克斯韦方程组 【教学目标】 [掌握] 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 [理解]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的本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特征; [知道]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假设:麦氏方程组,洛仑兹力,电荷守恒定律 [培养] 假设对规律深入讨论的方法 【教学内容】 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 【教学重点】 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 【教学难点】 1.位移电流的引入,及其本质。 2.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特征和含义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 【教学过程】 引言:至此,我们由库仑和毕奥-萨伐尓两个实验定律总结了恒定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随着交变电流的研究和广泛引用,人们在实验上还发现,不仅电荷激发电场,电流激发磁场, 而且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互相激发,电场和磁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电磁场。 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板书设计】 1.电磁感应定律(1831 年 Faraday)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 S B dS dt d ; (2)本质:电荷受到电场作用而运动,有电流说明有电场 = L E dl 非 。 (3)磁场对电场作用的基本规律 = − S B dS dt d E dl L 非 ,微分式 t B E = − 非 。 2. 位移电流
《电动力学》教案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郭志荣2012年版3013年修订0P)=0(1)恒定电流:0=V.(V×B)=V(μJ)=μV.J=μ(atap......?(2)非恒定电流:0=V(V×B)=μV.J=μoat(3)磁场对电场作用的基本规律a)假定电荷守恒定律正确,即VJ+%=0 !oraEb)代入V.E=(普适的),有+0atOEaEj+6a)恒成立,有一解√×B=J+80b)则V-(V×B)=0=μV.at3.麦克斯韦方程组(真空中)(1)空间中总磁场是由任意电流激发的。而总电场为静电场和非静电场的和。V×E钟=0aBB=(μ +E)=V×E=-0atVxE非=atJ(2)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VxE=_OBaEV.E-PVxB-J+80V.B=0at'at60(3)方程组的特征:a)封闭的:6个未知数,8个方程,方程数多于未知数;b)相关的:第一式两端求散度,得第四式(为一特解);第三式两边求散度,得第二式(电荷守恒定律正确!)c)包含了电荷守恒定律,如b)所述。(4)电磁场的本质:a)电荷(电流)激发电场(磁场);b)无电荷电流时,电场和磁场能互相激发C)电磁场是一个整体,自身内部机制作用而运动传播形成电磁波。后由赫兹(Hertz)实验证实。- 11 -
《电动力学》教案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郭志荣 2012 年版 3013 年修订 - 11 - (1)恒定电流: 0 ( ) ( 0 ) 0 0 ( ) = 0 = = = = − t B J J 。 (2)非恒定电流: 0 ( ) 0 ? 0 0 = = = − t B J ; (3)磁场对电场作用的基本规律 a)假定电荷守恒定律正确,即 = 0 + t J ! b)代入 E = 0 (普适的),有 0 = 0 + t E J ; b)则 = = + t E B J 0 0 0 ( ) 恒成立,有一解 t E B J = + 0 。 3.麦克斯韦方程组(真空中) (1)空间中总磁场是由任意电流激发的。而总电场为静电场和非静电场的和。 ( ) t B E E E t B E E + = = − = − = 静 非 非 静 0 (2)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 , 0 , 0 0 = = = + = − B t E E B J t B E (3)方程组的特征:a)封闭的:6 个未知数,8 个方程,方程数多于未知数; b)相关的:第一式两端求散度,得第四式(为一特解);第三式 两边求散度,得第二式(电荷守恒定律正确!) c)包含了电荷守恒定律,如 b)所述。 (4)电磁场的本质:a)电荷(电流)激发电场(磁场); b)无电荷电流时,电场和磁场能互相激发 c)电磁场是一个整体,自身内部机制作用而运动传播形成电磁波。 后由赫兹(Hertz)实验证实
《电动力学》教案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郭志荣2012年版3013年修订4.洛伦兹力公式(1)电磁场对电荷的作用:a)对带电物质的力密度=pE+J×B(电场力+安培力)b)对带电粒子的洛伦兹力F=qE+qU×B。(2)洛伦兹力公式被假设适用于任意运动的带电粒子,又被近代物理学实验所证实5.结论: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电荷守恒定律是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例题】略【课后记】麦克斯韦方程组给出了场与源的关系,说明了源是如何激发场的,场可以脱离源独立存在,形成电磁波。洛仓兹力公式说明了场是如何作用于源的。电荷守恒定律约束了源的变化- 12 -
《电动力学》教案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郭志荣 2012 年版 3013 年修订 - 12 - 4.洛伦兹力公式 (1)电磁场对电荷的作用:a)对带电物质的力密度 f E J B = + (电场力+安培力) b)对带电粒子的洛伦兹力 F qE q B = + 。 (2)洛伦兹力公式被假设适用于任意运动的带电粒子,又被近代物理学实验所证实。 5.结论: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电荷守恒定律是电磁场理论的基础。 【例题】 略 【课后记】 麦克斯韦方程组给出了场与源的关系,说明了源是如何激发场的,场可以脱离源独立存 在,形成电磁波。洛仑兹力公式说明了场是如何作用于源的。电荷守恒定律约束了源的变化
《电动力学》教案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2012年版3013年修订郭走荣【授课时间】第11-12课时【章节名称】第一章电磁场的普遍规律54介质的电磁性质【教学目标】[[掌握】电磁介质的概念,介质的极化和磁化,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理解】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介质的本构方程;[知道】描述电磁介质的微分统计思想(宏观无穷小微观包含大量分子);[培养]体会电磁介质微观物理模型的构建与描述的方法。【教学内容】电磁介质的概念,介质的极化,介质的磁化,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教学重点】介质的微观特性,极化、磁化强度的微分公式,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教学难点】1.微观物理模型的理解;2.介质极化、磁化的描述;3.诱导电流【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教学过程】引言:之前我们讨论了真空中的一般电磁场,实际中电磁波往往在的介质中运动。由于介质的电场特性,要对进入的电磁场有影响。本节主要讨论介质中的电磁场,即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板书设计】1.电磁介质(1)构成:a)大量分子构成,内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6)电磁学观点:介质是带电粒子系统,其内有不规则又迅变的微观电磁场;C)物理量:物理小体积内(宏观上小,微观上又包含大量分子)的平均。(2)特征:无外场时由于热平衡而无宏观电荷电流分布,内部宏观电磁场为零。(3)对外场的响应:a)极化,外电场使无极分子极化,有极分子取向呈现规则性,介质内部(不均匀处)及表面上出现宏观电荷分布(束缚电荷):- 13 -
《电动力学》教案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郭志荣 2012 年版 3013 年修订 - 13 - 【授课时间】 第 11-12 课时 【章节名称】 第一章 电磁场的普遍规律 §4 介质的电磁性质 【教学目标】 [掌握] 电磁介质的概念,介质的极化和磁化,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理解] 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介质的本构方程; [知道] 描述电磁介质的微分统计思想(宏观无穷小微观包含大量分子); [培养] 体会电磁介质微观物理模型的构建与描述的方法。 【教学内容】 电磁介质的概念,介质的极化,介质的磁化,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教学重点】 介质的微观特性,极化、磁化强度的微分公式,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教学难点】 1.微观物理模型的理解; 2.介质极化、磁化的描述; 3.诱导电流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 【教学过程】 引言:之前我们讨论了真空中的一般电磁场,实际中电磁波往往在的介质中运动。由于 介质的电场特性,要对进入的电磁场有影响。本节主要讨论介质中的电磁场,即介质中的麦 克斯韦方程组。 【板书设计】 1.电磁介质 (1)构成:a)大量分子构成,内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b)电磁学观点:介质是带电粒子系统,其内有不规则又迅变的微观电磁场; c)物理量:物理小体积内(宏观上小,微观上又包含大量分子)的平均。 (2)特征:无外场时由于热平衡而无宏观电荷电流分布,内部宏观电磁场为零。 (3)对外场的响应:a)极化,外电场使无极分子极化,有极分子取向呈现规则性,介质 内部(不均匀处)及表面上出现宏观电荷分布(束缚电荷);
《电动力学》教案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郭志荣2012年版3013年修订b)磁化,外磁场使分子电流取向规则化,介质内部(不均匀处)及表面上出现宏观电流分布(磁化电流):当外电场变化时,电荷分布变化引起的电流(极化电流)两种电流合称诱导电流。(3)介质中的电磁场:束缚电荷与诱导电流激发电磁场附加在外场上,形成总电磁场。2.介质的极化Zp.Eqa,Zq.li.(1)极化强度:P1是分子极轴;x是电荷的位置失量。AVAVAV(2)P与p,的关系:a)推导:介质内某曲面S上的面元ds,介质极化后,当偶极子的负电荷在i·ds体积内时,同一偶极子的正电荷穿过ds,nql .ds = np.ds - P.ds对曲面S积分,应等于留在小体积内负电荷,即f.P.ds=-l.Ppdvb)微分形式为V.P=-Pp。(3)P与α,的关系:a)推导:在介质1和2界面上取一面元ds,在分界面两侧取一定厚度的薄层,使分界面包含在其中。通过薄层右侧进入介质2的正电荷为P·dS,有介质通过薄层左侧面进入薄层的正电荷为P·ds。薄层内出现的负电荷为-(β,-P).ds。有-(β, - P), dS =pdsb)即-(β-P)n=αp。n使由介质1指向介质2的法向。(4)修正的麦氏方程:a)方程sV.E=P,+ppb)简化 将V.P=-P,代入,得V.(s,E+P)=P)C)电位移失量:VD=P,,其中D=8E+P- 14
《电动力学》教案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郭志荣 2012 年版 3013 年修订 - 14 - b) 磁化,外磁场使分子电流取向规则化,介质内部(不均匀处)及 表面上出现宏观电流分布(磁化电流);当外电场变化时,电荷 分布变化引起的电流(极化电流)。两种电流合称诱导电流。 (3)介质中的电磁场:束缚电荷与诱导电流激发电磁场附加在外场上,形成总电磁场。 2. 介质的极化 (1)极化强度: V q x V q l V p P i i i i i i i i = = = ,l 是分子极轴; x 是电荷的位置矢量。 (2) P 与 P 的关系:a) 推导:介质内某曲面 S 上的面元 dS ,介质极化后,当偶极子的 负电荷在 l dS 体积内时,同一偶极子的正电荷穿过 dS , nql dS np dS P dS = = 对曲面 S 积分,应等于留在小体积内负电荷,即 P dS dV V P S = − b)微分形式为 P = − P 。 (3) P 与 P 的关系:a) 推导:在介质 1 和 2 界面上取一面元 dS ,在分界面两侧取 一定厚度的薄层,使分界面包含在其中。通过薄层右侧进入介 质 2 的正电荷为 P dS 2 ,有介质通过薄层左侧面进入薄层的正电 荷为 P dS 1 。薄层内出现的负电荷为 (P P ) dS − − 2 1 。有 − (P − P ) dS = PdS 2 1 b)即 ( ) P P n = P − − 2 1 。n 使由介质 1 指向介质 2 的法向。 (4)修正的麦氏方程:a)方程 E f P = + 0 b)简化 将 P = − P 代入,得 ( ) E P f + = 0 c)电位移矢量: D = f ,其中 D E P = 0 +